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0746发布日期:2022-09-14 08:4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吸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


背景技术:

2.限流阀主要安装在管道上,当管道损坏、附件损坏或者吸附端流量过大时,阀门会自动关闭,以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目前,限流阀主要由阀体、阀盖、预载荷弹簧、阀瓣和阀杆等组成,其均为截断式。在流量过大且超过阈值时,限流阀的阀瓣启动,并完全截断流体。
3.在实际工作中,一个负压发生器通常带动多个吸附端工作,当其中一个吸附端无吸附需求时自动闭合,以降低对其他吸附端的影响;当吸附端有吸附需求时自动建立吸附。采用现有的限流阀作为吸附端,当无吸附需求或者吸附端流量过大时,吸附端气路被截断;当有吸附需求时,吸附端无法再次自动建立吸附。现有限流阀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4.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限流阀存在无法自动建立吸附、多吸附端相互干扰、负压发生器体积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小负压发生器体积、工作效率高、干扰小、自动复位、自动建立吸附的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所述限流阀包括:限流阀座一(a1)、底端带有气孔的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其中,限流阀座一(a1)上部与外部负压发生器固定连接,限流阀座一(a1)下部连接自动复位限流机构上部,所述限流阀座一(a1)为从上到下的三层一体结构:中间层为中心处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第一通孔的正方形块,正方形块横截面为中心带孔的正方形,正方形块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第一上层为圆筒形状结构,第一上层中心处为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作为连接外部负压发生器的第一接口(a10);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第二通孔内径大于第一通孔内径;第一下层也为圆筒状结构,第一下层中心处为带凸台的第三通孔,即,该第三通孔呈倒t型状;该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第三通孔的窄孔部分内径大于第一通孔内径,第三通孔的宽孔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三通孔的窄孔部分的内径;
8.第一上层位于中间层上方中心处,第一下层位于中间层下方中心处,第一上层外径、第一下层外径均小于中间层横截面正方形的边长,第一下层外径大于第一上层外径。
9.进一步,所述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包括:复位弹簧(a2)、第一阀瓣(a3);其中,第一阀瓣(a3)为倒t型状:第一阀瓣(a3)水平部分为横截面呈圆形的圆片,第一阀瓣(a3)向上的竖直部分为圆筒状或圆柱状;圆片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宽孔部分的内径,且圆片直径小于所述第一下层外径;圆片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气孔(a30);复位弹簧(a2)下部固定缠绕于第一阀瓣(a3)的竖直部分外侧,复位弹簧(a2)上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顶靠于所述第一通孔下端。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另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1.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所述限流阀包括:限流阀座二(b1)、底端带有气孔的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其中,限流阀座二(b1)上部与外部负压发生器固定连接,限流阀座二(b1)下部连接自动复位限流机构上部,所述限流阀座二(b1)为从上到下的两层一体结构:第二下层为中心对称的正t型形状,且第二下层中心处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第四通孔,第二下层水平部分是横截面为中心带孔的正方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块,第二下层竖直部分为圆筒状;第二上层为圆筒形状结构,第二上层中心处为第五通孔,该第五通孔作为连接外部负压发生器的第二接口(b10);第五通孔内径大于第四通孔内径;
12.第二上层位于第二下层上方中心处,第二上层外径小于第二下层正方形块横截面的边长,第二上层外径大于第二下层竖直部分的外径;第二下层竖直部分的上下高度小于第二上层的上下高度。
13.进一步,所述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包括:复位扭簧(b2)、第二阀瓣(b3)、销轴(b4);其中,第二阀瓣(b3)通过2个带安装孔的固定片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
14.第二阀瓣(b3)纵向截面竖边短、横边长,且第二阀瓣(b3)的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为一体结构;第二阀瓣(b3)横向的水平部分包括矩形片、半圆片,半圆片圆心处开设有第二气孔(b30);矩形片宽边一端侧连接半圆片直边侧,矩形片宽度等于半圆片直径长度,且矩形片与半圆片为一体结构;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连接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下端侧,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上端侧为自由端侧;
15.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中部、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凹槽,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中部的凹槽与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凹槽为通透一体的凹槽;开设凹槽后的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形成2个竖向连接耳,且两个连接耳上均开设有2个连接孔,且2个连接孔相对应;
16.所述第二阀瓣(b3)通过2个带安装孔的固定片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具体为:复位扭簧(b2)安设于第二阀瓣(b3)垂直部分中部凹槽与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凹槽处,且复位扭簧(b2)两端侧分别与2个连接孔相对应;2个固定片的一端侧均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上,销轴 (b4)依次穿过一个固定片的安装孔、一个连接耳的连接孔、复位扭簧(b2)、另一个连接耳的连接孔、另一个固定片的安装孔。
17.进一步,所述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还开设有一个安装槽,所述第二阀瓣(b3)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也还开设有一个安装槽;
18.所述复位扭簧(b2)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的安装槽中,所述复位扭簧(b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阀瓣(b3)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的安装槽中。
19.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中,限流阀座通过限流阀座连接负压发生器。当负压发生器工作时,如果气流较大,且外部气流压力大于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内部压力时,则自动复位限流机构闭合;当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贴到被吸附物表面时,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与被吸附物表面形成有一定密闭性的空腔,空腔内的气体通过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底端的气孔被负压发生器缓慢抽离,使得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底端上下表面压差变小,直至自动复位限流机构自动复位,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完全打开,继续快速吸附物体。当被吸附物被移开后或者吸附物脱吸时,外部气流压力再
次大于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气流压力,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再次关闭。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能在微小气体流量的作用下实现自动复位、自动关闭,避免反复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也比较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一种实施例纵向剖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一种实施例主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一种实施例仰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一种实施例轴测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二种实施例纵向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二种实施例主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二种实施例仰视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第二种实施例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9.一种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包括:限流阀座、底端带有气孔的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其中,限流阀座上部与外部负压发生器固定连接,限流阀座下部连接自动复位限流机构上部。
