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6144发布日期:2021-10-24 06:2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固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凡是输送蒸汽或热水的管道均称为供热管道供热管道的任务:将锅炉生产的热能,通过蒸汽、热水等热媒输送到室内用热设备,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有饭吃有衣穿,不再满足于有房住有学上,而是想着吃得更好、穿得更美、住得更舒适、行得更便捷,在教育、就业、收入、医疗、消费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期盼。同样,人们对于供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加大铺设供热管道。这就会大量用到供热管道固定支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供热管道固定支架存在以下问题:
3.1、供热管道固定支架的支撑架大多是固定的,其存在不便于对架设的管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4.2、供热管道固定支架大多数采用上下两个弧形板对管道进行固定,其存在需要人工搬运弧形板及将弧形板对齐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解决了调整支架高度和人工搬运、对齐弧形板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一侧与对应的第五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与第六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远离第五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三角块,所述第一挡板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第一三角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上表面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圆形固定块,所述第一圆形固定块与移动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杆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杆远离第一圆形固定块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圆形固定块,所述第二圆形固定块滑动连接于t形块,所述t形块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底部,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轴承连接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把手,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一转动把手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横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滑动连接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滑动连接于第一三角块一侧的斜面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轴承连接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滑动连接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横杆两端转动连接第二滚轮,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第二三角块,所述第二三角块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
一固定块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板,所述第二滚轮滑动连接第二三角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底座中间固定连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两侧开设第一圆形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顶部中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开设有第二圆形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底座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板,所述第二挡板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弧形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座底面四角固定连接四个固定腿。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手,带动第一螺杆转动,第一横杆在第一螺杆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带动第一滚轮向前移动,从而挤压第一三角块向内侧移动,于是,在第一圆形固定块、移动杆和第二圆形固定块的协同作用下,第二圆形固定块沿t形块向内滑动,进而达到使第二底座升高的效果。
18.2、该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把手,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二横杆在第二螺杆的作用下,向前推进,使得第二滚轮向前移动,进而挤压第二三角块向内运动,使得通过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第二三角块上的弧形板向内运动,从而达到不用人工对弧形板进行对齐合拢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中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3中c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支撑座;2、第二滑杆;3、第二滚轮;4、第二转动把手;5、第二挡板;6、第二弹簧;7、第二螺杆;8、第二横杆;9、第二固定板;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底座;13、固定腿;14、第一固定块;15、第二底座;16、移动杆;17、弧形板;18、第二固定块;19、第三支撑杆;20、第四支撑杆;21、第二三角块;22、第一圆形固定块;23、t形块;24、第二圆形固定块;25、第一三角块;26、第一螺杆;27、第一固定板;28、第一转动把手;29、第一弹簧;30、第一挡板;31、第五支撑杆;32、第六支撑杆;33、第一滚轮;34、第一横杆;35、第一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供热管道用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底座12,所述第一底座12上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0,所述第一挡板30一侧与对应的第五支撑杆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杆31与第六支撑杆32滑动连接,所述第六支撑杆32远离第五支撑杆3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三角块25,所述第一挡板30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9,所述第一弹簧29另一端与第一三角块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三角块25上表面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圆形固定块22,所述第一圆形固定块22与移动杆16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移动杆16交叉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杆16远离第一圆形固定块2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圆形固定块24,所述第二圆形固定块24滑动连接于t形块23,所述t形块23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15底部,所述第一底座12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7,所述第一固定板27轴承连接第一螺杆26,所述第一螺杆26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把手28,所述第一螺杆26远离第一转动把手28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横杆34,所述第一固定板27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滑杆35,所述第一滑杆35滑动连接第一横杆34,所述第一横杆34两端转动连接第一滚轮33,所述第一滚轮33滑动连接于第一三角块25一侧的斜面上。
2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一三角块25、第一圆形固定块22、移动杆16、第二圆形固定块24和t形块23的设置,可以对第二底座15的高度进行调节。
30.具体的,所述第二底座15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轴承连接第二螺杆7,所述第二螺杆7螺纹连接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滑动连接第二滑杆2,所述第二滑杆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横杆8两端转动连接第二滚轮3,所述第二底座15固定连接第二三角块21,所述第二三角块21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4,所述第一固定块14顶部固定连接弧形板17,所述第二滚轮3滑动连接第二三角块21。
3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螺杆7、第二横杆8、第二滚轮3、第二三角块21和第一固定块14的设置,可以使两个弧形板17相互靠近合拢。
32.具体的,所述第二底座15中间固定连接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1两侧开设第一圆形孔。
33.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撑座1两侧开设的第一圆形孔和第一固定块14的第三圆形孔,可以用第一螺丝将弧形板17进行固定。
34.具体的,所述弧形板17顶部中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18,所述第二固定块18开设有第二圆形孔。
35.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固定块18开设的第二圆形孔,可以用第二螺丝将弧形板17进行固定。
36.具体的,所述第二底座15两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5,所述第二挡板5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二弹簧6,所述第二弹簧6另一端固定连接弧形板17,所述第二挡板5一侧固定连接对应的第三支撑杆19,所述第三支撑杆19滑动连接第四支撑杆20,所述第四支撑杆20固定
连接弧形板17。
3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支撑杆19和第四支撑杆20的设置,可以使弧形板17沿左右方向移动。
38.具体的,所述第一底座12上表面四角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1,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与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0滑动连接。
39.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支撑杆11和第一支撑杆10的设置,可以使第二底座15沿垂直方向移动。
40.具体的,所述第一底座12底面四角固定连接四个固定腿13。
41.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固定腿13的设置,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固定。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一转动把手28,带动第一螺杆26转动,第一横杆34在第一螺杆26的作用下,沿第一滑杆35向前移动,带动第一滚轮33向前移动,从而挤压第一三角块25沿第五支撑杆31向内侧移动,于是,在第一圆形固定块22、移动杆16和第二圆形固定块24的协同作用下,第二圆形固定块24沿t形块23向内滑动,进而达到使第二底座15升高的效果;
43.当需要对管道进行固定时,将管道放置支撑座1上,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把手4,带动第二螺杆7转动,第二横杆8在第二螺杆7的作用下,沿第二滑杆2向前推进,使得第二滚轮3向前移动,进而挤压第二三角块21向内运动,使得通过第一固定块14固定连接在第二三角块21上的弧形板17沿第三支撑杆19向内运动,从而达到不用人工对弧形板17进行对齐合拢的效果。反向转动第二转动把手4,通过第二挡板5、第三支撑杆19、第四支撑杆20和第二弹簧6的协同作用,可以对弧形板17进行分离。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