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7689发布日期:2022-08-09 21:5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离合器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是将线圈单元与离合器前盖进行固定的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线圈单元与离合器的前盖之间进行固定,然后将轴承和套设在轴承外圈上的带轮安装在离合器前盖的主轴限位部中,从而使得离合器可以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是将线圈单元和轴承分别与离合器前盖的主轴限位部进行固定,其中离合器前盖的主轴限位部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卡槽,然后线圈单元卡设在卡槽内从而实现将线圈单元与离合器前盖进行固定的效果,从而在离合器前盖与线圈单元固定时结构复杂且步骤繁琐,使得生产和装配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其用于解决上述在离合器前盖与线圈单元固定时结构复杂且步骤繁琐,使得生产装配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离合器前盖,所述离合器前盖包括前盖主体和与所述前盖主体固定连接的主轴限位部,所述主轴限位部能使主轴穿设其中;线圈单元,所述线圈单元套设在所述主轴限位部的外侧,所述线圈单元包括与所述前盖主体抵接的固定部,所述线圈单元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远离所述离合器前盖的方向延伸;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限位部上并与所述主轴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抵接。
5.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固定部临近所述主轴限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主轴限位部之间过盈配合。
6.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固定部的连接位置具有自所述凸起部向着所述固定部做圆角的过渡单元。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临近所述离合器前盖的一侧为沿平面方向延伸第一平面部,所述离合器前盖临近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为沿所述平面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抵接。
8.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主体临近所述线圈单元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线圈单元临近所述离合器前盖的一侧具有与所述限位孔对应设置的插入部。
9.进一步地,所述主轴限位部开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的卡圈槽,所述卡圈槽内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部分的伸出所述卡圈槽且与所述轴承远离所述线圈单元的一端抵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的外圈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临近所述线圈单元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避让部,所述线圈单元部分的置于所述避让部内。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线圈单元在主轴限位部延伸方向上被前盖主体和轴承内圈限位,从而避免线圈单元与离合器前盖和轴承之间发生沿主轴限位部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避免了采用线圈单元和轴承分别与离合器前盖进行固定的方式,使得仅需轴承与离合器前盖之间固定便可以将位于其中的线圈单元进行固定,无需在离合器前盖上开设专门用于固定线圈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将线圈单元固定在离合器前盖上的结构和步骤,进而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
13.2、凸起部与所述主轴限位部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所述主轴限位部本身可以对所述凸起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升了所述线圈单元与所述主轴限位部之间的固定效果。
14.3、所述限位孔和所述插入部的配合,使得所述前盖主体可以对所述线圈单元起到定向作用,从而避免所述线圈单元与所述前盖主体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离合器前盖和所述线圈单元之间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15.4、通过设置所述挡圈与所述卡圈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将所述轴承与所述主轴限位部之间进行固定,由于所述挡圈成本较低且可随意替换,使得在对所述主轴限位部与所述轴承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成本较低且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与转动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单元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线圈单元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合器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24.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离合器前盖;11、前盖主体;12、主轴限位部;121、卡圈槽; 13、第二平面部;14、限位孔;2、线圈单元;21、固定部;211、第一平面部;22、凸起部; 23、过渡单元;24、插入部;3、轴承;31、内圈;32、外圈;4、挡圈;5、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器前盖与线圈的固定连接结构,包括:
27.离合器前盖1,所述离合器前盖1可以包括前盖主体11和与所述前盖主体11固定连接的主轴限位部12,所述前盖主体11用于与离合器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完整的离合器内部结构。所述主轴限位部12能使主轴穿设其中,所述主轴限位部12能使得所主轴在其中进行转动,从而防止所述主轴与所述离合器前盖1之间发生沿所述主轴周向的相对位移。
28.线圈单元2,所述线圈单元2可以套设在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外侧,从而防止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发生沿所述主轴限位部12周向上的位移。所述线圈单元2 可以包括与所述前盖主体11抵接的固定部21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的凸起部22,所述固定部21用于将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离合器前盖1之间进行固定,而所述凸起部22可以被轴承3的内圈31以及离合器前盖1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凸起部22被固定,进而使得所述线圈单元2被固定。所述凸起部22沿远离所述离合器前盖1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凸起部22可以位于轴承3和离合器前盖1之间,进而使得所述凸起部22可以被轴承3和离合器前盖1固定。
