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0545发布日期:2021-11-22 23:4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


背景技术:

2.人脸识别设备可在机场、体育场、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例如在机场安装监视系统以防止恐怖分子登机,且旅客登机需要扫描登机牌,出示身份证进行人脸对比,设有自动识别旅客信息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摄像组件进行人脸图像扫描后进行身份信息的比对确定身份。
3.现有的人脸识别通常为嵌入式安装布局,即将用于图像采集的摄像头嵌入式安装于设备内部进行固定,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采集端的固定,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在采集不同身高人群面部信息时需要人员根据采集端的角度采用蹲位或踮脚的方式进行识别,使用不便,存在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采用外露式安装结构,利用采集端盒和弯折支撑管实现采集端的安装,在使用时人员可根据自身的身高以及站立位置弯折弯折支撑管调节采集端盒的对向方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采集端盒和摄像组件,所述采集端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支撑管,所述弯折支撑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耳板,所述采集端盒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嵌入安装有透明护片,所述采集端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采集端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固定安装于角度调节机构的表面,所述采集端盒的内部设有pcb控制板,所述弯折支撑管包括金属软管,所述金属软管的内部设有防护软管和传感线路,所述防护软管套接于传感线路的外侧,所述传感线路的端部与pcb控制板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透明护片的表面固定粘贴有反光镜片;
6.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和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运动转轴,所述运动转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齿轮于运动转轴传动啮合,所述驱动组件为旋转舵机结构,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固定安装于调节座的一侧。
7.优选地,所述固定耳板呈圆盘形结构,所述固定耳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8.优选地,所述采集端盒呈圆球形结构,所述运动转轴的两端与采集端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透明护片呈弧形结构,所述摄像组件的采集端对向透明护片的一侧。
9.优选地,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pcb控制板的输出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的端口方向与摄像组
件呈平行布置。
10.优选地,所述金属软管为金属软管材质构件,所述金属软管的内壁呈圆滑光面结构,所述防护软管为橡胶材质构件。
11.优选地,所述采集端盒的侧面开设有格栅条孔,所述采集端盒为聚乙烯材质构件。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上述方案中,该人脸识别设备采用外露式安装结构,利用采集端盒和弯折支撑管实现采集端的安装,在使用时人员可根据自身的身高以及站立位置弯折弯折支撑管调节采集端盒的对向方向,且使用人员可根据反光镜片的反射确定对向方向的准确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14.2、上述方案中,该人脸识别设备设置自动式角度调节机构,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进行人体扫描识别并通过自动化控制驱动组件的启动旋转调节角度调节机构从而在纵向方向上自动对准人体,在识别不同身高群体时刻进行自动调节,提高该人脸识别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端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弯折支撑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
20.1、采集端盒;2、弯折支撑管;3、固定耳板;4、摄像组件;5、透明护片;6、反光镜片;7、驱动组件;8、角度调节机构;9、pcb控制板;21、金属软管;22、防护软管;23、传感线路;71、传动齿轮;81、调节座;82、人体红外传感器;83、运动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外露式人脸识别设备,包括采集端盒1和摄像组件4,采集端盒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弯折支撑管2,弯折支撑管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耳板3,采集端盒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并嵌入安装有透明护片5,采集端盒1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8,采集端盒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7,摄像组件4固定安装于角度调节机构8的表面,采集端盒1的内部设有pcb控制板9,弯折支撑管2包括金属软管21,金属软管21的内部设有防护软管22和传感线路23,防护软管22套接于传感线路23的外侧,传感线路23的端部与pcb控制板9的输出端电连接,透明护片5的表面固定粘贴有反光镜片6,采集端盒1的侧面开设有格栅条孔,采集端盒1为聚乙烯材质构件;
23.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座81和人体红外传感器82,角度调节机构8的两侧固定安装有运动转轴83,运动转轴8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71,驱动组件7的输出端通过传动
齿轮71于运动转轴83传动啮合,驱动组件7为旋转舵机结构,人体红外传感器82固定安装于调节座81的一侧。
24.在该实施例中,固定耳板3呈圆盘形结构,固定耳板3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便于该识别设备的外露式安装。
25.在该实施例中,采集端盒1呈圆球形结构,运动转轴83的两端与采集端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透明护片5呈弧形结构,摄像组件4的采集端对向透明护片5的一侧,将采集原件保护于采集端盒1的内部。
26.在该实施例中,人体红外传感器82的输出端与pcb控制板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pcb控制板9的输出端与驱动组件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人体红外传感器82的端口方向与摄像组件4呈平行布置。
27.具体的,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82进行人体扫描识别并通过自动化控制驱动组件7的启动旋转调节角度调节机构8从而在纵向方向上自动对准人体。
28.在该实施例中,金属软管21为金属软管材质构件,金属软管21的内壁呈圆滑光面结构,防护软管22为橡胶材质构件,在弯折的过程中保护传感线路不受损伤。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0.当使用该设备时,使用人员刻可根据自身的身高以及站立位置弯折弯折支撑管2调节采集端盒1的对向方向,,使得采集端盒1对准自己面部,并根据反光镜片6的反射镜像确定对向方向的准确度,对采集端盒1的对向进行微调,便于摄像组件4的精准图像采集;当管理者打开自动调节模式后,利用人体红外传感器82进行人体扫描识别并通过自动化控制驱动组件7的启动旋转调节角度调节机构8从而在纵向方向上自动对准人体,在识别不同身高群体时刻进行自动调节,无需人员进行自行调节。
31.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2.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3.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