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5915发布日期:2021-11-25 20:4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截止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


背景技术:

2.截止阀又称截门阀,属于强制密封式阀门,所以在阀门关闭时,必须向阀瓣施加压力,以强制密封面不泄漏,关阀门的力比开阀门的力大,所以阀杆的直径要大,否则会发生阀杆顶弯的故障。
3.在现有技术中,当介质由阀瓣下方进入阀门时,操作力所需要克服的阻力,是阀杆和填料的摩擦力与由介质的压力所产生的推力,截止阀的开合需要手动转动把手,开合把手时需要的比较大的力才能转动阀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截止阀的开合需要手动转动把手,开合把手时需要的比较大的力才能转动阀门,费时费力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包括阀门主体,所述阀门主体为空腔结构,所述阀门主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所述阀门主体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阀门瓣,所述阀门瓣的上端的上端开设有圆形连通孔,所述阀门主体的上端活动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且多个连接孔均贯穿阀门主体的下端,多个所述连接孔内均活动插接有双向螺杆,多个所述双向螺杆的圆周表面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盖板的上侧设有两组卡接机构,每组所述卡接机构均与盖板连接以实现其卡接,所述盖板的上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与圆形连通孔连接以实现去转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卡接机构均包括固定块、固定杆、连接杆、连接块和第三螺母,所述固定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连接于盖板的圆周表面右部,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的相靠近端之间,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于固定杆的圆周表面,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于连接杆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于连接杆的圆周表面上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箱、升降杆、伺服电机和转动套筒,所述电机箱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机箱固定连接于连接块的上端,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电机箱的圆周内壁,所述转动套筒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所述转动套筒的圆周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升降杆螺纹连接于转动套筒的圆周内壁,且升降杆活动贯穿连接块的下端并向下延伸至阀门主体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塞,且活动塞滑动连接于圆形连通孔的圆周内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盖板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环,且转动环套设于升降杆的圆周表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盖板和阀门主体的相靠近端之间设有密封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方案中,升降杆向下移动,带动活动塞向下移动至圆形连通孔的圆周内壁内,水流无法通过,阀门关闭,本装置可以智能控制阀门的开合,与传统阀门相比省时省力,可以提高阀门的使用效率。
14.2、本方案中,连接块滑动连接在连接杆的圆周表面时可以与连接杆圆周表面的限位卡块之间卡接,用于提高连接块在安装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三螺母与连接杆的螺纹连接可以便于其拆卸,便于维护和安装。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9.图中:1、阀门主体;2、法兰盘;3、盖板;4、双向螺杆;5、第一螺母;6、固定块;7、固定杆;8、连接杆;9、连接块;10、电机箱;11、第三螺母;12、第二螺母;13、阀门瓣;14、活动塞;15、升降杆;16、转动环;17、伺服电机;18、转动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3.一种智能控制的截止阀,包括阀门主体1,阀门主体1为空腔结构,阀门主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2,阀门主体1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阀门瓣13,阀门瓣13的上端的上端开设有圆形连通孔,阀门主体1的上端活动卡接有盖板3,盖板3的上端开设有多个连接孔,且多个连接孔均贯穿阀门主体1的下端,多个连接孔内均活动插接有双向螺杆4,多个双向螺杆4的圆周表面上下部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5和第二螺母12,盖板3的上侧设有两组卡接机构,每组卡接机构均与盖板3连接以实现其卡接,盖板3的上侧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圆形连通孔连接以实现去转动。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阀门主体1内为空腔结构,阀门主体1的上部向上延伸并与外界连通,阀门瓣13的一端与阀门主体1的上内壁固定,另一端与阀门主体1的下内壁固定,水流进入时只能通过开设的圆形连通孔进出,法兰盘2起到连接的作用,可以便于本装置的连接,提高本装置的安装效率,盖板3起到密封阀门主体1的上部的作用并通过盖板3与其他元件连接,盖板3和阀门主体1之间通过双向螺杆4、第一螺母5和第二螺母12连
