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型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6002发布日期:2021-11-29 18:4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型齿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震型齿轮。


背景技术:

2.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3.齿轮在传动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相邻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实现齿轮之间运动状态的传递,由于齿轮之间的传动是通过齿轮之间的刚性接触来实现齿轮之间的传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齿轮的磨损程度会逐渐增大,进而会使得齿轮之间啮合状态的稳定性逐渐变差,进而会使得齿轮在传动的过程中发生震动,这些震动的产生会进一步加快齿轮的磨损,进而会严重缩短齿轮的使用寿命,为了改善这类现象,现阶段通常会在齿轮之间涂覆润滑油来延缓齿轮的磨损和减缓齿轮的震动,但传统润滑油涂覆存在的通病是对于齿轮润滑的持续性差,难以实现对齿轮的稳定保护,因而设置一种结构实现对齿轮的持续润滑就很有必要。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传动齿轮润滑过程持续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震型齿轮,通过改善齿轮自身的润滑性能达到增强齿轮整体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震型齿轮,包括齿轮体,所述齿轮体上开设有若干储油孔,所述储油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与储油孔连通的第一导流槽,相邻两个第一导流槽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远离第一导流槽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三导流槽,所述储油孔内放置有储油结构,所述第一导流槽内设置有溢流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孔实现对润滑油的存储,进而为持续润滑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润滑油供给,第一导流槽实现对储油孔内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第二导流槽实现对第一导流槽内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第三导流槽实现对第二导流槽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使得第二导流槽内的润滑油可以从第三导流槽内渗出实现对齿轮的持续润滑,储油结构作用实现对润滑油的稳定存储,进而确保润滑油可以稳定地从齿轮体的内部流出实现对齿轮的充分润滑,溢流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润滑油流速的减缓,有效延长润滑油的润滑时间,进而有效提高结构整体润滑效果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孔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封孔板,所述储油结构包括放置在储油孔内的储油块。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块通过对润滑油的吸附作用实现对润滑油的稳定存储,进而使得润滑油可以更好地收纳在储油孔内,使得结构整体的润滑效果更加稳定。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孔内还放置有套设在储油块外侧的导流筒,所述储油孔靠近第一导流槽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流筒上固定连接有穿插在限位槽内的限位块,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环形引流槽,所述限位块内还开设有与若干环形引流槽连通的引出槽,所述引出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流槽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穿插在限位槽内实现对导流筒转动的限制,确保导流筒放置状态的稳定性,环形引流槽的开设实现对储油块内润滑油的引流和导向作用,引出槽实现对环形引流槽内润滑油的收集和引出,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槽导出实现对齿轮体的润滑,进而有效提高齿轮体整体的耐磨性能。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的槽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溢流结构包括与封堵板固定连接的若干框架板,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封堵块,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封堵块与框架板贴合的弹性件,所述框架板上开设有若干溢出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体转动时会产生离心力来推动封堵块滑动,封堵块滑动实现对弹性件的推动和挤压,同时封堵块会远离溢出槽使得润滑油可以从溢出槽流出,进而使得润滑油可以渗出实现对齿轮体更好地润滑保护,当齿轮停止转动时,封堵块在被压缩的弹性件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滑动,通过封堵块与溢出槽的贴合实现对溢流槽的封堵,进而可以有效减小润滑油在齿轮体停止转动时润滑油从齿轮体内滑出,可以节省更多润滑油的同时还可以确保润滑油持续从齿轮体内渗出实现对齿轮运行过程的润滑作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流槽内还填充有溢流棉。