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1624发布日期:2021-10-09 09:2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连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动机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连杆。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的运动中,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通过连杆将活塞上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上的旋转运动,以曲轴旋转对外输出转矩来驱动飞轮进行转动。
3.相关的技术中,若图1所示,连杆包括用于连接活塞的小头部3、用于连接曲轴的大头部1和用于连接小头部3和大头部1的连接部2,小头部3上开设有活塞孔5,大头部1上开设有曲轴孔8,小头部随着活塞往复运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小头部随着活塞往复运动有可能小头部会发生断裂的情况,亟需提高小头部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小头部的结构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连杆。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连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发动机连杆,包括大头部、连接部和小头部,所述大头部连接于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远离大头部的一端连接于小头部,所述小头部包括固定环和加强环,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供加强环插接的插接孔,所述加强环上开设有活塞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环插接于插接孔内使固定环与加强环之间相对固定,活塞孔设置于加强环上使连杆与活塞连接时,连杆与活塞之间的作用力会作用于加强环上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固定环上,加强环的结构强度大于固定环,因此小头部的结构强度得到了提高从而避免了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活塞孔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一供油槽,所述第一供油槽侧壁开设有进油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油从进油孔进入到第一供油槽内,在活塞孔与活塞连接时,第一供油槽会向活塞提供润滑油,减小了活塞在活塞孔内能转动时的摩擦,从而减小了活塞在活塞孔内的磨损程度,进而提高了活塞的使用寿命。
11.可选的,所述大头部上开设有曲轴孔,所述曲轴孔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二供油槽,所述连接部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的一端与第一供油槽连通,所述供油通道远离第一供油槽的一端与第二供油槽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供油槽的设置用于润滑曲轴,减小曲轴在曲轴孔中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提高曲轴的使用寿命。供油通道的设置使第一供油槽内的润滑油能够输送到第二供油槽中,使第二供油槽内的润滑油的量始终处于充足状态。
13.可选的,所述进油孔在固定环与连接环连接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供油通道在固定环与连接环连接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使润滑油不会从二者的连接处流出,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
15.可选的,所述活塞孔侧壁周向开设有滚槽,所述滚槽内设置有滚珠。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使活塞在活塞孔内相对转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由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了活塞在活塞孔内的磨损。
17.可选的,所述滚槽的开口处周向设置有卡块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环的设置使滚珠能够固定在滚槽内,使滚珠在活塞孔内未插接活塞的情况下不会从滚槽内滚出,避免了滚珠与滚槽脱离而发生滚珠丢失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大头部包括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与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半圆环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半圆环上开设有与螺纹孔对齐的通孔,螺纹穿过所述通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的设置便于大头部内安装轴瓦,两者之间通过螺栓与螺纹连接即满足了连接强度要求还便于两者的连接安装。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半圆环上与第二半圆环连接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锯齿部,所述第二半圆环上设置有与第一锯齿部啮合的第二锯齿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的设置使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的接触面积增大,避免螺栓在连接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时旋紧力矩过大而使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断裂的情况发生。
2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与固定环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连接部与第一半圆环接触处设置有第二倒角。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倒角的设置提高了连接部与固定环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了连接部与固定环连接处的应力过大而断裂的情况发生。第二倒角的设置使曲轴与连杆连接时两者之间的应力不会过度集中于连接部与第一半圆环接触处,从而减小了连杆断裂的可能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加强环的设置提高了连杆与活塞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了连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情况;
