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放散阀及其使用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0411259发布日期:2022-06-15 09:3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放散阀及其使用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放散阀及其使用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阀门在管道系统中的应用度极高,其可以控制流动的流体介质的流量、流向、压力、温度等参数。
3.在管道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阀门来实现管道系统的功能架构,安装完毕的管道系统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时对各个重要阀门进行检修,以保证管道系统的使用安全。现有压力管道系统中会安装有安全阀、减压阀、放散阀等阀门,当工作人员要对压力管道系统上的中阀门进行安全检修或者压力调整时,安装在管道上的阀门会因为管道内的压力不平衡而难以开启,导致操作难度大,操作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4.比如较为常见的燃气管道,其作为压力管道的一种已深入渗透民众的生活,当燃气管道故障需要检修时,必然要通过排查找出故障管道的位置,而在排查过程中免不了要通过阀门来确定故障管道。运输燃气的管道的直径一般都在50公分以上,那么安装在燃气管道上的阀门的通径也应该与管道直径一致,如此巨大的阀门一旦安装运行后,基本很少会再次去进行调整操作,一般都是在规定的检修期限内进行人为查验,以保证阀门可继续正常可靠的工作。而一旦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人为对燃气管道阀门进行检修排查的工作就必不可少,在检修过程中,阀门本身体积庞大,人为对阀门进行调整就极为费劲,一般需要借助工具,且天气干燥时,阀门上存在静电产生及积储的可能,在施工操作或维修作业时就有产生打火的可能,如果有残余燃气就可能被点燃甚至发生爆炸。
5.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一种阀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门操作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放散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分别连通的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管道出气端口相适配,所述出气端设置有铜套以及与所述铜套适配的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用以实现对所述出气端的关闭或开启,所述铜套的侧壁上设置有接地件,所述接地件用以实现将铜套和阀体上的静电导入大地;
9.所述阀体还具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扳手、阀杆和阀瓣,所述阀瓣设置在阀体内腔中,所述阀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阀体与所述阀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扳手相连,所述阀瓣用以实现对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出气端的连通或阻隔。
10.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铜套包括套筒和安装座,所述套筒的外径与靠近出气端的阀体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安装座和套筒相连的端部与出气端的端面相抵靠,所述安装座形成所述防尘盖的安装位。
11.优选的,所述防尘盖的一端与所述铜套上的安装座相适配,使得所述防尘盖对出
气端形成密封,所述防尘盖的另一端朝背离出气端的方向形成凸起,所述凸起形成所述防尘盖的启封把手。
12.优选的,所述铜套的安装座上形成有接地件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包括安装孔,所述接地件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
13.优选的,所述接地件包括金属地线。优选的,所述阀体为柱状结构,所述阀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管段、过渡管段和出气管段,所述进气管段的端部形成阀体的进气端,所述出气管段的端部形成阀体的出气端。
14.优选的,所述出气管段的内壁上装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具有内螺纹。
15.优选的,所述防尘盖包括凸出部及与所述凸出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防尘盖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出气管段内的螺套螺纹连接,当防尘盖自所述出气管段中旋出时,所述出气端被开启;当防尘盖旋入所述出气管段时,所述出气端被关闭。
16.优选的,所述进气管段、过渡管段和出气管段依次连通形成阀体内腔。
17.优选的,所述阀瓣装设在所述过渡管段中,所述阀瓣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所述过渡管段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18.优选的,所述阀瓣为球状结构,所述阀瓣上形成有通道,当阀瓣在扳手的转动调节下相对所述内腔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通道与所述内腔连通,阀体的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连通;