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棉通过对润滑油的吸附来减缓润滑油从第一导流槽流出的时间,进而延长结构整体润滑的时间,实现对齿轮整体更好的保护作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堵板上还固定连接有穿插在第一导流槽内的若干导流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通过对润滑油的阻隔和引流可以减缓润滑油的流动速度,进而减缓润滑油从第三导流槽内流出的速度,有效延长润滑油润滑过程的时间,进而有效提高齿轮整体的耐磨和抗震性能。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储油孔实现对润滑油的存储,进而为持续润滑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润滑油供给,第一导流槽实现对储油孔内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第二导流槽实现对第一导流槽内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第三导流槽实现对第二导流槽流出润滑油的导流作用,使得第二导流槽内的润滑油可以从第三导流槽内渗出实现对齿轮的持续润滑,储油结构作用实现对润滑油的稳定存储,进而确保润滑油可以稳定地从齿轮体的内部流出实现对齿轮的充分润滑,溢流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润滑油流速的减缓,有效延长润滑油的润滑时间,进而有效提高结构整体润滑效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3.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25.图6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26.图中:1、齿轮体;2、储油孔;3、第一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5、第三导流槽;6、封孔板;7、储油块;8、导流筒;9、限位槽;10、限位块;11、环形引流槽;12、引出槽;13、封堵板;14、框架板;15、导向杆;16、封堵块;17、弹性件;18、溢出槽;19、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一种防震型齿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齿轮体1,齿轮体1上开设有若干储油孔2,储油孔2的开设用于放置润滑油,储油孔2的孔壁上开设有与储油孔2连通的第一导流槽3,相邻两个第一导流槽3之间连通有第二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4远离第一导流槽3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三导流槽5,储油孔2内放置有储油结构,储油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润滑油的稳定存储,确保润滑油可以稳定地从齿轮体1内流出实现对齿轮体1的润滑,第一导流槽3内设置有溢流结构,溢流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润滑油流速的减缓。
29.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储油孔2的两端均焊接有封孔板6,封孔板6实现对储油孔2的封堵,进而避免储油孔2的油从储油孔2内流出,进而确保储油结构储油功能的稳定性,封孔板6上还连通有注油管,注油管内螺纹连接有螺纹块,储油结构包括放置在储油孔2内的储油块7,通过储油块7实现对润滑油的吸附,减缓润滑油的流动速度,进而有效延长润滑油流出齿轮体1润滑齿轮体1的时间,实现对齿轮体1充分持久的润滑。
30.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储油孔2内还放置有套设在储油块7外侧的导流筒8,储油孔2靠近第一导流槽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9,导流筒8上固定连接有穿插在限位槽9内的限位块10,通过将限位块10穿插在限位槽9内实现对导流筒8转动的限制,使得导流筒8所处的状态更加稳定,导流筒8的内部上开设有若干环形引流槽11,限位块10内还开设有与若干环形引流槽11连通的引出槽12,环形引流槽11实现对润滑油的收集和引导,进而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引出槽12从导流筒8内流出,引出槽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流槽3连通,从引出槽12流出的润滑油进入到第一导流槽3内,在第一导流槽3的作用下流出齿轮体1,使得润滑油实现对齿轮体1的润滑。
31.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流槽3和第二导流槽4的槽口处均固定连接有封堵板13,溢流结构包括与封堵板13固定连接的若干框架板14,相邻两个框架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上滑动连接有封堵块16,导向杆15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封堵块16与框架板14贴合的弹性件17,弹性件17设置为弹簧,框架板14上开设有若干溢出槽18,齿轮体1在转动的时候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对封堵块16的甩动,封堵块16被甩离框架板14使得框架板14上的溢出槽18可以打开,使得润滑油可以越过框架板14进而实现对齿轮体1的润滑,第一导流槽3内还填充有溢流棉,利用溢流棉的吸附能力实现对润滑油流速的减缓,进而有效延长润滑油流出齿轮体1的时间,实现对齿轮体1的充分润滑,进而确保齿轮体1功能的稳定性,封堵板13上还固定连接有穿插在第一导流槽3内的若干导流板19,导流板19实现对润滑油流动的减缓,进而进一步延长润滑油的润滑时间。
32.工作原理:齿轮体1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对封堵板
13的甩动,封堵板13会逐渐远离齿轮体1的旋转中心,在封堵板13转动的过程中会逐渐远离框架板14,该过程完成时弹性件17逐渐被压缩,封堵板13在逐渐远离框架板14的时候框架板14上的溢出槽18可以打开,使得润滑油可以通过溢出槽18从框架板14处流过,当齿轮体1停止转动时,封堵板13在被压缩的弹性件17产生的弹力的作用下会逐渐与框架板14贴合实现对溢出槽18的封堵,进而减少润滑油从齿轮体1内流出的量,齿轮体1在转动的时候,储油块7内的润滑油经过环形引流槽11的作用进入到引出槽12,引出槽12内的润滑油经过第一导流槽3、第二导流槽4和第三导流槽5的共同作用从齿轮体1内流出实现对齿轮体1的润滑作用,上述便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