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9376发布日期:2022-04-21 23:4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2.湿式单离合器通常采用液压腔体结构,通过液压驱动活塞压紧多片式摩擦片组以达到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目的。但这种结构会带来高速情况下产生离心力使活塞无法回位的问题,同时,由于液压腔体对密封性能要求很高,而影响密封性能的可变因素较多,导致存在使用稳定不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解决了现有采用液压腔体结构的湿式单离合器存在的不足。
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包括输入转毂、外毂、内毂、离合器连接板、压盘以及摩擦副总成;
5.所述压盘、所述离合器连接板、所述内毂以及所述外毂沿离合器输出端向离合器输入端的方向依次分布;
6.所述内毂与所述输入转毂同轴连接;
7.所述外毂安装于所述输入转毂;
8.所述离合器连接板与所述外毂连接;
9.所述压盘与所述离合器连接板连接;
10.所述摩擦副总成设于所述外毂与所述内毂之间;
11.还包括膜片弹簧、指端压板以及膜片弹簧连接板;
12.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压盘,且位于所述压盘背离所述离合器连接板的一侧;
13.所述膜片弹簧安装于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与所述压盘之间;
14.所述指端压板安装于所述膜片弹簧的指端位置;
15.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膜片弹簧接触的第一抵接部;
16.所述压盘上设有与所述膜片弹簧接触且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正对的第二抵接部;
17.所述膜片弹簧上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的作用的部位形成支点部,以使得所述膜片弹簧上位于所述支点部外的部分在所述指端压板受到背离所述输入转毂的方向的作用力时,绕所述支点部往挤压所述压盘的方向运动。
18.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所述压盘以及所述离合器连接盘通过同一膜片弹簧连接件依次连接。
19.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所述压盘以及所述离合器连接盘通过膜片弹簧连接螺栓依次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膜片弹簧的支点部位于所述膜片弹簧连接件外。
21.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套;
22.所述限位套套设于所述膜片弹簧连接螺栓的杆部,且位于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与所述压盘之间。
23.进一步地,所述指端压板通过指端压板连接螺栓安装于所述膜片弹簧的指端位置。
24.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泵驱动齿轮;
25.所述油泵驱动齿轮安装于所述膜片弹簧连接板。
26.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设计的湿式单离合器装置包括膜片弹簧、指端压板以及膜片弹簧连接板。其中,膜片弹簧被限制在膜片弹簧连接板与压盘之间,且膜片弹簧与膜片弹簧连接板的第一抵接部以及压盘的第二抵接部作用的部位形成支点部,使得膜片弹簧上位于支点部外的部分在指端压板受到背离输入转毂的方向的作用力时,绕支点部往挤压压盘的方向运动,进而挤压摩擦副总成以达到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目的。通过这一结构设计,无需采用液压腔结构,解决了因密封性能的高要求而带来的问题,而且,使得离合器整体空间更加充足,离合器冷却油可以更加充分且快速地带走热量,提高离合器冷却效果;同时,这一结构设计在撤销指端压板的作用力后,即可利用膜片弹簧自身的弹性特性而实现复位,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高速情况下产生离心力使活塞无法回位的问题。再者,本技术在膜片弹簧的指端位置配置指端压片的这一设计,可以减少膜片弹簧的指端位置的磨损,也使得该指端位置受力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剖视图;
29.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立体图;
30.图3为图1中的a位置放大示意图;
