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用的疏水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2746发布日期:2022-03-16 23:2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发生器用的疏水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类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用的疏水阀结构。


背景技术:

2.上面提及的疏水阀主要指与纺织服装印染行业的熨烫装置如蒸汽熨斗相配套的用于将蒸汽熨斗在熨烫过程中产生的冗余蒸汽回收并以冷凝水的形式供给冷凝液蓄液箱,再由蒸汽锅炉供水机构的供水泵(即供液泵)将冷凝液蓄液箱中的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80℃以上)的冷液液泵入蒸汽锅炉,由蒸汽锅炉加热汽化并使蒸汽回引给蒸汽熨斗,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3.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疏水阀的技术信息,如cn101720401b推荐有“蒸汽疏水阀”、cn101846238b提供有“一种大排量静音蒸汽疏水阀”和cn112197161b介绍有“一种多功能蒸汽疏水阀”,等等。由于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公开的疏水阀结构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并且不适宜与前述蒸汽熨斗配套的欠缺,因而有必要加以合理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并且缩小体积而得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体现良好的经济性、有利于适合蒸汽熨斗使用而将蒸汽熨斗在对纺织服装或面料熨烫过程中产生的冗余蒸汽回收并以冷凝水的形式供给后续装置再利用而得以体现理想的节能效果的蒸汽发生器用的疏水阀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蒸汽发生器用的疏水阀结构,包括一疏水阀,该疏水阀包括一阀体、一冷凝盘和一阀盖,在阀体的上部构成有一冷凝液导流腔,在阀体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在阀体上并且在对应于该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的上部延伸有一凸起于冷凝液导流腔的腔底壁并且与阀体的上表面平齐的疏水阀出气嘴,而对应于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的下部延伸有一疏水阀进气嘴,疏水阀出气嘴的疏水阀出气嘴中心孔以及疏水阀进气嘴的疏水阀进气嘴中心孔与所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相对应并且相通,在阀体的右侧延伸有一疏水阀回水接头,该疏水阀回水接头的回水接头腔通过开设在阀体上的回水接头通孔以及冷凝液导流腔通孔与所述冷凝液导流腔相通,冷凝盘以上下浮动的状态支承在所述疏水阀出气嘴以及阀体的上表面上,阀盖与阀体的上部螺纹配合,并且该阀盖的阀盖下表面与构成于阀体的上部的阀体台阶之间由阀盖密封圈密封,该阀盖具有一用于供所述冷凝盘上下浮动的阀盖腔。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的上部的外壁上构成有阀盖配合外螺纹,在所述阀盖的内壁上构成有阀盖配接内螺纹,该阀盖配接内螺纹与阀盖配合外螺纹螺纹配合;在所述疏水阀进气嘴的外壁上构成有疏水阀进气嘴外螺纹,所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朝向所述疏水阀的一端与疏水阀进气嘴中心孔插套配合;在所述疏水阀回水接头的外壁上构成有疏水阀回水接头配接外螺纹,该疏水阀回水接头配接外螺纹与所述冷凝
液引出管接头螺纹配接。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疏水阀仅由一阀体、一冷凝盘和一阀盖构成,因而具有结构简练并且体积小而得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体现经济性的长处;由于在使用状态下可通过连接于蒸汽熨斗与疏水阀进气嘴之间的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将源自蒸汽熨斗的冗余蒸汽回收并由疏水阀回水接头以冷凝水的形式供给后续装置再利用而得以体现理想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9.图2为图1的剖视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12.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3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13.为了有助于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在下面先对图3进行描述。
14.请参见图3,示出了作为蒸汽发生器的结构体系的一箱体1,该箱体1具有一左箱腔11和一右箱腔12,左箱腔11与右箱腔12之间由箱腔隔板13分隔,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在对应于左箱腔11的腔口的位置配设一可开启或关闭的左箱腔门111,而在对应于右箱腔12的腔口的位置配设一同样可开启或关闭的右箱腔门121。此外,为了体现对箱体1的依需可移动性,在箱体1的底部配设有箱体行走轮14(四个);示出了同样属于蒸汽发生器的结构体系的一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该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设置在左箱腔11内;示出了依然属于蒸汽发生器的结构体系的一蒸汽锅炉4和一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蒸汽锅炉4以及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设置在前述右箱腔12内,并且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与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以及蒸汽锅炉4管路连通;示出了仍然属于蒸汽发生器的结构体系的一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该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右侧顶部并且与前述蒸汽锅炉4连接。
