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2544发布日期:2022-01-19 14:4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肋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肋管。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发展的不断扩大,给排水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管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地下排水领域而言,多会用到内肋管。内肋管一般是对带材进行挤塑成型、缠绕连接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由图1可见,现有内肋管管壁厚度较薄,承压能力不足,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容易弯折,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肋管,能够提高内肋管的承压能力,防止内肋管使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损坏。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内肋管,其特征在于,由带形管体并排缠绕连接而成,所述管体包括:管壁,呈带状;两组第一加强筋组,均沿所述管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对称设置于所述管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包括对接加强筋以及弧形加强筋,所述对接加强筋的其中一个侧面为连接面并与所述管壁的侧面平齐,所述弧形加强筋连接所述对接加强筋的另一个侧面及所述管壁;第二加强筋组,设置于所述管壁的内侧,包括相互交错的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及所述纵向加强筋均沿所述管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加强筋沿所述管壁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根。
5.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肋管由带形管体并排缠绕连接而成,具体地,带形管体通过挤出成型制成,而后将管体进行并排螺旋缠绕和连接,最终制成内肋管。由于管体中的管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组,管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组,因此,当内肋管受压时,第一加强筋组首先承受压力而变形,与此同时,第二加强筋组可给予第一加强筋组一定的支撑和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加强筋组变形过大造成内肋管损坏,其中,第二加强筋组包括沿管壁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纵向加强筋,多根纵向加强筋可进一步增强内肋管的抗压能力。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肋管,能够提高内肋管的承压能力,防止内肋管使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损坏。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向加强筋沿平行于所述管壁的方向排列有多根。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纵向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管壁,所述横向加强筋与所述纵向加强筋相互垂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同一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内,所述管体在所述对接加强筋的根部与所述弧形加强筋的根部之间对应的区域至少设置有一根所述纵向加强筋,所述管体在两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之间对应的区域至少设置有一根所述纵向加强筋。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同一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内,所述对接加强筋的根部与所述弧形加强筋的根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对接加强筋的高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靠近所述管壁侧面的所述纵向加强筋与所述管壁的侧面平齐。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对接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管壁的外表面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内肋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管壁100、第一加强筋组200、对接加强筋210、弧形加强筋220、第二加强筋组300、横向加强筋310、纵向加强筋32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缠绕、熔接、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参照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肋管,由带形管体并排缠绕连接而成,管体包括管壁100、第二加强筋组300以及两组第一加强筋组200。
24.其中,参照图4和图5,管壁100呈带状,两组第一加强筋组200均沿管壁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对称设置于管壁100的外表面,第一加强筋组200包括对接加强筋210以及弧形加强筋220,对接加强筋210的其中一个侧面为连接面并与管壁100的侧面平齐,弧形加强筋220连接对接加强筋210的另一个侧面及管壁100,第二加强筋组300设置于管壁100的内侧,包括相互交错的横向加强筋310和纵向加强筋320,横向加强筋310及纵向加强筋320均沿管壁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纵向加强筋320沿管壁100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根。
2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内肋管由带形管体并排缠绕连接而成,具体地,带形管体通过挤出成型制成,而后将管体进行并排螺旋缠绕,最终制成内肋管。由于管体中的
管壁100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组200,管壁100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组300,因此,当内肋管受压时,第一加强筋组200首先承受压力而变形,与此同时,第二加强筋组300可给予第一加强筋组200一定的支撑和缓冲作用,防止第一加强筋组200变形过大造成内肋管损坏,其中,第二加强筋组300包括沿管壁100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纵向加强筋320,多根纵向加强筋320可进一步增强内肋管的抗压能力。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肋管,能够提高内肋管的承压能力,防止内肋管使用、安装及运输过程中损坏。
26.其中,在管体螺旋缠绕过程中,可在螺旋形接缝处加入焊接胶以对管体进行整体的连接和定型,或者可在管体的螺旋形接缝处进行熔接,即对对接加强筋210的连接面进行高温加热,使连接面部分熔化并在螺旋后与另一对接加强筋210的连接面熔合连接。
27.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加强筋310沿平行于管壁100的方向排列有多根。当内肋管受到弯曲力时,例如在吊起或运输内肋管时,内肋管会产生弯曲从而受到弯曲力,多根横向加强筋310可增强管壁100的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管壁100的变形量,防止管壁100过渡变形破损。
28.进一步地,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筋320垂直于管壁100,横向加强筋310与纵向加强筋320相互垂直。当内肋管受到沿径向的挤压力时,垂直于管壁100的纵向加强筋320可最大程度承受径向的挤压力,且由于多根纵向加强筋320之间通过与纵向加强筋320垂直的横向加强筋310相连接,可有效防止纵向加强筋320受到挤压力时产生弯曲。
29.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第一加强筋组200内,管体在对接加强筋210的根部与弧形加强筋220的根部之间对应的区域至少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320,管体在两组第一加强筋组200之间对应的区域至少设置有一根纵向加强筋320,这样可以使得纵向加强筋320分布于管壁100较薄弱位置,可有效防止第一加强筋组200变形时对管壁100产生影响。
30.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同一第一加强筋组200内,对接加强筋210的根部与弧形加强筋220的根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对接加强筋210的高度,可减小第一加强筋组200的体积,方便第一加强筋组200的挤出成型,也可减小内肋管的整体重量。
31.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管壁100侧面的纵向加强筋320与管壁100的侧面平齐。当管体并排缠绕时,第二加强筋组300的侧面为连接面,在连接面涂抹焊接胶后可对管体进行连接定型,靠近管壁100侧面的纵向加强筋320与管壁100的侧面平齐则可便于焊接胶的涂抹,且第二加强筋组300螺旋缠绕后,与管壁100侧面平齐的纵向加强筋320侧面可相互贴合,增大了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可使内肋管更为稳固。
32.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接加强筋210垂直于管壁100的外表面设置。当管体并排螺旋缠绕后,第一加强筋组200也会随之并排螺旋缠绕,对接加强筋210的外侧面会在螺旋后相互贴合,垂直于管壁100的对接加强筋210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筋组200处螺旋对接的稳固性。此外,垂直于管壁100的对接加强筋210可最大程度承受内肋管径向的作用力。
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