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手操作的充气风嘴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2749发布日期:2022-01-22 09:1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可单手操作的充气风嘴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的充气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充气装置以充气轮胎的充气风嘴接头。


背景技术:

2.对自行车的轮胎充气一种方式为以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充气装置透过一充气接头连接轮胎的气嘴,藉由充气装置将气体注入轮胎中。
3.中国台湾专利m585854号新型专利揭露一种配合充气装置使用的充气机接头,如其图10所示,其气嘴本体10a内设置一夹持结构20以及一气密组件30a,该气密组件30a包含一密封垫圈31a与一夹持垫圈32a;一滑套40a,能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夹持结构20 。该气嘴本体10a的连接件13a连接充气装置。
4.充气轮胎时,如该新型专利的图11所示,将该充气机接头之气嘴本体10a套设于轮胎的气嘴50,接着,使用者以一手推动该滑套40a向下滑移,使该滑套40a推压该夹持结构20的夹持片22,令该等夹持片22向内缩合并压缩该夹持垫圈32a,使该夹持垫圈32a气密地套住轮胎气嘴50,便可使充气装置将气体自轮胎的气嘴50注入轮胎。
5.待充气完成,使用者须以一手握住气嘴本体10a,并以另一手将该滑套40a向上推移,使该滑套40a不再推压该夹持结构20的夹持片22,该等夹持片22便外张,不再压缩该夹持垫圈32a,使该充气机接头得以与轮胎的气嘴50分离。
6.上揭前案之充气机接头于充气操作时,必须以二手操作,亦即,一手握住气嘴本体10a,并以另一手推动滑套40a上、下位移,操作方式并不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配合充气装置使用的充气风嘴接头,该充气风嘴接头方便使用者以单手操作。
8.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可单手操作的充气风嘴接头,包含有:一夹持组件,具有一气道;复数夹爪,环设于该夹持组件的底端,一环形的容室,形成于该等夹爪之间,并连通该气道;该等夹爪可向内闭合或外张;一气密环,装设于该夹持组件之该容室中,该气密环具有一通孔,连通该气道;一外壳套,具有一中空的套体,该套体之底端为开放端,而顶端为封闭端;一容置空间,形成于该套体中;一接头部,设于该套体的封闭端,该接头部的穿孔连通该外壳套的容置空间;该外壳套之该套体套接于该夹持组件的外周,并可相对该夹持组件位移,当该外壳套往下位移至一迫紧位置时,系压迫该夹持组件之该等夹爪向内闭合,使该等夹爪压缩该气密环;当该外壳套往上位移至一释放位置时,并未压迫该等夹爪,该等夹爪系外张,不压缩该气密环。
9.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套体的内周面设有一卡抵部;该夹持组件之外周面设有一卡扣部,该外壳套位于该释放位置时,该卡抵部接触该卡扣部,且于该释放位置时,该夹持组件并未压迫夹爪。藉由卡抵部与卡扣部的接触关系,该外壳套往远离该开放端的方向移动时,带动该夹持组件一起移动。故使用者只要由该套体或该接头部拉该外壳套,便可轻易将充气风嘴接头与轮胎的气嘴分离。
10.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气道系贯穿该夹持组件的顶端与底端。
11.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主体内设有一气孔,贯穿该主体的底端;至少一流道,径向地设于该主体内,并连通该气孔,该流道之至少一端贯通至该主体的周面,与该容置空间连通;该气孔及该至少一流道形成该气道。
12.于上述的实施结构中,该主体的周面凹设一环状的气槽;该流道的至少一端连通该气槽,使气体自该气槽流入该流道,复流入主体的气孔。
13.于上述的实施结构中,该主体的顶面设有至少一导槽,该导槽的至少一端连通该气槽。
14.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外壳套由该套体及一端件所构成,该端件设于该套体一端,形成该封闭端;该接头部及该穿孔设于该端件。
15.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夹持组件由一主体与一连接件组成,该连接件顶端连接该主体;该气道设于该主体中;该等夹爪环设于该连接件的底端。
