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9822发布日期:2022-03-23 17: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及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及离合器。


背景技术:

2.离合器是机械系统中用于传递动力或运动的装置,其能够实现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接合和分离,传统的水冷式离合器其通常通过水冷导引盘来实现冷却,传统的水冷导引盘其内部设置有导流腔,导流腔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水流依次经进水口进入至导流腔,由出水口排出,该结构虽然就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通过流动的冷却液实现离合器的散热,但是其冷却液在流通过程中分布不够均衡,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及离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采用传统水冷导引盘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设置有导流腔,其中:所述盘体上与所述导流腔连通设置有进水槽和出水槽;所述导流腔内设置有多个分流单元件,相邻所述分流单元件之间的空间形成分流间隙。
6.优选地,所述分流单元件设置为分流钉,所有所述分流钉均匀分布在所述导流腔内。
7.优选地,所述进水槽和所述出水槽相对设置。
8.优选地,所述进水槽设置为沟槽,所述进水槽开设在所述盘体边部。
9.优选地,所述导流腔内位于所述进水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第一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设置在对应所述分流间隙的位置。
11.优选地,所述出水槽设置为沟槽,所述出水槽开设在所述盘体边部。
12.优选地,所述导流腔内位于所述出水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流板。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板上设置有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二引流口设置在对应所述分流间隙的位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包括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及离合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设置有导流腔,所述盘体上与所述导流腔连通设置有进水槽和出水槽,导流腔用于冷却液流动,进水槽和出水槽分别用于冷却液的进入和流出,保证冷却液循环流动。
17.所述导流腔内设置有多个分流单元件,相邻所述分流单元件之间的空间形成分流
间隙,当冷却液进入导流腔内时,能沿分流间隙分流,多个分流单元件能够形成多个分流间隙,使冷却液能够均衡分布在盘体内部,保证分流效果,便于热交换。
18.所述离合器包括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能够有效冷却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接合时产生的热量,冷却效果显著的同时,能够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分流单元件的设置,能够形成多个分流间隙,有效分流进入盘体内部的冷却液,冷却效果显著,装置使用周期长久。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续式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间断式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冷却液双进双出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盘体;2、进水槽;3、出水槽;4、分流单元件;41、分流钉;5、第一导流板;51、第一引流口;6、第二导流板;61、第二引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如图1所示,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包括盘体1,盘体1设置有导流腔,盘体1上与所述导流腔连通设置有进水槽2和出水槽3。
32.盘体1设置为圆盘状,其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为盘体1的内沿,盘体1的内沿和外沿向同一侧延伸,并分别形成内沿板和外沿板,所述内沿板和所述外沿板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为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用于冷却液的流动。
33.盘体1上位于所述环形腔内部设置有多个分流单元件4,相邻分流单元件4之间的空间形成分流间隙。
34.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冷却液由进水槽2进入至所述环形腔内,冷却液经所述分流间隙分散流动,之后分布在所述环形腔内,最后由出水槽3排出。
35.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离合器,工作时,在上述冷却液的流动过程中,冷却液通过
盘体1进行热交换,冷却效果显著。
36.盘体1采用树脂、玻璃纤维、铝矾土、刹车带磨料及氧化镁制成,其具有强度高、耐磨等优点。
3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分流单元件4设置为分流钉41,分流钉41呈柱状,所有分流钉41均匀密布在所述导流腔内,相邻的分流钉41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分流间隙。
38.采用分流钉41不但不影响冷却液的流动性,而且分流效果显著,使冷却液能够均布在所述环形腔内,保证冷却效果。
39.分流钉41与盘体1一体设置。
4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进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出水槽3的数量设置为1个,进水槽2和出水槽3相对设置。
41.使用时,冷却液经进水槽2流入,之后沿各所述分流间隙流动,最终由出水槽3流出。
42.相对设置的进水槽2和出水槽3使所述环形腔内位于水槽两侧位置的冷却液流动更加均衡。
4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槽2设置为沟槽。
44.进水槽2开设在盘体1端面的边部位置,并贯穿其所述外沿板对应的区段。
4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腔内位于进水槽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
46.第一导流板5主要起导流作用,使冷却液的进入更加顺利。
4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导流板5上设置有第一引流口51。
48.第一引流口51的数量少设置为多个,如图2所示,第一引流口51的数量少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一引流口51的分别位于第一导流板5的起始端、中部以及终止端,第一导流板5为间断式结构。
49.三个第一引流口51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
50.冷却液进入时,受第一导流板5和第一引流口51的作用,从外侧、中部和内侧依次分流,使冷却液流通更加迅速,流动更加均衡,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5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水槽3设置为沟槽。
52.出水槽3开设在盘体1端面的边部位置,并贯穿所述外沿板对应的区段。
5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腔内位于出水槽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流板6。
54.第二导流板6主要起导流作用,使冷却液的流出更加顺利。
55.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导流板6上设置有第二引流口61。
56.第二引流口6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如图2所示,第二引流口61的数量少设置为三个,三个第二引流口61的分别位于第二导流板6的起始端、中部以及终止端,第二导流板6为间断式结构。
57.三个第二引流口61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
58.实施例2
59.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60.如图3所示,进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其两侧未设置第一导流板5。
61.出水槽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其两侧未设置第二导流板6。
62.盘体1上位于进水槽2的槽边部均布设有分流钉41。
63.盘体1上位于出水槽3的槽边部均布设有分流钉41。
64.实施例3
65.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
66.如图3所示,进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进水槽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第一导流板5的长度小于盘体1外沿板和内沿板之间距离,第一导流板5的一端与所述外沿板的内壁连接,第一导流板5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沿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引流口51。
67.出水槽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出水槽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6的长度小于盘体1外沿板和内沿板之间的距离,第二导流板6的一端与所述外沿板的内壁相连,第二导流板6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沿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引流口61。
68.实施例4
69.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70.如图5所示,进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其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
71.第一导流板5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引流口51,两个第一引流口51将第一导流板5分隔为起始段、中间段和终止段,两个第一引流口51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第一导流板5采用间断式结构。
72.如图5所示,出水槽3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其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流板6。
73.第二导流板6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引流口61,两个第二引流口61将第二导流板6分隔为起始段、中间段和终止段,两个第二引流口61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第二导流板6采用间断式结构。
74.实施例5
75.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76.如图6所示,进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进水槽2相对设置,进水槽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导流板5,第一导流板5设置有三个第一引流口51,三个第一引流口51分别位于起始端、中部和终止端的位置,且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
77.出水槽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出水槽3相对设置,出水槽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导流板6,第二导流板6设置为三个第二引流口61,三个第二引流口61分别位于起始端、中部和终止端的位置,且分别对应相应的所述分流间隙。
78.两个进水槽2和两个出水槽3交替设置,相邻进水槽2和出水槽3其所在直线夹角为90
°

79.在使用的过程中,冷却液经两个进水槽2进入,当冷却液进入所述环形腔内时,冷却液由进水槽2两侧的第一引流口51分别向两侧流动,之后流出两个第二引流口61,并有出水槽3流出。
80.该实施例采用双进双出的方式,流通更加均衡。
81.实施例6
82.实施例6建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
8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
84.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位于所述主动件或所述从动件的一侧,当所述离合器工作时,所述高强度耐磨水冷导引盘用于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摩擦时所产生热量的冷却,能够有效保证离合效果,延长装置使用周期。
8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