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8397发布日期:2022-09-10 01:0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背景技术:

2.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而计算机一般由机箱、显示屏以及机箱内部的电子元件共同组成。
3.而当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搬运时,因机箱的整体体积较大,使得人工不方便对其进行拿持以及怀抱,同时在进行一定长度的路径的搬运时会较为劳累而不便于搬运,而通过在地面滚动对其进行移动时,也会因为抖动造成机箱整体的晃动,从而使得其内部的电子元件承受较大的冲击,从而容易造成内部电子元件损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包括底座以及机箱机构,所述机箱机构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机箱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机构,所述底座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调整机构,四个所述调整机构均设置有一个移动与支撑机构,且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与机箱机构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机箱机构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拉手机构。
6.具体的,所述机箱机构包括一个机箱,所述机箱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机箱的两相对外侧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固定块,若干块所述固定块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对应若干个第一固定孔位置上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槽,四个所述第一螺纹槽内均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四根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均贯穿第一固定孔并向上延伸至,且位于固定块之间的螺纹杆杆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四个所述螺纹套筒的下端分别其中四个固定块的上表面相抵。
7.具体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一块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与机箱的正上方,且所述防护板上贯穿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对应四个所述第二固定孔位置的四根螺纹杆上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并向上延伸至,位于所述防护板上方位置的四根螺纹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把手,且位于所述防护板下方位置的四根螺纹杆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一弹簧,四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分别与另外四块固定块的上表面相抵。
8.具体的,四个所述调整机构均包括一个矩形槽,四个所述矩形槽分别贯穿开设在底座的两相对外侧壁上,且位于四个所述矩形槽一侧的底座内部开设有四个安装腔,四个所述安装腔与四个矩形槽之间共同贯穿开设有四个安装孔,四个所述安装腔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安装块,四块所述安装块对应四个安装孔的位置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根安装杆,四根
所述安装杆远离安装块的一端分别贯穿延伸至四个矩形槽内,且四根所述安装杆位于四个矩形槽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根矩形杆,且四根所述矩形杆的两端均贯穿延伸至底座外,四根所述安装杆位于安装腔内的杆壁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四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四块安装块相抵,四个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安装腔的腔壁相抵。
9.具体的,四个所述移动与支撑机构均包括一个转动槽以及一块支撑块,四个所述转动槽分别贯穿开设在四根矩形杆的上端,四块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四根矩形杆的下端,且四块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层防滑纹,四个所述转动槽的槽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转动杆,四根所述转动杆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滚轮。
10.具体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一个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开设在底座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卡接槽位置的机箱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块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卡接槽内且固定连接有一个气囊,所述气囊固定安装在卡接槽的槽壁上,且所述卡接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有一根进气管,对应所述进气管位置的底座内部开设有一个进气槽,对应所述进气槽位置的底座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纹密封盖帽。