16.于一较佳的实施结构中,该套体的内周面设有一卡抵部;该夹持组件之底侧的外周面设有一定位部,该外壳套位于该迫紧位置时,该卡抵部接触该定位部。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使用者以单手推动或拉动该外壳套,即可使该充气风嘴接头气密地套住轮胎的气嘴,或与轮胎的气嘴分离,使充气轮胎的操作更为方便及快速。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图1: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充气风嘴接头之顶视立体图;图2: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充气风嘴接头之底视立体图;图3:图1之分解立体图;图4:图2之分解立体图;图5:图1之充气风嘴接头于顶底方向之剖面图;图6:本发明中充气风嘴接头对轮胎充气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本发明中充气风嘴接头对轮胎充气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显示充气完成,将充气风嘴接头与轮胎的气嘴分离之操作状态;图9: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充气风嘴接头之顶视立体图;图10:图9之顶视分解立体图;图11:图9之底视分解立体图;图12:图9之充气风嘴接头于顶底方向之剖面图;图13:图9之充气风嘴接头对轮胎充气之使用状态。
19.附图标记:10、充气风嘴接头;20、夹持组件;21、气道;22、夹爪;24、卡扣部;26、容
室;30、主体;31、气孔;32、环槽;35、连接件;36、筒部;38、止漏组件;40、气密环;42、通孔;50、外壳套;52、套体;521、底端;522、顶端;54、容置空间;55、卡抵部;56、接头部;57、穿孔;58、端件;59、止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1.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22.参阅图1至图4,系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气风嘴接头10,其系连接一充气装置,以充气装置对轮胎充气,该充气装置可为手动式的装置,或动力式的装置。该充气风嘴接头10包含有:一夹持组件20、一气密环40以及一外壳套50。
23.请配合参阅图5,该夹持组件20具有一顶端与一底端,其顶端与底端的方向为其轴向。一气道21,设置于该夹持组件20中,并沿夹持组件20的轴向贯穿夹持组件的顶、底端,使气体可流经该夹持组件;复数夹爪22,以环绕呈一圈的形式环设于该夹持组件20的底端,该等夹爪22具有可摆动的弹性,进而可于夹持组件20的径向上向内闭合或向外张开。夹爪22的顶侧的外周面向内凹入,形成一卡扣部24。夹爪22的外周面自该卡扣部24起呈往下渐凸的凸面,因此,该等夹爪22的外周面的顶侧所形成的圆径,小于夹爪22的外周面的底侧所形成的圆径。一环形的容室26,形成于该等夹爪22之间,并连通该气道21。
24.该夹持组件20可为单件式(one-piece)的构件,本较佳实施例以一主体30与一连接件35组接形成该夹持组件20,该主体30系一中空的圆柱状元件,其内部的气孔31构成该气道21的一部分。该连接件35具有一筒部36,所述的夹爪22系设置于该筒部36的底端。该筒部36螺接该主体30的底端,使连接件35与主体30连接成该夹持组件20。
25.该气密环40系装设于该夹持组件20之容室26,其系橡胶材质制成,可受力变形。该气密环40中央所设之通孔42系连通该气道21。气密环40的底端受夹爪22支撑,不会掉出该容室26。
26.该外壳套50具有一中空的套体52,该套体52之底端521为开放端,而顶端522为封闭端,一容置空间54,形成于该套体52中;一环状的卡抵部55,设于该套体52的内周面。一接头部56,具有一贯通的穿孔57,该接头部56设于该套体52的封闭端(顶端),该穿孔57连通该外壳套50的容置空间54。
27.本较佳实施例之外壳套50由该套体52及一个圆形的端件58所构成,该套体52的顶端螺接于该端件58的外周,使该套体的顶端形成该封闭端522,该二者52、58之周面之间并以一止漏组件(o形环)59保持气密。该接头部56及该穿孔57设置于该端件58。
28.该外壳套50以该套体52可滑移地套接于该夹持组件20外周,并可往下滑移至一迫
紧位置(如图7)及往上滑移至一释放位置,以控制该等夹爪22闭合或外张。该夹持组件20容置于该外壳套50的容置空间54中,外壳套50与夹持组件20可相对滑移;由于该接头部56连接于该套体52之封闭端,故外壳套50位移至该迫紧位置或该释放位置时,该接头部56与套体52系一起移动。一止漏组件(o形环)38,装设于该主体30的环槽32中,并衔合于该套体52的内周面,使外壳套50与夹持组件20保持气密。该释放位置及该迫紧位置为外壳套50的位移行程的上止点与下止点图5显示该充气风嘴接头10之外壳套50位于该释放位置,该外壳套50的卡抵部55扣住夹爪22之卡扣部24,此时,该等夹爪22系外张,并未压缩该气密环40,因此,轮胎的气嘴可伸入该气密环40的通孔42中。
