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5500发布日期:2021-09-29 04:4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扭矩放大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2.扭矩放大器是由一圆周或行星齿轮组合在不同组合阶层来带动齿轮旋转出力,每一阶层齿轮扭矩放大倍率因子为5,比倍有:1:51:151:15.51:251:261:751:125等等。在行星型齿轮系统中,扭矩是经由中心齿轮输入和输出。由三个或四个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结合带动旋转。倍增器外壳内的圆周齿轮与环绕内部行星型齿轮接合,但相对与内部行星齿轮旋转而言,旋转方向是相反的,反作用力臂可防止与圆周齿轮一体的外壳旋转,从而达到扭矩的效果。
3.然而现有的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与扭矩放大器壳体普遍采用外六角结构进行连接,这样的设计从结构上来讲比较简单,方便装拆,但其结构尺寸相对较大,增加了产品整体重量,且反作用力臂与壳体接口配合间隙较大,在高扭矩工况下会产生一定晃动和冲击,产生噪音,影响接口强度,而且在使用该扭矩放大器时,无法有效的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限制来灵活调整对其进行稳固的方位。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与扭矩放大器壳体普遍采用外六角结构进行连接,这样的设计从结构上来讲比较简单,方便装拆,但其结构尺寸相对较大,增加了产品整体重量,且反作用力臂与壳体接口配合间隙较大,在高扭矩工况下会产生一定晃动和冲击,产生噪音,影响接口强度,而且在使用该扭矩放大器时,无法有效的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限制来灵活调整对其进行稳固的方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包括反作用力臂,所述反作用力臂的侧壁贴合有扭矩放大器壳体,所述反作用力臂的内部开设有槽体,所述扭矩放大器壳体端部的外壁设置有卡齿,且卡齿位于槽体的内部,所述扭矩放大器壳体的外壁贴合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卡杆,所述套环的外壁贴合有转块,所述转块的端部贯穿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的内壁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且卡杆的端部位于第二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卡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位于卡块和挡杆之间,所述第一转板的底端贯穿安装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转板,所述第二转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三销轴,所述第一转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
6.优选的,所述反作用力臂的底部为“u”型结构,且反作用力臂的外壁与扭矩放大器壳体的外壁相互贴合。
7.优选的,所述卡齿在扭矩放大器壳体端部的外壁上均匀分布,且卡齿通过槽体与反作用力臂为卡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卡杆通过第一滑槽与套环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且第一滑槽在套环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
9.优选的,所述转块为“工”型结构,所述转块的外壁与套环的外壁相互贴合,且第一转板通过第一销轴与转块为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外壁与第一转板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卡块通过第二滑槽与挡杆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且卡块关于套环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通过卡杆、转块和第一销轴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作用,利用了新型的类矩形花键连接接口结构能有效地减小了该器材的尺寸和重量,同时接口配合间隙相对减小,使得承载能力提高,改善高扭矩工况下的晃动噪音情况,实现产品结构紧凑化轻量化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与扭矩放大器壳体普遍采用外六角结构进行连接,这样的设计从结构上来讲比较简单,方便装拆,但其结构尺寸相对较大,增加了产品整体重量,且反作用力臂与壳体接口配合间隙较大,在高扭矩工况下会产生一定晃动和冲击,产生噪音,影响接口强度的问题,通过槽体、卡齿和套环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作用,达到了可跟随周围不同的环境灵活调整手扶握把位置的效果,解决了在使用该扭矩放大器时,无法有效的根据周围不同的环境限制来灵活调整对其进行稳固的方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扭矩放大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板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块的侧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反作用力臂;2、扭矩放大器壳体;3、槽体;4、卡齿;5、套环;6、第一滑槽;7、卡杆;8、转块;9、第一销轴;10、第一转板;11、挡杆;12、第二滑槽;13、第一弹簧;14、卡块;15、第二弹簧;16、第二销轴;17、第二转板;18、第三销轴;19、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包括反作用力臂1,反作用力臂1的侧壁贴合有扭矩放大器壳体2,反作用力臂1的内部开设有槽体3,扭矩放大器壳体2端部的外壁设置有卡齿4,且卡齿4位于槽体3
的内部,扭矩放大器壳体2的外壁贴合有套环5,套环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的内部设置有卡杆7,套环5的外壁贴合有转块8,转块8的端部贯穿安装有第一销轴9,第一销轴9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转板10,第一转板10的内壁连接有挡杆11,挡杆1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2,且卡杆7的端部位于第二滑槽12的内部,第二滑槽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的一端与卡杆7相连接,第一弹簧13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14,卡块14的外壁缠绕有第二弹簧15,且第二弹簧15位于卡块14和挡杆11之间,第一转板10的底端贯穿安装有第二销轴16,第二销轴16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转板17,第二转板17的内部安装有第三销轴18,第一转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9。
20.反作用力臂1的底部为“u”型结构,且反作用力臂1的外壁与扭矩放大器壳体2的外壁相互贴合,保证了扭矩放大器壳体2能够贴合着反作用力臂1的外壁旋转,而反作用力臂1能够对扭矩放大器壳体2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21.卡齿4在扭矩放大器壳体2端部的外壁上均匀分布,且卡齿4通过槽体3与反作用力臂1为卡合连接,保证了扭矩放大器壳体2能够卡合在反作用力臂1内部。
22.卡杆7通过第一滑槽6与套环5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且第一滑槽6在套环5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保证了卡杆7能够在套环5的内部滑动,同时会受到第一滑槽6的限位作用,防止发生偏离。
23.转块8为“工”型结构,转块8的外壁与套环5的外壁相互贴合,且第一转板10通过第一销轴9与转块8为转动连接,保证了转块8能够受力沿着套环5的外壁贴合滑动。
24.卡块14的外壁与第一转板10的内壁相互贴合,卡块14通过第二滑槽12与挡杆11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且卡块14关于套环5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使得卡块14能够在挡杆11的内部滑动,同时会受到第二滑槽12的限位作用,使得卡块14能够按照规定的轨迹运行。
2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扭矩放大器反作用力臂的紧凑轻量化接口结构时,首先按照该扭矩放大器的正常工作状态,以图1为例,将套筒套在扭矩放大器壳体2的端部,且使得套筒与所需要加紧或者拧松的螺帽相匹配且套合在一起,假设该扭矩放大器的正下方有障碍物,且手不方便握住扭矩放大器壳体2的外壁对其进行固定支撑,此时握住两个第一转板10的底端沿着套环5的外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使得手和第一转板10避开下方的障碍物,然后将两个第一转板10的底端握紧,使得两个第一转板10的底端靠近并且压缩第三弹簧19,同时使得两个第二转板17做相互靠近运动,以左侧的第一转板10为例进行运动说明,此时第一转板10以第一销轴9为轴线逆时针旋转,紧接着第一转板10的内壁推动卡块14沿着第二滑槽12在挡杆11的内部向右滑动,同时第二弹簧15受到压缩推动挡杆11的右端逐渐与扭矩放大器壳体2的外壁贴紧,且第一弹簧13同时被压缩推动卡杆7与套环5的内壁贴合,同理右侧卡块14的运动轨迹和左侧的对称,所以在卡块14和挡杆11的作用下,两个第一转板10逐渐做相互靠近运动,且第一转板10与套环5之间不再能够相对转动,完成了对第一转板10的旋转固定,最后可通过打开电机启动该扭矩放大器进行作业。
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