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2857发布日期:2022-03-23 10:4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有关一种用于承载显示器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台湾专利twm415525揭示了一种可调式荧幕支架,用以承载一荧幕,并包括有位移装置、调整装置及支架组。位移装置设置有中空状的位移座,且位移座于其一侧表面上固设有用以连接荧幕的荧幕架。调整装置设置在位移装置内并设置有调整座,调整座内卷绕有第一弹簧片及第二弹簧片。支架组设置于位移座远离荧幕架的另一侧上。在作动时,位移座的移动可受第一弹簧片或第二弹簧片的弹性变形能力所限制,使得荧幕架上的荧幕可定位于位移装置上的不同位置,且荧幕还可通过支架组来左右移动。
3.然而,若将支架组与位移装置交换前后位置,也就是把支架组设在荧幕与位移装置之间,在支架组的支臂完全朝外伸直时,荧幕重量会产生很大的朝下旋转力矩,衍生不当的前倾,使得上下滑动时会产生干涉,无法顺利滑动,甚至造成滑轨变形。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滑轨组与防倾滑轨组的配置,能有效防止朝下旋转力矩衍生不当的前倾、干涉或滑轨变形,使得上下滑动能顺畅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能防止不当的前倾、干涉或滑轨变形,使得上下滑动能顺畅进行,并可随停于最高位置及最低位置之间的一任意位置。
5.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用以承载一显示器,该支撑装置包括:一直立柱,实质沿一重力方向延伸,并包含一开口;一主滑轨组,包含设置于该直立柱的一第一主滑轨及一第二主滑轨;一防倾滑轨组,包含设置于该直立柱的一第一防倾滑轨;一滑车,连接该主滑轨组及该防倾滑轨组,且部分地由该开口朝外延伸;一弹性件,连接该直立柱及该滑车;一悬臂组,设置于该滑车上;以及一承载件,连接该悬臂组并用以承载该显示器;其中,定义垂直该重力方向的一第一轴线,当施加一外力,该主滑轨组及该防倾滑轨组能使该滑车沿该重力方向于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之间作动,该防倾滑轨组防止该滑车在该第一轴线上相对该开口产生倾斜,当该外力移除,该滑车随停于该最高位置及该最低位置之间的一任意位置。
6.该第一主滑轨具有一第一内轨件,该第一防倾滑轨具有一第一内轨平板,该第一内轨件与该第一内轨平板固定于该滑车的一侧,且该第一内轨平板夹设于该第一内轨件与该滑车之间。
7.该第一内轨件具有一第一设置面,该第一内轨平板沿一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反的一第一正面及一第一背面,该第一正面贴合该第一设置面,该第一背面贴合该滑车。
8.该第一防倾滑轨更具有一第一外轨件及滑设于该第一外轨件中的一第一滚珠件,该第一滚珠件具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内轨平板实质平行该第一轴线由该第一缺口插设于该第一滚珠件,且能相对该第一滚珠件平行该重力方向滑动。
9.该直立柱更包含一第一结构件,该第一结构件具有相互角度地连接的一第一固定面与一第一锁固面,该第一主滑轨固定于该第一固定面,该第一防倾滑轨固定于该第一锁固面。
10.该第一内轨件更具有多个第一孔,该第一内轨平板更具有多个第一配合孔及至少一第一凸柱,部分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配合孔相对应连通,部分所述第一孔供所述第一凸柱对应容设。
11.该滑车包含至少一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一固定孔,部分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对应连通,部分所述第一配合孔供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容设。
12.该滑车包含一枢转台,该悬臂组包含一第一悬臂,该第一悬臂可枢转地设置于该枢转台。
13.该悬臂组更包含一第二悬臂,该第二悬臂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该第一悬臂及该承载件。
14.该滑车更包含一容置台,该弹性件具有相连的一筒状部与一可动端部,该筒状部容设于该容置台,该可动端部固定于该直立柱。
15.该防倾滑轨组更包含设置于该直立柱内的一第二防倾滑轨,该第二主滑轨具有一第二内轨件,该第二防倾滑轨具有一第二内轨平板,该第二内轨件与该第二内轨平板固定于该滑车的相反另一侧,且该第二内轨平板夹设于该第二内轨件与该滑车之间。
16.该第二内轨件具有一第二设置面,该第二内轨平板沿一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反的一第二正面及一第二背面,该第二正面贴合该第二设置面,该第二背面贴合该滑车。
