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08485发布日期:2022-03-19 19:2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主机厂对空气动力学越来越重视,经常会在前保险杠、后保险杠、d柱子以及其他位置设置一些气道以减小风阻,达到优化空气动力学的目的。以在前保险杠的位置处设置气道为例,气道部件需与前保险杠卡接,当卡接区域的造型面(cas面)不存在负角时,通过常规的卡钩、卡槽配合结构即可实现气道部件与前保险杠之间的卡接,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3.但当卡接区域的造型面(cas面)存在负角时,卡接结构与气道部件3会互相干涉,常规的卡接结构无法布置。如图1所示,出现这种造型面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插片5限位前保险杠4的y向,但是x向无有效连接点,卡接并不牢靠,且x向间隙无法保证,外观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卡接区域的造型面存在出模负角时无法布置卡接结构、或卡接不牢靠、及外观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包括卡扣件和卡合件,
6.所述卡扣件包括支撑部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的弹性限位部、卡钩部,所述弹性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过孔,所述卡钩部位于所述过孔处,所述卡钩部与所述过孔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面;
7.所述卡合件包括基部和设置在所述基部上的卡舌,所述卡舌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钩部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卡舌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当所述卡舌受力插入所述过孔时,所述第一导向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面贴合并对所述第二导向面施加压力,所述卡舌及所述弹性限位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卡舌穿过所述过孔,所述卡钩部插入所述卡槽,所述弹性限位部与所述基部侧壁相抵接。
8.采用上述卡接结构,针对卡接区域的造型面存在负角的情况,合理设置第一、第二导向面及弹性限位部,安装时,卡合件的卡舌插入卡扣件上的过孔,在第一、第二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卡舌与卡扣件上的弹性限位部均发生弹性形变,卡舌受力弯折并穿过所述过孔,卡舌上的卡槽与卡扣件的卡钩部配合,实现卡合件与卡扣件的连接,且所述弹性限位部能够与卡舌下方的基部相抵接,限制了所述基部的位置,在所述弹性限位部保持力的作用下,卡接结构更牢靠,并能够较好的控制分缝处的间隙面差,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10.进一步地,当所述卡钩部插入所述卡槽时,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舌的卡接角度为10
°‑
15
°
,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舌的卡接量为1.5-1.8mm。
11.进一步地,所述卡钩部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卡钩部与所述卡槽内壁相抵接的顶部壁厚为0.6-1mm,较佳地,所述卡钩部顶部壁厚为0.8mm,方便剪胶,防止缩痕。
12.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弹性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弹性限位部的下方,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一侧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卡合件插入所述过孔的第三导向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过孔的宽度。当所述卡舌插入所述过孔,并与所述卡钩部卡接到位时,所述卡舌发生弯折,所述弹性限位部与所述基部外壁相抵接,在力的作用下,所述基部的底端也会随卡舌的弯折而向同侧弯折,当弯折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基部相抵接,限制所述基部的位置,避免进一步弯折导致卡扣件与卡合件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14.进一步地,当所述卡舌插入所述过孔时,所述第三导向面与所述基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0.2mm。
1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沿所述过孔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为长条形,所述导向部沿所述弹性限位部侧壁向所述卡扣件插入的方向延伸。
1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限位部为弹片结构。
1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连接部和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并形成所述过孔,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朝向卡扣件插入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支撑部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导向部。
19.进一步地,所述卡舌与所述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弱槽,所述减弱槽沿所述卡舌与所述基部连接处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减弱槽用于防止所述卡舌弯折变形时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
20.进一步地,所述减弱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卡舌与所述基部的连接处通过所述减弱槽圆弧过渡。
2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防漏光台阶,所述防漏光台阶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间隙处,用于对卡接结构的内部结构进行遮挡,防止看穿,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22.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光台阶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减弱槽相对的位置处。
