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9804发布日期:2022-05-18 12:1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2.摩托车作为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现有能够通过踩下与上挑脚踏变速杆,实现摩托车前进挡与倒挡的控制。
3.但摩托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脚踏变速杆的误动作,使摩托车从前进挡突然变成倒挡,导致摩托车向后滑动,若此时刹车不及时,容易出现摩托车与后车碰撞的交通事故;并且,当驾驶员切换倒挡后加速较快时,容易导致驾驶员因惯性作用而飞离摩托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强且使用方便的摩托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变速装置,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变速装置包括前进挡位及倒挡;变速机构还包括:壳体;变挡毂,至少部分设置在壳体内;变挡毂上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围绕变挡毂的周向延伸;限位结构,安装于壳体上,且限位结构的一端能够伸入或者脱离限位槽内;当限位结构位于限位槽内时,变挡毂能够相对于限位结构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摩托车处于前进挡位;且限位结构在预定位置能够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当限位结构脱离限位槽时,限位结构解除对限位槽的限位,而使变挡毂能够相对于限位结构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让摩托车能够切换至倒挡。
7.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并在变挡毂上设置限位槽,以增强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当驾驶员在使用前进挡时,限位结构始终未与限位槽限位配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当限位结构与限位槽限位配合时,摩托车处于空挡位置,此时由于限位结构止挡住变挡毂,从而限制变挡毂无法直接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如果驾驶员需要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则需要让限位结构脱离限位槽;此时,驾驶员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能够避免驾驶员无意识的误动作,从而增强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
8.进一步地,壳体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能够与限位槽连通,限位结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内,限位结构能够经安装槽伸入或者脱离限位槽。
9.如此设置,安装槽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限位结构能够沿着安装槽的轴线方向运动,从而提高限位结构运动的稳定性。
10.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轴,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内,且限位轴的一端能够经安装槽伸入或脱离限位槽;弹性件,位于安装槽内,并套设于限位轴上,用以复位限位轴。
11.进一步地,限位结构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与安装槽连接,紧固件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槽外,并抵接于壳体;限位轴远离限位槽的一端穿设于紧固
件,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限位轴,另一端抵靠于紧固件。
12.如此设置,便于限位轴的复位;当限位轴脱离限位槽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回复,以复位限位结构,使限位结构伸入限位槽内,从而使摩托车切换至倒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3.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牵引件,作为操作件使用;摆臂,一端与牵引件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轴连接;其中,操作牵引件,以使摆臂带动限位轴脱离限位槽。
14.如此设置,牵引件的设置,便于摩托车驾驶员操作,通过牵引件带动摆臂运动,从而拉动限位轴,使限位轴脱离限位槽,以实现倒挡的切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体验感。
15.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连接件,摆臂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连接件的一端穿设限位轴,并伸入安装孔,连接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摆臂上。
16.如此设置,当摆臂受到外力作用,通过安装孔与连接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带动限位轴从限位槽内脱离,结构简单、且能够提升摩托车驾驶员使用牵引件操作时的顺畅性。
