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3932发布日期:2022-01-27 10:5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电子膨胀阀用于冰箱、空调器等制冷设备中,用于控制冷媒的流量。现有的电子膨胀阀直接连接系统管路,冷媒直接通过系统管路进入电子膨胀阀内,通过电子膨胀阀的调节实现输出流量控制。由于电子膨胀阀的接管设计为直接连接系统管路,电子膨胀阀的接管内不能直接安装过滤装置。现有的电子空调器系统管路中通常单独设置有过滤装置,用于细化冷媒气泡。单独安装过滤装置导致系统管路设计难度增大,系统管路复杂,并且对系统管路的维护成本也相对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电子膨胀阀不能安装过滤装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膨胀阀,包括:
5.阀体,所述阀体形成有阀腔;
6.阀芯座,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芯座的外周具有与所述阀体相适配的第一装配面;以及
7.接管,所述接管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阀芯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座的第一装配面的外径,所述阀芯座设有连通所述接管和所述阀腔的阀口。
8.可选地,所述阀芯座包括:
9.第一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一装配面;以及
10.第二安装段,与所述第一安装段相连接,所述阀口穿设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段的外径,所述第二安装段与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周。
12.可选地,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安装段过盈配合。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段与所述阀体过盈配合。
14.可选地,所述阀芯座还包括:
15.第三安装段,所述第三安装段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之间,所述第三安装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径,所述第三安装段和所述第一安装段之间形成有第三装配面,所述第三装配面朝向所述阀体的外表面设置。
16.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段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圆角或倒角,以使所述第三安装段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三安装段靠近所述阀体一端通过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开口内的焊环熔融后相焊接固定。
17.可选地,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外周,所述第二安装段和第三安装段之间形成有第二装配面,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面。
18.可选地,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阀体通过焊环熔融后相焊接固定。
19.可选地,所述接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安装段的外径。
20.可选地,所述接管的第一连接端的内径不小于8mm。
21.可选地,所述接管设置有过滤装置。
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阀芯座的第一装配面与阀体相互装配实现安装,接管的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阀芯座与阀体相适配的第一装配面的内径,使得接管的第一连接端的开口扩大,可以直接从接管的第一连接端安装过滤装置,进而方便在电子膨胀阀上形成装配过滤装置的端口,方便简化制冷设备的系统管路。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膨胀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膨胀阀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芯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阀体11阀腔20阀芯座21阀口22第一安装段23第一装配面24第二安装段25第二装配面26第三安装段27第三装配面30接管40焊环
3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置在制冷设备的系统管路中,用于控制冷媒的流量,为方便描述,以下以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控制空调器的制冷剂流量为例进行阐述。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
37.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
38.阀体10,所述阀体10形成有阀腔11;所述阀腔11用于容置制冷剂。所述阀体10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主体结构。所述阀体1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多个壳体组件组合形成。
39.阀芯座20,设于所述阀体10,所述阀芯座20的外周具有与所述阀体10相适配的第一装配面23;所述阀芯座20设置有阀口21,所述阀口21连通所述阀腔11,用于实现所述阀腔11的制冷剂的输入或输出。所述阀芯座20安装于所述阀体10上,并与所述阀体10相配合。所述阀体10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阀芯座20的安装口,所述阀芯座20部分插入所述安装口内,以实现所述阀芯座20的安装和固定。
40.接管30,所述接管30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阀芯座20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所述阀芯座20的第一装配面23的外径,所述阀芯座20上的阀口21用于连通所述接管30和所述阀腔11。所述接管30具有与所述接管3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连接系统管路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连接端的内径,第一连接端作为接管30的敞口端。
41.所述第一装配面23与阀体10的安装口的内壁面相适配,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第一装配面23的外径。通过增大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可以扩大接口的敞口端的内径,进而可以方便在接管30内安装过滤装置等其他功能部件。
42.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阀芯座20的最大外周直径,以方便所述接管30与所述阀芯座20相互连接固定。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所述接管30的敞口端的内径。