23.进一步地,所述防漏光台阶突出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最小间隙,即可防止看穿。
24.进一步地,所述卡舌的宽度不小于15mm,保证了所述卡舌的强度。
25.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可变形卡接结构,针对造型cas面存在出模负角的情况,在卡扣件上设置卡钩、第一导向面和弹性限位部,卡合件上设置卡舌、第二导向面、卡槽和基部,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一、第二导向面组成的导向结构迫使卡舌向预设状态变形,配合卡钩、弹性限位部,卡舌上的卡槽与卡扣件的卡钩部配合,实现卡合件与卡扣件的连接,且所述弹性限位部能够与卡舌下方的基部相抵接,限制了所述基部的位置,使得卡接结构更牢靠。上述可变形卡接结构,在保护造型意图、充分尊重造型的基础上,不改变造型负角,通过上述卡
扣件与卡合件配合,增加有效连接点,并能够较好的控制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且结构简单,卡接空间要求较小,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7.图1是现有技术中在卡接区域采用插片限位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接结构与气道部件互相干涉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变形卡接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变形卡接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钩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卡扣件,11-支撑部,12-弹性限位部,121-连接部,122-延伸部,13-卡钩部,131-第一导向面,14-过孔,15-导向部,151-第三导向面,16-防漏光台阶,2-卡合件,21-基部,22-卡舌,221-卡槽,222-第二导向面,23-减弱槽,3-气道部件,4-前保险杠,5-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卡接结构,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可变形卡接结构包括卡扣件1和卡合件2,
40.所述卡扣件1包括支撑部1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1上的弹性限位部12、卡钩部13,所述弹性限位部12与所述支撑部11的连接处形成过孔14,所述卡钩部13位于所述过孔14处,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过孔14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面131;
41.所述卡合件2包括基部21和设置在所述基部21上的卡舌22,所述卡舌2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钩部13相配合的卡槽221,所述卡舌22远离所述基部21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面131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222;当所述卡舌22受力插入所述过孔14时,所述第一导向面131能够与所述第二导向面222贴合并对所述第二导向面222施加压力,所述卡舌22及所述弹性限位部1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卡舌22穿过所述过孔14,所述卡钩部13插入所述卡槽221,所述弹性限位部12与所述基部21侧壁相抵接。
42.以在前保险杠4的位置处设置气道为例,气道部件3需与前保险杠4卡接,但当卡接区域的造型面(cas面)存在负角时,卡接结构与气道部件3会互相干涉,如图2所示,p区域即为卡接结构与气道部件3相互干涉的状态,常规的卡接结构根本无法布置并实现有效连接。
43.而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可变形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扣件1和所述卡合件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针对卡接区域的造型面存在负角的情况,合理设置第一导向面131、第二导向面222及弹性限位部12,安装时,卡合件2的卡舌22插入卡扣件1上的过孔14,在第一导向面131、第二导向面222的导向作用下,如图3中虚线部分所示的卡舌22为变形前的状态,卡舌22与支撑部11相互干渉,无法形成有效卡接,而如图3中实线部分所示的卡舌22为变形后的状态,卡舌22与卡扣件1上的弹性限位部12均发生弹性形变,卡舌22受力弯折并穿过所述过孔14,卡舌22上的卡槽221与卡扣件1的卡钩部13配合,实现卡合件2与卡扣件1的连接,且所述弹性限位部12能够与卡舌22下方的基部21相抵接,限制了所述基部21的位置,在所述弹性限位部12保持力的作用下,卡接结构更牢靠,并能够较好的控制分缝处的间隙面差,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44.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可变形卡接结构不局限于气道与保险杠的卡接,也可适用于所有类似造型面存在负角的情况。
45.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面131、所述第二导向面222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向面131的倾斜角度为60
°
,所述第二导向面222的倾斜角度为45
°

46.较佳地,当所述卡钩部13插入所述卡槽221时,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卡舌22的卡接角度为10
°‑
15
°
,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卡舌22的卡接量为1.5-1.8mm,即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卡槽221内壁之间夹角的大小为10
°‑
15
°
,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卡槽221内壁的接触面的宽度为1.5-1.8mm。
47.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扣件1还包括导向部15,所述导向部15设于所述弹性限位部12与所述支撑部11相对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弹性限位部12的下方,所述导向部15与所述支撑部11相对的一侧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卡合件2插入所述过孔14的第三导向面151。