17.该滑车包含一本体、一第一接合件及一第二接合件,该第一接合件及该第二接合件垂直该第一轴线设置于该本体两侧,且该第一内轨件与该第一内轨平板共同固定于该第一接合件,该第二内轨件与该第二内轨平板共同固定于该第二接合件。
18.该第二防倾滑轨更具有一第二外轨件及滑设于该第二外轨件中的一第二滚珠件,该第二滚珠件具有一第二缺口,该第二内轨平板实质平行该第一轴线由该第二缺口插设于该第二滚珠件,且能相对该第二滚珠件平行该重力方向滑动。
19.该直立柱更包含一第二结构件,该第二结构件具有相互角度地连接的一第二固定面与一第二锁固面,该第二主滑轨固定于该第二固定面,该第二防倾滑轨固定于该第二锁固面。
20.该第二内轨件更具有多个第二孔,该第二内轨平板更具有多个第二配合孔及至少一第二凸柱,部分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配合孔相对应连通,部分所述第二孔供所述第二凸柱对应容设。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悬臂组、承载件与直立柱的部分立体爆炸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直立柱、主滑轨组、防倾滑轨组及滑车的部分立体爆炸图。
24.图4a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主滑轨组、防倾滑轨组及滑车的不同视角的部分立体爆炸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滑车与防倾滑轨组的结合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防倾滑轨组与主滑轨组的结合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中滑车与弹性件的立体爆炸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0:支撑装置
31.2000:显示器
32.1:直立柱
33.10:本体
34.11:第一结构件
35.111:第一固定面
36.112:第一锁固面
37.12:第二结构件
38.121:第二固定面
39.122:第二锁固面
40.13:开口
41.14:上盖
42.15:前盖
43.2:主滑轨组
44.21:第一主滑轨
45.211:第一内轨件
46.2111:第一设置面
47.2112:第一孔
48.212:第一固定外轨
49.213:第一滚珠轨
50.22:第二主滑轨
51.221:第二内轨件
52.2211:第二设置面
53.2212:第二孔
54.222:第二固定外轨
55.223:第二滚珠轨
56.3:防倾滑轨组
57.31:第一防倾滑轨
58.311:第一内轨平板
59.3111:第一正面
60.3112:第一背面
61.3113:第一配合孔
62.3114:第一凸柱
63.312:第一外轨件
64.313:第一滚珠件
65.3131:第一缺口
66.32:第二防倾滑轨
67.321:第二内轨平板
68.3211:第二正面
69.3212:第二背面
70.3213:第二配合孔
71.3214:第二凸柱
72.322:第二外轨件
73.323:第二滚珠件
74.3231:第二缺口
75.4:滑车
76.41:本体
77.411:凹部
78.42:枢转台
79.43:容置台
80.44:第一接合件
81.441:第一定位柱
82.442:第一固定孔
83.443:第一锥孔
84.45:第二接合件
85.451:第二定位柱
86.452:第二固定孔
87.453:第二锥孔
88.5:弹性件
89.51:筒状部
90.52:可动端部
91.6:悬臂组
92.61:第一悬臂
93.62:第二悬臂
94.7:承载件
95.g:重力方向
96.x:第一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97.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1000用以承载一显示器2000,支撑装置1000包括一直立柱1、一主滑轨组2、一防倾滑轨组3、一滑车4、一弹性件5、一悬臂组6以及一承载件7。以下将详述各元件的结构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部分图式绘示有一重力方向g及垂直于重力方向g的一第一轴线x。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1000是用以挂设在办公
隔间单元的屏风隔板上,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在直立柱1下方改成一个平板状底盘(图未绘示),就可以变化成桌上型支撑座。
98.直立柱1包括一本体10、一第一结构件11、一第二结构件12、一开口13、一上盖14及一前盖15。直立柱1实质沿重力方向g延伸,开口13也沿着重力方向g延伸并位于本体10,且本体10内部为中空状以容设第一结构件11及第二结构件12。第一结构件11是具有l形截面的金属板,具有相互角度地连接(例如垂直)的一第一固定面111与一第一锁固面112,第二结构件12也是具有l形截面的金属板,具有相互角度地连接(例如垂直)的一第二固定面121与一第二锁固面122(如图5所示)。上盖14可盖合于本体10的顶端,而前盖15则设置于该本体10且遮蔽开口13使容置于直立柱1中的内部元件不会外露。
