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推垫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37063发布日期:2022-04-21 17: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推垫圈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止推垫圈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止推垫圈。


背景技术:

2.止推垫圈是为承受轴向载荷而通常与径向滑动轴承一起使用的环形板或两个半环形板,通常使用于离合器装置、变速器、齿轮机构或压缩机等的机械装置中,使其能够承受轴向的作用力,延长机械装置的使用寿命。
3.由于止推垫圈安装于轴用钢丝垫圈下部且止推垫圈上端与轴用钢钢丝挡圈卡接,拆卸时工作人员需将止推垫圈往下方砸,使其与轴用钢丝挡圈脱离,再将轴用钢丝挡圈拆下,才可拆下止推垫圈;安装时需先将止推垫圈安装在轴上,再将轴用钢丝挡圈装在轴上,之后将止推垫圈向上敲击,使其卡接在轴用钢丝挡圈,整个工作过程繁琐、费力,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
4.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对止推垫圈进行拆装,但其过程非常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
5.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止推垫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止推垫圈,通过调节止推垫圈,使得本发明具有高效、操作便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止推垫圈,包括:
8.内圈,所述内圈为环形板状,所述内圈内径与花键轴外径相等,所述内圈外径不小于安装后的所述轴向钢丝垫圈的外径;
9.外圈,所述外圈为环形板状,所述外圈内径不小于安装后的所述轴向钢丝垫圈的外径,且所述外圈内壁与所述内圈外壁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为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为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轴向位置通过拉簧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外圈底面设有弹性元件。
14.优选的,所述内圈靠近所述内圈底面且在所述内圈外壁上设有承力圈。
15.优选的,所述内圈外壁设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与所述内圈上端面连通,所述方形槽槽底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一号连杆,所述一号连杆一端同时铰接两个二号连杆,所述二号连杆铰接挡片,所述槽底转动连接着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号连杆的下方且与所述一号连杆铰接。
16.优选的,所述杠杆另一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外圈内壁固连有三号连杆,所述三号连杆固连有压球,所述压球与所述弧形槽接触。
17.优选的,所述杠杆的转动点靠近所述一号连杆的下方。
18.优选的,位于所述轴用钢丝挡圈外侧且在所述内上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对所述轴用钢丝挡圈进行限位。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本发明通过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外圈相对于内圈进行上下移动,大大提高了轴用钢丝挡圈的拆卸和安装,使得本发明具有高效、操作便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21.2.本发明通过杠杆结构,使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组成省力杠杆,工作人员通过省力杠杆给予挡片一定的力,从而打开轴用钢丝挡圈,减轻了工作人员拆卸止推垫圈的劳动强度。
22.3.本发明中通过外圈下移带动杠杆和连杆使轴用钢丝挡圈打开,再将止推垫圈取出,增加了结构的自动化,保证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5.图2是图1的主视图;
26.图3是图2中a-a处的局部剖视图;
27.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是图3中c-c处外圈的局部剖视图;
29.图中:1、花键轴;11、轴承;12、安装槽;13、轴用钢丝挡圈;2、外圈;21、内圈;22、拉簧;23、弹性元件;24、螺纹连接;25、承力圈;26、挡块;3、方形槽;31、滑槽;32、一号连杆;33、二号连杆;34、挡片;4、杠杆;41、弧形槽;42、三号连杆;43、压球;44、转动点。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1.如图1至图5所示;
32.实施例1;
33.一种止推垫圈,包括:
34.内圈21,所述内圈21为环形板状,所述内圈21内径与花键轴1外径相等,所述内圈21外径不小于安装后的轴向钢丝挡圈的外径;
35.外圈2,所述外圈2为环形板状,所述外圈2内径不小于安装后的所述轴向钢丝挡圈的外径,且所述外圈2内壁与所述内圈21外壁连接;
36.工作时,现有技术的止推垫圈安装于轴用钢丝垫圈下部且止推垫圈上端与轴用钢丝挡圈13卡接,拆卸时工作人员需将止推垫圈往下方砸,使其与轴用钢丝挡圈13脱离,再将轴用钢丝挡圈13拆下,才可拆下止推垫圈;安装时需先将止推垫圈安装在轴上,再将轴用钢丝挡圈13装在轴上,之后将止推垫圈向上敲击,使其卡接在轴用钢丝挡圈13,整个工作过程繁琐、费力,严重地影响工作效率。
37.因此本发明将止推垫圈分为外圈2和内圈21两部分,工作人员进行拆卸时将外圈2向下移动,使轴用钢丝挡圈13露出,再通过内圈21上的杠杆4机构向下的力将挡片34分别向
两边移动使挡片34将轴用钢丝挡圈13从开口处撑开,随后转动轴用钢丝挡圈13使轴用钢丝挡圈13从挡块26处取出,最后再将内圈21和外圈2同时向上移动取出即可;装配时工作人员先将内圈21和外圈2同时装在花键轴1上,再将轴用钢丝挡圈13通过挡块26安装在花键轴1上的安装槽12内,最后使外圈2包裹住轴用钢丝挡圈13给其限位即可,该过程便捷、省力,使得本发明具有高效、操作便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2与所述内圈21为滑动连接。
39.工作时,外圈2内壁与内圈21外壁进行滑动连接,工作人员将外圈2向下移动更方便、省力。
40.实施例2;
41.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2与所述内圈21为螺纹连接24。
43.工作时,外圈2内壁与内圈21外壁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工作人员拆卸轴用钢丝挡圈13时,只需转动外圈2使外圈2相对于内圈21向下移动即可,它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拆方便等优点。