48.具体地,所述第三导向面151与所述支撑部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过孔14的宽度。较佳地,当所述卡舌22插入所述过孔14时,所述第三导向面151与所述基部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0.2mm。当所述基部21未弯折时,所述第三导向面151与所述基部21外壁的间隙为0.2mm,即所述基部21发生弯折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幅度为0.2mm,当所述基部21弯折至水平方向上的最大位移幅度达到0.2mm时,与所述第三导向面151相抵接。当所述卡舌22在所述第三导向面151的引导下插入所述过孔14,并与所述卡钩部13卡接到位时,所述卡舌22发生弯折,所述弹性限位部12与所述基部21外壁相抵接,在力的作用下,所述基部21的底端也会随卡舌22的弯折而向同侧弯折,当弯折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第三导向面151与所述基部21相抵接,限制所述基部21的位置,避免进一步弯折导致卡扣件1与卡合件2之间的间隙变大,使得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49.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向部15沿所述过孔1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能够对基部21进行全范围的支撑限位,使得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可以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控制,进一步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50.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部15为长条形,所述导向部15沿所述弹性限位部
12侧壁向所述卡扣件1插入的方向延伸,增加导向部15与所述基部21的可接触面积,对基部21进行更好的支撑限位,有助于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51.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限位部12为弹片结构。具体地,所述弹性限位部12还包括连接部121和延伸部122,所述连接部121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1连接并形成所述过孔14,所述连接部121另一端朝向卡扣件1插入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122,所述延伸部122与所述支撑部11相对的一侧设有多个所述导向部15,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当卡合件2的卡舌22插入卡扣件1上的过孔14,并与所述卡钩部13卡接到位时,卡舌22与卡扣件1上的弹性限位部12均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基部21的底端也会随卡舌22的弯折而向同侧弯折,所述弹性限位部12的所述连接部121与所述基部21的上端相抵接,限制所述基部21的位置的同时保持卡接结构的牢靠,所述延伸部122上的导向部15与所述基部21的下端相抵接,限制所述基部21的位置从而避免进一步弯折导致卡扣件1与卡合件2之间的间隙变大,保证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52.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卡钩部13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卡钩部13与所述卡槽221内壁相抵接的顶部壁厚为0.6-1mm,较佳地,所述卡钩部13顶部壁厚为0.8mm,防止缩痕,且方便剪胶。
53.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卡舌22与所述基部21的连接处设置有减弱槽23,所述减弱槽23沿所述卡舌22与所述基部21连接处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减弱槽23用于防止所述卡舌22弯折变形时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所述卡舌22的宽度不小于15mm,保证了所述卡舌22的强度,且所述基部21的宽度大于所述卡舌22的宽度。
54.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弱槽23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卡舌22与所述基部21的连接处通过所述减弱槽23圆弧过渡,较佳地,所述减弱槽23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所述减弱槽23的直径为0.8mm-1.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减弱槽为直径1mm的半圆弧线。
55.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部11上还设置有防漏光台阶16,所述防漏光台阶16位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基部21之间的间隙处,用于对卡接结构的内部结构进行遮挡,防止看穿,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
56.较佳地,所述防漏光台阶16位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减弱槽23相对的位置处。
57.具体地,所述防漏光台阶16突出于所述支撑部11的高度为0.2-0.3mm,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基部21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2mm,所述防漏光台阶16突出于所述支撑部11的高度不小于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基部21之间的最小间隙,即可防止看穿。
5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可变形卡接结构,针对造型cas面存在出模负角的情况,在卡扣件1上设置卡钩、第一导向面131和弹性限位部12,卡合件2上设置卡舌22、第二导向面222、卡槽221和基部21,安装过程中,通过第一向面131、第二导向面222组成的导向结构迫使卡舌22向预设状态变形,配合卡钩、弹性限位部12,卡舌22上的卡槽221与卡扣件1的卡钩部13配合,实现卡合件2与卡扣件1的连接,且所述弹性限位部12能够与卡舌22下方的基部21相抵接,限制了所述基部21的位置,使得卡接结构更牢靠。上述可变形卡接结构,在保护造型意图、充分尊重造型的基础上,不改变造型负角,通过上述卡扣件1与卡合件2配合,增加有效连接点,并能够较好的控制两者分缝处的间隙面差,提升卡接结构的外观质量,且结构简单,卡接空间要求较小,安装方便。
59.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
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