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的状态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73220发布日期:2023-05-15 05:3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轴承装置的状态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以及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轴承装置的状态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1、以往,在轴承装置中,使用润滑剂(例如,润滑油、润滑脂)对其旋转进行润滑的结构正在广泛普及。另一方面,通过对于轴承装置等旋转部件定期地进行状态诊断,从而提前检测损伤、磨损来抑制旋转部件的故障等的产生。

2、在使用润滑剂的轴承装置中,为了诊断其动作状态,要求适当地检测与润滑剂相关的状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对轴承施加直流的低电压,根据测定出的电压来诊断轴承中的油膜状态的方法。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将油膜模型化为电容器,在与轴承的旋转轮非接触的状态下施加交流电压,基于测定出的静电电容来推定轴承装置的油膜状态。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05-003685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9424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2、近年来,要求滚动轴承进一步低转矩化。对应于该低转矩化,在滚动轴承中使用的润滑剂的低粘度化、低油量化正在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滚动轴承内部的油膜断裂的可能性、部件间的接触比例变高。因此,除了油膜厚度以外,还要求适当地检测滚动轴承内部的部件间的接触状态。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仅进行油膜厚度的测定,难以掌握金属接触比例。另外,由于没有考虑接触区域外的静电电容,因此测定精度不高。进一步地,没有着眼于载荷方向进行测定。

3、鉴于上述课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考虑载荷方向而同时进行轴承装置内部的油膜厚度以及部件间的金属接触比例的检测。

4、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具有以下的结构。即一种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6、所述检测方法对包括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滚动体而构成的轴承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7、在对所述轴承装置施加了规定的载荷的状态下,对由所述外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所述滚动体构成的电路施加交流电压,

8、测定施加所述交流电压时的所述电路的阻抗以及相位角,

9、基于所述阻抗以及所述相位角,导出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或者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的至少一者中的油膜厚度以及金属接触比例。

10、另外,本发申请发明的另一方式具有以下的结构。即一种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

11、所述检测装置对包括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滚动体而构成的轴承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

12、所述检测装置具有:

13、获取单元,在对所述轴承装置施加了规定的载荷的状态下,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对由所述外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所述滚动体构成的电路施加交流电压时得到的施加所述交流电压时的所述电路的阻抗以及相位角;以及

14、导出单元,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阻抗和所述相位角,导出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或者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的至少一者中的油膜厚度以及金属接触比例。

15、另外,本发申请发明的另一方式具有以下的结构。即,一种程序的特征在于,

16、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获取单元和导出单元发挥功能,

17、获取单元,在对包括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滚动体而构成的轴承装置施加了规定的载荷的状态下,所述获取单元获取对由所述外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所述滚动体构成的电路施加交流电压时得到的施加所述交流电压时的所述电路的阻抗以及相位角,

18、导出单元,所述导出单元基于所述阻抗以及所述相位角,导出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或者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的至少一者中的油膜厚度以及金属接触比例。

19、发明效果

20、根据本申请,能够考虑载荷方向而同时进行轴承装置内部的油膜厚度以及部件间的接触比例的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8.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一种检测方法,对包括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滚动体而构成的轴承装置的状态进行检测,其中,在对所述轴承装置施加了规定的载荷的状态下,对由所述外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以及多个所述滚动体构成的电路施加交流电压,测定施加所述交流电压时的所述电路的阻抗以及相位角,基于所述阻抗以及所述相位角,导出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或者所述内侧部件与多个所述滚动体之间的至少一者中的油膜厚度以及金属接触比例。

技术研发人员:丸山泰右,菅原克,前田成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