15.示出了熨斗用余蒸汽引入机构2的结构体系的一疏水阀21、一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和一冷凝液引出管23,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在使用状态下朝向蒸汽熨斗7的一端与蒸汽熨斗7的蒸汽熨斗回汽口71配接,而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朝向疏水阀21的一端与疏水阀21配接,冷凝液引出管23的一端在前述相体1的左箱腔11内与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配接,而冷凝液引出管23的另一端伸展到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内,前述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左侧,前述疏水阀21与该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配接;在前述箱腔隔板13的下部开设有用供伴随于前述蒸汽锅炉4设置在前述右箱腔12内的前述蒸
汽锅炉供水机构5与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管路相通的管路让位孔131;前述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与前述蒸汽熨斗7管路连接。
16.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前述蒸汽熨斗回汽口71的部位设置一节流阀711,将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朝向蒸汽熨斗7的一端与节流阀711配接。
17.请参见图1和图2并且结合图3,前述的疏水阀21包括一阀体211、一冷凝盘212和一阀盖213,在阀体211的上部构成有一冷凝液导流腔2111,在阀体211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2112,在阀体211上并且在对应于该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2112的上部延伸有一凸起于冷凝液导流腔2111的腔底壁并且与阀体211的上表面平齐的疏水阀出气嘴2113,而对应于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2112的下部延伸有一疏水阀进气嘴2114,疏水阀出气嘴2113的疏水阀出气嘴中心孔21131以及疏水阀进气嘴2114的疏水阀进气嘴中心孔21141与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2112相对应并且相通,在阀体211的右侧延伸有一疏水阀回水接头2115,该疏水阀回水接头2115的回水接头腔21151通过开设在阀体211上的回水接头通孔2116以及冷凝液导流腔通孔2117与前述冷凝液导流腔2111相通,冷凝盘212以上下浮动的状态支承在前述疏水阀出气嘴2113以及阀体211的上表面上,阀盖213与阀体211的上部螺纹配合,并且该阀盖213的阀盖下表面与构成于阀体211的上部的阀体台阶2118之间由阀盖密封圈2131密封,该阀盖213具有一用于供前述冷凝盘212上下浮动的阀盖腔2132;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朝向前述疏水阀21的一端与前述疏水阀进气嘴2114配接,前述疏水阀回水接头2115与前述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配接。
18.由图1所示,在前述阀体211的上部的外壁上构成有阀盖配合外螺纹2119,在前述阀盖213的内壁上构成有阀盖配接内螺纹2133,该阀盖配接内螺纹2133与阀盖配合外螺纹2119螺纹配合;在前述疏水阀进气嘴2114的外壁上构成有疏水阀进气嘴外螺纹21142,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朝向前述疏水阀21的一端与疏水阀进气嘴中心孔21142插套配合;在前述疏水阀回水接头2115的外壁上构成有疏水阀回水接头配接外螺纹21152,该疏水阀回水接头配接外螺纹21152与前述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螺纹配接。
19.出自前述蒸汽熨斗7的蒸汽熨斗回汽口71的前述用余蒸汽依次从疏水阀中心孔21141、熨斗用余蒸汽引入孔2112和疏水阀出气嘴中心孔21131并且在冷凝盘212浮起状态下进入冷凝液导流腔2111,进入冷凝液导流腔2111内的冷凝液在依次经弟弟液导流腔通孔2117、回水接头通孔2116、回水接头腔21151、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和冷凝液引出管23引至下面将要描述的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
20.请继续见图3,前述熨斗用余蒸汽冷凝液储液机构3包括冷凝液蓄液箱31、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蓄液箱盖33、蓄液箱供水管34和浮球阀35,冷凝液蓄液箱31设置在前述箱体1的左箱腔11内,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支承在蓄液箱盖33上,该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的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进水口通过补水容器引入管321与外部水源管路9如自来水管路连接,蓄液箱盖33盖配在冷凝液蓄液箱31的上部,蓄液箱供水管34的上端与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的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出水口连接,而下端伸展到冷凝液蓄液箱31的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浮球阀35位于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并且设置在蓄液箱供水管34的下端;伴随于前述蒸汽锅炉4设置在前述右箱腔12内的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与前述冷凝液蓄液箱31的冷凝液蓄液箱腔311管路相通,并且蒸汽锅炉4以及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与前述电气控制器8电气控制连接。