44.实施例3;
45.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
46.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21与所述外圈2之间轴向位置通过拉簧22连接。
47.工作时,工作人员将外圈2向下移动,可以将轴用钢丝挡圈13露出,松开时拉簧22使外圈2重新包裹住轴用钢丝挡圈13,从而方便对轴用钢丝垫圈进行拆卸,同时在受到轴向力作用时会起到减缓震动的作用。
48.实施例4;
49.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在于:
50.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2底面设有弹性元件23。
51.工作时,弹性元件23与外圈2底面固连,工作人员将外圈2向下移动,外圈2底面的弹性元件23与轴承11端面接触压缩,同时可以将轴用钢丝挡圈13露出,松开外圈2时将自动回到原位;当使用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元件23时,能够适合大部分工作环境,且性能稳定易控制、弹性模量高,在受到轴向作用力时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其具有良好的位移补偿、减震和抗冲击能力等优点。
52.实施例5;
5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
54.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21靠近所述内圈21底面且在所述内圈21外壁上设有承力圈25。
55.工作时,承力圈25与内圈21固连,因此承力圈25与轴承11端面相触碰,从而使内圈21与轴承11端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
56.实施例6;
57.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
58.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21外壁设置有方形槽3,所述方形槽3与所述内圈21上端面连通,所述方形槽3槽底设置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滑动连接一号连杆32,所述一号连杆32一端同时铰接两个二号连杆33,所述二号连杆33铰接挡片34,所述槽底转动连接着杠杆4,
所述杠杆4的一端位于所述一号连杆32的下方且与所述一号连杆32铰接。
59.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向下拨动杠杆4另一端,从而给予一号连杆32向上的力,使一号连杆32在滑槽31内向上移动带动两个二号连杆33分别向左右两边移动,二号连杆33的移动给予挡片34一定的力,使挡片34从轴用钢丝挡圈13的开口处撑开,随后转动轴用钢丝挡圈13使轴用钢丝挡圈13从挡块26处取出,最后再将内圈21和外圈2同时向上移动取出即可,而且一号连杆32、二号连杆33和杠杆4的强度均高于轴用钢丝挡圈13的强度,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在拆卸轴用钢丝挡圈13时的劳动强度。
60.实施例7;
61.与实施例6相比区别在于:
62.本实施例中,所述杠杆4另一端设有弧形槽41,所述外圈2内壁固连有三号连杆42,所述三号连杆42固连有压球43,所述压球43与所述弧形槽41接触。
63.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向下移动外圈2带动与外圈2内壁固连的压球43下移,压球43逐渐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杠杆4另一端也逐渐下移,同时压球43与杠杆4另一端的弧形槽41进行滑动连接,增加了机构的自动化和工作效率。
64.本实施例中所述杠杆4的转动点44靠近所述一号连杆32的下方。
65.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杠杆原理,即要使杠杆4平衡,作用在杠杆4上的两个力矩大小必须相等,因此杠杆4的转动点44需靠近杠杆4一端与一号连杆32铰接位置处,才能使工作人员用较小的力提供出较大的力来打开轴用钢丝挡圈13使工作人员工作时更加省力、便捷。
66.实施例8;
67.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
68.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轴用钢丝挡圈13外侧且在所述内上部设有挡块26,所述挡块26用于对所述轴用钢丝挡圈13进行限位。
69.工作时,内圈21上端面与挡块26固连,工作人员将轴用钢丝挡圈13打开后,内圈21上的挡块26抵挡住轴用钢丝挡圈13上的力,防止轴用钢丝挡圈13飞出、丢失,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
70.为了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本发明的工作人员针对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技术区别做作出以下实验:
71.实验验证:
72.1.实验目的:验证本发明能够拆卸和安装止推垫圈的速度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
73.2.实验仪器:秒表、卡钳、锤子、套筒;
74.3.实验过程:
75.3.1工作人员选取一个止推垫圈的本发明,记录拆卸和安装止推垫圈所需要的时间,并测试6次;
76.3.2工作人员挑选一个现有技术的止推垫圈,记录拆卸和安装止推垫圈所需要的时间,并测试6次;
77.4.实验结果:
78.以下是本发明的工作人员整理的数据:
79.实验组-本发明
80.表1
[0081][0082]
对照组-现市场
[0083]
表2
[0084][0085]
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止推垫圈的安装时间,还是止推垫圈的拆卸时间,速度明显都比现有技术的时间短。
[0086]
5.试验总结
[0087]
通过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无论是止推垫圈的安装时间,还是止推垫圈的拆卸时间,所消耗时间明显均比现有技术的时间短。因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效果要优于市场上的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88]
实验结论:
[0089]
本发明除了具有能够快速安装和拆卸止推垫圈特点之外,还具有防止轴用钢丝挡圈掉落以及自动拆卸轴用钢丝挡圈的特点,同时本发明还高效、操作便捷且经济实用,故本发明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9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9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