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9232发布日期:2022-03-12 13:2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


背景技术:

2.农用机械中,如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覆膜机等,在地块较小时,需要频繁掉头,在掉头时由于两侧转速相同,很难转向,若人工转向,则需耗费大量的体力,给繁重的农活增加了不少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既实现了差速,又实现了减速功能,可以在动力带动下轻松实现向左或向右转向,减少人员体力消耗。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包括双差速减速箱体,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上设有主动锥齿轮轴、轴一、轴二、第一差速半轴、差速齿轮芯轴和第二差速半轴,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设有从动伞齿轮,轴一上设有轴齿轮一和被动锥齿轮,轴二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差速主动齿轮和第二差速小齿轮,差速齿轮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和第二差速半轴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和第二差速大齿轮,主动锥齿轮轴上的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轴齿轮一与差速主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
6.优选地,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和第二转向曲柄,所述第一转向曲柄上的第一轴向拨叉与第一差速小齿轮配合,第二转向曲柄上的第二轴向拨叉与第二差速小齿轮配合。
7.优选地,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与第一差速小齿轮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双差速减速箱体与第二差速小齿轮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8.优选地,所述轴一的外侧设有隔套。
9.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向曲柄和第二转向曲柄通过转向拨叉座安装在双差速减速箱体上。
10.优选地,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和减速箱端盖。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由于整机比较重,在设有差速功能的情况下,扭矩大,既实现了差速,又实现了减速功能,可以在动力带动下轻松实现向左或向右转向,减少人员体力消耗;
13.2、增加了差速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覆膜机、培土机、播种机、碎草机、割草机、拖斗耕锄、履带机等。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6.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17.图4为图1中c-c的剖视图。
18.图中:1、从动伞齿轮;2、双差速减速箱体;3、主动锥齿轮轴;4、轴齿轮一;5、轴一;6、隔套;7、轴二;8、第一复位弹簧;9、第一差速小齿轮;10、轴承压盖;11、第一差速半轴;12、第一差速大齿轮;13、差速齿轮芯轴;14、减速箱端盖;15、第二差速大齿轮;16、差速主动齿轮;17、第二差速小齿轮;18、第二复位弹簧;19、第二轴向拨叉;20、被动锥齿轮;21、第一轴向拨叉;22、第一转向曲柄;23、转向拨叉座;24、第二差速半轴;25、第二转向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1:
21.如图1-4所示,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包括双差速减速箱体2,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设有主动锥齿轮轴3、轴一5、轴二7、第一差速半轴11、差速齿轮芯轴13和第二差速半轴24,主动锥齿轮轴3伸出双差速减速箱体2外面的一端设有从动伞齿轮1,轴一5上设有轴齿轮一4和被动锥齿轮20,轴二7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9、差速主动齿轮16和第二差速小齿轮17,差速齿轮芯轴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11和第二差速半轴24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13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12和第二差速大齿轮15,主动锥齿轮轴3上的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20啮合传动连接,轴齿轮一4与差速主动齿轮16啮合传动连接。
22.实施例2:
23.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22和第二转向曲柄25,所述第一转向曲柄22上的第一轴向拨叉21与第一差速小齿轮9配合,第二转向曲柄25上的第二轴向拨叉19与第二差速小齿轮17配合。
24.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与第一差速小齿轮9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8,双差速减速箱体2与第二差速小齿轮17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8。
25.所述轴一5的外侧设有隔套6,所述第一转向曲柄22和第二转向曲柄25通过转向拨叉座23安装在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10和减速箱端盖14。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7.外部动力从从动伞齿轮1输入,依次经过主动锥齿轮轴3、被动锥齿轮20、轴一5、轴齿轮一4、差速主动齿轮16和轴二7上,轴二7上的第一差速小齿轮9和第二差速小齿轮17在第一轴向拨叉21和第二轴向拨叉19的带动下分别向两侧移动,在第一轴向拨叉21和第二轴向拨叉19都不动的情况下,在第一复位弹簧8和第二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第一差速小齿轮9和第一差速大齿轮12啮合传动,第二差速小齿轮17和第二差速大齿轮15啮合传动,将动力传入到第一差速半轴11和第二差速半轴24上,实现正常的行走。
28.当需要向一侧转向时,通过第一转向曲柄22拨动第一轴向拨叉21,则第一轴向拨叉21带动第一差速小齿轮9向一侧移动,第一差速小齿轮9与第一差速大齿轮12不再啮合传
动,动力则不会输入到第一差速半轴11上,而第二差速半轴24的一侧则正常行走,实现轻松转向;当需要向另一侧转向时,则拨动第二转向曲柄25,动力则不会输入到第二差速半轴24上,第一差速半轴11上有正常的动力输入,实现另一侧轻松转向。
29.在主动锥齿轮轴3将动力传给被动锥齿轮20和轴一5时,通过齿轮的齿数,实现了一次减速,轴一5上的轴齿轮一4将动力传递给差速主动齿轮16和轴二7时,实现了二次减速,轴二7上的第一差速小齿轮9传递给第一差速大齿轮12(或/和第二差速小齿轮17传递给第二差速大齿轮15)上时,实现了三次减速。


技术特征:
1.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包括双差速减速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设有主动锥齿轮轴(3)、轴一(5)、轴二(7)、第一差速半轴(11)、差速齿轮芯轴(13)和第二差速半轴(24),主动锥齿轮轴(3)的一端设有从动伞齿轮(1),轴一(5)上设有轴齿轮一(4)和被动锥齿轮(20),轴二(7)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9)、差速主动齿轮(16)和第二差速小齿轮(17),差速齿轮芯轴(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11)和第二差速半轴(24)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13)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12)和第二差速大齿轮(15),主动锥齿轮轴(3)上的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20)啮合传动连接,轴齿轮一(4)与差速主动齿轮(16)啮合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设有第一转向曲柄(22)和第二转向曲柄(25),所述第一转向曲柄(22)上的第一轴向拨叉(21)与第一差速小齿轮(9)配合,第二转向曲柄(25)上的第二轴向拨叉(19)与第二差速小齿轮(17)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与第一差速小齿轮(9)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8),双差速减速箱体(2)与第二差速小齿轮(17)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8)。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一(5)的外侧设有隔套(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曲柄(22)和第二转向曲柄(25)通过转向拨叉座(23)安装在双差速减速箱体(2)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2)的两侧分别设有轴承压盖(10)和减速箱端盖(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用机械用双差速行走减速箱,其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农用机械行走时存在的转向困难的缺陷。其主体结构包括双差速减速箱体,所述双差速减速箱体上设有主动锥齿轮轴、轴一、轴二、第一差速半轴、差速齿轮芯轴和第二差速半轴,主动锥齿轮轴的一端设有从动伞齿轮,轴一上设有轴齿轮一和被动锥齿轮,轴二上设有第一差速小齿轮、差速主动齿轮和第二差速小齿轮,差速齿轮芯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差速半轴和第二差速半轴连接,且差速齿轮芯轴上设有第一差速大齿轮和第二差速大齿轮,主动锥齿轮轴上的锥齿轮与被动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轴齿轮一与差速主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农用机械上。用于农用机械上。用于农用机械上。


技术研发人员:袁瑞涛 张作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迅迪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