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75060发布日期:2022-06-11 01:4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曲面缓震元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3d打印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的覆盖到了生活以及生产中,其中线具有减震缓冲填充物由3d打印机一体成型生产,传统的减震缓冲填充大多为实体,导致起生产过程中耗材使用量大,且使用时气密性较差。
3.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下,需要一种曲面缓震元件进行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缓震元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面缓震元件,包括若干缓震单元体,
6.相邻两个所述缓震单元体的侧边相互连接,
7.所述缓震单元体包括空鼓模块以及曲面模块,所述曲面模块均匀设置在所述空鼓模块侧边。
8.进一步的,所述空鼓模块的内部有两个呈镜像设置的空洞;以及
9.相邻所述空洞之间形成形变腔室。
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曲面模块均以所述空鼓模块中心线向外侧延伸;以及
11.所述空洞两端弯曲弧度的朝向与所述曲面模块弯曲弧度的朝向一致。
1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空鼓模块上的所述曲面模块侧边相互连接。
13.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缓震组件;以及
14.所述缓震单元体形成的缓震组件外轮廓形状随待填充物内腔形状而改变。
15.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为一体成型设计。
16.进一步的,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为沿水平方向连接铺展或沿垂直方向堆叠。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若干个缓震单元体呈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相互连接形成缓震元件,使用时相邻的空鼓模块通过曲面模块连接,由于空鼓模块内设置有空洞,在使用时会使整个缓震元件形成多孔镂空的状态,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减震填充过程中的换气效果,同时在保证缓震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耗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震单元体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震单元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回弹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回弹孔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缓震单元体;
27.11、空鼓模块;12、曲面模块;13、空洞
28.2、回弹孔;
29.21、裙带套;22、折边;23、形变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3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1.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曲面缓震元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缓震单元体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缓震单元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回弹孔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回弹孔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缓震元件,包括若干缓震单元体1,相邻两个所述缓震单元体1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缓震单元体1包括空鼓模块11以及曲面模块12,所述曲面模块12均匀设置在所述空鼓模块11侧边;其中,若干个缓震单元体1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和待填充腔体内壁吻合的形状,主要作用是用于在挤压以及受冲力后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同时作用力结束后迅速回弹撑起待填充空腔,空鼓模块11主要作为支撑本体勇于回弹作用,曲面模块12主要的作用是扩展缓震元件的作用面。针对以上部件,如下进行一一详述。
32.缓震单元体1
33.缓震单元体1由3d打印机一体成型制作而成,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若干个缓震单元体1沿水平方向铺展或者沿垂直堆叠,又或者同时沿沿水平方向铺展和沿垂直堆叠形成具有一定厚度、长度以及高度的缓震元件,将具有一定厚度、长度以及高度的缓震元件至于待填充的隔震部件、高弹性运动鞋、缓震头盔等内部空腔中,起到良好效果好的减震以及回弹作用。
34.下面具体说明缓震单元体1的组成结构,所述空鼓模块11的内部有两个呈镜像设置的空洞13;以及相邻所述空洞13之间形成形变腔室;每个所述曲面模块12均以所述空鼓模块11中心线向外侧延伸;以及所述空洞13两端弯曲弧度的朝向与所述曲面模块12弯曲弧度的朝向一致,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两个缓震单元体1的空洞13和曲面模块12连接面平滑,在受压过程中具有一致的形变程度以及回弹效果,同时保证了垂直排列的空鼓模块11之间的错位空隙中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另外,通过将空鼓模块11通过曲面模块12连接,使缓震单元体1本身镂空的面积增大,进而进一步的节省了耗材,同时增强透气性,由于曲面模块12本身弧形的设计,使其在受压后具有多个形变手受力作用电,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35.为了进一步的增强减震效果,相邻两个所述空鼓模块11上的所述曲面模块12侧边
相互连接;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1侧边相互连接形成缓震组件;以及所述缓震单元体1形成的缓震组件外轮廓形状随待填充物内腔形状而改变;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1为一体成型设计;若干所述缓震单元体1为沿水平方向连接铺展或沿垂直方向堆叠,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若干个的空鼓模块11通过曲面模块12连接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长度以及高度的缓震元件。
3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若干个缓震单元体1呈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相互连接形成缓震元件,使用时相邻的空鼓模块11通过曲面模块12连接,由于空鼓模块11内设置有空洞13,在使用时会使整个缓震元件形成多孔镂空的状态,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减震填充过程中的换气效果,同时在保证缓震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耗材,降低了生产成本。
37.回弹孔2
38.所述空洞13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回弹孔2,所述回弹孔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裙带套21,相邻两个裙带套21呈镜像设置,所述裙带套21向回弹孔的轴心方向凸起,所述裙带套21的侧壁为柔性材质,所述裙带套2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折边22,所述折边22整体为环形设计,两组所述裙带套21之间形成形变空腔23,所述形变空腔23的内轮廓随所述裙带套21外壁形变而改变。
39.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缓震单元体1整体被挤压过程中,首先被压缩减小空腔体积的空洞13内的气流会进入到缓震单元体1侧壁内,即从回弹孔2内进入,进入的气体会作用到裙带套21侧壁上,由于裙带套21为弹性材质,因此气流作用到起表面使其形变,此时裙带套21形变致使形变空腔23的内轮廓改变后抵消一部分气流产生的冲力,在气流不断进入后会不断的抵消直至消灭,此时裙带套21回弹至原位。
4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