29.轴承3,所述轴承3可以套设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上并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轴承3的内圈31可以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避免所述主轴限位部12与所述轴承3的内圈31之间发生转动或位移等相对运动。所述凸起部22可以与所述轴承3的内圈31抵接,由于所述轴承3的内圈31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得所述凸起部22在与所述轴承3内圈31抵接后,所述凸起部22可以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使得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离合器前盖1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单元2套设于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结构,使得所述主轴限位部12可以对所述线圈单元2起到定心作用,即所述主轴限位部12将所述线圈单元2的中心固定。而所述线圈单元2在此固定连接结构中,在所述主轴限位部12延伸方向上被所述前盖主体11和所述轴承3内圈31限位,从而避免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离合器前盖1和所述轴承3之间发生沿所述主轴限位部12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将所述线圈单元2 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前盖1上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延伸方向为图3 中纸面的长度方向。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1.借由上述结构,线圈单元2在主轴限位部12延伸方向上被前盖主体11和轴承3内圈31 限位,从而避免线圈单元2与离合器前盖1和轴承3之间发生沿主轴限位部12延伸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避免了采用线圈单元2和轴承3分别与离合器前盖1进行固定的方式,使得仅需轴承3与离合器前盖1之间固定便可以将位于其中的线圈单元2进行固定,无需在离合器前盖1上开设专门用于固定线圈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将线圈单元2固定在离合器前盖1上的结构和步骤,进而降低生产和装配成本。
32.具体的,所述凸起部22可以与所述固定部21临近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凸起部22可以临近所述主轴限位部12设置,所述凸起部22与所述主轴限位部 1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所述主轴限位部12本身可以对所述凸起部2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升了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的固定效果。
33.具体的,所述凸起部22和所述固定部21的连接位置可以具有自所述凸起部22向着所述固定部21做圆角的过渡单元23。所述过渡单元23可以对所述凸起部22与所述固定部21 之间的连接区域进行加固,从而加强此位置的强度,使得所述固定连接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
34.具体的,所述固定部21临近所述离合器前盖1的一侧可以为沿平面方向延伸第一平面部211,所述离合器前盖1临近所述固定部21的一端为沿所述第一平面部2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平面部13,所述第一平面部211与所述第二平面部13抵接,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线圈单元2在与所述前盖主体11之间进行抵接时,其有较大的接触面且可以防止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所述前盖主体11和所述线圈单元2之间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35.具体的,所述前盖主体11临近所述线圈单元2的一端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14,所述线圈单元2临近所述离合器前盖1的一侧具有与所述限位孔14对应设置的插入部24。所述限位孔14和所述插入部24的配合,使得所述前盖主体11可以对所述线圈单元2起到定向作用,从而避免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前盖主体1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离合器前盖1和所述线圈单元2之间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
36.具体的,所述主轴限位部12开设有沿其周向向内凹陷的卡圈槽121,所述卡圈槽121内设置有挡圈4,所述挡圈4部分的伸出所述卡圈槽121且与所述轴承3远离所述线圈单元2 的一端抵接。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挡圈4与所述卡圈槽121之间的配合,使得将所述轴承3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进行固定,由于所述挡圈4成本较低且可随意替换,使得在对所述主轴限位部12与所述轴承3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成本较低且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37.具体的,所述轴承3的外圈32可以与转动盘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临近所述线圈单元2 的一侧具有向内凹陷的避让部,所述线圈单元2部分的置于所述避让部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为皮带轮,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盘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避让部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转动盘之间发生干涉。
3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固定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将线圈单元2套设在离合器前盖1上主轴限位部12的外侧并使线圈单元2的固定部21 与离合器前盖1抵接,从而使得所述主轴限位部12可以对所述线圈单元2起到定心作用,即所述主轴限位部12能将所述线圈单元2的中心固定。
40.将轴承3套设在离合器前盖1上主轴限位部12的外侧,并使所述轴承3临近所述线圈单元2一端的内圈31与所述线圈单元2上的凸起部22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线圈单元2可以位于所述离合器前盖1与所述轴承3内圈31之间,进而使得所述离合器前盖1与所述轴承3 内圈31可以对所述线圈单元2在沿所述主轴限位部12延伸的方向上进行限位。
41.将所述轴承3套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离合器前盖1、所述线圈单元2和所述轴承3的位置进行固定,并实现将所述离合器前盖1与所述线圈单元2进行固定的效果。
42.借由上述方法,避免了采用线圈单元2和轴承3分别与离合器前盖1进行固定的方式,使得仅需轴承3与离合器前盖1之间固定便可以将位于其中的线圈单元2进行固定,无需在离合器前盖1上开设专门用于固定线圈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将线圈单元2固定在离合器
前盖1上的步骤,进而降低装配成本。
43.具体的,在步骤“将线圈单元2套设在离合器前盖1上主轴限位部12的外侧并使线圈单元2的固定部21与离合器前盖1抵接”中,使得所述凸起部22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所述主轴限位部12本身可以对所述凸起部22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升了所述线圈单元2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的固定效果
44.具体的,在步骤“将所述轴承3套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固定连接”中,包括以下步骤:
45.在所述主轴限位部12的远离所述线圈单元2的一端沿其周向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卡圈槽 121;
46.将挡圈4置入所述卡圈槽121且使得部分的所述挡圈4与所述轴承3远离所述线圈单元 2的一端抵接。
47.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挡圈4与所述卡圈槽121之间的配合,使得将所述轴承 3与所述主轴限位部12之间进行固定,由于所述挡圈4成本较低且可随意替换,使得在对所述主轴限位部12与所述轴承3进行固定的过程中成本较低且获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48.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