19.当阀瓣在扳手的转动调节下相对所述内腔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内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阀体的进气管段和出气管段被阀瓣阻隔。
20.优选的,所述过渡管段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以安装阀杆的安装孔,所述阀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阀瓣相连,所述阀杆的外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件密封。
2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段与所述过渡管段交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起。
22.优选的,所述出气管段与所述过渡管段交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起。
2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防静电放散阀的使用方法,其包括:
24.将所述防静电放散阀的进气端与管道出气端口紧密相连;
25.将所述防静电放散阀的接地件与大地导通;
26.通过旋转阀体上的扳手调节阀瓣对阀体内腔的导通状态,当阀瓣将进气端和出气端连通时,管道内的气体进入阀体内腔;当阀瓣对进气端和出气端形成阻隔时,管道内的气体被阻隔在阀体设置有进气端一侧;
27.通过旋转阀体出气端上的防尘盖调节阀体内腔与外界的导通状态,当防尘盖将阀体内腔与外界导通,且阀瓣将进气端和出气端连通时,管道内的气体自阀体排出。
28.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气管路系统,包括安装在燃气管道上的放散阀,所述放散阀为上述的防静电放散阀;
29.所述燃气管路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燃气管道上的目标主阀,两个所述防静电放散阀安装在所述目标主阀的两侧,两个所述防静电放散阀被配置的实现对所述目标主阀的两侧的管道压力的平衡,两个所述防静电放散阀上的接地件与大地导通。
30.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目标主阀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压力表,两个所述压力表
分别实现对目标主阀两侧的管道压力的测量。
31.优选的,当需要将所述目标主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时,根据两个所述压力表测得的管道压力,通过一个或两个所述防静电放散阀完成对燃气管道的导气,使得所述目标主阀的阀瓣两侧的压力差减小,进而降低所述目标主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时的开启扭矩值。
3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3.1、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通过其上的接地件实现阀体静电的导出,当工作人员对阀体进行操作时,可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实现了对阀体及外来静电的及时释放,并解决了产生静电火花点燃可能存在的燃气的隐患,该防静电放散阀的使用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对阀体的操作安全,同时在对阀体操作时也保证了燃气管道的使用安全。
34.2、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在操作排气时需要对防尘盖和阀瓣进行调节,只有当阀瓣将阀体内腔导通,且防尘盖将阀体出气端启封后才能实现排气,防尘盖与阀体出气端螺纹连接,其不会在气体压力下将防尘盖推出,保证了操作安全性。
35.3、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管路系统设置有防静电放散阀,防静电放散阀可以用来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将两个防静电放散阀设置在一个主阀之间,通过对两个防静电放散阀的操作降低主阀阀瓣两侧管道压力差,以减少主阀打开时的扭矩值,方便开启主阀,可通过操作放散阀进行导气的方式来降低主阀两侧管道压力差,实现主阀两端的压力平衡,两端压力平衡的主阀更容易开启,减小了主阀的操作难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37.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在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图1示出的防静电放散阀在另一种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在一种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0.图4为图3示出的防静电放散阀沿a-a截面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1.图5为图3示出的防静电放散阀沿b-b截面剖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在一种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在一种视角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5.附图标记说明:
46.1、阀体;11、进气管段;111、进气端;12、过渡管段;13、出气管段;131、出气端;132、固定圈;133、接地件;
47.2、防尘盖;