17.进一步地,安装孔为腰型孔。如此设置,方便装配且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18.进一步地,变速装置还包括倒挡结构,倒挡结构包括:倒挡主动链轮,套设于输入轴上;倒挡从动链轮,套设于输出轴上;倒挡链条,一端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另一端绕设于倒挡从动链轮,以使倒挡主动链轮与倒挡从动链轮同步转动。
19.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输入轴转动时带动倒挡主动链轮转动,倒挡主动链轮带动倒挡链条运动,倒挡链条带动倒挡从动链轮转动,从而实现输出轴的反向转动,以使摩托车切换至倒挡。
20.进一步地,变速装置还包括前进挡结构,前进挡结构包括离合齿轮及变速齿轮,输入轴及输出轴均安装有离合齿轮及变速齿轮;离合齿轮能够移动至与变速齿轮配合,以实现摩托车的换挡。
21.如此设置,便于实现摩托车的换挡。
22.进一步地,变速装置还包括换挡叉,变挡毂开设有多个沟槽,换挡叉一端安装于沟槽内,另一端与离合齿轮配合;当变挡毂转动时,换挡叉能够沿变挡毂的轴线方向运动,以推动离合齿轮移动,以使离合齿轮与变速齿轮配合。
23.如此设置,便于实现摩托车的换挡。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摩托车,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并在变挡毂上设置限位槽,以增强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当驾驶员在使用前进挡时,限位结构始终未与限位槽限位配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当限位结构与限位槽限位配合时,摩托车处于空挡位置,此时由于限位结构止挡住变挡毂,从而限制变挡毂无法直接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如果驾驶员需要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则需要让限位结构脱离限位槽;此时,驾驶员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能够避免驾驶员无意识的误动作,从而增强摩托车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变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限位结构与变挡毂限位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变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4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变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空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一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二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三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四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6.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处于倒挡时的部分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37.图中,100、摩托车;10、车身覆盖件;11、车架;12、行走组件;13、发动机;14、悬架组件;15、变速装置;151、壳体;1511、安装槽;20、变挡毂; 21、限位槽;22、沟槽;30、限位结构;31、限位轴;311、第一台阶;32、弹性件;33、紧固件;331、第二台阶;332、容纳腔;34、连接结构;40、摆臂; 41、安装孔;50、连接件;60、倒挡结构;61、输入轴;62、输出轴;63、倒挡主动链轮;64、倒挡从动链轮;65、倒挡链条;70、前进挡结构;71、离合齿轮;711、第一离合齿轮;712、第二离合齿轮;713、第三离合齿轮;714、连接部;72、变速齿轮;721、一挡齿轮;722、二挡齿轮;723、三挡齿轮;724、四挡齿轮;725、飞轮;726、配合槽;80、换挡叉。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1.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100,该摩托车100包括:车身覆盖件 10、车架11、行走组件12、发动机13、悬架组件14及变速装置15。其中,车身覆盖件10连接至车架11上,行走组件12通过悬架组件14连接至车架11。发动机1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并通过变速装置15驱动行走组件12运动。
42.为了实现摩托车100的换挡、倒车及移车等动作,变速装置15还包括前进挡位及倒挡。
43.现有摩托车能够通过踩下与上挑脚踏变速杆,实现摩托车前进挡与倒挡的控制。但摩托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脚踏变速杆的误动作,使摩托车从前进挡突然变成倒挡,导致摩托车向后滑动。若此时刹车不及时,容易出现摩托车与后车碰撞的交通事
故。并且,当驾驶员切换倒挡后加速较快时,容易导致驾驶员因惯性作用而飞离摩托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
44.请参阅图2至图5,本技术提供的变速装置15包括壳体151、变挡毂20以及限位结构30。至少部分变挡毂20安装于壳体151内;变挡毂20上开设有限位槽21,且限位槽21围绕变挡毂20的周向延伸。限位结构30安装于壳体151 上,且限位结构30的一端能够伸入或者脱离限位槽21内。
