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8835发布日期:2021-12-18 01:1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


背景技术:

2.钢帘线主要应用于生产汽车轮胎和载重轮胎,目前钢帘线捻机设备一般是由芯线放线机、旋转面线放线机、集线机构、外过捻机、收线机等组成,在钢帘线的生产和捻制过程中需要减速机提供不同速比的输出。
3.现有技术中的减速机结构较为复杂,内部设计不合理导致整体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运行可靠度较低,平顺性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减速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该结构简单、可靠,有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适合推广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安装有输入轴、变速调节机构、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同轴的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有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设有同轴的第四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六传动齿轮,所述输入轴的轴线与第一传动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轴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轴的轴线、所述输出轴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输入轴通过变速调节机构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传动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啮合。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变速调节机构包括转轴、内齿圈、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同轴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双联齿轮、中间齿轮、第二双联齿轮,所述第一双联齿轮及第二双联齿轮均与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联齿轮包括第一小齿轮、第一大齿轮,所述第二双联齿轮包括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位于第一小齿轮及第二小齿轮之间,所述内齿圈与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大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大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均固设于转轴上,所述第一拨叉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叉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叉及第二拨叉用于使内齿圈向第一双联齿轮或第二双联齿轮靠近。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内齿圈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拨叉与第二拨叉均卡合在所述环形槽内。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均通过轴承与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盖板,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盖板与箱体相连以封闭开口。
10.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1.1.输入轴伸出箱体的一端与电机相连接,电机输入的动力经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输出轴传递后输出,结合各齿轮位置的布置整体较为紧凑使得占用空间减小,制造成本较低,通过变速调节机构可以对速度进行控制;
12.2.由于第一大齿轮与第一输入齿轮的传动比、第二大齿轮与第二输入齿轮的传动比二者不同,通过拨叉调节内齿圈位置即可实现二级变速调节,结构简单有效,变速切换过程平顺,调节便利。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箱体内部示意图;
15.图3是主视示意图;
16.图4是变速调节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0.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拉线用减速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安装有输入轴2、变速调节机构、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三传动轴5、输出轴6,所述输入轴2上设有同轴的第一输入齿轮7、第二输入齿轮8,所述第一传动轴3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9,所述第二传动轴4上设有同轴的第二传动齿轮10、第三传动齿轮11,所述第三传动轴5上设有同轴的第四传动齿轮12、第五传动齿轮13,所述输出轴6上设有第六传动齿轮14,所述输入轴2的轴线与第一传动轴3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传动轴3的轴线与第二传动轴4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传动轴4的轴线、所述第三传动轴5的轴线、所述输出轴6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输入轴2通过变速调节机构将动力传递给第一传动轴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9与第二传动齿轮10啮合,第一传动齿轮9与第二传动齿轮10均为锥形齿轮,锥形齿轮实现了两垂直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动,同时可以保证动力传递时的平稳性、低噪声,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1与第四传动齿轮12啮合,所述第五传动齿轮13与第六传动齿轮14啮合,输入轴2伸出箱体1的一端与电机相连接,电机输入的动力经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第三传动
轴5、输出轴6传递后输出,结合各齿轮位置的布置整体较为紧凑使得占用空间减小,制造成本较低,通过变速调节机构可以对速度进行控制。
21.进一步地,所述变速调节机构包括转轴15、内齿圈16、第一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8、第一拨叉19、第二拨叉20、同轴设置在第一传动轴3上的第一双联齿轮21、中间齿轮22、第二双联齿轮23,所述第一双联齿轮21及第二双联齿轮23均与第一传动轴3转动连接,中间齿轮22则经键与第一传动轴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双联齿轮21包括第一小齿轮211、第一大齿轮212,所述第二双联齿轮23包括第二小齿轮231、第二大齿轮232,所述中间齿轮22位于第一小齿轮211及第二小齿轮231之间,中间齿轮22与第一小齿轮211、第二小齿轮231形状相同的同时齿宽大于第一小齿轮211以及第二小齿轮231,所述内齿圈16与中间齿轮22啮合,所述第一大齿轮212与第一输入齿轮7啮合,所述第二大齿轮232与第二输入齿轮8啮合,所述第一连接件17及第二连接件18均固设于转轴15上,所述第一拨叉19与第一连接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叉20与第二连接件18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内齿圈16的外周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拨叉19与第二拨叉20均卡合在所述环形槽内,转轴15转动一定角度会使第一拨叉19及第二拨叉20带动齿圈靠近第一双联齿轮21或第二双联齿轮23,当内齿圈16同时与第一小齿轮211、中间齿轮22啮合时则使得动力会经由第一输入齿轮7传入,当内齿圈16同时与第二小齿轮231、中间齿轮22啮合则使得动力会经由第二输入齿轮8传入,由于第一大齿轮212与第一输入齿轮7的传动比、第二大齿轮232与第二输入齿轮8的传动比二者不同,通过拨叉调节内齿圈16位置即可实现二级变速调节,结构简单有效,变速切换过程平顺,调节便利。
2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双联齿轮21、第二双联齿轮23均通过轴承24与第一传动轴3转动连接,轴承24用于支撑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同时保证其回转精度,降低磨损及消耗。
2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的是,还包括盖板25,所述箱体1为一体铸造成型且一侧设有开口,在箱体1内将各零件安装后再优选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安装盖板25,盖板25与箱体1相连以封闭开口,整体组装快捷便利。
24.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螺纹连接、电机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25.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