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0266发布日期:2021-11-22 19:2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施安装用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


背景技术:

2.随着物联网、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剧增,通讯用户对带宽和业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质量甚至超高质量要求尤其体现在应急保障通信领域中。
3.在应急保障通信领域,固定基站、应急通信车、卫星车等都是传统应急通信高质量保障设备,但目前均已无法满足市场“轻便、灵活、快速、低价”等的综合需求了。但作为5g固定基站的补充设备,可移动的、易安装的5g便携式应急通信柜,则基本能够满足上述综合要求,将会成为最经济可行的实施方案之一。便携式应急舱基于其模块化、集成化设计,在实现保障应急通信功能的同时,还具备密度高、伸展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
4.但目前使用的应急通信柜存在运输不方便、现场部署不方便等缺点,在安装布置时甚至需要多名技术人员配合抬运,因此耗费人力资源严重,且部署速度慢,另外因配合不默契等还会引起设备升降杆升起时稳定性差、容易倾倒等问题,致使人员受伤、设备损坏等问题频发。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输方便、现场部署快、使用后稳定性好且不易倾倒的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包括承重底框,贯穿所述承重底框设有与所述承重底框的各条边框对应设置的承重加强梁,位于所述承重底框内的所述承重加强梁的端部固定连接至相邻的所述承重加强梁上,与各所述承重加强梁对应插接配合有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设于所述承重底框的外侧,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对应的所述承重加强梁之间活动安装有调节锁紧装置,各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上分别对应设有防撞警示装置,所述承重底框的底部还布置安装有行走装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重加强梁与对应的所述承重底框的边框平行设置,所述承重加强梁设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套装于所述承重加强梁内的抽拉支撑杆,贯穿所述抽拉支撑杆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支撑脚杯。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锁紧装置包括贯穿所述承重加强梁设置的锁紧孔,所述承重加强梁的表面位于所述锁紧孔的外周固定焊接有锁紧螺母,与所述锁紧孔和所述锁紧螺母配合设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外端设有便于操作的锁紧手环。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撞警示装置包括所述抽拉支撑杆表面贴敷固定的警示反光膜,所述警示反光膜表面涂覆有警示色。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框底端的脚轮安装板,所述脚轮安装板上安装有万向轮。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重底框的一侧连接有牵引板,贯穿所述牵引板设有牵引孔。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牵引板设置为两个且在所述承重底框的一边框上对称布置。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包括承重底框,贯穿所述承重底框设有与所述承重底框的各条边框对应设置的承重加强梁,位于所述承重底框内的所述承重加强梁的端部固定连接至相邻的所述承重加强梁上,与各所述承重加强梁对应插接配合有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设于所述承重底框的外侧,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对应的所述承重加强梁之间活动安装有调节锁紧装置,各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上分别对应设有防撞警示装置,所述承重底框的底部还布置安装有行走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调式支撑装置可以从承重加强梁上拆卸下来,使承重底框的外部结构规整,便于收纳或运输至使用场所后安装,现场安装时在调节锁紧装置的配合下,使两者连接便捷,现场部署方便,可以方便的将应急通信柜移送至安装地点,从而减少技术人员的配合抬运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利用该底座运输设备,还可以避免因操作配合不默契等引起的设备升降杆升起时稳定性差、容易倾倒等问题,从而避免人员受伤、设备损坏等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15.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支撑装置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支撑装置收起状态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式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1.图中:1

