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69106发布日期:2022-04-02 04:19阅读:72来源:国知局
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轴承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进行轴承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轴承的防腐蚀性,通常会对其进行磷化处理,以在其表层形成一层防腐蚀的磷化膜,传统上对于轴承内圈的磷化工艺都是将其整体浸入磷化池内进行整体处理,在磷化完后,轴承内圈外径上的滚道同样被镀上一层磷化膜,对于一些高品质轴承来说,需要后续对滚道进行打磨将磷化层磨去,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与工艺流程的繁琐,而且在打磨中也容易造成滚道处的误差增大,影响装配和使用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应用于轴承内圈内径及端面需要磷化,而其它部位不需要磷化的产品。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组合连接后形成工作腔,轴承内圈置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工作腔内,轴承内圈将工作腔分割形成内侧磷化腔和外侧密封腔,所述内侧磷化腔连通外部空间,外侧密封腔密闭设置,外侧密封腔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
5.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紧固装置连接紧固,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连接处通过阶梯结构配合连接,并通过外箍进行密封。
6.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支撑螺栓和支撑螺母,支撑螺母连接在下盖板上,支撑螺栓连接在上盖板上,支撑螺栓和支撑螺母在工作腔内螺纹连接,将上盖板和下盖板连接紧固。
7.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轴承内圈的端面、内壁形成内侧磷化腔,上盖板和下盖板形成内侧磷化腔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内侧磷化腔和外部空间;上盖板、下盖板与轴承内圈的外壁、挡边形成外侧密封腔。
8.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与轴承内圈接触处设置为上斜坡面,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上斜坡面接触;所述下盖板与轴承内圈接触处设置为下斜坡面,轴承内圈的下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下斜坡面接触。
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由上环板和闭合上环板顶部端面的上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上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上凸面、上斜坡面和上连接面,上连接面与上环板顶部端面连接;所述下盖板由下环板和闭合下环板底部端面的下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下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下凸面、下斜坡面和下连接面,下连接面与下环板底部端面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上环板底部端面和下环板的顶部端面通过阶梯结构配合连接,外部通过工业用橡皮筋进行密封。
11.进一步地,所述上凸面和下凸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上连接面或下连接面上设置压力平衡装置。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斜坡面和下斜坡面的坡度为40
°

13.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平衡装置包括透气柱和气球,所述透气柱安装在上盖板或下盖板形成外侧密封腔的部分,气球与透气柱相连接。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避免轴承内圈外滚道的磷化现象,节省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 本发明内圈防磷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板,1.1上环板, 1.2上凸面, 1.3上斜坡面, 1.4上连接面, 2、下盖板,2.1下环板, 2.2下凸面, 2.3下斜坡面, 2.4下连接面, 3、支撑螺栓, 4、支撑螺母, 5、轴承内圈, 6、内侧磷化腔, 7、外侧密封腔, 8、连通孔, 9、工业用橡皮筋, 10、透气柱, 11、气球。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7.参见附图1,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包括上盖板1和下盖板2,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2通过支撑螺栓3和支撑螺母4可拆卸连接,支撑螺母4连接在下盖板2上,支撑螺栓3连接在上盖板1上;上盖板1和下盖板2组合连接后形成工作腔,支撑螺栓3和支撑螺母4在工作腔内螺纹连接,将上盖板1和下盖板2连接紧固,轴承内圈5置于上盖板1和下盖板2之间的工作腔内,轴承内圈6将工作腔分割形成内侧磷化腔6和外侧密封腔7,所述内侧磷化腔6连通外部空间,外侧密封腔7密闭设置,外侧密封腔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
18.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1、下盖板2与轴承内圈的端面、内壁形成内侧磷化腔6,上盖板1和下盖板2形成内侧磷化腔的6部分设置有个连通孔8,连通孔8连通内侧磷化腔和外部空间;上盖板1、下盖板2与轴承内圈的外壁、挡边形成外侧密封腔7。