45.当限位结构30位于限位槽21内时,变挡毂20能够相对于限位结构30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摩托车100处于前进挡位。限位结构30在预定位置能够与限位槽21限位配合。当限位结构30脱离限位槽21时,限位结构30解除对限位槽21的限位,而使变挡毂20能够相对于限位结构30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以让变速装置15能够切换至倒挡。
46.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4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动方向是指切换前进挡时,变挡毂20转动的方向,即图3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第二转动方向是指切换倒挡时,变挡毂20转动的方向,即图3中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预定位置是指从空挡切换至倒挡时,限位结构30未脱离限位槽21前,限位结构30所处的位置,即图3所示的限位结构30止挡于限位槽21的一端。
48.通过限位结构30与限位槽21的配合,能够增强摩托车100驾驶的安全性。当驾驶员在使用前进挡时,限位结构30始终未与限位槽21限位配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操作。当限位结构30与限位槽21限位配合时,摩托车100处于空挡位置,此时由于限位结构30止挡住变挡毂20,从而限制变挡毂20无法直接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如果驾驶员需要从空挡切换至倒挡,则需要让限位结构30脱离限位槽21。此时,驾驶员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能够避免驾驶员无意识的误动作,从而增强摩托车100驾驶的安全性。
49.通过在变挡毂20上设置限位槽21,且限位槽21的形状呈c型,便于制造加工,并能够降低成本。直接进行开槽便能够实现限位结构30对变挡毂20的止挡,无需单独设置其他部件与限位结构30进行配合,结构简单,且大大提升了摩托车100驾驶的安全性。
50.请参阅图5,壳体151开设有安装槽1511,安装槽1511与限位槽21至少部分连通,限位结构3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1511内,限位结构30能够经安装槽1511伸入或者脱离限位槽21。安装槽1511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限位结构 30能够沿着安装槽1511的轴线方向运动,以伸入或者脱离限位槽21,从而提高限位结构30运动的稳定性。
51.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0包括限位轴31及弹性件32,限位轴3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1511内,且限位轴31的一端能够经安装槽1511伸入或脱离限位槽21。弹性件32位于安装槽1511内,并套设于限位轴31上,且弹性件32的一端抵靠于限位轴31,另一端抵靠于壳体151。
52.当限位轴31脱离限位槽21时,弹性件32被挤压于限位轴31与壳体151 之间。通过弹性件32的弹性力实现限位轴31的复位,使脱离限位槽21的限位轴31再次伸入限位槽21内。
53.请继续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0包括限位轴31、弹性件32 及紧固件33。限位轴3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1511内,且限位轴31的一端能够经安装槽1511伸入或脱离限位槽21。弹性件32位于安装槽1511内,并套设于限位轴31上,用以复位限位轴31。紧固件33的一端伸入安装槽1511内并形成有容纳腔332,并通过连接结构34与安装槽1511连接,
紧固件33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槽1511外,并抵接于壳体151。限位轴31远离限位槽21的一端穿设于紧固件33的容纳腔332,弹性件32的一端抵靠于限位轴31,另一端抵靠于紧固件33。
54.连接结构34为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够起到相同的连接效果即可,比如焊接,卡接等。
55.紧固件3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限位轴31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限位轴 31穿设于紧固件33,限位轴31能够沿紧固件33的轴线方向运动。同时,能够使限位结构30与壳体15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稳固,增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56.当限位轴31脱离限位槽21时,限位轴31挤压弹性件32,使弹性件32处于压缩状态;通过弹性件32的弹性力,以复位限位轴31,使限位轴31能够再次伸入限位槽21内,从而使摩托车100切换至倒挡,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57.请继续参阅图5,限位轴31上形成有第一台阶311,以便于弹性件32的抵靠,使弹性件32位于第一台阶311与紧固件33之间。紧固件33上形成有第二台阶331,第二台阶331抵接于壳体151上,能够限位紧固件33伸入安装槽1511 内的距离,且便于紧固件33的安装。若紧固件33伸入过长,则过于挤压弹性件32,限位轴31可能难以脱离限位槽21;若紧固件33伸入过短,则导致与安装槽1511之间的连接不稳固,容易出现紧固件33脱出的情况,导致限位结构 30无法起到限位作用。