21.由于浮球阀35的功用是业界熟悉的,即由其控制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的液位,当液位降低时,则开启浮球阀35,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内的水经蓄液箱供水管34补入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当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的液位升高到足以由浮球阀35的浮球因上浮而关闭浮球阀35的程度时,那么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不再给冷凝液蓄液箱腔311补水。
22.继续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冷凝液蓄液箱补水容器32为具有水质净化处理功能的引水容器;在前述冷凝液蓄液箱3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冷凝液蓄液箱温度表312,该冷凝液蓄液箱温度表312的测温口与前述冷凝液蓄液箱腔311相通。
23.继续见图3,在设置于前述箱体1的右箱腔12内的前述蒸汽锅炉4的下部配设有一组用于对由前述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从前述冷凝液蓄液箱31引至蒸汽锅炉腔41内的冷凝液加热并汽化的电加热器42,该组电加热器42与前述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在蒸汽锅炉4的上部设置有一与蒸汽锅炉4的蒸汽锅炉腔41相通的蒸汽引出接口43以及一安全放气阀44,并且在蒸汽锅炉4的上部设置有一与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的用于探知蒸汽锅炉腔41内的锅炉腔冷凝液液位的锅炉液位探知器45,该锅炉液位探知器45具有一上液位探针451、一下液位探针452和一公共端子453,该上液位探针451、下液位探针452以及公共端子453伸展到蒸汽锅炉腔41内;前述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与前述蒸汽引出接口43连接。
24.由于前述的锅炉液位探知器45的功用属于常规技术范畴,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作简要说明,例如当蒸汽锅炉腔41内的下液位与前述的公共端子453导通,那么证明下液位到了下液位位置了,同样的道理,当上液位与公共端子453导通,那么表明上液位达到了上液位位置了。例如当蒸汽锅炉腔41内的液位上升到了最高位的极限程度时,由上液位探针451感知并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8,由电气控制器8向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的供水泵52发出暂停工作的指令,反之亦然。
25.继续见图3,前述蒸汽锅炉供水机构5包括一供水泵驱动电机51、一供水泵52、一供水泵进水管53和一供水泵出水管54,供水泵驱动电机51伴随于前述蒸汽锅炉4设置在前述右箱腔12内,并且与前述电气控制器8电气控制连接,供水泵52(由于提供的是位于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的冷凝液,即冷凝水,因而也可将供水泵称为“冷凝液供给泵”)与供水泵驱动电机51传动配合,供水泵进水管53的一端与供水泵52的供水泵进水口521配接,另一端在穿过前述箱腔隔板13上的管路让位孔131后探入前述左箱腔11并且伸展到前述冷凝液蓄液箱31的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供水泵出水管54的一端与供水泵52的供水泵出水口522配接,另一端与前述蒸汽锅炉4的上侧部配接并且与前述蒸汽锅炉腔41相通。
26.由图3所示,前述电气控制器8通过电气控制器支架81设置在前述右箱腔12内,在位于前述箱体1的右侧上部设置有控制器面板82,在该控制器面板82上设置有工作按钮821、指示灯822和压力显示表823,工作按钮821、指示灯822以及压力显示表823与电气控制器8电气连接,在电气控制器8上设置有用于感知蒸汽锅炉4的蒸汽锅炉腔41内的蒸汽压力的蒸汽压力传感器,在使用状态下,电气控制器8由线路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连接。
27.前述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包括供汽启闭阀61和熨斗供汽管62,供汽启闭阀61的供汽启闭阀进汽口与前述蒸汽引出接口43配接,熨斗供汽管62的一端与供汽启诸阀61的供汽启闭阀出汽口连接,而熨斗供汽管62的另一端与蒸汽熨斗7的蒸汽熨斗进汽口72连接。
28.由使用者按压工作按钮821,电路板形式的电气控制器8给指令供水泵82,由供水
泵82将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的冷凝液泵入蒸汽锅炉腔41,由电气控制器8使一组电加热器42通电工作,该蒸汽锅炉腔41内产生的蒸汽经蒸汽引出接口43供给蒸汽熨斗供给机构6。开启供汽启闭阀62,蒸汽经熨斗供汽管62供给蒸汽熨斗7的蒸汽熨斗进汽口72,出自蒸汽熨斗回汽口71的冗余蒸汽依次经熨斗用余蒸汽引入管22、疏水阀21和冷凝液引出管23进入冷凝液蓄液箱腔311。由于进入冷凝液蓄液箱腔311内的冷凝液的温度约在80℃以上,因而当由供水泵52泵入蒸汽锅炉腔41内后,在一组电加热器42的工作下可以快速产生蒸汽,从而体现优异的节能效果。
29.依据专业常识,可以在前述的蒸汽引出接口43上配接依需数量的蒸汽熨斗供汽机构6,以满足相应数量的蒸汽熨斗7的同时用汽要求,并且同时将冷凝液引出管接头231作适应性加长,以满足相应数量的熨斗用余蒸汽引入机构2的配接要求。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