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1774发布日期:2021-10-09 17:3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2.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是水泥回转窑内的支撑装置,托轮轴设于托轮轴承组中并会随回转窑的转动而转动;由于托轮轴承组长时间的受到较大的载荷,且工作环境温度高,现有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油温过高,消耗也较大,一旦润滑油蒸发较多时,就会导致粘度下降,无法有效起到润滑效果,要解决上手问题只能通过人工方式定期进行补充,但是操作繁琐,使用较为不便;若润滑油温度长时间较高时,会导致润滑油粘度下降,进而致使润滑油失去润滑效果;此外,高载荷还容易引起内部滑动件磨损加快,导致润滑油中混杂有较多微小铁屑,微小铁屑继续随润滑油循环后会加剧轴承和油封的磨损,致使托轮轴承组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时还会造成托轮轴承组故障,进而引发回转窑的停机,致使生产中断,由于回转窑处于整个水泥生产线的关键部位,它的停机会导致整条水泥生产线的停止,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亟需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著降低了润滑油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还延长了托轮轴承组的使用寿命以避免托轮轴承组发生故障的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硬管、进油软管、定量泵、油箱、第一出油软管、第二出油软管、出油硬管、三通和通气帽;所述进油硬管的一端与进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油软管的另一端与定量泵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定量泵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出油软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油箱的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油软管的另一端、出油硬管的一端和通气帽分别连接在三通的三个接口上;所述油箱内还设有若干个磁网;还包括串接在进油软管和定量泵之间的油冷却器或设于油箱内的冷却盘管。
5.优选地,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定量泵的出油口和进油软管的另一端相连。
6.优选地,所述冷却盘管设于若干个磁网的下方,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均密封伸出到油箱外。
7.优选地,所述进油硬管上还插接有玻璃管视镜。
8.优选地,所述出油硬管上还设有球阀。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能使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形成自动循环冷却,进而显著降低了润滑油油温并减少了润滑油消耗,从而无需人工补充润滑油以简化了操作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同时能使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长时间的保
持较低的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此外,还能有效除去润滑油中的微小铁屑以延长托轮轴承组的使用寿命,既避免了因托轮轴承组发生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进而避免了整条水泥生产线的停止以防止企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油冷却器时的结构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冷却盘管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13.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14.如图1~2所示,一种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包括进油硬管3、进油软管9、定量泵4、油箱7、第一出油软管5、第二出油软管10、出油硬管8、三通11和通气帽12;进油硬管3的一端与进油软管9的一端相连,进油软管9的另一端与定量泵4的出油口相连,定量泵4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软管5的一端相连,第一出油软管5的另一端与油箱7的进油口相连,油箱7的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软管10的一端相连,第二出油软管10的另一端、出油硬管8的一端和通气帽12分别连接在三通11的三个接口上;油箱7内还设有若干个磁网14以吸附混入到润滑油中的微小铁屑;还包括串接在进油软管9和定量泵4之间的油冷却器6或设于油箱7内的冷却盘管15。
15.油冷却器6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定量泵4的出油口和进油软管9的另一端相连。
16.冷却盘管15设于若干个磁网14的下方,冷却盘管15的两端均密封伸出到油箱7外。
17.进油硬管3上还插接有玻璃管视镜2。
18.出油硬管8上还设有球阀13。
19.工作原理:
20.将进油硬管3的另一端连接到托轮轴承组1的进油孔上,再将出油硬管8的另一端连接到托轮轴承的出油孔上,然后打开球阀13并启动定量泵4工作。
21.托轮轴承组1中的润滑油在定量泵4的作用下经由出油硬管8和三通11进入到第二出油软管10中,润滑油中的空气经由通气帽12向外排出;第二出油软管10中的润滑油进入到油箱7中,进而进入到第一出油软管5中并在流经定量泵4后进入进油软管9中,最后经由进油硬管3回到托轮轴承组1中以实现循环润滑。
22.若采用油冷却器6时,从定量泵4出来的润滑油经由油冷却器6进入到进油软管9中,循环冷却水从油冷却器6的介质端进口进入到油冷却器6中并与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油温,然后从油冷却器6的介质端出口向外排出以实现循环冷却。
23.若采用冷却盘管15时,循环冷却水从冷却盘管15的一端进入到冷却盘管15中并与油箱7中的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油温,然后从冷却盘管15的另一端向外排出以实现循环冷却。
24.当润滑油流速较快时,可以增加磁网14数量;第一出油软管5和第二出油软管10的设置,便于在安装过程中,根据现场空间状况调整定量泵4和油箱7的高低位置以与托轮轴承组1的高度相互配合。
25.本实用新型能使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形成自动循环冷却,进而显著降低了润滑油油温并减少了润滑油消耗,从而无需人工补充润滑油以简化了操作并极大地方便了使用,同时能使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长时间的保持较低的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此外,还能有效除去润滑油中的微小铁屑以延长托轮轴承组的使用寿命,既避免了因托轮轴承组发生故障而导致的生产中断,进而避免了整条水泥生产线的停止以防止企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硬管、进油软管、定量泵、油箱、第一出油软管、第二出油软管、出油硬管、三通和通气帽;所述进油硬管的一端与进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进油软管的另一端与定量泵的出油口相连,所述定量泵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出油软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进油口相连,所述油箱的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油软管的另一端、出油硬管的一端和通气帽分别连接在三通的三个接口上;所述油箱内还设有若干个磁网;还包括串接在进油软管和定量泵之间的油冷却器或设于油箱内的冷却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定量泵的出油口和进油软管的另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盘管设于若干个磁网的下方,所述冷却盘管的两端均密封伸出到油箱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硬管上还插接有玻璃管视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硬管上还设有球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托轮轴承组润滑装置,包括进油硬管、进油软管、定量泵、油箱、第一出油软管、第二出油软管、出油硬管、三通和通气帽;进油硬管的一端与进油软管的一端相连,进油软管的另一端与定量泵的出油口相连,定量泵的进油口与第一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第一出油软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进油口相连,油箱的出油口与第二出油软管的一端相连,第二出油软管的另一端、出油硬管的一端和通气帽分别连接在三通的三个接口上;油箱内还设有若干个磁网;还包括串接在进油软管和定量泵之间的油冷却器或设于油箱内的冷却盘管;本实用新型显著降低了润滑油油温并减少了润滑油消耗,同时能使托轮轴承组内的润滑油长时间的保持较低的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油温以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崔恒波 李刚 康宇 周之炎 王小祥 徐洪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