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8442发布日期:2021-12-22 17:27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2.电脑支架主要用于固定电脑显示屏使用,保证电脑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脱落,此处电脑支架具体用于台式电脑的显示屏上。现有的电脑支架通常可以进行转动,其具体通过转轴实现转动效果。
3.然而现有的带有转轴功能的电脑支架,由于其结构复杂,从而使得整体的成本增加,在市场占用率而言,简易低价的电脑支架还是占据一定的市场,故急需一款带有转轴功能的建议电脑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其中,包括支架、底座、转轴、连接件以及固定件,支架一端与底座连接固定,支架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一螺柱,连接件为u型设置,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适配的第一定位孔以及与第一螺柱适配的第一固定孔,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一螺柱连接;转轴与连接件连接固定,且两端穿过固定件形成固定件相对连接件转动,固定件上设有若干个与显示屏连接固定的第二固定孔。
6.通过直接通过连接件与支架形成连接固定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此种固定方式省去了较多的零件,通过转轴直接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形成转轴的固定效果,然后通过固定件形成与连接件的相对转动效果。其次,通过支架上的第一定位柱与第一螺柱的设置,使得连接件的固定更为方便。
7.其中,第一定位柱与第一螺柱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一定位柱形成第一假想三角形,三个第一螺柱形成第二假想三角形,第一假想三角形与第二假想三角形为部分重合设置。
8.采用此种结构设置,使得两者形成部分重合,提高整体的固定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案为,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边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为正方设置,另一个三角形为反向设置。
9.其中,连接件的两侧壁上设有与转轴适配的第一通孔,转轴上设有两个平面部,两个平面部为对称设置。
10.采用平面部的设置,使用转轴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固定更大,通过面与面相抵,提高接触面积。
11.其中,固定件上设有第一固定部、连接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连接部连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上均设有第二通孔,转轴穿过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相对转轴转动。
12.固定件通过连接部形成连接固定,形成材料的节约,使得整个固定件的体积变小,而且连接部也不会干扰到转轴的使用,此处连接部优选位于支架的前侧下方位置。
13.其中,支架包括内衬以及外壳,内衬位于外壳内,第一定位柱与第一螺柱均位于内衬上,且第一定位柱伸出至外壳外。
14.通过内衬的设置,使得支架整个的用料降低,且通过内衬的设置,使得内部的强度提高,此处内衬优选为塑料一体成型设置。
15.其中,外壳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三通孔,第一螺柱部分伸入至第三通孔内。
16.外壳起到内衬的固定效果,通过此种结构,使得整体的安装固定更为方便。
17.其中,内衬上设有若干个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18.通过加强筋的设置,提高内衬整体的强度。
19.其中,外壳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纵向设置的条形筋。
20.通过条形筋的设置,使得外壳内壁与内衬相抵连接,从而提高两者连接的强度。
21.其中,内衬与底座连接固定。
22.采用内衬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固定,进一步提高整体的连接固定效果。
23.其中,外壳上设有延伸部。
24.通过延伸部的设置,提高整体的美观性,此处延伸部优选位于外壳的顶端上。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的俯视图;
29.图5是图3的爆炸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例1:
34.参照附图1

8所示,一种简易的电脑支架,包括支架1、底座2、转轴3、连接件4以及固定件5。
35.支架1包括内衬11以及外壳12,内衬11位于外壳12内,内衬11底端主要用于与底座2连接固定,具体为螺栓穿过底座2伸入至外壳12内与内衬11连接固定。内衬11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纵向交错的加强筋111,通过加强筋111的设置,提高内衬11整体的强度。内衬11的顶端上设有第一定位柱112以及第一螺柱113,第一定位柱112穿过外壳12的第三通孔伸出至外壳12外,第一螺柱113部分伸入至第三通孔内。此处优选的方案为,第一定位柱112与第一螺柱113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一定位柱112连接形成第一假想三角形114,此处第一假想三角形114优选为等边三角形,第一假想三角形114为正向设置。三个第一螺柱113连接
形成第二假想三角形115,此处第二假想三角形115也为等边三角形,第二假想三角形115为反向设置,第一假想三角形114与第二假想三角形115两者为部分重合设置,两者正向与反向配合,从而使得连接件4与支架1之间连接强度提高。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假想三角形114是第一定位柱112的中心点连线形成,第二假想三角形115为第一螺柱113的中心点连线形成,第一螺柱113内设有螺孔。
36.外壳12底端与底座2连接固定,外壳12内壁上设有若干个纵向设置的条形筋121,此处条形筋121主要位于外壳12内壁靠近底端一侧上,且当外壳12与内衬11配合时,内衬11与条形筋121相抵。外壳12的顶端上设有若干个第三通孔122,此处第三通孔122的数量为六个,分别对应三个第一定位柱112以及三个第一螺柱113,从而使得第一定位柱112穿过第三通孔122伸出至外壳12外,第一螺柱113部分伸入至第三通孔122内,且此处第一螺柱113可以与第三通孔122的顶面持平。
37.外壳12的顶端上设有延伸部123。通过延伸部123的设置,提高整体的美观性,此处延伸部123优选位于外壳12的顶端上。此处延伸部123位于外壳12顶端的后侧面上。
38.转轴3上设有两个平面部31,两个平面部31为对称设置,转轴3的横截面为类似跑道型。转轴3一端穿过连接件4侧面的第一通孔41、第一固定部51上的第二通孔54,转轴3的另一端穿过连接件4另一侧面上的第一通孔41、第二固定部53上的第二通孔5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41与转轴3为适配设置,即形成了转轴3与连接件4的连接固定效果。第二通孔54为圆孔,使得固定件5可以相对于转轴3相对转动设置。
39.连接件4为u型设置,连接件4的两侧上设有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主要用于与转轴3配合,实现转轴3与连接件4的连接固定效果。连接件4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柱112适配的第一定位孔42以及与第一螺柱113适配的第一固定孔43,当连接件4与支架1连接固定时,连接件4通过第一定位孔42实现预定位效果,然后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43伸入至与螺柱连接配合,实现了连接件4与支架1的连接固定效果。
40.固定件5上设有第一固定部51、连接部52以及第二固定部53,连接部52连接第一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53,第一固定部51与第二固定部53相对于连接部52为对称设置,固定件5通过连接部52形成连接固定,形成材料的节约,使得整个固定件5的体积变小,而且连接部52也不会干扰到转轴3的使用,此处连接部52优选位于支架1的前侧下方位置。
41.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51与第二固定部53的结构一致,本实施例仅以第一固定部51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固定部51为7字型设置,第一固定部51与转轴3连接一侧上设有第二通孔54,此处第二通孔54主要是套设在转轴3上,形成相对转动设置。第一固定部51与显示屏连接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55,通过第二固定孔55的设置,实现第一固定部51与显示屏的连接固定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分别与第一固定部51、第二固定部53连接固定。
42.通过直接通过连接件4与支架1形成连接固定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此种固定方式省去了较多的零件,通过转轴3直接与连接件4连接固定,形成转轴3的固定效果,然后通过固定件5形成与连接件4的相对转动效果。其次,通过支架1上的第一定位柱112与第一螺柱113的设置,使得连接件4的固定更为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