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9169发布日期:2022-09-16 23:2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学领域,在病房、手术室墙面上常安装有大量医用气体连接机构,其与医疗器械连接以为医疗器械供给需要的医用气体。医用气体包括氧气、笑气、麻醉废气等,其中有的气体是助燃气体,有的具有麻醉作用;因此在防泄漏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
3.现有连接结构基本采用密封垫或密封圈的形式实现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密封,但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一端未与气泵或医疗设备等连接时,气道与外界连通,容易造成医用气体的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其通过双密封结构使医用气体连接机构在不使用时气道自动封闭。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包括阀座、与医用气体连接的进气口端以及与医疗设备的进气接口连接的出气口端,所述阀座设置有气道,所述医用气体连接机构还包括与进气接口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气道内且包括第一密封部以及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可选择的与进气接口或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可选择的与连接组件分离或连接;当第一密封部与进气接口连接,且第二密封部与连接组件分离时,气道疏通;当第一密封部或第二密封部与连接组件连接时,气道被封堵。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进气柱以及与进气柱弹性连接的弹簧;所述进气柱可选择的与进气接口或连接组件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进气柱弹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密封件抵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套设于进气接口且与连接组件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与连接组件连接的挡块以及与挡块弹性连接的内弹簧,所述挡块可选择的与连接组件分离或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还包括阀片,所述阀片的一端穿设于连接组件且与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挡块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内弹簧的一端与阀座连接,另一端与挡块弹性连接。
13.进一步的,其还包括阀体,所述第二密封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连接组件且与阀体的内壁抵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部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与密封件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金属进气件,所述金属进气件包括端面以及台阶面,所述第一密封件与台阶面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与端面连接。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1、通过第一密封部可以实现在进气接口插拔的过程中,气道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避免气体在插拔进气接口的过程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且操作简单便捷。
18.2、通过设置第二密封部,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医用气体连通或断开时,气道亦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避免气体与医用气体连接的过程中泄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19.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以及第二密封部的配合,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任意一端处于未连接状态时,气道均处于封堵状态,防止医用气体连接机构在未使用状态时气体从气道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20.4、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以及密封件,提高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阀座以及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进气接口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进气接口连接状态下的平面剖视图;
23.图3为图1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的平面剖视图;
24.图4为图1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中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图1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进气接口固定状态下部分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27.图7为图6中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与进气接口分离状态下部分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28.图8为图2中a圈的放大图
29.图9为图3中b圈的放大图
30.图10为图1医用气体连接机构中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如图1至图3所示,对应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其包括与医用气体连接的进气端口18以及与医疗设备的进气接口2连接的出气端口19,并将医用气体从进气端口18传输到出气端口19,同时,通过与出气端口19连接的进气接口2将医用气体供给给医疗设备;其中,进气接口2为气体连接二次接头(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进气接口2可拆卸安装于医疗设备的主体(图未示)。具体的,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