29.请参阅图6,该充气风嘴接头10的接头部56系连接于一充气装置(未示)的气管15。欲对轮胎充气时,如图6所示,充气风嘴接头10之外壳套50处于该释放位置,用户以该充气风嘴接头10的底端套住轮胎的气嘴60,该气嘴60系伸入该气道21及气密环40之通孔42中。接着,使用者将该外壳套50往下推动,亦即,往气嘴60移动,并位移至图7所示的该迫紧位置,此时,该外壳套50位于其滑移行程的下止点,该套体52的底端521压迫该夹持组件20之该等夹爪22的底侧(夹爪22底侧的圆径较大),该等夹爪22便向内闭合,并压缩该气密环40,促使该气密环40变形并气密地束紧该气嘴60,使气道21内的气体无法外漏。接着,启动该充气装置,使气体自该气管15、该接头部56的穿孔57及该气道21注入轮胎的气嘴60,充气轮胎。此外,该外壳套50位于该迫紧位置时,该套体52的卡抵部55系扣入该等夹爪22外周面所设之定位部28,可产生定位感。该定位部28系一圈环状的凹入,设于该等夹爪22底侧的外周面。
30.待充气完成后,以一手握住该外壳套50或该气管15,将该外壳套50往上拉动,即以远离气嘴60的方向(亦为远离开放端521的方向)移动该外壳套50,使该外壳套50回复至该释放位置,该外壳套50的底端521系移位至夹爪22的圆径较小的顶侧,解除压迫该等夹爪22之状态,该等夹爪22便弹性外张,不再压缩该气密环40,气密环40因而弹性回复,不再束紧该气嘴60,使得该充气风嘴接头10可与该气嘴60分离。
31.于该释放位置时,外壳套50的卡抵部55扣住该夹持组件20的卡扣部24,藉卡抵部55与卡接部24的扣接及卡抵关系,使得外壳套50可带动夹持组件20一起移动,故使用者以施力f向上拉动外壳套50时,系带动将该夹持组件20一起向上移动,令整个充气风嘴接头10与该气嘴60分离。使用者自该套体52或该接头部56均可拉动或推动该外壳套50,方便单手操作外壳套50。
32.由上述说明内容可知,使用者以单手将该充气风嘴接头10往气嘴60推动,如图7,即可使该充气风嘴接头10套住并气密该气嘴,以进行充气。而充气完成后,使用者以远离气嘴60的方向拉动该充气风嘴接头10,即可使充气风嘴接头10与气嘴60分离,故于本发明之设计下,方便使用者单手操作该充气风嘴接头10套住气嘴60或与气嘴分离。
33.图9至图12系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之充气风嘴接头10’,其相同于第一实施例之构件系沿用相同编号,且容不赘述。
34.该充气风嘴接头10’同样包含有:一夹持组件20’、一气密环40以及一外壳套50’,该夹持组件20’装设于该外壳套50’的容置空间54中;该气密环40设置于该夹持组件20’之容室26内。
35.该外壳套50’由一套体52’所形成,该套体52’的顶端为封闭端,供接头部56及穿孔57设置。
36.该夹持组件20’于本实施例同样由一主体30’与一连接件35组接形成,该连接件35的顶端螺接该主体30’的底端。其中:该主体30’内部之气孔31’系贯穿该主体30’的底端,但并未贯穿主体的顶端;至少一流道33,如图12所示,径向地设于该主体30’内,并连通该气孔31’,该流道33的位置高于该止漏组件38,且其至少一端或二端系贯通该主体30’的周面,令流道33与外壳套50’的容置空间54连通,使气体得于该容置空间54及该流道33之间流动。此外,本实施例更于该主体30’的周面于对应该流道33之处凹设一环状的气槽301,使流道33的端连通该气槽301。若干导槽34,例如三个导槽34,如图10所示,设于该主体30’的顶端面,且各导槽34的二端各自一缺口341连通该气槽301。该等导槽34位于该接头部56的穿孔57的正下方,以导引自该穿孔57流入的气体。导槽34呈放射状地设置于主体30’顶面为佳。
37.图12显示该充气风嘴接头10’之外壳套50’位于释放位置,此时,该外壳套50’的卡抵部55扣住夹持组件20’的夹爪22的卡扣部24,该等夹爪22系外张,并未压缩该气密环40,允许轮胎的气嘴可伸入该气密环40的通孔42中。
38.图13显示该充气风嘴接头10’套住并气密一轮胎的气嘴60,以对轮胎充气。此时,该外壳套50’被往气嘴60推移并位移至迫紧位置,该等夹爪22的底侧受该外壳体50’的底端521压迫而向内闭合,并压缩该气密环40,使该气密环40变形并气密地束紧该气嘴60。启动充气装置,将气体自该气管15流入该容置空间54,并经由夹持组件20’的导槽34的导引而向外扩散地流向该环状气槽301,复经该流道33流入主体30’的气孔31’,并注入气嘴60,对轮胎进行充气。该流道33及该气孔31’系构成该夹持组件20’的气道21’,使充气的气体流入轮胎。该等导槽34及缺口341亦可视为气道21’的一部分。
39.充气完成后,如同图8的操作方式所示,以一手握住该外壳套50’或该气管15,并以远离气嘴60的方向(亦为远离该开放端521的方向)将该外壳套50’往上拉动,使该外壳套50上移并回复至释放位置,此时,外壳套50’的卡抵部55系扣住夹持组件20’的卡扣部24,外壳套的底端521不再压迫该等夹爪22,该等夹爪22便弹性外张,解除压缩该气密环40之状态,气密环40因而弹性回复不再束紧该气嘴60,且透过该卡抵部55与该卡扣部24的接触关系、相互抵住的关系,操作者往上拉动外壳套50’的施力并同时将夹持组件20’一起向上拉动,轻易地使该充气风嘴接头10’与该气嘴60分离。
40.本发明所提供之充气风嘴接头10、10’,让使用者单手操作即可将该充气风嘴接头气密地套住轮胎的气嘴以及与气嘴分离,使轮胎充气的操作更为方便。
41.上揭实施例仅系说明本发明之特征而非限制,举凡由本发明之等效修改,均应视为本发明之保护范围。本发明为同类物品之首创结构,并具功效之增进,诚合于专利要件。
4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