11.具体的,四根所述矩形杆远离安装杆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
12.具体的,四根所述矩形杆的杆壁分别与四个矩形槽相卡接。
13.具体的,所述拉手机构包括两个呈半环型设置的夹持环,两个所述夹持环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夹持环共同夹持在其中一根螺纹杆的杆壁上,两个所述夹持环远离合页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卡扣,且其中一个所述夹持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夹持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拉手。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过设置底座、机箱机构、防护机构、调整机构、移动与支撑机构与缓冲机构,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拉手机构固定在螺纹杆上,之后可以拉手拉动底座,而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滚动进行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四根螺纹杆对机箱进行支撑,同时并通过防护板对机箱的顶端进行挤压使得其无法向上抖动,且机箱在向下滑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对其进行支撑,同时并通过气囊对其进行缓冲,从而避免机箱会大幅度的抖动从而造成其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
15.(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通过设置底座、机箱机构、防护机构、调整机构、移动与支撑机构与缓冲机构,在机箱移动到预定位置后,可以通过固定环将矩形杆抽出矩形槽并转动180
°
,之后可以松开固定环而第二弹簧将矩形杆拉回矩形槽内,之后可以通过支撑块与地面相抵对机箱进行支撑,且之后可以将螺纹杆解除与螺纹槽的连接并将第一弹簧取下,之后可以将第一弹簧套接在固定块与防护板之间的螺纹杆杆壁上,从而可以对防护板进行支撑,从而使得防护板可以对机箱的顶端进行防护以及缓冲。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支撑状态结构
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移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底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图1中机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图2中机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矩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底座;2、机箱机构;21、机箱;22、固定块;23、第一固定孔;24、第一螺纹槽;25、螺纹杆;26、螺纹套筒;3、防护机构;31、防护板;32、第二固定孔;33、转动把手;34、第一弹簧;4、调整机构;41、矩形槽;42、安装腔;43、安装孔;44、安装块;45、安装杆;46、矩形杆;47、第二弹簧;48、固定环;5、移动与支撑机构;51、转动槽;52、支撑块;53、防滑纹;54、转动杆;55、滚轮;6、缓冲机构;61、卡接槽;62、卡接块;63、气囊;64、进气管;65、进气槽;66、第二螺纹槽;67、螺纹密封盖帽;7、拉手机构;71、夹持环;72、卡扣;73、连接杆;74、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0.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带有抗震装置的可移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包括底座1以及机箱机构2,机箱机构2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上表面,机箱机构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个防护机构3,底座1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调整机构4,四个调整机构4均设置有一个移动与支撑机构5,且底座1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缓冲机构6,缓冲机构6与机箱机构2的下表面相连接,机箱机构2上固定安装有一个拉手机构7。
21.其中,机箱机构2包括一个机箱21,机箱21设置在底座1的上表面,且机箱21的两相对外侧壁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块固定块22,若干块固定块22上均贯穿开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23,底座1的上表面对应若干个第一固定孔23位置上开设有四个第一螺纹槽24,四个第一螺纹槽24内均螺纹连接有一根螺纹杆25,四根螺纹杆25的上端均贯穿第一固定孔23并向上延伸至,且位于固定块22之间的螺纹杆25杆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26,四个螺纹套筒26的下端分别其中四个固定块22的上表面相抵。
22.其中,防护机构3包括一块防护板31,防护板31设置与机箱21的正上方,且防护板31上贯穿开设有四个第二固定孔32,对应四个第二固定孔32位置的四根螺纹杆25上端分别贯穿对应的第二固定孔32并向上延伸至,位于防护板31上方位置的四根螺纹杆25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把手33,且位于防护板31下方位置的四根螺纹杆25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第一弹簧34,四个第一弹簧34的下端分别与另外四块固定块22的上表面相抵,以通过