30.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中,限流阀座a1为从上到下的三层一体结构:中间层为中心处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第一通孔的正方形块,正方形块横截面为中心带孔的正方形,正方形块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厚度;第一上层为圆筒形状结构,第一上层中心处为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作为连接外部负压发生器的第一接口a10;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第二通孔内径大于第一通孔内径;第一下层也为圆筒状结构,第一下层中心处为带凸台的第三通孔,即,该第三通孔呈倒t型状;该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且第三通孔的窄孔部分内径大于第一通孔内径,第三通孔的宽孔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三通孔的窄孔部分的内径。第一上层位于中间层上方中心处,第一下层位于中间层下方中心处,第一上层外径、第一下层外径均小于中间层横截面正方形的边长,第一下层外径大于第一上层外径。
3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包括:复位弹簧a2、第一阀瓣a3;其中,第一阀瓣a3为倒t型状:第一阀瓣a3水平部分为横截面呈圆形的圆片,第一阀瓣a3向上的竖直部分为圆筒状或圆柱状;圆片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宽孔部分的内径,且圆片直径小于第一下层外径;圆片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气孔a30。复位弹簧a2下部固定缠绕于第一阀瓣a3的竖直部分外侧,复位弹簧a2上端穿过第三通孔后顶靠于第一通孔下端。
3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中,限流阀座a1通过限流阀座a1与负压发生器连通的接口连接外部负压发生器,负压发生器工作时,当外部气流压力大于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内部气流压力时,外部气流压力使得第一阀瓣压
缩复位弹簧,第一阀瓣封闭第三通孔,即,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关闭。这样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阻断了大量气流;但是,少量气流可以通过第一气孔进入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内。当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第一阀瓣外表面吸附到被吸附物表面时,第一阀瓣外表面与被吸附物表面形成有一定密闭性的空腔,空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气孔被负压发生器缓慢抽离,使得第一阀瓣上下表面的压差变小,同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阀瓣打开第三通孔,即,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自动复位。这样完全打开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快速吸附气流。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由于第一阀瓣打开与关闭的时间均极短,负压发生器只在极短时间内有小幅度的压差变化,故大幅降低一个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对其他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影响;同时,第一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降低了负压发生器的工作气体流量,从而也减小了负压发生器的体积。
33.如图5~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中,限流阀座b1为从上到下的两层一体结构:第二下层为中心对称的正t型形状,且第二下层中心处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第四通孔,第二下层水平部分是横截面为中心带孔的正方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正方形块,第二下层竖直部分为圆筒状;第二上层为圆筒形状结构,第二上层中心处为第五通孔,该第五通孔作为连接外部负压发生器的接口b10;第五通孔内径大于第四通孔内径。第二上层位于第二下层上方中心处,第二上层外径小于第二下层正方形块横截面的边长,第二上层外径大于第二下层竖直部分的外径;第二下层竖直部分的上下高度小于第二上层的上下高度。
3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复位限流机构包括:复位扭簧b2、第二阀瓣b3、销轴b4;其中,第二阀瓣b3通过2个带安装孔的固定片固定于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
35.第二阀瓣b3纵向截面竖边短、横边长的
“”
型形状,且第二阀瓣b3 的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为一体结构。第二阀瓣b3横向的水平部分包括矩形片、半圆片,半圆片圆心处开设有第二气孔b30;矩形片宽边一端侧连接半圆片直边侧,矩形片宽度等于半圆片直径长度,且矩形片与半圆片为一体结构;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连接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下端侧,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上端侧为自由端侧。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中部、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均开设有一个凹槽,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中部的凹槽与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凹槽为通透一体的凹槽。开设凹槽后的第二阀瓣b3竖向的垂直部分形成2个竖向连接耳,且两个连接耳上均开设有2个连接孔,且2个连接孔相对应。
36.所述第二阀瓣b3通过2个带安装孔的固定片固定于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具体为:复位扭簧b2安设于第二阀瓣b3垂直部分中部凹槽与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中部凹槽处,且复位扭簧b2两端侧分别与2个连接孔相对应;2个固定片的一端侧均固定于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上,销轴b4依次穿过一个固定片的安装孔、一个连接耳的连接孔、复位扭簧b2、另一个连接耳的连接孔、另一个固定片的安装孔。
3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还开设有一个安装槽,第二阀瓣b3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也还开设有一个安装槽。复位扭簧b2一端固定于第二下层水平部分下端面的安装槽中,复位扭簧b2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阀瓣 b3矩形片宽边另一端侧的安装槽中。
3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中,限流阀座b1通过负压发生
器接口连接负压发生器。当负压发生器工作时,如果外部气流压力大于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内部气流压力,第二阀瓣推动复位扭簧压缩,第二阀瓣封闭第四通孔,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关闭,阻断了大量气流的快速流动;但是,少量气流可通过第二气孔。当有吸附需求时,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贴到被吸附物表面,第二阀瓣外表面与被吸附物表面形成有一定密闭性的空腔,空腔内的微量气体通过第二气孔被负压发生器缓慢抽离,使得第二阀瓣上下表面的气压差变小,同时,在复位扭簧弹力作用下,第二阀瓣打开第四通孔,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自动复位开启,快速流动的气流量加大。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由于第二阀瓣打开和关闭的时间均极短,负压发生器的压差只在极短时间内有小幅度变化,故一个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大幅降低了对其他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的影响;同时,由于第二实施例所述微流量自动复位限流阀可以降低负压发生器的工作流量,故负压发生器的体积能较大程度地减小。
39.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两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