48.3、调节组件;31、扳手;32、阀杆;33、阀瓣;331、通道;
49.4、密封件;
50.5、铜套;
51.6、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54.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技术表述的范畴。
55.实施例一
56.传统的放散阀无静电释放功能存在静电产生及积储的可能,在施工操作或维修作业时有产生打火的可能,如果有残余燃气就可能被点燃甚至发生爆炸。为了解决现有放散阀存在的这种安全隐患,提高放散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静电放散阀。下面结合附图对该防静电放散阀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57.本实施例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包括阀体1,阀体1是该防静电放散阀的主体结构,在阀体1形成有内腔,以及与内腔分别连通的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进气端111与管道出气端131口相适配,出气端131设置有铜套5以及与所述铜套5适配的防尘盖2,防尘盖2用以实现对出气端131的关闭或开启,阀体1上设置有接地件133,接地件133用以实现将阀体1和铜套上的静电导入大地。出气端口安装的防尘盖不仅可实现对出气端的关闭和开启,还可以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出气端口,铜套的侧壁上设置有接地件,接地件用螺钉安装在铜套侧壁上,用以实现铜套和阀体上的静电导入大地。参见图1,上述阀体1上形成的进气端111、出气端131、内腔即形成了阀门的基本结构,但本技术还在阀体1上设置了接地件133,该接地件133可随时将放散阀铜套上的静电导入地下,防止静电积储,也就杜绝了打火和爆炸的发生,提高阀门使用的安全性。
58.上述的防静电放散阀的阀体1上还设置有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是工作人员对阀门进行操作时的主要操作件,通过对调节组件3的操作实现阀门的启闭。具体的说,该调节组件3包括扳手31、阀杆32和阀瓣33,阀瓣33设置在阀体1内腔中,阀杆32的一端贯穿阀体1与阀瓣33相连,另一端与扳手31相连,阀瓣33用以实现对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的连通或阻隔。参见图3和图5,该调节组件3是阀门必不可少的操作元件。
59.在一种实施例中,铜套5包括套筒和安装座,所述套筒的外径与靠近出气端的阀体内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安装座和套筒相连的端部与出气端的端面相抵靠,所述安装座形成所述防尘盖2的安装位。
6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2的一端与所述铜套5上的安装座相适配,使得所述防尘盖2对出气端形成密封,所述防尘盖2的另一端朝背离出气端的方向形成凸起,所述凸起形成所述防尘盖2的启封把手。
61.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铜套5的安装座上形成有接地件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包括安装孔,所述接地件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6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参见图6,该接地件133可以是一根金属地线,金属地线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固定圈132的安装位上。该金属地线的长度主要由阀体1的安装位置决定,只要将金属地线接地即可。
62.在一种实施例中,阀体1可以是柱状结构,普遍情况下,阀体1均是圆柱状的柱体结构,在圆柱状结构的侧壁上设置调节阀瓣33的组件。因此,参见图1,阀体1可以划分为依次连通的进气管段11、过渡管段12和出气管段13,进气管段11的端部形成阀体1的进气端111,出气管段13的端部形成阀体1的出气端131,进气管段11、过渡管段12和出气管段13依次连通形成阀体1内腔。
63.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气管段13的内壁上装设有螺套,所述螺套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用以和防尘盖2连接固定。在一种情况下,防尘盖2可以包括凸出部及与凸出部相连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防尘盖2通过外螺纹与出气管段13内的螺套螺纹连接,当防尘盖2自出气管段13旋出时,出气端131被开启;当防尘盖2旋入出气管段13时,出气端131被关闭。
64.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5,阀瓣33装设在过渡管段12中,阀瓣33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过渡管段12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在一种情况下,阀瓣33可以是球状结构的,阀瓣33上形成通道331,当阀瓣33在扳手31的转动调节下相对内腔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通道331与内腔连通,阀体1的进气管段11和出气管段13连通;当阀瓣33在扳手31的转动调节下相对内腔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道331的中心轴线与内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阀体1的进气管段11和出气管段13被阀瓣33阻隔。