1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1由上环板1.1和闭合上环板顶部端面的上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上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上凸面1.2、上斜坡面1.3和上连接面1.4,上连接面1.4与上环板顶部端面连接,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上斜坡面1.3接触;所述下盖板2由下环板2.1和闭合下环板底部端面的下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下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下凸面2.2、下斜坡面2.3和下连接面2.4,下连接面2.4与下环板底部端面连接,轴承内圈的下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下斜坡面2.3接触。所述上环板底部端面和下环板的顶部端面通过阶梯结构配合连接,外部通过工业用橡皮筋9进行密封。所述上凸面1.2和下凸面2.2分别设置有六个连通孔8,连通孔的尺寸为φ30-φ40mm,通过连通孔连通内侧磷化腔6和外部空间;所述上连接面1.4或下连接面2.4上设置压力平衡装置,所述压力平衡装置包括透气柱10和气球11,所述透气柱10安装在上连接面1.4或下连接面2.4上,气球11与透气柱10相连接。
20.优选的,所述上斜坡面和下斜坡面的坡度为40
°

21.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由上盖板、下盖板、支撑螺栓、支撑螺母等组成参见附图1。上盖板和下盖板将轴承内圈夹在中间,靠支撑螺栓、支撑螺母夹紧,内部分割成两个空间,一个是轴承端面和内径形成的内侧磷化腔,一个是滚道、油沟、挡边及外径形成的外侧密封腔。其中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设计细节很关键:1)内部形成一个斜坡面,夹角40
°
,夹在内圈的倒角处,不影响端面磷化;2)上盖板、下盖板中间和轴承内径相通部位加工6个φ30-φ40mm的连通孔,使磷化液体顺畅流淌,充分接触内径和端面;3)内圈滚道和盖板形成封闭空间,安装透气柱和气球保证压力平衡;4)上下盖板连接处设计台阶滞口,外箍工业用橡皮筋,防止磷化液体渗入。
22.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组合连接后形成工作腔,轴承内圈置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工作腔内,轴承内圈将工作腔分割形成内侧磷化腔和外侧密封腔,所述内侧磷化腔连通外部空间,外侧密封腔密闭设置,外侧密封腔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紧固装置连接紧固,上盖板和下盖板的连接处通过阶梯结构配合连接,并通过外箍进行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支撑螺栓和支撑螺母,支撑螺母连接在下盖板上,支撑螺栓连接在上盖板上,支撑螺栓和支撑螺母在工作腔内螺纹连接,将上盖板和下盖板连接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下盖板与轴承内圈的端面、内壁形成内侧磷化腔,上盖板和下盖板形成内侧磷化腔的部分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连通孔连通内侧磷化腔和外部空间;上盖板、下盖板与轴承内圈的外壁、挡边形成外侧密封腔。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与轴承内圈接触处设置为上斜坡面,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上斜坡面接触;所述下盖板与轴承内圈接触处设置为下斜坡面,轴承内圈的下端面与外壁相交处的倒角与下斜坡面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由上环板和闭合上环板顶部端面的上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上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上凸面、上斜坡面和上连接面,上连接面与上环板顶部端面连接;所述下盖板由下环板和闭合下环板底部端面的下端板组合形成,所述下端板依次包括中间的下凸面、下斜坡面和下连接面,下连接面与下环板底部端面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板底部端面和下环板的顶部端面通过阶梯结构配合连接,外部通过工业用橡皮筋进行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面和下凸面分别设置有若干个连通孔;所述上连接面或下连接面上设置压力平衡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斜坡面和下斜坡面的坡度为40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平衡装置包括透气柱和气球,所述透气柱安装在上盖板或下盖板形成外侧密封腔的部分,气球与透气柱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轴承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内圈防磷化装置,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组合连接后形成工作腔,轴承内圈置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工作腔内,轴承内圈将工作腔分割形成内侧磷化腔和外侧密封腔,所述内侧磷化腔连通外部空间,外侧密封腔密闭设置,外侧密封腔内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避免轴承内圈外滚道的磷化现象,节省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才桂芳 高德良 段佳平 庞伟 化跃红 谢宗辉 杨林 宋世勇 袁丽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6
技术公布日:2022/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