接可以便于盖板3的拆卸。
25.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每组卡接机构均包括固定块6、固定杆7、连接杆8、连接块9和第三螺母11,固定块6设有两个,两个固定块6均固定连接于盖板3的圆周表面右部,固定杆7转动连接于两个固定块6的相靠近端之间,连接杆8滑动连接于固定杆7的圆周表面,连接块9滑动连接于连接杆8的圆周表面,第三螺母11螺纹连接于连接杆8的圆周表面上部。
26.本实施例中:固定块6起到连接固定杆7的作用,通过设置的固定杆7可以便于连接杆8的连接,连接杆8的圆周表面中部设有限位卡块,连接块9滑动连接在连接杆8的圆周表面时可以与连接杆8圆周表面的限位卡块之间卡接,用于提高连接块9在安装时的稳定性,通过第三螺母11与连接杆8的螺纹连接可以便于其拆卸,便于维护和安装。
27.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转动机构包括电机箱10、升降杆15、伺服电机17和转动套筒18,电机箱10为空腔结构,电机箱10固定连接于连接块9的上端,伺服电机17固定连接于电机箱10的圆周内壁,转动套筒18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17的输出轴的下端,转动套筒18的圆周内壁设有螺纹,升降杆15螺纹连接于转动套筒18的圆周内壁,且升降杆15活动贯穿连接块9的下端并向下延伸至阀门主体1内。
28.本实施例中:通过伺服电机17的旋转可以带动转动套筒18进行转动,伺服电机17内设有plc控制系统,可以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17的运行,伺服电机17为现有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例如选择型号为pf电机,伺服电机17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升降杆15和转动套筒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块9和升降杆15之间设有限位块,可以防止升降杆15进行转动,转动套筒18在转动时通过螺纹连接升降杆15会上下运动,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可以自动控制阀门的上下运动,有效的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9.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升降杆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塞14,且活动塞14滑动连接于圆形连通孔的圆周内壁。
30.本实施例中:通过升降杆15滑动连接于圆形连通孔内可以对水流量进行控制,活动塞14向上移动时,阀门打开,水流可以通过圆形连通孔流入,活动塞14向下移动至圆形连通孔的圆周表面时,阀门关闭,水流不会流入本装置内。
31.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盖板3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环16,且转动环16套设于升降杆15的圆周表面。
3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转动环16用于提高本装置的密封性,转动环16具有一定弹性,可以防止水流从升降杆15和盖板3的圆周内壁缝隙处流出。
33.具体的请参阅图3,盖板3和阀门主体1的相靠近端之间设有密封环。
3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密封环可以提高盖板3和阀门主体1之间的密封性,使水流不会从阀门主体1和盖板3之间的缝隙处流出本装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法兰盘2与其他管道之间连接,在盖板3和阀门主体1之间设置密封环,然后将盖板3通过双向螺杆4、第一螺母5和第二螺母12之间的螺纹连接将其与阀门主体1固定,通过螺纹连接可以便于拆卸安装,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然后将卡接机构中的连接杆8转动至垂直于盖板3,然后将连接块9滑动连接在连接杆8的圆周表面并通过第三螺母11螺纹连接将其固定,此时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17的运行,伺服电机17的转动会带动转动套筒18转动,转动套筒18和升降杆15螺纹连接,连接块9内设置的限位卡块可以使升降杆15只能作上下运动,在转
动套筒18转动下升降杆15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活动塞14向上移动,此时阀门打开,水流可以通过活动塞14上端开设的圆形连通孔流入,控制伺服电机17反向转动,同理,升降杆15向下移动,带动活动塞14向下移动至圆形连通孔的圆周内壁内,水流无法通过,阀门关闭,本装置可以智能控制阀门的开合,与传统阀门相比省时省力,可以提高阀门的使用效率。
3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