18与容纳医用气体的气泵或气瓶(图未示)连接。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包括与进气接口2连接的连接组件11、密封组件12、调节组件13、压力表14、阀座15、螺纹套16、密封套17、固定套18、第一螺钉19以及第一紧固螺纹套20。阀座15设置有供气体流通的气道10以及第一台阶面152。固定套18通过第一螺钉19以及第一紧固螺纹套20与医用吊塔或桥塔箱体的面板固定连接,且固定套18套设于阀座15并与第一台阶面152抵接。进气接口2设置有与连接组件11配接的凹槽21。
33.进一步参照图4至图7,连接组件11与阀座15固定连接且包括活动部110、固定件111、与进气接口2连接的进气部112、弹性件113、第二螺钉114、第二螺纹紧固套115以及盖板116。盖板116的一端与阀座15连接,另一端与进气部112连接。第一螺钉114依次穿设于进气部112、盖板116以及固定套18且与第一紧固螺纹套115固定连接,以使连接组件11固定安装于固定套18。进气接口2活动穿设于进气部112。进气部112与气道10连通且包括与固定部111活动连接的进气件1121以及与密封组件12抵接的金属进气件1122,进气件1121与金属进气件1122固定连接;进气接口2依次穿设于进气件1121以及金属进气件1122。进气件1121设置有用于与固定件111配接的连接槽1124,进一步的,连接槽1124为长度方向与进气件1121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矩形槽;根据实际需要,连接槽1124亦可设置为其他形状。金属进气件1122设置有第二台阶面1123,密封组件12与第二台阶面1123抵接。活动部110与固定件111连接且与进气部112滑动连接以带动固定件111运动。活动部110设置有斜面1103以及复位斜面1104且包括前盖1101以及连接件1102;前盖1101与连接件1102固定连接,前盖1101与连接件1102分别与进气部112活动连接。具体的,前盖1101与连接件1102分别与进气件1121滑动连接。前盖1101设置有斜面1103。连接件1102设置有复位斜面1104且与弹性件113连接。固定件111可选择的与斜面1103或复位斜面1104连接且与进气部112活动连接,并与进气接口2可选择的配接或分离。具体的,固定件111安装于前盖1101与连接件1102之间且穿设于进气部112的连接槽1124中,以使固定件111可沿连接槽1124向与进气接口2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进一步的,固定件111设置有一对且一对固定件111对称分布在进气接口2的两侧;固定件111为长圆柱销。当按压前盖1101时(如箭头d所述),前盖1101的斜面1103与固定件111抵接并带动固定件111运动,固定件111沿连接槽1124向远离进气接口2的方向移动,以与进气接口2分离;同时,与前盖1101固定连接的连接件1102随前盖1101一同移动并挤压弹性件113。释放前盖1101,弹性件113回弹并带动连接件1102移动,连接件1102的复位斜面1104与固定件111抵接并带动固定件111移动,固定件111沿连接槽1124向靠近进气接口2的方向移动,使固定件111与进气接口2配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11,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进气接口2可以快速进行拆装,操作方便;活动部110与弹性件113构成弹性按压结构,使得固定件111可以自动复位,避免了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进气接口2与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安装不当,且连接组件11的操作便捷,结构简单;通过斜面1103、复位斜面1104以及连接槽1124的配合,使固定件111沿连接槽1124移动,且通过改变连接槽1124的形状,可实现固定件111沿不同的轨迹运动,满足多种场景下的使用。
34.进一步参照图8和图9,密封组件12设置在气道10内且包括第一密封部121与第二密封部122。所述第一密封部121可选择的与进气接口2或连接组件11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122可选择的与连接组件11分离或连接;当第一密封部121与进气接口2连接,且第二密封部122与连接组件11分离时,气道10疏通;当第一密封部121或第二密封部122与连接组件11连
接时,气道10均被封堵。具体的,第一密封部121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第二台阶面1123抵接。第一密封部121包括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第二台阶面1123抵接的进气柱1211、弹簧1212以及第一密封圈1213。第一密封圈1213套设于进气接口2且与金属进气件1122连接以防止气体从进气接口2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连接间隙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弹簧1212的一端与进气柱12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密封部122连接。当固定件111与进气接口2分离时,弹簧1212对进气柱1211施加弹性力使进气柱1211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第二台阶面1123抵接以将气道10封堵;因此,当取出进气接口2时,进气柱1211在弹簧1212的作用下自动封堵气道10,防止在取出进气接口2时气体从气道10中泄漏,提高装置整体的密封性。第二密封组件122穿设于连接组件11且包括内弹簧1221、挡块1222、阀片1223、密封件1224以及卡簧1225。挡块1222与金属进气件1122连接且与内弹簧1221抵接。具体的,阀片1223穿设于金属进气件1122且其端部1226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端面1125抵接。挡块1222的一端与阀片1223抵接,另一端与内弹簧1221抵接;内弹簧1221对挡块1222施加弹性力使挡块1222与阀片1223紧密抵接以提高装置的气密性。优选的,密封件1224套设于金属进气件1122并与阀座15的内壁151抵接,以提高金属进气件1122与阀座15连接的气密性;卡簧1225与密封件1224连接以固定密封件1224以防止密封件1224发生旋转。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未与医用气体连通时,挡块1222在内弹簧1221的作用下与阀片1223抵接,使得气道10封堵;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医用气体连通后,气道10内的压力增大,挡块1222被顶开,气道10疏通。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与医用气体连通,出气端口19与进气接口2连接时,气道10疏通,医用气体从进气端口18流经密封组件12后(如箭头w所示)从出气端口19流出。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与医用气体断开连接后,第二密封部122中的挡块1222与阀片1223抵接,气道10封堵。