43.请参阅图1,通过扩大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的内径,使得接管30的加工难度降低,可以有效提高接管30与阀芯座20装配时的同轴度,降低装配缺陷。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例,当接管30与阀芯座20相互装配进行焊接时,通过增大接管30的内径,能够为焊接位置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焊接材料更加充分地接触接管30与阀芯座20,能够有助于提升接管30与阀芯座20相互焊接位置的焊接效果,进而避免出现焊接缺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的内径不小于8mm,以方便向接管30内部置入用于过滤制冷剂的过滤装置。
44.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管30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自所述接
管30的第一连接端移入所述接管30内,并与所述接管30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可以为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有滤网座,过滤网通过滤网座与接管30的内壁相连接固定。由于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作为敞口端,在安装过滤网时,可以将过滤网连同其滤网座自第一连接端放入接口内部,并将滤网座固定在接管30的内壁上。当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阀芯座20的最大外周直径时,第一接管30可以直接套设在阀芯座20上,以方便阀芯座20与接管30的相互适配和安装。
45.在制作所述电子膨胀阀时,可以直接将过滤装置的滤网座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阀芯座20的最大外周直径,并将过滤装置自所述第一连接端装入所述接管30内,将滤网座卡接在接管的内壁上,实现过滤装置的固定和安装。由于可以直接将所述过滤装置自所述第一连接端放入所述接管30内,将过滤装置作为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部分,不需要单独在系统管路中单独安装过滤设备,可以简化系统管路设置,在对电子膨胀阀进行维护时,可以同步对过滤装置进行维护。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的过滤网的目数不小于80目,以保证过滤效果。所述过滤网可以为圆形,或其他形状。
46.所述接管30的第二连接端的内径可以小于第一连接端的内径,以使接管30的第二连接端方便与现有的制冷设备的系统管路相适配,方便进行安装。通过使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第一装配面23的内径,可以直接从第一连接端安装过滤装置,可以通过电子膨胀阀对制冷剂进行过滤,细化制冷剂气泡,降低制冷剂的流体噪音。由于不需要单独在制冷设备上另外设置过滤器,可以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
47.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座20包括:
48.第一安装段22,所述第一安装段22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一装配面23;所述第一安装段22的第一装配面23与阀体10的安装口的内表面形状相一致,以使第一安装段22插入安装口内时,第一装配面23能够与安装口内壁相互贴合。
49.第二安装段24,与所述第一安装段22相连接,所述阀口21穿设所述第一安装段22和所述第二安装段24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段24与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段24可以与第一安装段22一体设置,两者可以同轴设置,以方便与所述接管30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段22的第一装配面23的外径。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段22与所述阀体10过盈配合,所述阀体10上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段22与所述安装口过盈配合,以保证所述阀芯座20与所述阀体10的同轴度。
50.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相连接固定,以实现所述接管30与阀芯座20的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可以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与第二安装段24相互焊接,或采用其他结构相互连接固定。为了方便固定,可选地,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周,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端与阀芯座20相互焊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轴向端面抵接在所述阀体10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阀体10相互焊接,此时可以将所述阀芯座20的第一装配面23与所述阀体10的安装口过盈配合。
51.所述第一装配面23可以为所述第一安装段22的外表面,由于第一安装段22的外径小于第二安装段24的外径,可以将阀芯座20的第一安装段22自阀体10的外部插入阀体10的安装口,以方便实现从外部安装阀芯座20。由于阀体10内部通常设置有用于调节阀口21的开度的阀针,并设置有用于驱动阀针移动的内部阀杆等部件,通过将所述阀芯座20设置为
从外部安装的方式,可以在完成阀体10内部部件安装之后,从外部安装阀芯座20,以提高电子膨胀阀的安装效率。在安装时,可以首先将阀体10内部的阀杆以及用于安装阀杆的螺母等部件与阀体10的安装口同轴设置,然后将阀芯座20和接管30从阀体10外部进行安装,阀芯座20上的阀口与安装口同轴设置,通过扩大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敞口的内径,更加方便对接管30和阀芯座20之间的装配精度进行监测,有助于提高阀芯座20的装配精度,简化装配步骤。
52.为了提高密封性,可选地,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安装段24过盈配合,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的轴向端面可以与阀体10之间具有间隙,也可以抵接在阀体10的外表面上。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安装时,将其与所述阀芯座20的第二安装段24过盈配合,以提高接管30与第二安装段24的同轴度,并方便其安装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段22和所述第二安装段24使所述阀芯座20的外周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装配面23为所述阀芯座20的外表面的小径段,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周表面为所述阀芯座20的外表面的大径段,所述小径段和所述大径段同轴设置。所述阀体10的安装口可以为直孔,以与所述阀芯座20的第一安装段22相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段2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一端可以部分凸伸入所述阀腔11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段22与所述安装口过盈配合,以提高所述阀芯座20的稳定性。