99.请配合参阅图4a、图4b及图6,主滑轨组2设置于直立柱1内,且主滑轨组2包括一第一主滑轨21及一第二主滑轨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滑轨21及一第二主滑轨22分别是一个三节滑轨,换句话说,第一主滑轨21具有一第一内轨件211、一第一固定外轨212及一第一滚珠轨213,第二主滑轨22具有一第二内轨件221、一第二固定外轨222及一第二滚珠轨223。第一内轨件211是u形(截面)折弯板,具有一第一设置面2111、四个第一孔2112,第一孔2112形成于第一设置面2111,第二内轨件221也是u形(截面)折弯板,具有一第二设置面2211、四个第二孔2212,第二孔2212形成于第二设置面2211。具体而言,第一滚珠轨213可滑设于第一固定外轨212中,而第一内轨件211可容设于第一滚珠轨213内,使第一内轨件211可经由第一滚珠轨213而在第一固定外轨212内相对滑动。相同地,第二滚珠轨223可滑设于第二固定外轨222中,而第二内轨件221可容设于第二滚珠轨223内,使第二内轨件221可经由第二滚珠轨223而在第二固定外轨222内相对滑动。另外,第一主滑轨21是通过第一固定外轨212而固定于第一结构件11的第一固定面111上,第二主滑轨22是通过第二固定外轨222而固定于第二结构件12的第二固定面121上。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主滑轨21及第二主滑轨22可以是两节式滑轨,但并不以此为限。
100.防倾滑轨组3设置于直立柱1内,且防倾滑轨组3包括一第一防倾滑轨31及一第二防倾滑轨32,但第一防倾滑轨31及一第二防倾滑轨32不是一般的三节滑轨,而是特殊的斧型滑轨。详细来说,第一防倾滑轨31具有一第一内轨平板311、一第一外轨件312及一第一滚珠件313,第二防倾滑轨32具有一第二内轨平板321、一第二外轨件322及一第二滚珠件323,其中,第一内轨平板311及第二内轨平板321分别是一平板,并非像第一内轨件211或第二内轨件221是具有u形截面的折弯板。具体而言,第一滚珠件313滑设于第一外轨件312中,并具有一第一缺口3131,第一内轨平板311经由第一缺口3131插设于第一滚珠件313中,第一内轨平板311实质平行于第一轴线x延伸,且第一内轨平板311能相对第一滚珠件313平行重力方向g滑动。第二滚珠件323滑设于第二外轨件322中,并具有一第二缺口3231,第二内轨平板321经由第二缺口3231插设于第二滚珠件323中,第二内轨平板321实质平行于第一轴线x延伸,且第二内轨平板321能相对第二滚珠件323平行重力方向g滑动。另外,第一防倾滑轨31是通过第一外轨件312而固定于第一结构件11的第一锁固面112上,第二防倾滑轨32是通过第二外轨件322而固定于第二结构件12的第二锁固面122上。
101.进一步来说,第一内轨平板311具有一第一正面3111、一第一背面3112、五个第一配合孔3113及两个第一凸柱3114,第一正面3111与第一背面3112为沿一厚度方向上且为相反的二表面,第一配合孔3113分别贯穿第一正面3111与第一背面3112并依序沿重力方向g
排列,第一凸柱3114分别形成于第一正面3111上。第二内轨平板321具有一第二正面3211、一第二背面3212、五个第二配合孔3213及两个第二凸柱3214,第二正面3211与第二背面3212为沿一厚度方向上且为相反的二表面,第二配合孔3213分别贯穿第二正面3211与第二背面3212并依序沿重力方向g排列,第二凸柱3214分别形成于第二正面3211上。
102.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正面3111贴合第一设置面2111,使得第一配合孔3113与第一孔2112相对应连通(即图4a中第一内轨件211的最上方与最下方的孔),每一组对应的第一配合孔3113与第一孔2112可经由穿设一螺丝(图未绘示)而锁固至滑车4上,以使第一正面3111固定于第一设置面2111上,也就是使第一内轨平板311夹设于第一内轨件211与滑车4之间;相同地,第二正面3211贴合第二设置面2211,使得第二配合孔3213与第二孔2212相对应连通(即图4b中第二内轨件221的最上方与最下方的孔),每一组对应的第二配合孔3213及第二孔2212也可经由穿设一螺丝(图未绘示)而锁固至滑车4上,以使第二正面3211固定于第二设置面2211上,也就是使第二内轨平板321夹设于第二内轨件221与滑车4之间。另外,第一凸柱3114对应容设于所述第一孔2112(即图4a中第一内轨件211的中间两个孔),且第二凸柱3214对应容设于第二孔2212(即图4b中二内轨件221的中间两个孔),借此可使得在组装过程中产生防呆及预先固定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正面3111与第一设置面2111、第二正面3211与第二设置面2211之间的固定态样,上述元件的数量也可以对应变化。
