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8145发布日期:2021-09-25 10: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吸附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


背景技术:

2.分子筛制氧是指在常温下利用分子筛的吸附特性,从空气中分离制取氧气.在此过程中,通常需要交替地向吸附塔输送空气及抽取真空,这需要通过控制阀来实现转换操作。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多个两通控制阀组合使用,利用plc控制程序来控制阀门动作,其结构复杂,控制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不仅能实现控制阀换向,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驱动机构;
6.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
7.所述阀芯设置在阀体内,所述阀芯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阀芯包括阀芯壳体,所述阀芯壳体上设置有四个气路管口,四个气路管口分别对应阀体的侧壁上的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所述阀芯的内部通过密封隔板形成真空腔和压力腔,真空腔和压力腔分别对应两个气路管口,形成两组气路通路。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9.通过驱动机构转动阀芯,使真空腔和压力腔与不同的阀体连接口(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连通,实现气路通路切换。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阀芯作出特别的设计,使其在每旋转一定的角度便可以实现控制阀工作状态的转换,使得控制阀具有对应输出真空与压力以及交换输出真空与压力。
11.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快速平稳的实现控制阀换向,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12.进一步地,阀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阀杆、下阀杆安装在阀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阀杆通过联轴器与驱动机构连接。
13.进一步地,上阀杆和下阀杆处均安装有轴承。
14.所述轴承能减少阀芯转动时产生的摩擦。
15.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气路管口上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气路管口与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之间的密封。
16.进一步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弹簧、弹簧挡板和导向柱。
17.所述弹簧挡板安装在气路管口外壁,所述导向柱垂直安装在弹簧挡板上,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所述密封圈在弹簧的挤压作用下与阀体内壁紧贴。
18.通过弹簧作用力挤压密封圈产生密封比压,并对阀芯做调心作用。
19.进一步地,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一端与弹簧接触,另一端嵌入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阀体内壁紧贴,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气路管口外壁紧贴。
20.进一步地,第一密封圈紧贴气路管口外壁侧设置有o型圈。
21.进一步地,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的管径相同,所述气路管口的管径大于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的管径。
22.所述管径包括内径和外径,所述气体进排口、吸附塔连接口、风机进口连接口和风机出口连接口和气路管口均为等径结构。
23.上述设置能够消除阀芯旋转的位置偏差。
24.进一步地,驱动机构配合设置有限位开关。
25.驱动机构驱动阀芯转动,由限位开关及控制程序控制启停。
26.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为电机。
2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8.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阀芯作出特别的设计,使其在每旋转一定的角度便可以实现控制阀工作状态的转换,使得控制阀具有对应输出真空与压力以及交换输出真空与压力。
29.2、本实用新型利用气路管口及外接管口的通径差及限位开关的作用,控制阀芯的旋转角度并补偿旋转角度误差。
30.3、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快速平稳的实现控制阀换向,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3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2.图1为控制阀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阀体管口方位示意图;
34.图3为控制阀剖面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阀芯内腔及气路管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阀芯气路管口的密封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控制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
3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40.10

阀体;11

阀芯;12

驱动机构;101

气体进排口;102

吸附塔连接口;103

风机进口连接口;104

风机出口连接口;105

限位开关;106

真空腔;107

压力腔;111

阀芯壳体;112
‑ꢀ
气路管口;113

密封隔板;114

o型圈;115

密封圈;116

弹簧;117

轴承;118

弹簧挡板; 119

导向柱;121

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2.实施例1:
43.如图1

图7所示,制氧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包括阀体10、阀芯11和驱动机构12;
44.所述阀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气体进排口101、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103 和风机出口连接口104;
45.所述阀芯11设置在阀体10内,所述阀芯11在驱动机构12的驱动下绕自身轴向转动;所述阀芯11包括阀芯壳体111,所述阀芯壳体111上设置有四个气路管口112,四个气路管口112分别对应阀体10的侧壁上的气体进排口101、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103 和风机出口连接口104,所述阀芯11的内部通过密封隔板113形成真空腔106和压力腔107,真空腔106和压力腔107分别对应两个气路管口112。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1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阀杆、下阀杆安装在阀体1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阀杆通过联轴器121与驱动机构1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2为电机。
4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带动阀芯11旋转,当所述阀芯11处于不同角度,控制阀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48.所述制氧专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如图6所示,真空腔106与气体进排口101、风机进口连接口103连通,压力腔107与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出口连接口 104连通,并通过风机连通两组气路通路,在风机作用下气体被吸入吸附塔。
49.所述阀芯11在电机驱动下旋转90
°
,所述制氧专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二,如图7所示,此时压力腔107与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103连通,真空腔106与气体进排口101、风机出口连接口104连通,并通过风机连通两组气路通路,在风机作用下气体从吸附塔中排出。
50.所述阀芯11在电机驱动下旋转45
°
,所述制氧专用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切换至第三工作状态三,此时压力腔107与真空腔106不与阀体任何外接管口连通,所述电动旋转换向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51.实施例2:
52.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处均安装有轴承117。
53.实施例3:
54.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还包括设置在气路管口112上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用于实现气路管口112与气体进排口101、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 103和风机出口连接口104之间的密封;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115、弹簧116、弹簧挡板 118和导向柱119。
55.所述弹簧挡板118安装在气路管口112外壁,所述导向柱119垂直安装在弹簧挡板118 上,所述弹簧116套设在导向柱119上,所述密封圈115在弹簧116的挤压作用下与阀体10 内壁紧贴;所述密封圈115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一端与弹簧116 接触,另一端嵌入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阀体10内壁紧贴,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气路管口112外壁紧贴;所述第一密封圈紧贴气路管口112外壁侧设置有o型圈114。
56.实施例4:
57.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所述气体进排口101、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103和风机出口连接口104的管径相同,所述气路管口112的管径大于气体进排口101、吸附塔连接口102、风机进口连接口103和风机出口连接口104的管径;所述驱动机构12配合设置有限位开关105。
5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