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

文档序号:28358291发布日期:2022-01-05 12:2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于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简称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减振对汽车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扭转减振器就是传动系中的一种提升nvh性能的重要装置。现有的从动盘总成扭转减振器大多采用圆柱弹簧,其极限工作扭转角较小,刚度较大,且经常出现弹簧折断事故和弹簧松弛失效等现象,减振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以增大扭转减振器的极限工作扭转角、降低弹簧刚度,使动力传输更平稳流畅,实现更好的汽车nvh性能。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包括盘体,设盘体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盘体的中心孔设有花键轴,花键轴与盘体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盘体为内设空腔的空心结构,盘体与花键轴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安装空腔,所述安装空腔中设有法兰盘和阻尼组件,所述法兰盘套在花键轴外,法兰盘的法兰内齿与花键轴上的花键外齿相啮合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阻尼组件将两个阻尼片分别压紧在花键轴的花键外齿的左右两侧;
6.盘体的安装空腔外缘处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两个外弧形弹簧,盘体内壁设有两个向内凸出的限位凸台,通过两个限位凸台将两个外弧形弹簧分隔开,法兰盘外缘上设有两个向外凸出的凸块,两个凸块分别与两个限位凸台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外弧形弹簧两端分别弹性抵压在法兰盘的两个凸块上。
7.进一步的,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两个内弧形弹簧,两个内弧形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外弧形弹簧内部,且每个外弧形弹簧两端均凸出于对应的内弧形弹簧的两端。
8.进一步的,所述花键轴与法兰盘之间还设有预减振装置,所述预减振装置包括两个预减振弹簧,所述花键轴的花键外齿上开有两个预减振凹槽,法兰盘的法兰内齿上开有两个避让凹槽,两个避让凹槽分别与两个预减振凹槽一一对应,预减振凹槽与对应的避让凹槽共同围成容纳凹槽,两个预减振弹簧分别位于两个容纳凹槽中,且每个预减振弹簧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预减振弹簧座抵在预减振凹槽两端,自然状态下,避让凹槽两端与对应的两个预减振弹簧座之间留有间隙。
9.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两个阻尼片和两个阻尼盖盘,两个阻尼盖盘分别固定在法兰盘的左右两侧,每个阻尼盖盘与法兰盘之间夹设有阻尼片,通过周向限位机构限制阻尼片与对应的阻尼盖盘之间沿周向相对转动,两个阻尼片分别与花键轴的花键外齿的
左右两侧相接触;其中一个阻尼片和阻尼盖盘之间还夹设有碟簧和垫片,垫片位于碟簧和阻尼片之间,通过碟簧始终将阻尼片压紧在花键外齿的侧壁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空腔中设有两个滑道,两个滑道分别位于两个外弧形弹簧外围,两个滑道两端分别抵紧在法兰盘的两个限位凸台上,每个滑道内壁形成用于容纳外弧形弹簧的滑道槽。
11.进一步的,所述盘体左端固定连接有波形片,波形片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摩擦片,盘体左端设有多个向左凸出的盘体挤压凸点,波形片上开有与多个盘体挤压凸点一一对应的多个铆接孔,通过多个盘体挤压凸点穿过多个铆接孔相配合铆接,实现盘体与波形片的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周向限位机构具体设置为:阻尼片外侧沿周向设有多个防转凸柱,阻尼盖盘上沿周向开有多个防转孔,多个防转凸柱一一对应的插入至多个防转孔中,实现阻尼片与阻尼盖盘的防转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和碟簧置于阻尼片的多个防转凸柱围成的环形圈以内。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阻尼盖盘与所述法兰盘之间通过多个铆钉实现铆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盘体的安装空腔中填充有用于对外弧形弹簧和内弧形弹簧进行润滑的润滑脂。
16.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其减振装置通过采用弧形弹簧实现减振,相对于圆柱弹簧,采用弧形弹簧增大了扭转减振器的极限工作扭转角,使动力传输更平稳流畅,更好的实现了汽车nvh性能。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其减振装置采用内外套装且长短不一的内弧形弹簧和外弧形弹簧,形成两级减振,配合着预减振装置,一共形成三级减振,降低了弹簧刚度,减振效果显著。