防护板31对机箱21的上表面进行防护,从而使得物品掉落时会掉落在防护板21上,而防护板21通过第一弹簧34的缓冲可以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可以避免物品会砸落在机箱21上对其进行损坏。
23.其中,四个调整机构4均包括一个矩形槽41,四个矩形槽41分别贯穿开设在底座1的两相对外侧壁上,且位于四个矩形槽41一侧的底座1内部开设有四个安装腔42,四个安装腔42与四个矩形槽41之间共同贯穿开设有四个安装孔43,四个安装腔42内均滑动连接有一块安装块44,四块安装块44对应四个安装孔43的位置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根安装杆45,四根安装杆45远离安装块44的一端分别贯穿延伸至四个矩形槽41内,且四根安装杆45位于四个矩形槽41内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根矩形杆46,四根矩形杆46的杆壁分别与四个矩形槽41相卡接,且四根矩形杆46的两端均贯穿延伸至底座1外,四根安装杆45位于安装腔42内的杆壁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47,四个第二弹簧47的其中一端分别与四块安装块44相抵,四个第二弹簧47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安装腔42的腔壁相抵,四个移动与支撑机构5均包括一个转动槽51以及一块支撑块52,四个转动槽51分别贯穿开设在四根矩形杆46的上端,四块支撑板52分别固定连接在四根矩形杆46的下端,且四块支撑板52的下表面均设置有一层防滑纹53,四个转动槽51的槽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根转动杆54,四根转动杆54的杆壁上均固定套接有一个滚轮55,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支撑块52的下表面与地面相抵对底座1以及机箱21进行支撑,而在需要移动机箱21时,可以通过固定环48拉动矩形杆46,使得矩形杆46脱离矩形槽41,此时可以将矩形杆46转动180
°
并松开固定环48,此时第二弹簧47会推动安装块44,而安装块44会通过安装杆45将机箱杆46拖拉至矩形槽41内,从而使得矩形杆46的杆壁与矩形槽41相卡接,从而保持竖直状且滚轮55的方向向下设置。
24.其中,缓冲机构6包括一个卡接槽61,卡接槽61开设在底座1的上表面,对应卡接槽61位置的机箱2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块卡接块62,卡接块62的下端贯穿延伸至卡接槽61内且固定连接有一个气囊63,气囊63固定安装在卡接槽61的槽壁上,且卡接槽61的槽壁固定连接有一根进气管64,对应进气管64位置的底座1内部开设有一个进气槽65,对应进气槽65位置的底座1外侧壁上开设有一个第二螺纹槽66,螺纹槽66内均螺纹连接有一个螺纹密封盖帽67,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密封盖帽67来开启第二螺纹槽66,此时可以通过向第二螺纹槽66中注入空气,而空气会通过第二螺纹槽66、进气槽65与进气管64注入气囊63中,从而可以通过气囊63对膨胀至底座1外部并对机箱21进行支撑。
25.其中,四根矩形杆46远离安装杆45一侧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环48,可以通过固定环48拉动矩形杆46,使得矩形杆46脱离矩形槽41。
26.其中,拉手机构7包括两个呈半环型设置的夹持环71,两个夹持环71之间通过合页转动连接,且两个夹持环71共同夹持在其中一根螺纹杆25的杆壁上,两个夹持环71远离合页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卡扣72,且其中一个夹持环71上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杆73,连接杆73远离夹持环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拉手74,可以通过两个夹持环71对螺纹杆25进行夹持,然后并通过卡扣72对两个夹持环71进行固定,使得夹持环71套接在螺纹杆25上,之后可以通过拉手74拉动连接杆73,而连接杆73通过固定环71拉动螺纹杆25,从而可以拉动整体进行移动。
27.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防护板31对机箱21的上表面进行防护,从而使得物品掉落时会掉落在防护板21上,而防护板21通过第一弹簧34的缓冲可以对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可
以避免物品会砸落在机箱21上对其进行损坏;之后在需要移动机箱21时,可以通过固定环48拉动矩形杆46,使得矩形杆46脱离矩形槽41,此时可以将矩形杆46转动180
°
并松开固定环48,此时第二弹簧47会推动安装块44,而安装块44会通过安装杆45将机箱杆46拖拉至矩形槽41内,从而使得矩形杆46的杆壁与矩形槽41相卡接,从而保持竖直状且滚轮55的方向向下设置,然后再通过转动把手33转动螺纹杆25,使得螺纹杆25与第一螺纹槽24解除连接,然后可以将螺纹杆25抽出第一固定环23并将第一弹簧34抽出,此时可以将第一弹簧34放置在四块固定块22的下方,然后可以将螺纹杆25穿过第一固定孔23以及第一弹簧34,并与第一螺纹槽24槽口相抵,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把手33转动螺纹杆25,使得螺纹杆25与第一螺纹槽24螺纹连接,转动把手33会带动防护板31下降至机箱21上表面相抵,然后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套筒26使得螺纹套筒26下降并对固定块22进行下压,使得固定块22与第一弹簧34相抵,之后可也通过滚轮55在地面滚动带动其进行移动,然后可以通过转动螺纹密封盖帽67来开启第二螺纹槽66,此时可以通过向第二螺纹槽66中注入空气,而空气会通过第二螺纹槽66、进气槽65与进气管64注入气囊63中,从而可以通过气囊63对膨胀至底座1外部并对机箱21进行支撑,而移动过程中产生抖动时,可以通过四根螺纹杆25对机箱21进行支撑,从而减小其晃动的幅度,因防护板31下降至机箱21上表面相抵会对机箱21进行固定,使得其无法向上抖动,而当机箱21在向下进行抖动时,可以通过第一弹簧33以及气囊63对其进行支撑,从而大幅度的减小其抖动,从而避免会造成其内部的电子元件损坏。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