53.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座20还包括第三安装段26,所述第三安装段26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4之间,所述第三安装段26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径,所述第一安装段22、第三安装段26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段24依次设置,以使所述阀芯座20的外周形成多段不同外径的外周缘表面,所述第三安装段26和所述第一安装段22之间形成有第三装配面27,所述第三装配面27朝向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三装配面27可以贴合在阀体10的外表面上,以通过所述第三装配面27对所述阀芯座20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当所述第三装配面27抵接在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安装段22达到最大安装深度。所述第三装配面27可以与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相互贴合,以起到对第三安装段26与阀体10之间进行密封的效果。当所述第三装配面27与阀体10的外表面相互贴合时,可以通过第三装配面27对阀芯座20进行限位,以使阀芯座20与阀体10的安装孔呈同轴状态,进而可以提高阀芯座20上的阀口21与阀体10的同轴度。
54.由于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4存在外径差,所述第二安装段24和第三安装段26之间形成有第二装配面25,所述第二装配面25背向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设置。所述第二装配面25可以为垂直于阀芯座20的轴线方向的环状平面,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抵接于所述第二装配面25,以通过所述第二装配面25对所述接管30进行限位。
5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段26靠近所述阀体10的一端设置有圆角或倒角,以使所述第三安装段26与所述阀体10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三安装段26靠近所述阀体10一端通过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开口内的焊环40熔融后相焊接固定。所述焊环40呈环状套设于所述阀芯座20的外周,所述焊环40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开口内,以通过所述开口对焊环40进行限位。当焊环40熔融时,焊接材料能够填充在开口内,部分焊接材料能够进入阀体与第三装配面27之间的间隙内,进而起到密封的效果。通过采用焊环40熔融之后连接阀体和第三安装段26,焊环40熔融形成环状的焊疤,能够对第三安装段26和阀体10的连接位置起到良好的固定和密封效果。
56.如图3、图4所示,阀体10的最大外周直径d3可以大于焊环40的最大外周直径,焊环40熔融之后形成的焊疤能够填充在开口内,使形成的焊疤的外周直径能够小于阀体10的最大外周直径。所述焊环40的最大外周直径可以大于第三安装段26的最大外周直径d5。所述接管30可以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周,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径等于所述接管30的内径d2,其中d5>d2>d1。
5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管30与所述阀体10之间相互焊接,所述电子膨胀阀还设置有焊环40,所述焊环40环设于所述接管30的外周,所述焊环40分别与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以及所述阀体10相连接。所述焊环40熔融时,焊接材料连接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和阀体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抵接于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所述焊环40熔融时,焊接材料可以进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轴向端面与所述阀体1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填充焊接间隙,减少焊接缺陷。所述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周,当焊接材料进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阀体10之间的间隙时,部分焊接材料可以进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段24之间的间隙内,以避免第一连接端和第二安装段24之间的间隙出现泄漏。所述第三装配面27和所述阀体10之间具有装配间隙,所述焊环40熔融产生的焊接材料可以用于填充所述第三装配面27与所述阀体10之间的间隙,以提升电子膨胀阀的密封性能。所述焊环40呈环状设置在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外部,焊环40熔融时在第一连接端外周形成环形的焊接区,焊接材料呈环形分布,以防止第一连接端和阀体10的连接部位出现焊接缺陷。
58.为了方便接管30的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24的外周,所述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阀体10通过焊环40熔融后相焊接固定。所述接管30的外径d4可以小于第三安装段26的外径d5,以使焊环40固定在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时,能够通过第二装配面25对焊环40进行限位。焊环40熔融后产生的焊疤能够起到连接接管30和第二装配面25的效果。
59.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电子膨胀阀的基础上,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的实施例。
60.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于所述制冷设备的系统管路,用于控制系统管路中的制冷剂的流量。所述电子膨胀阀的接管30可以作为电子膨胀阀的直管,所述电子膨胀阀的阀体10还可以设置连通阀腔11的侧管。所述直管可以用于制冷剂输入,制冷剂通过接管30和阀口21进入阀腔11,并通过侧管输出。所述直管也可以用于制冷剂输出,制冷剂通过侧管输入阀腔11内,并通过阀口21和接管30输出。通过将所述直管的第一连接端的内径扩大,使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阀芯座20的第一装配面23的外径,使得第一连接端的内径大于阀体10的安装口的内径,在制作和安装接管30和阀芯座20时,能够方便提高接管30、阀芯座20以及阀体10的同轴度,在电子膨胀阀内部阀针移动时,能够使阀针与阀芯座20的同轴度更高,进而提高阀针控制电子膨胀阀流量的精度。当在电子膨胀阀安装过滤装置时,可以将过滤装置自接管30的第一连接端置入接管30内部,进而不需要在制冷设备的系统管路中单独设置过滤装置,进而可以简化系统管路的配置。在对制冷设备进行维护时,可以集中对电子膨胀阀进行维护,有助于简化维护步骤。所述制冷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部件。所述电子膨胀阀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驱动阀针的功能部件,所述阀芯座20可以由外向内安装到所述阀体10上。以方便电子膨胀阀的组装。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