19.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其盘体与波形片之间采用多个盘体挤压凸点穿过多个铆接孔相配合进行铆接,此种无铆钉铆接形式,结构更简单、连接更稳固。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花键轴立体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立体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拿掉右侧的副盖盘后的侧视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法兰盘与两个阻尼盖盘的立体装配图。
27.图中标号:1主盖盘;2副盖盘;3波形片;4摩擦片;5盘体挤压凸点;6铆接孔;7花键轴;8滑动轴承;9安装空腔;10法兰盘;11法兰内齿;12花键外齿;13阻尼片;14阻尼盖盘;15双头铆钉;16碟簧;17垫片;18防转凸柱;19防转孔;20外弧形弹簧;21内弧形弹簧;22限位凸台;23凸块;24滑道;25预减振弹簧;26预减振凹槽;27避让凹槽;28预减振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29.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公开了弧形弹簧式扭转减振器从动盘总成,包括盘体,盘体由左右相对的主盖盘1和副盖盘2焊接而成。设盘体的轴心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盘体左端固定连接有波形片3,波形片3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摩擦片4,两个摩擦片4与波形片3之间通过多个铆钉实现铆接。盘体左端设有多个向左凸出的盘体挤压凸点5,波形片3上开有与多个盘体挤压凸点5一一对应的多个铆接孔6,通过多个盘体挤压凸点5穿过多个铆接孔6相配合铆接,实现盘体与波形片3的无铆钉式固定连接。
30.盘体的中心孔设有花键轴7,花键轴7与盘体之间通过滑动轴承8转动连接,盘体为内设空腔的空心结构,盘体与花键轴7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安装空腔9,安装空腔9中设有法兰盘10和阻尼组件,法兰盘10套在花键轴7外,法兰盘10的法兰内齿11与花键轴7上的花键外齿12相啮合且相互之间留有间隙,通过阻尼组件将两个阻尼片13分别压紧在花键轴7的花键外齿12的左右两侧。
31.阻尼组件包括两个阻尼片13和两个阻尼盖盘14,两个阻尼盖盘14分别固定在法兰盘10的左右两侧,两个阻尼盖盘14与法兰盘10之间通过多个双头铆钉15实现铆接。每个阻尼盖盘14与法兰盘10之间夹设有阻尼片13,通过周向限位机构限制阻尼片13与对应的阻尼盖盘14之间沿周向相对转动,两个阻尼片13分别与花键轴7的花键外齿12的左右两侧相接触。其中一个阻尼片13和阻尼盖盘14之间还夹设有簧16和垫片17,垫片17位于碟簧16和阻尼片13之间,通过碟簧16始终将阻尼片13压紧在花键外齿12的侧壁上。
32.周向限位机构具体设置为:阻尼片13外侧沿周向设有多个防转凸柱18,阻尼盖盘14上沿周向开有多个防转孔19,多个防转凸柱18一一对应的插入至多个防转孔19中,实现阻尼片13与阻尼盖盘14的防转连接。垫片17和碟簧16置于阻尼片13的多个防转凸柱18围成的环形圈以内。
33.盘体的安装空腔9外缘处设有减振装置,减振装置包括两个外弧形弹簧20、两个内弧形弹簧21,两个内弧形弹簧21分别位于两个外弧形弹簧20内部,且每个外弧形弹簧20两端均凸出于对应的内弧形弹簧21的两端。盘体内壁设有两个向内凸出的限位凸台22,通过两个限位凸台22将两个外弧形弹簧20分隔开,法兰盘10外缘上设有两个向外凸出的凸块23,两个凸块23分别与两个限位凸台22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外弧形弹簧20两端分别弹性抵压在法兰盘10的两个凸块23上。盘体的安装空腔9中填充有用于对外弧形弹簧20和内弧形弹簧21进行润滑的润滑脂。
34.安装空腔9中设有两个滑道24,两个滑道24分别位于两个外弧形弹簧20外围,两个滑道24两端分别抵紧在法兰盘10的两个限位凸台22上,每个滑道24内壁形成用于容纳外弧形弹簧20的滑道槽。
35.花键轴7与法兰盘10之间还设有预减振装置,预减振装置包括两个预减振弹簧25,花键轴7的花键外齿12上开有两个预减振凹槽26,法兰盘10的法兰内齿11上开有两个避让凹槽27,两个避让凹槽27分别与两个预减振凹槽26一一对应,预减振凹槽26与对应的避让凹槽27共同围成容纳凹槽,两个预减振弹簧25分别位于两个容纳凹槽中,且每个预减振弹
簧25两端分别通过两个预减振弹簧座28抵在预减振凹槽26两端,自然状态下,避让凹槽27两端与对应的两个预减振弹簧座28之间留有间隙。
36.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37.本实施例将内弧形弹簧21和外弧形弹簧20应用于扭转减振器。通过预减振弹簧25、外弧形弹簧20和内弧形弹簧21的三级刚度变化来更加平稳的传输汽车动力,利用弧形弹簧大扭转角、低刚度的特点使动力传输更平稳流畅,提升了汽车nvh性能。
38.工作时,离合器主动部分将发动机扭矩传递过来,经摩擦片4传递给波形片3,波形片3再将动力传递到盘体上,盘体转动,盘体上的限位凸台22再推动外弧形弹簧20,外弧形弹簧20的另一端推动法兰盘10的凸块23,法兰盘10转动并带动两个阻尼盖盘14、两个阻尼片13一起转动,由于碟簧16的存在,碟簧16始终将阻尼片13压紧在花键外齿12的侧壁上,转动的阻尼片13与花键外齿12之间产生摩擦,因此而产生阻尼力。当法兰盘10进一步发生转动,直至法兰盘10的避让凹槽27端部接触到预减振弹簧座28时,法兰盘10便会推动预减振弹簧座28挤压预减振弹簧25,直至法兰盘10上的法兰内齿11与花键轴7上的花键外齿12直接接触到,此时便通过预减振装置完成了第一级减振过程,即预减振。
39.在完成预减振之后,限位凸台22继续推压外弧形弹簧20,直至限位凸台22与法兰盘10上的凸块23同时接触到内弧形弹簧21之前,这个过程为外弧形弹簧20单独传递动力并减振的工作过程,称为第二级减振过程。
40.当限位凸台22与法兰盘10的凸块23同时接触到内弧形弹簧21时,内弧形弹簧21也开始参与到动力传递与减振的工作中,这个过程为外弧形弹簧20与内弧形弹簧21共同传递动力并减振的工作过程,称为第三级减振过程。
41.在这三个减振过程中,动力最终都传递到花键轴7上,并由花键轴7将动力传递至汽车传动系统的下一个部件。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