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0565发布日期:2022-01-15 10:0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回转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或液压回转装置在工程机械、石油、冶金、煤矿、地质、船舶、海工、军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全世界每年需用量有几百万台。如何在改善性能的同时减少传动体积和重量,降低制造成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一个传动部件,现有的产品不管是电动回转装置(如图1-1所示)还是液压回转装置(如图2-1所示),它们的输出齿轮几乎均为悬臂齿轮,由于是悬臂齿轮,为此用于支承该输出齿轮的两个轴承不但要有一定间距,而且要有足够大的承载能力,才可能满足强度和寿命要求,并且由于是悬臂齿轮,在传力过程中,不可避免由于结构刚性和轴承间隙产生变形和倾斜,从而恶化回转装置输出小齿轮与回转支承大齿轮(外齿或内齿圈)的啮合性能,在降低传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影响传动强度寿命。为此如何改善回转装置输出小齿轮的支承状况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办法是在悬臂输出齿轮的另一端设立一个支承座,使输出悬臂小齿轮变为两端支承的电动回转装置(如图1-2所示)和液压回转装置(如图2-2所示),这种结构会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增加了传动空间,使结构复杂化,特别是两端支承分别加工,同轴度难以保证,工艺性差,其次,增加了装配难度,进而增大了故障率风险,最后,材料增加,成本也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缩短了产品的长度,节省安装空间,减轻了重量,明显可降低制造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包括回转装置本体,所述回转装置本体的尾端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首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回转装置本体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的首端和尾端分别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
6.优选地,所述轴承座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回转装置本体的尾端。
7.优选地,所述轴承座包括外壳和壳盖,所述外壳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回转装置本体的外壳体上,所述壳盖通过螺钉封堵于所述外壳的尾端。
8.优选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壳内设置有轴承腔和齿轮腔,所述齿轮腔位于所述轴承腔的尾端,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轴承腔内,所述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齿轮腔内。
9.优选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壳上有开孔,露出输出齿轮与配对大齿轮啮合区域。
10.优选地,所述壳盖对应所述轴承座的外壳开孔处的外圆直径小于所述输出齿轮齿根圆直径。
11.优选地,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壳盖之间设计迷宫密封。
12.优选地,所述输出齿轮尾端设计润滑脂润滑油道和润滑脂存储腔。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为滚动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为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1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既达到输出齿轮为两端支承,又简化了传动结构,缩小了传动体积,特别是有利于缩短产品的长度,节省安装空间,减轻了重量,明显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通过特殊设计避免了轴承座尾端与配对大齿轮干涉,用户无须拆装回转装置即可整体直接安装,为此在推广应用后对于有几百万台年需量的传动部件,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节约的钢材是相当可观的,并十分理想地改善了现有产品的性能,可明显改善大、小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1为现有技术中液压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现有技术中输出齿轮上设置有支撑座的电动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2为现有技术中输出齿轮上设置有支撑座的液压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电动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液压回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电动回转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回转装置的结构对比图;
24.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液压回转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回转装置的结构对比图;
25.图中:1-回转装置本体、2-轴承座、3-第一轴承、4-第二轴承、5-输出齿轮、6-外壳、7-壳盖、8-齿轮腔、9-轴承腔、10-支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本实施例中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根据动力源不同其具体可分电动
回转装置和液压回转装置,如图1-3、2-3所示,包括回转装置本体1,回转装置本体1的尾端设置有轴承座2,轴承座2的首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回转装置本体1的输出齿轮5的齿轮轴的首端和尾端分别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支撑。
30.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轴承座2通过螺钉固定于回转装置本体1的尾端;轴承座2包括外壳6和壳盖7,外壳6通过螺钉固定于回转装置本体1的外壳体上,壳盖7通过螺钉封堵于外壳6的尾端。轴承座2的外壳6内设置有齿轮腔8和轴承腔9,齿轮腔8位于轴承腔9的尾端,第一轴承3安装于轴承腔9内,输出齿轮5和第二轴承4安装于齿轮腔8内。
31.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轴承座2的外壳6上有开孔,露出输出齿轮5与配对大齿轮啮合区域。
32.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壳盖7对应轴承座2的外壳6的开孔处的外圆直径小于输出齿轮5齿根圆直径。
33.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输出齿轮5与壳盖7之间设置有迷宫密封。
34.于本具体实施例中,输出齿轮5尾端设计润滑脂润滑油道和润滑脂存储腔。
35.于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轴承3为滚动轴承,第二轴承为4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
36.如图1-4所示,以安装面为基准,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电动回转装置总长比现有两种装置的结构都要短;如图2-4所示,以左端面为基准,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液压回转装置总长要比现有悬臂结构短,以安装面为基准,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液压回转装置两端都要比两个安装法兰的结构短,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输出齿轮带两端支承的回转装置更加节省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既达到输出齿轮为两端支承,又简化了传动结构,缩小了传动体积,特别是有利于缩短产品的长度,节省安装空间,减轻了重量,明显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通过特殊设计避免了轴承座尾端与配对大齿轮干涉,用户无须拆装回转装置即可整体直接安装,为此在推广应用后对于有几百万台年需量的传动部件,其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节约的钢材是相当可观的,并十分理想地改善了现有产品的性能,以及避免了两个安装法兰分别加工而导致同轴度难以保证的工艺性问题,可明显改善大、小齿轮的啮合精度,提高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寿命。
37.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