27.2.第一供油槽、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槽的设置使连杆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润滑,减小了连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连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8.图1是相关技术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发动机连杆的剖视图;
32.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大头部;101、第一半圆环;102、第二半圆环;2、连接部;3、小头
部;301、固定环;302、加强环;4、插接孔;5、活塞孔;6、第一供油槽;7、进油孔;8、曲轴孔;9、第二供油槽;10、供油通道;11、第一密封槽;12、第一密封圈;13、第二密封槽;14、第二密封圈;15、滚槽;16、滚珠;17、卡块环;18、螺纹孔;19、通孔;20、第一锯齿部;21、第二锯齿部;22、第一倒角;23、第二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2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动机连杆。参照图2,发动机连杆包括大头部1、连接部2和小头部3。小头部3包括固定环301和加强环302,固定环301的形状为圆柱,固定环301上沿固定环30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插接孔4,插接孔4与固定环301同轴设置。加强环30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加强环302的外径与插接孔4的外径相等,因此加强环302能顺利的插进插接孔4内,再通过焊接将加强环302固定在插接孔4内。固定环301的材料为碳素钢,加强环302的材料为合金钢。加强环302上开设有活塞孔5,活塞孔5与加强环302同轴设置,活塞孔5的设置用于连杆与活塞之间的连接。连接部2的形状为长条杆,连接部2的一端与固定环301焊接,连接部2的轴线与固定环301的轴线垂直相交。连接部2与固定环301相连接的地方设置有第一倒角22,第一倒角22的设置提高了连接部2与固定环30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避免了连接部2与固定环301连接处的应力过大而断裂的情况发生。连接部2远离固定环301的一端焊接于大头部1,大头部1的端面开设有曲轴孔8,曲轴孔8与大头部1同轴设置,曲轴孔8的设置用于连杆与曲轴之间的连接。
36.大头部1包括第一半圆环101和第二半圆环102,第一半圆环101和第二半圆环10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环且两者能够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第一半圆环101与连接部2连接,二者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倒角23,第二倒角23的设置提高了第一半圆环101和连接部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连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应力过大而断裂。
37.参照图2和图3,第一半圆环101上与第二半圆环102连接的端面开设有四个螺纹孔18,四个螺纹孔18两两分布在两个接触面,螺纹孔18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半圆环101的端面。第二半圆环102上与第一半圆环101连接的端面开设有与螺纹孔18对齐的通孔19,螺栓通过通孔19后与螺纹孔18螺纹连接实现了第一半圆环101与第二半圆环102之间的相对固定。大头部1分为可拆卸拼接的第一半圆环101和第二半圆环102便于轴瓦的安装。第一半圆环101上与第二半圆环102连接的端面设置有第一锯齿部20,第二半圆环102上与第一半圆环101连接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锯齿部20相啮合的第二锯齿部21,通过第一锯齿部20和第二锯齿部21的连接实现第一半圆环101和第二半圆环102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增大,避免因为螺栓的旋转扭矩过大而使第一半圆环101和第二半圆环102发生断裂。
38.参照图4和图5,加强环302内部开周向开设有第一供油槽6,第一供油槽6的侧壁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开设有进油孔7,进油孔7贯穿固定环301。进油孔7的轴线垂直于加强环302的轴线,润滑油从进油孔7流向第一供油槽6,再从第一供油槽6中流出给连杆和活塞提供润滑效果,减小二者因为相对摩擦的磨损,提高连杆和活塞的使用寿命。在进油孔7内固定环301与加强环302连接处的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1,第一密封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一密封槽11与进油孔7同轴设置。第一密封槽11内过盈配合有第一密封圈12,第一密封圈12的设置使润滑油不会从固定环301和加强环302的连接处流出,从而避免了润滑
油的浪费。加强环302的内壁周向开设有滚槽15,滚槽15与第一供油槽6平行,滚槽15内设置有若干个滚珠16,滚珠16的设置将连杆与活塞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连杆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了二者之间的相对磨损。滚槽15的开口处焊接有卡块环17,卡块环17的设置避免了滚珠16从滚槽15内滚出而丢失的情况发生。
39.第一供油槽6的侧壁在进油孔7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供油通道10,供油通道10贯穿连接部2,供油通道1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供油通道10与连接部2同轴设置。在供油通道10内固定环301与加强环302连接处的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3,第二密封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第二密封槽13与进油孔7同轴设置。第二密封槽13内过盈配合有第二密封圈14,第二密封圈14的设置使润滑油不会从固定环301和加强环302的连接处流出,从而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大头部1(参见图2)侧壁周向开设有第二供油槽9,第二供油槽9与供油通道10连通,第二供油槽9的设置用于对连杆与曲轴的连接处进行润滑,减小了连杆与曲轴相对运动时二者的相对磨损,从而提高了连杆和曲轴的使用寿命。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发动机连杆的实施原理为:将加强环302插入到插接孔4内实现加强环302与固定环301之间的相对固定,再将活塞与活塞孔5连接,曲轴与曲轴孔8连接,在连杆使用的过程中,润滑油从第一供油槽6和第二供油槽9中流出给活塞和曲轴进行润滑。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