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5812发布日期:2021-12-01 12:23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驱动桥中,轴间差速器的十字轴与四个行星齿轮采用轴孔配合,轴间差速器壳与行星齿轮采用球面配合。采用此种结构,球面配合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十字轴与差速器壳之间没有连接固定,十字轴受到行星齿轮径向力时处于悬臂状态,刚性较低,经常发生十字轴异常磨损失效,甚至导致十字轴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其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十字轴,保证差速器能够始终稳定工作。
4.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包括:
6.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圈和内圈,所述内圈的内孔为花键孔,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之间连接有加强连接筋,所述加强连接筋被配置为与差速器壳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架还包括四个齿轮轴安装孔组,四个所述齿轮轴安装孔组沿所述行星架的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齿轮轴安装孔组包括共轴线设置的安装通孔和安装盲孔,所述安装通孔沿所述外圈的轴线方向穿设于所述外圈,所述安装盲孔沿所述内圈的轴线方向设于所述内圈,每一所述齿轮轴安装孔组的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装盲孔之间形成一行星齿轮安装位;
7.行星齿轮总成,包括四个行星齿轮和四个齿轮轴,每一所述齿轮轴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行星齿轮,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设置于同一所述齿轮轴安装孔组的所述安装通孔和所述安装盲孔中,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于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位内,沿所述行星架的轴线方向,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位的相对的两个端面均为平面,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位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为平面配合。
8.可选地,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能够与该安装通孔内的所述齿轮轴的端面抵接。
9.可选地,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环槽,所述卡环装于所述环槽内。
10.可选地,绕所述安装盲孔的周向于所述内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凸缘,所述第一加强凸缘朝向所述外圈的一侧为平面结构。
11.可选地,绕所述安装通孔的周向于所述外圈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凸缘,所述第二加强凸缘朝向所述内圈的一侧为平面结构。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凸缘与所述第二加强凸缘共轴线设置。
13.可选地,所述行星齿轮为锥齿轮。
14.可选地,所述加强连接筋与所述外圈的内侧面为圆弧过渡配合。
15.可选地,所述加强连接筋与所述内圈的外侧面为圆弧过渡配合。
16.可选地,所述行星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在使用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十字轴,行星架的花键孔与差速器的主动圆柱齿轮轴连接,加强连接筋与差速器壳固定连接,将行星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通孔和安装盲孔内,如此设置形成了行星齿轮的跨臂式布置,代替了原来十字轴的悬臂式配合,从而提升了行星齿轮的安装刚性,保证差速器的正常工作。同时,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安装位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为平面配合,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球面配合,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将内圈上用于安装齿轮轴的孔结构设置为安装盲孔,既能够对齿轮轴的一端进行轴向限位,又能够保证内圈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行星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行星架;11、外圈;12、内圈;121、花键孔;122、第一加强凸缘;13、加强连接筋;141、安装通孔;1411、环槽;142、安装盲孔;15、行星齿轮安装位;16、第二加强凸缘;
24.2、行星齿轮;
25.3、齿轮轴;
26.4、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
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见图1

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其能够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轴间差速器的十字轴结构,保证差速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包括行星架1和行星齿轮总成。
32.其中,行星架1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圈11和内圈12,内圈12的内孔为花键孔121,外圈11和内圈12之间连接有加强连接筋13,加强连接筋13被配置为与差速器壳固定连接,以提升轴间差速器壳的可靠性。具体地,加强连接筋13被配置为与轴间差速器的内外壳体连接。
33.行星架1还包括四个齿轮轴安装孔组,四个齿轮轴安装孔组沿行星架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齿轮轴安装孔组包括共轴线设置的安装通孔141和安装盲孔142,安装通孔141沿外圈11的轴线方向穿设于外圈11,安装盲孔142沿内圈12的轴线方向设于内圈12,每一齿轮轴安装孔组的安装通孔141和安装盲孔142之间形成一行星齿轮安装位15。具体地,安装通孔141和安装盲孔142的轴线与行星架1的轴线同向延伸。
34.行星齿轮总成包括四个行星齿轮2和四个齿轮轴3,每一齿轮轴3上均设置有一个行星齿轮2,齿轮轴3的两端分别可转动设置于同一齿轮轴安装孔组的安装通孔141和安装盲孔142中,行星齿轮2安装于行星齿轮安装位15内,沿行星架1的轴线方向,行星齿轮安装位15的相对的两个端面均为平面,行星齿轮2与行星齿轮安装位15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为平面配合。
35.本实施例提供的差速器用轴间连接结构在使用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十字轴,行星架1的花键孔121与差速器的主动圆柱齿轮轴连接,加强连接筋13与差速器壳固定连接,将行星齿轮2安装在齿轮轴3上,齿轮轴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通孔141和安装盲孔142内,如此设置形成了行星齿轮2的跨臂式布置,代替了原来十字轴的悬臂式配合,从而提升了行星齿轮2的安装刚性,保证差速器的正常工作。同时,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2与行星齿轮安装位15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为平面配合,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球面配合,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
36.且本实施例中,将内圈12上用于安装齿轮轴3的孔结构设置为安装盲孔142,既能够对齿轮轴3位于安装盲孔142内的一端进行轴向限位,又能够保证内圈12的结构强度。以四个齿轮轴3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十字轴结构,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3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行星齿轮2为锥齿轮。差速器在工作时,行星齿轮2露出行星架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与差速器的主动圆柱齿轮、后锥齿轮啮合,形成轴间差速结构。具体地,轴间差速结构为本领域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
38.优选地,行星架1为一体成型结构,制造工艺简单。可选地,可以采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行星架1。优选地,加强连接筋13与外圈11的内侧面为圆弧过渡配合。加强连接筋13与内圈12的外侧面为圆弧过渡配合。圆弧过渡配合使得行星架1外形美观。
39.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绕安装盲孔142的周向于内圈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凸缘122,第一加强凸缘122朝向外圈11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行星齿轮2与内圈12的接触面为平面配合,又能够加强内圈12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行星架1的结构强度。
4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绕安装通孔141的周向于外圈1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凸缘
16,第二加强凸缘16朝向内圈12的一侧为平面结构。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行星齿轮2与外圈11的接触面为平面配合,又能够加强外圈11的结构强度,从而加强行星架1的结构强度。
4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凸缘122与第二加强凸缘16共轴线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行星架1造型美观,另一方面使得行星齿轮2的两端的受力均匀。
42.进一步地,为了在工作过程中对齿轮轴3的另一端进行轴向限位,安装通孔141内设置有卡环4,卡环4能够与该安装通孔141内的齿轮轴3的端面抵接,以将齿轮轴3限位在行星架1中。
43.具体地,安装通孔141内设置有环槽1411,卡环4安装于环槽1411内。
44.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