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7800发布日期:2023-10-27 21:03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结构,特别是一种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


背景技术:

1、一般已知内变速器的档位切换利用太阳齿轮的是否固定来产生,而在相关已知的内变速器离合结构技术中,基于不同的理念与技术思想的运用差异,导致在相同的要求效益对象上产生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的优缺点,但却均存在着结构复杂、组件多、组件受力损耗严重以及使用寿命不彰等问题,而此等问题则严重影响到该等技术在产业利用性上以及产业经济效益上的缺憾。因此,如何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则为业界极力改进与突破的前进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成本低、体积轻巧,变换动作精准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

2、本发明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主要构成包括:轮轴、行星架、棘爪、太阳齿轮、凸轮基座、棘爪离合环、左控爪、右控爪、拨杆、控爪滑块、轴爪及内齿环;其中:借拨杆的控爪滑块轴向位移及凸轮基座的爬升斜坡予以操作左控爪及右控爪对必旋转件的行星架离合,并通过左控爪及右控爪的控爪轴与棘爪离合环的连接并依序步进旋转,而由棘爪离合环控制轮轴与太阳齿轮之间的轴爪的开或关,达到控制太阳齿轮的固定与否。

3、可选地,凸轮基座设有供拨杆的控爪滑块定位轴向位移的导槽以及一配合控爪滑块控制左控爪、右控爪的爬升斜坡。

4、可选地,棘爪离合环内环面设为内凸轮面供控制太阳齿轮与轮轴之间轴爪的开关,且棘爪离合环经由控爪轴与左控爪、右控爪连接。

5、可选地,左控爪与右控爪经控爪轴与棘爪离合环连接,左控爪、右控爪的后端抵置接触在凸轮基座,左控爪、右控爪的爪端受拨杆的控爪滑块及凸轮基座的爬升斜坡控制其与行星架的连动与否。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成本低、体积轻巧,变换动作精准的内变速器离合结构。(2)提供一种具备实质产业利用性优与经济效益性高的内变速器离合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其构成包括:轮轴(1)、行星架(2)、棘爪(3)、太阳齿轮(4)、凸轮基座(5)、棘爪离合环(6)、左控爪(71)、右控爪(72)、拨杆(8)、控爪滑块(81)、轴爪(10)及内齿环(9);其特征在于:拨杆(8)的控爪滑块(81)轴向位移及凸轮基座(5)的爬升斜坡(52)予以操作左控爪(71)及右控爪(72)对必旋转件的行星架(2)离合,并通过左控爪(71)及右控爪(72)的控爪轴(7)与棘爪离合环(6)的连接并依序步进旋转,而由棘爪离合环(6)控制轮轴(1)与太阳齿轮(4)之间的轴爪(10)的开或关,达到控制太阳齿轮(4)的固定与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凸轮基座(5)设有供拨杆(8)的控爪滑块(81)定位轴向位移的导槽(51)以及一配合控爪滑块(81)控制左控爪(71)、右控爪(72)的爬升斜坡(5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棘爪离合环(6)内环面设为内凸轮面(61)供控制太阳齿轮(4)与轮轴(1)之间轴爪(10)的开关,且棘爪离合环(6)经由控爪轴(7)与左控爪(71)、右控爪(72)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控爪(71)与右控爪(72)经控爪轴(7)与棘爪离合环(6)连接,左控爪(71)、右控爪(72)的后端抵置接触在凸轮基座(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控爪(71)、右控爪(72)的爪端受拨杆(8)的控爪滑块(81)及凸轮基座(5)的爬升斜坡(52)控制其与行星架(2)的连动与否。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内变速器的离合结构,主要构成包括:轮轴、行星架、棘爪、太阳齿轮、凸轮基座、棘爪离合环、左控爪、右控爪、拨杆、控爪滑块、轴爪及内齿环;借拨杆的控爪滑块的轴向位移配合凸轮基座的爬升斜坡设计,以及左控爪及右控爪的控爪轴与棘爪离合环的连接,利用控爪滑块的轴向位移配合凸轮基座的爬升斜坡予以产生左控爪及右控爪对必旋转件的行星架的旋转动力是否带动棘爪离合环旋转的离合控制,而由棘爪离合环控制轮轴与太阳齿轮之间的轴爪的开或关,达到控制太阳齿轮的固定与否,进而产生内变速器的离合切换变速功能。借此,提供一种结构精简、成本低、体积轻巧,变换动作精准的内变速器离合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