承重底框;2

应急通信柜;3

承重加强梁;4

抽拉支撑杆;5

支撑脚杯;6

锁紧螺母;7

锁紧螺栓;8

锁紧手环;9

警示反光膜;10

脚轮安装板;11

万向轮;12

牵引板;13

牵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3.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用于便携式应急通信基站的移动底座,包括承重底框1,所述承重底框1可以设置为规则的矩形结构,用于支撑放置在底座上的应急通信柜2,以便于将其移动至安装位置,避免了多名技术人员的配合搬抬,使用更省力,移动效率更高。
24.本实施例贯穿所述承重底框1设有与所述承重底框1的各条边框对应设置的承重加强梁3,位于所述承重底框1内的所述承重加强梁3的端部固定连接至相邻的所述承重加强梁3上,即所述承重加强梁3在所述承重底框1内围绕形成有“口”字形结构,外部的所述承重底框1也围绕形成“口”字形结构,两者配合形成“回”字形结构,可以共同支撑上端放置的所述应急通信柜2。
25.与各所述承重加强梁3对应插接配合有可调式支撑装置,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设于所述承重底框1的外侧。具体地,所述承重加强梁3与对应的所述承重底框1的边框平行设置,所述承重加强梁3设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承重底框1采用优质板材制作,如利用2.0mm的优质镀锌板整体焊接制成,结构强度高,与各所述承重加强梁3形成“回”字型布局,并焊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结构美观、强度高、抗震性强。
26.本实施例的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包括套装于所述承重加强梁3内的抽拉支撑杆4,贯穿所述抽拉支撑杆4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支撑脚杯5,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与对应的所述承重加强梁3之间活动安装有调节锁紧装置。所述抽拉支撑杆4设置为四个,且从所述承重底框1的四个方向均可伸出,方便抽拉操作和用于扩大所述承重底框1的支撑范围。当所述抽拉支撑杆4缩放在所述承重底框1内时,通过所述调节锁紧装置固定,防止滑动,减少占地面积、方便移动。所述调节锁紧装置包括贯穿所述承重加强梁3设置的锁紧孔,所述承重加强梁3的表面位于所述锁紧孔的外周固定焊接有锁紧螺母6,与所述锁紧孔和所述锁紧螺母6配合设有锁紧螺栓7,所述锁紧螺栓7的外端设有便于操作的锁紧手环8。
27.在现场部署时,拉出所述抽拉支撑杆4,调整所述抽拉支撑杆4端部即自由端的所述支撑脚杯5,使其与地面充分接触,通过旋转所述锁紧手环8将所述锁紧螺栓7旋入,将所述承重加强梁3与所述抽拉支撑杆4锁紧固定,避免了借助外部工具。延伸后的所述抽拉支撑杆4与所述承重底框1形成了一个连接固定的整体,增强了所述承重底框1的稳定性,提高了所述应急通信柜2的升降杆天线升起后的抗风稳定性能,以达到防止倾倒的目的。
28.在各所述可调式支撑装置上分别对应设有防撞警示装置。具体地,所述防撞警示装置包括所述抽拉支撑杆4表面贴敷固定的警示反光膜9,所述警示反光膜9表面涂覆有警示色,如设置为红色。当5g便携式通信柜部署在应急场所时并工作时,所述抽拉支撑杆4处于伸出状态,将所述警示反光膜9设置为鲜艳的红色,以提示过路行人此处临时增设了通信设备,防止行人习惯性的走过熟悉路段时,疏于观察而发生危险,同时所述应急通信柜2顶部配置的声光报警装置,可同时辅助提醒路人注意安全。
29.所述承重底框1的底部还布置安装有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框1底端的脚轮安装板10,所述脚轮安装板10上安装有万向轮11,可以将所述万向轮11布置安装于所述承重底框1的四个角部,所述万向轮11可以设置为5寸带刹车功能的重型高弹力静音橡胶轮,可以很好地适应户外马路移动场景使用,具有抗震耐摔、耐磨稳固、静音承重大、稳定不变形、可360
°
旋转等特点,自带的脚踩式刹车结构更方便移动过程中的刹车和释放。
30.还可以在所述承重底框1的一侧连接牵引板12,贯穿所述牵引板12设置牵引孔13,如将所述牵引板12设置为两个且在所述承重底框1的一边框上对称布置。在所述承重底框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所述牵引板12,所述应急通信柜2在实际移动过程中,可将牵引绳穿过所述牵引孔13,与人为拉动配合形成三角形牵引状态,实现所述应急通信柜2在地面上的移动。
31.在使用时,还可以在所述承重底框1上焊接柜体框架,如增加底板、立柱、侧板等,使底座与所述应急通信柜2成为一个整体,降低所述应急通信柜2的整体重量,同时可以增强所述应急通信柜2整体结构的强度和运输的便捷性。
32.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支撑装置可以从承重加强梁3上拆卸下来,使承重底框1的外部结构规整,便于收纳或运输至使用场所后安装,现场安装时在调节锁紧装置的配合下,使两者连接便捷,现场部署方便,可以方便的将应急通信柜移送至安装地点,从而减少技术人员的配合抬运工作,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利用该底座运输设备,还可以避免因操作配合不默契等引起的设备升降杆升起时稳定性差、容易倾倒等问题,从而避免人员受伤、设备损坏等现象的发生。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