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6248发布日期:2023-08-01 22:3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弹簧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弹簧部件。在本申请中,基于于2020年10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0-180435号专利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1、以往,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弹簧部件,其设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被推压体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并以朝向相互沿第一方向背离的方向推压第一被推压体以及第二被推压体的状态进行设置。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119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若在所述以往的弹簧部件中,如果想要用于从第一被推压体以及第二被推压体之中任意一方朝向另一方,流通电流或者传递热量,则在使弹簧部件的载荷特性优先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按照设计稳定地发挥弹簧部件的例如导电性以及传热性等的特性。

3、该发明是考虑了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按照设计稳定地发挥例如导电性以及传热性等的特性的弹簧部件。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达成这种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弹簧部件,设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被推压体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并以朝向相互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的方向推压所述第一被推压体以及所述第二被推压体的状态下进行设置,所述弹簧部件具备传导板以及支撑板,所述传导板由电导率以及热导率之中的至少一个高于形成所述支撑板的材质的材质形成,所述支撑板由杨氏模量高于形成所述传导板的材质的材质形成,所述传导板以及所述支撑板分别以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中间部朝向所述第二被推压体侧突出的方式弯曲或者屈曲,在所述传导板中,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被推压体抵接的第一抵接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被推压体抵接的第二抵接部,在所述支撑板中,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卡定有所述传导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抵接部抵接并在与所述第二被推压体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夹入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第三抵接部。

6、根据该发明,由于弹簧部件具备传导板以及支撑板,因此将弹簧部件设置于第一被推压体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并且使支撑板与传导板一起沿第一方向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传导板的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分别较强地与第一被推压体以及第二被推压体抵接,并且能够按照设计稳定地发挥传导板主要所具有的例如导电性以及传热性等的特性。

7、由于在支撑板形成与传导板的第二抵接部抵接并在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沿第一方向夹入第二抵接部的第三抵接部,因此能够使第二抵接部可靠且较强地与第二被推压体抵接,并且能够使传导板相对于第一被推压体以及第二被推压体的接触状态可靠且稳定。

8、由于弹簧部件具备传导板,并且不对支撑板的表面进行与传导板相同的材质的电镀,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电导率以及热导率之中的至少一个较高,并且没有镀层剥离,能够长期发挥按照设计的上述特性。

9、在所述一个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传导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可移动地卡定于所述支撑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

10、由于在该情况下,传导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可移动地卡定于支撑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因此能够追随弹簧部件的弹性变形,而使支撑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传导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相互相对移动,例如,与分别固定支撑板以及传导板各自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耐久性。

11、在所述一个方案中,也可以是,贯穿孔形成于所述传导板以及所述支撑板之中任意一方的至少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并且任意另一方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可移动地插通于所述贯穿孔。

12、由于在该情况下,传导板以及支撑板之中任意另一方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可移动地插通于形成于任意一方的至少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的贯穿孔,因此能够将传导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可移动地容易卡定于支撑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

13、在所述一个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贯穿孔的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的大小随着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中间部侧而变小。

14、由于在该情况下,贯穿孔的第三方向的大小随着朝向第二方向的中间部侧而变小,因此在传导板以及支撑板之中任意一方中,能够较宽地确保从第二被推压体受到第一方向的推压力的第二抵接部或者第三抵接部的面积,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

15、在所述一个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传导板也可以弹性变形,并且所述第一抵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支撑板压接。

16、由于在该情况下,由于传导板弹性变形,并且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沿第一方向与支撑板压接,因此例如,即使传导板以及支撑板在整个区域内被设置为相互为非接合状态,在弹簧部件单体中,也能够使传导板以及支撑板不容易相互背离,能够容易地将弹簧部件设置于第一被推压体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并且能够提高受到第一方向的推压力的第一抵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的各刚性。

17、发明效果

18、根据该发明,能够按照设计稳定地发挥弹簧部件的例如导电性以及传热性等的特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弹簧部件,设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被推压体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并以朝向相互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的方向推压所述第一被推压体以及所述第二被推压体的状态进行设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部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该弹簧部件(1、2、3)具备传导板(11)以及支撑板(12),传导板由电导率以及热导率之中的至少一个高于形成支撑板的材质的材质形成,支撑板由杨氏模量高于形成传导板的材质的材质形成,在传导板中,在第二方向(X)的两端部形成有与第一被推压体(W1)抵接的第一抵接部(13),并且在第二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第二被推压体(W2)抵接的第二抵接部(14),在支撑板中,在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卡定有传导板的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并且在第二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与第二抵接部抵接且在与第二被推压体之间沿第一方向(Z)夹入第二抵接部的第三抵接部(15)。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佳男,今泉浩夫,田岛典拓,高桥秀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