65.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过渡管段12的侧壁上形成有用以安装阀杆32的安装孔,阀杆32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阀瓣33相连,阀杆32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通过密封件4密封。该安装孔可以是圆形通孔,与其适配的阀杆32的横截面形状也为圆形,阀杆32上可以套设密封圈进行密封。
66.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进气管段11与过渡管段12交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起。出气管段13与过渡管段12交界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加强凸起。过渡管段12的直径大于进气管段11和出气管段13的直径,其内设置有阀瓣33,当阀体1安装在压力管道上时,阀体1时刻承受着高压,在阀体1的变径处设置加强凸起可以保证阀体1的可靠性。
67.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放散阀利用金属地线将放散阀上可能产生的静电导入地下,防止产生静电火花,实现了对阀体1自身及外来静电的及时释放,并防止产生静电火花点燃可能存在的燃气。相比传统的无静电释放功能存在静电产生及积储可能的放散阀,本技术提供的放散阀可以随时将铜套上的静电导入地下,防止静电积储,也就杜绝了打火和爆炸的发生,提高阀门使用的安全性,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对阀体1的操作安全,同时在对阀体1
操作时也保证了燃气管道的使用安全。
68.实施例二
69.本实施例提供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防静电放散阀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70.1、需将防静电放散阀的进气端111与管道出气端131口紧密相连。通常情况下,在防静电放散阀的阀瓣33和防尘盖2均为关闭状态下将防静电放散阀安装在管道上。
71.2、安装好防静电放散阀后,将防静电放散阀的接地件133与大地导通,放散阀上的静电,以及管道上的静电都会被导入大地。
72.3、通过旋转阀体1上的扳手31调节阀瓣33对阀体1内腔的导通状态,当阀瓣33将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连通时,管道内的气体进入阀体1内腔;当阀瓣33对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形成阻隔时,管道内的气体被阻隔在阀体1设置有进气端111一侧。
73.4、通过旋转阀体1出气端131上的防尘盖2调节阀体1内腔与外界的导通状态,当防尘盖2将阀体1内腔与外界导通,且阀瓣33将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连通时,管道内的气体自阀体1排出。
74.操作防静电放散阀排气时,可以先将防尘盖2调节为打开状态,在将阀瓣33开启,使得内腔与外界连通,也可以先将阀瓣33开启再将防尘盖2调节为打开状态,使得内腔与外界连通。
75.实施例三
7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气管路系统,包括安装在燃气管道上的放散阀,该放散阀为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防静电放散阀。该燃气管路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燃气管道上的目标主阀,两个防静电放散阀安装在目标主阀的两侧,两个防静电放散阀被配置的实现对目标主阀的两侧的管道压力的平衡,两个防静电放散阀上的接地件与大地导通。一种实施例中,可在目标主阀的两侧分别设置压力表,两个压力表分别实现对目标主阀两侧的管道压力的测量。当需要将所述目标主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时,根据两个所述压力表测得的管道压力,通过一个或两个所述防静电放散阀完成对燃气管道的导气,使得所述目标主阀的阀瓣两侧的压力差减小,进而降低所述目标主阀由关闭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时的开启扭矩值。因此,为降低主阀球体两侧管道压力差,以减少主阀打开时的扭矩值,方便开启主阀,可通过放散阀进行导气的方式来降低球体两侧管道压力差。即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防静电放散阀可以用来平衡管道压力,辅助管道上阀门的开启。
77.通过防静电放散阀对管道进行排气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8.通过旋转防静电放散阀的阀体1出气端131上的防尘盖2调节阀体1内腔与外界的导通状态,使得防尘盖2将阀体1内腔与外界导通;且通过旋转防静电放散阀的阀体1上的扳手31调节阀瓣33对阀体1内腔的导通状态,使得阀瓣33将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31连通,管道内的气体自阀体1排出。
79.防静电放散阀在操作排气时需要对防尘盖2和阀瓣33进行调节,只有当阀瓣33将阀体1内腔导通,且防尘盖2将阀体1出气端131启封后才能实现排气,防尘盖2与阀体1出气端131螺纹连接,其不会在气体压力下将防尘盖2推出,保证了操作安全性。
80.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管路系统设置有防静电放散阀,该防静电放散阀可以用来平衡管道内的压力,在一种情况下可以将两个防静电放散阀设置在一个主阀之间,通过对两个防静电放散阀的操作实现主阀两端的压力平衡,两端压力平衡的主阀更容易开
启,减小了主阀的操作难度,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
8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2.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