58.请参阅图2至图4,摩托车100还包括牵引件(图未示)及摆臂40,摆臂 40一端与牵引件连接,另一端与限位轴31连接;牵引件作为操作件使用,一端与摆臂40连接,另一端通过摩托车驾驶员进行操控。摩托车驾驶员操作牵引件,通过牵引件带动摆臂40运动,从而拉动限位轴31,使限位轴31脱离限位槽21,以实现倒挡的切换。通过牵引件与摆臂40的连接,能够使摩托车驾驶者更容易控制限位轴31的脱离,只需驾驶者操作牵引件即可,使得操作便利,从而能够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体验感。
59.摩托车100还包括连接件50,摆臂40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41,连接件50 的一端穿设限位轴31,并伸入安装孔41,连接件50的另一端抵接于摆臂40上,便于将限位轴31与摆臂40进行连接。通过安装孔41与连接件5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带动限位轴31从限位槽21内脱离,结构简单,且能够提升摩托车驾驶员使用牵引件操作时的顺畅性。
60.安装孔41的形状为腰型孔,方便装配且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避免制造加工的精度误差使连接件50无法伸入安装孔41内,造成难以装配的问题。
61.请参阅图6,变速装置15还包括倒挡结构60,倒挡结构60包括倒挡主动链轮63、倒挡从动链轮64及倒挡链条65。倒挡主动链轮63套设于输入轴61 上;倒挡从动链轮64套设于输出轴62上。倒挡链条65的一端绕设于倒挡主动链轮63,另一端绕设于倒挡从动链轮64,以使倒挡主动链轮63与倒挡从动链轮64同步转动。如此,结构简单且成本低,输入轴61转动时带动倒挡主动链轮63转动,倒挡主动链轮63带动倒挡链条65运动,倒挡链条65带动倒挡从动链轮64转动,从而实现输出轴62的反向转动,以实现摩托车100的倒挡功能。
62.请继续参阅图6,变速装置15还包括前进挡结构70,前进挡结构70包括离合齿轮71及变速齿轮72。输入轴61及输出轴62均安装有离合齿轮71及变速齿轮72。离合齿轮71能够移动至与变速齿轮72配合,以实现摩托车100的换挡。
63.其中,离合齿轮71包括第一离合齿轮711、第二离合齿轮712及第三离合齿轮713。变速齿轮72包括一挡齿轮721、二挡齿轮722、三挡齿轮723、四挡齿轮724。前进挡结构70还
包括飞轮725,飞轮725安装于输入轴61上,且随输入轴61同步转动。
64.请参阅图7至图12,沿输出轴62的轴线方向依次设有一挡齿轮721、第一离合齿轮711、三挡齿轮723、二挡齿轮722、第二离合齿轮712及倒挡从动链轮64。沿输入轴6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有飞轮725、四挡齿轮724、第三离合齿轮713及倒挡主动链轮63。
65.离合齿轮71与输入轴61、输出轴62之间通过花键配合,且第一离合齿轮 711、第二离合齿轮712及第三离合齿轮713均具有连接部714,一挡齿轮721、二挡齿轮722、三挡齿轮723、四挡齿轮724均设有配合槽726。离合齿轮71能够沿输入轴61或输出轴62的轴向滑动,将连接部714伸入配合槽726内,从而与变速齿轮72之间相互锁定配合,且通过花键配合,离合齿轮71能带动输出轴62同步转动,以实现摩托车100的换挡。
66.请参阅图7,摩托车100处于空挡位置时,飞轮725与一挡齿轮721啮合,四挡齿轮724与第一离合齿轮711啮合,第三离合齿轮713分别与二挡齿轮722 及三挡齿轮723啮合。
67.当输入轴61转动,飞轮725转动并带动一挡齿轮721转动,第三离合齿轮 713转动并带动三挡齿轮723与二挡齿轮722转动。此时,第一离合齿轮711与第二离合齿轮712未与变速齿轮72进行锁定配合,故没有动力传递至输出轴62。
68.请参阅图8,当切换一挡时,输出轴62上的第一离合齿轮711朝一挡齿轮 721侧滑,并与之锁定。因第一离合齿轮711与输出轴62之间的花键作用,输出轴62能够与其一起转动。动力传输路径依次为:输入轴61、飞轮725、一挡齿轮721、第一离合齿轮711、输出轴62。
69.请参阅图9,当切换二挡时,先恢复到空挡的位置。接着,输出轴62上的第二离合齿轮712朝二挡齿轮722侧滑,并与之锁定。因二挡齿轮722与输出轴62之间的花键作用,输出轴62能够与其一起转动。动力传输路径依次为:输入轴61、第三离合齿轮713、二挡齿轮722、第二离合齿轮712、输出轴62。
70.请参阅图10,当切换三挡时,先恢复到空挡的位置。接着,输出轴62上的第一离合齿轮711朝三挡齿轮723侧滑,并与之锁定。因第一离合齿轮711与输出轴62之间的花键作用,输出轴62能够与其一起转动。动力传输路径依次为:输入轴61、第三离合齿轮713、三挡齿轮723、第一离合齿轮711、输出轴 62。
71.请参阅图11,当切换四挡时,先恢复到空挡的位置。接着,输入轴61上的第三离合齿轮713朝四挡齿轮724侧滑,并与之锁定。因四挡齿轮724与输出轴62上的第一离合齿轮711啮合,由于第一离合齿轮711与输出轴62之间的花键作用,输出轴62能够与第一离合齿轮711一起转动。动力传输路径依次为:输入轴61、第三离合齿轮713、四挡齿轮724、第一离合齿轮711、输出轴62。
72.请参阅图12,当切换倒挡时,先恢复到空挡的位置。接着,输出轴62上的第二离合齿轮712朝倒挡从动链轮64侧滑,并与之锁定。由于第二离合齿轮712 与输出轴62之间的花键作用,输出轴62能够与第二离合齿轮712一起转动。动力传输路径依次为:输入轴61、倒挡主动链轮63、倒挡链条65、倒挡从动链轮64、第二离合齿轮712、输出轴62。
73.请参阅图2,变速装置15还包括换挡叉80,变挡毂20开设有多个沟槽22。换挡叉80一端安装于沟槽22内,另一端与离合齿轮71配合。当变挡毂20转动时,换挡叉80能够沿变挡毂20的轴线方向运动,以推动离合齿轮71移动,以使离合齿轮71与变速齿轮72配合,便于实现摩托车100的换挡。
74.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
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75.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6.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