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出气端口19与进气接口2断开连接后,第一密封组件121的进气柱1211与连接组件11的金属进气件1122抵接,气道10封堵。因此,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与出气端口19均处于连通状态时,气道10处于疏通状态;当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与出气端口19中任意一端未处于连接状态,气道10封堵。通过第一密封部121可以实现在进气接口2插拔的过程中,气道10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避免气体在插拔进气接口2的过程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且操作简单便捷。通过设置第二密封部122,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医用气体连通或断开时,气道10亦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避免气体与医用气体连接的过程中泄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通过设置第一密封部121以及第二密封部122,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任意一端处于未连接状态时,气道10均处于封堵状态,防止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在未使用状态时气体从气道10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35.进一步参照图10,调节组件13包括内套131、调节部132、密封垫133、第二密封圈134、第三密封圈135以及固定块136。内套131穿设于阀座15且设置有与气道10连通的通道1311;医用气体经通道1311与进气接口2接通。调节部132与内套131连接;具体的,调节部132活动穿设于内套131且对通道1311进行部分封堵,通过调节调节部132与内套131配接的距离即可调节通道1311被封堵的范围。因此,操作者仅需要调节调节部132与内套131的配接的距离即可改变气体压力和流量的以使用不同场景的需求,且操作便捷,结构简单。具体的,固定块136与阀座15固定连接。内套131与固定块136固定连接以实现调节组件13与阀体15的固定;内套131的底端与阀座1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33,具体的,密封垫133的一端与内
套131的底端抵接,另一端与阀座15的内壁151抵接,以提高内套131与阀座15连接的密封性。调节部132包括通气杆1321以及拧紧头1322。拧紧头1322固定穿设于通气杆1321且包括头部1323以及杆部1324。头部1323与连接组件1的轴线平行的两侧面为内凹的弧面,且头部1323的各边均进行圆角处理,以提高使用者握持时的舒适度。优选的,头部1323亦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以实现与其他装置连接以实现对头部1323进行自动控制。杆部1324一体成型与头部1324且与通气杆1311固定连接。通气杆1321与内套131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34以提高两者连接的密封性,具体的,第二密封圈134套设于拧紧头1322并与通气杆1321抵接。通气杆1321穿设于内套131且对通道1311部分封堵;使用者通过按压或拔高拧紧头1322即可控制通气杆1321对通道1311封堵的范围;当使用者按压拧紧头1322时,通道1311的通气范围变小时,供气体流通的通道面积变小,气体压力增大,流量变小;当使用者拔高拧紧头1322时,通道1311的通气范围变大时,供气体流通的通道面积变大,气体压力减小,流量变大。。优选的,内套131与阀座15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135以提高两者连接的密封性,第三密封圈135套设于通气杆1321并与阀座15抵接。
36.压力表14与阀座15固定连接且设置在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以实时监测气体压力;压力表14的检测端部141设置在气道10内。通过压力表14与调节组件13的配合,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气体压力,且可以简单直观的观察到压力的实时变化,以实现更准确的调节压力。
37.螺纹套16以及密封套17安装在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上。螺纹套16与对应的容纳医用气体的气泵或气瓶(图未示)连接。密封套17设置在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且套设于阀座15以提高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医用气体连接时的密封性。
38.使用时,将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进气端口18与医用气体连通,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气道10内气体压力变大,挡块1222被顶开;将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的出气端口19与进气接口2连接,进气接口2推动进气柱1211移动并与金属进气件1122的第二台阶面1123分离。此时,气道10疏通,医用气体流入进气接口2。当需要调节气体压力或流量时,按压或拔高拧紧头1322以控制供气体流通的通道面积,当供气体流通的通道面积变小,气体压力增大,流量变小;当供气体流通的通道面积变大,气体压力减小,流量变大;且可通过压力表14实时监测气体压力。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组件11,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进气接口2可以快速进行拆装,操作方便;活动部110与弹性件113构成弹性按压结构,使得固定件111可以自动复位,避免了人员操作时复位的位置不当导致密封性不足的状况,且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密封部121可以实现在进气接口2插拔的过程中,气道10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避免气体在插拔进气接口2的过程中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且操作简单便捷;通过设置第二密封部122,使得医用气体连接机构1与医用气体连通或断开时,气道10亦可以自动实现封堵或疏通,防止气体从气道10中泄漏,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通过设置调节组件13,实现以按压和拔高拧紧头1322的方式即可对气体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操作便捷,结构简单可靠。通过设置压力表14,可以实时监测气体压力。通过设置多个密封件,提高装置整体的密封性。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