103.请配合参阅图5及图7,滑车4可滑动地设置于直立柱1,并连接主滑轨组2及防倾滑轨组3,且部分地由开口13朝外延伸。滑车4包括一本体41、一枢转台42、一容置台43、一第一接合件44、一第二接合件45。具体而言,本体41具有一凹部411,容置台43可装设于凹部411中。本体41的相对两外侧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轴线x延伸的第一接合件44及第二接合件45,而枢转台42则设置在本体41前表面上,滑车4容设于直立柱1内,前盖15设于第一接合件44及第二接合件45,且枢转台42从开口13伸出。第一接合件44贴合第一内轨平板311的第一背面3112上,使得第一内轨件211及第一内轨平板311共同固定于滑车4的第一接合件44上,且第一内轨平板311夹设于第一内轨件211与滑车4的第一接合件44之间。第二接合件45贴合第二内轨平板321的第二背面3212上,使得第二内轨件221及第二内轨平板321共同固定于滑车4的第二接合件45上,且第二内轨平板321夹设于第二内轨件221与滑车4的第二接合件45之间。
104.进一步来说,第一接合件44具有两个第一定位柱441、三个第一固定孔442及一个第一锥孔443,第二接合件45具有两个第二定位柱451、三个第二固定孔452、一个第二锥孔453,其中,第一定位柱441可对应容设于所述第一配合孔3113(即图4b中第一内轨平板311由上往下的第二及第四个孔),第一固定孔442与第一配合孔3113对应连通(即图4b中第一内轨平板311最上方、正中间及最下方的孔),并可同样通过螺丝(图未绘示)穿设,第二定位柱451可对应容设于所述第二配合孔3213(即图4a中第二内轨平板321由上往下的第二及第四个孔),第二固定孔452与第二配合孔3213对应连通(即图4a中第二内轨平板321最上方、正中间及最下方的孔),并可同样通过螺丝(图未绘示)穿设。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接合件44、第一内轨件211与第一内轨平板311之间的固定态样,也不限定第二接合件45、第二内轨件221与第二内轨平板321之间的固定态样。另外,容置台43则可通过螺丝穿设于第一锥孔443及第二锥孔453而固定于本体41。
105.另外,有关主滑轨组2、防倾滑轨组3及滑车4的相互固定方式,并不以先前叙述为限,例如可以改成两两相互固定,也就是第一主滑轨21仅与第一防倾滑轨31相互固定,而第一防倾滑轨31另外再与滑车4固定,而第二主滑轨22仅与第二防倾滑轨32相互固定,而第二防倾滑轨32另外再与滑车4固定;或者也可以将第一主滑轨21、第二主滑轨22、第一防倾滑轨31及第二防倾滑轨32分别各自直接固定在滑车4,例如第一主滑轨21及第二主滑轨22设在滑车两侧,第一防倾滑轨31及第二防倾滑轨32相间隔地设在滑车后侧,此时,第一防倾滑轨31及第二防倾滑轨32也可以改用一般的三节滑轨。
106.弹性件5连接直立柱1及滑车4,具体而言,弹性件5是一定力弹簧,具有相连的一筒状部51与一可动端部52,筒状部51容设于滑车4的容置台43中,可动端部52固定于直立柱1,借此恒提供一弹力。
107.请参阅图8,悬臂组6包括一第一悬臂61及一第二悬臂62,第一悬臂61的一端可枢转地设置于滑车4的枢转台42,第二悬臂62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悬臂61的另一端,而承载件7可枢转地设置于第二悬臂62的另一端。当第一悬臂61及一第二悬臂62皆平行第一轴线x朝外延伸,显示器2000与直立柱1的距离最大,当第一悬臂61及一第二悬臂62皆垂直第一轴线x收折,显示器2000与直立柱1的距离最小,使用者可依照需求来调整距离。
108.经由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1000的上述结构,当施加一外力时,主滑轨组2及防倾滑轨组3能使滑车4沿重力方向g于一最高位置及一最低位置之间作动,最高位置可例如图2中滑车4的位置,最低位置可例如图8中滑车4的位置。另外,经由弹性件5连接直立柱1及滑车4,弹性件5的可动端部52可分别在最低位置及最高位置之间而相对于筒状部51有不同的延伸长度,且恒提供一弹力,使得滑车4在外力移除时能够随停于最高位置及最低位置之间的一任意位置。
109.承上,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1000在滑车4作动时,防倾滑轨组3可防止滑车4在第一轴线x上产生倾斜。具体而言,由于第一防倾滑轨31是设在第一结构件11的第一锁固面112,第二防倾滑轨32是设在第二结构件12的第二锁固面122,所以能在第一轴线x方向上提供额外补强,因此当第一悬臂61与第二悬臂62皆平行第一轴线x朝外延伸时(如图8所示),承载件7所承载的显示器2000的重量将以滑车4为支点产生一沿着重力方向g的巨大力矩,不会造成滑车4在第一轴线x上相对开口13产生不当倾斜,避免干涉或变形。由于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1000内除了设有主滑轨组2之外,还设有防倾滑轨组3,该力矩将可由防倾滑轨组3所抵销,甚至是由主滑轨组2及防倾滑轨组3所共同抵销,此将视显示器2000的重量而定。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得滑车4不会受到承载件7所承载的显示器2000的重量影响而在第一轴线x上相对开口13倾斜,故滑车4仍可在主滑轨组2及防倾滑轨组3上顺畅滑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