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06213发布日期:2022-01-22 12:0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


背景技术:

2.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3.现有的教学用多媒体设备大多数都是单屏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参照案例进行对比,从而无法同时展示对比进行教学,大大的降低了教学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提出了现有的教学用多媒体设备大多数都是单屏的,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参照案例进行对比,从而无法同时展示对比进行教学,大大的降低了教学质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显示屏,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后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后表面顶端设有第二显示屏,所述固定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与移动支架,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移动套筒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第二显示屏,所述移动套筒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丝杆,所述移动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环,所述转动套环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丝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套筒转动连接。
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8.当需要双屏对比教学时,可利用驱动机构到丝杆进行转动,由于转动套环和丝杆螺纹连接,从而转动套环会在丝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转动套环带动移动套筒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在第一连接块和固定柱的辅助作用下带动第二显示屏向上移动,当第二显示屏完全露出该装置的前表面时,即可进行双屏对比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至固定套筒的内部,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顶端与丝杆固定连接。
10.通过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把手通过在连接轴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从而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
锥齿轮带动丝杆在轴承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转动,即可完成对丝杆的转动。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丝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转动套环的内壁直径。
12.设计的限位块可防止转动套环在向上移动过度而脱离丝杆,从而使该装置无法正常进行使用,限位块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转动套环的内壁直径,从而限位块只会在移动套筒的内部,不会穿过转动套环逃离移动套筒的内部。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显示屏的后端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与移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顶端套接有两个移动套环,所述移动套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移动套环通过第二连接块与第二显示屏固定连接。
14.当第二显示屏在向上移动时,会通过第二连接块带动移动套环向上移动,从而移动套环在固定柱的外表面向上移动,即对第二显示屏的移动起到稳定作用,且第二显示屏在向上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显示屏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垫,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顶端螺纹套接有螺纹套,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前表面顶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连接座与第二显示屏转动连接。
16.当第二显示屏上升到顶端后,可转动螺纹套,由于螺纹套和第一支撑柱螺纹连接,从而螺纹套会在第一支撑柱的外表面向下移动,且由于限位卡块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螺纹套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限位卡块向下移动,从而通过两个限位卡块带动第二支撑柱向下移动,当第二支撑柱移动完毕后,可通过连接座相对于第二显示屏转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使得第二显示屏、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地面形成一侧三角形,从而可利用第二支撑柱上的支撑垫对该装置进行支撑,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1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开设有方形开口,所述螺纹套的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限位卡块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所述限位卡块贯穿于方形开口的顶端,且相对于方形开口活动连接。
18.将限位卡块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是为了螺纹套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支撑柱向下移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计的固定套筒,移动套筒、丝杆、第一连接块和第二显示屏便于实现双屏对比教学,同时第二显示屏在不使用时可进行收纳,防止该装置占用较多的空间,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且操作简单,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丝杆转动,使得固定套筒内部的移动套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显示屏向上移动,完成后即可正常使用第二显示屏进行双屏对比教学;
21.2、通过设计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轴和转动把手可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使用人员不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就可实现第二显示屏的升降,大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负担;
22.3、通过设计的移动套环、第二连接块和固定柱可对第二显示屏的升降进行辅助支
撑,同时防止第二显示屏升降时进行转动,大大的提高了第二显示屏升降的稳定性;
23.4、通过设计的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支撑垫、螺纹套和连接座可对该装置在使用时进行支撑,防止第二显示屏升降到高处后,由于重心较高而出现倾倒现象,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屏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柱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移动支架;2、第一显示屏;3、第二显示屏;4、固定套筒;5、移动套筒;6、丝杆;7、第一连接块;8、移动套环;9、第二连接块;10、固定柱;11、轴承;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连接轴;15、转动把手;16、转动套环;17、限位块;18、第一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20、支撑垫;21、方形开口;22、螺纹套;23、连接座;24、限位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
33.如图1-图5所示,一种基于教学理念的实现双屏对比教学的多媒体设备,包括移动支架1,移动支架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显示屏2,第一显示屏2的后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套筒4,第一显示屏2的后表面顶端设有第二显示屏3,固定套筒4的底端固定连接与移动支架1,固定套筒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套筒5,移动套筒5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7,第一连接块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第二显示屏3,移动套筒5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丝杆6,移动套筒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套环16,转动套环16与丝杆6螺纹连接,丝杆6的底端设置有驱动机构,丝杆6的外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11,丝杆6通过轴承11与固定套筒4转动连接。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5.当需要双屏对比教学时,可利用驱动机构到丝杆6进行转动,由于转动套环16和丝杆6螺纹连接,从而转动套环16会在丝杆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转动套环16带动移动套筒5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在第一连接块7和固定柱10的辅助作用下带动第二显示屏3向上移动,当第二显示屏3完全露出该装置的前表面时,即可进行双屏对比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把手15,转动把手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4,连接轴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3的顶端啮合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连接轴14的一端贯穿至固定套筒4的内部,第一锥齿轮12的顶端与丝杆6固定连接。
37.通过转动转动把手15,转动把手15通过在连接轴14的作用下带动第二锥齿轮13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啮合连接,从而第二锥齿轮13带动第一锥齿轮
12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12带动丝杆6在轴承11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转动,即可完成对丝杆6的转动。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丝杆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转动套环16的内壁直径。
39.设计的限位块17可防止转动套环16在向上移动过度而脱离丝杆6,从而使该装置无法正常进行使用,限位块17的外表面直径大于转动套环16的内壁直径,从而限位块17只会在移动套筒5的内部,不会穿过转动套环16逃离移动套筒5的内部。
4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显示屏2的后端另一侧设置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底端与移动支架1固定连接,固定柱10的外表面顶端套接有两个移动套环8,移动套环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9,移动套环8通过第二连接块9与第二显示屏3固定连接。
41.当第二显示屏3在向上移动时,会通过第二连接块9带动移动套环8向上移动,从而移动套环8在固定柱10的外表面向上移动,即对第二显示屏3的移动起到稳定作用,且第二显示屏3在向上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
4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显示屏3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8,第一支撑柱1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柱19,第二支撑柱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垫20,第一支撑柱18的外表面顶端螺纹套接有螺纹套22,第二支撑柱19的两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24,第一支撑柱18的前表面顶端设置有连接座23,第一支撑柱18通过连接座23与第二显示屏3转动连接。
43.当第二显示屏3上升到顶端后,可转动螺纹套22,由于螺纹套22和第一支撑柱18螺纹连接,从而螺纹套22会在第一支撑柱18的外表面向下移动,且由于限位卡块24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螺纹套22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限位卡块24向下移动,从而通过两个限位卡块24带动第二支撑柱19向下移动,当第二支撑柱19移动完毕后,可通过连接座23相对于第二显示屏3转动第一支撑柱18和第二支撑柱19,使得第二显示屏3、第一支撑柱18、第二支撑柱19和地面形成一侧三角形,从而可利用第二支撑柱19上的支撑垫20对该装置进行支撑,大大的提高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4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柱18的两侧开设有方形开口21,螺纹套22的内壁开设有环形凹槽,限位卡块24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限位卡块24贯穿于方形开口21的顶端,且相对于方形开口21活动连接。
45.将限位卡块24的一端处于环形凹槽内是为了螺纹套22在移动时带动第二支撑柱19向下移动。
4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