31.图中:1、输入转毂;2、外毂;3、第一外毂连接螺栓;4、内毂;5、第二外毂连接螺栓;6、钢片;7、摩擦片;8、压盘;9、离合器连接板;10、限位套;11、膜片弹簧连接螺栓;12、膜片弹簧连接板;13、油泵驱动齿轮;14、膜片弹簧;15、指端压板;16、指端压板连接螺栓;17、挡油板;18、间隙调节板;19、离合器输出端;20、离合器输入端;21、摩擦副总成;22、第一抵接部;23、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
36.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37.输入转毂1、外毂2、内毂4、离合器连接板9、压盘8以及摩擦副总成21。
38.其中,压盘8、离合器连接板9、内毂4以及外毂2沿离合器输出端19向离合器输入端20的方向依次分布,内毂4与输入转毂1同轴连接,外毂2安装于输入转毂1,离合器连接板9与外毂2连接,压盘8与离合器连接板9连接,摩擦副总成21设于外毂2与内毂4之间。
39.具体的,就离合器输入端20指的可以是电机与离合器输入转毂1连接的一端或输入转毂1与电机/发动机连接的一端,同理,离合器输出端19指的可以是变速箱与内毂4连接的一端或内毂4与变速箱连接的一端。就摩擦副总成21来说,由摩擦片7以及钢片6组成。就外毂2来说,具体可通过第一外毂连接螺栓3安装于输入转毂1上,且外毂2与离合器连接板9之间可通过第二外毂连接螺栓5相互连接。另外,在离合器连接板9与摩擦副总成21之间还配置间隙调节板18,且间隙调节板18与内毂4之间还可配置挡油板17。上述这些结构设计非本技术改进重点,可参考已有的湿式单离合器的结构进行设计或沿用设计,不做赘述。
40.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还包括膜片弹簧14、指端压板15以及膜片弹簧连接板12。
41.其中,膜片弹簧连接板12连接于压盘8,且位于压盘8背离离合器连接板9的一侧,也即是膜片弹簧连接板12、压盘8以及离合器连接板9沿离合器输出端19向离合器输入端20方向依次分布。
42.就指端压板15来说,安装于膜片弹簧14的指端位置,而在膜片弹簧14的指端位置配置指端压片的这一设计,可以减少膜片弹簧14的指端位置的磨损,也使得该指端位置受力更加均匀。
43.就膜片弹簧14来说,安装于膜片弹簧连接板12与压盘8之间,并且膜片弹簧连接板12上设有与膜片弹簧14接触的第一抵接部22,压盘8上设有与膜片弹簧14接触且与第一抵接部22正对的第二抵接部23;膜片弹簧14上与第一抵接部22以及第二抵接部23的作用的部位形成支点部,以使得膜片弹簧14上位于支点部外的部分在指端压板15受到背离输入转毂1的方向的作用力时,绕支点部往挤压压盘8的方向运动,进而挤压摩擦副总成21以实现离合器的接合,将离合器输入端20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至离合器输出端19,达到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膜片弹簧14上位于支点部外的部分具体指的膜片弹簧14在自身径向方向上位于支点部外的部分。
44.本技术这一结构设计,解决了因密封性能的高要求而带来的问题,而且,使得离合
器整体空间更加充足,离合器冷却油可以更加充分且快速地带走热量,提高离合器冷却效果;同时,这一结构设计在撤销指端压板15的作用力后,即可利用膜片弹簧14自身的弹性特性而实现复位,实现离合器分离,切断离合器动力传输,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高速情况下产生离心力使活塞无法回位的问题。
45.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46.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47.进一步地,膜片弹簧连接板12、压盘8以及离合器连接盘可以设计通过同一膜片弹簧连接件依次连接,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简洁紧凑。具体的,膜片弹簧连接板12、压盘8以及离合器连接盘通过膜片弹簧连接螺栓11依次连接。
48.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膜片弹簧连接件对膜片弹簧14的杠杆运动形成干涉,膜片弹簧14的支点部设计在位于膜片弹簧连接件外,也即是膜片弹簧14的支点部沿膜片弹簧14的径向方向设计在膜片弹簧连接螺栓11外。
4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套10,限位套10套设于膜片弹簧连接螺栓11的杆部,且位于膜片弹簧连接板12与压盘8之间。限位套10的设计可以用于限制膜片弹簧连接板12与压盘8之间的安装间隙,起到调节作用,保证膜片弹簧连接板12的第一抵接部22与压盘8的第二抵接部23能够对膜片弹簧14形成较好的支点作用。
50.进一步地,就指端压板15来说,通过指端压板连接螺栓16安装于膜片弹簧14的指端位置。
51.进一步地,还包括可与离合器油泵传动连接的油泵驱动齿轮13,油泵驱动齿轮13安装于膜片弹簧连接板12。设计的油泵驱动齿轮13可传递离合器输入端20的动力,实现将动力直接传递至变速箱油泵,带动变速箱油泵产生液压动力,而变速箱油泵再利用该液压动力供油冷却离合器,再作用到离合器,实现更高的能效利用率。
52.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湿式单离合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