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31380发布日期:2022-10-05 02:0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差速锁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差速锁系统是车辆传动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保证传动系统在不同路况条件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力。驱动桥差速锁是越野车型必备的功能零件,在一侧车轮打滑时,可将动力传递给另一侧车轮,帮助车辆脱离困境。
3.通常汽车厂商生产的为4x4越野,为更大程度满足不同程度的越野需求,厂商推出6x6越野(6轮,3轴)车辆,6x6较4x4越野车后端多一轴两轮,单轮载荷减小,整车承载能力提升,驱动轮及轮胎数量增加,轮胎接地面积大且着力点多,动力分配灵活,在恶劣路况有突出的越野脱困能力,然而,现有技术中6x6越野车辆通过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无法控制中桥差速锁,导致车辆安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应用于串联式驱动桥差速锁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6.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7.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8.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9.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10.可选的,所述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包括:
11.获取变速器输出轴转速以及传动轴后端转速;
12.根据所述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和所述传动轴后端转速之间的差值生成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
13.可选的,在所述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14.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中桥轴间差速锁对应的状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对应的状态;
15.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以及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
16.可选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车速信息,刹车踏板信号以及油门踏板信号;所述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包括:
17.根据所述刹车踏板信号以及油门踏板信号判断车轮行驶状态,以及判断所述车速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18.在检测到所述车轮行驶状态处于制动状态以及所述车速信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19.可选的,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所述车速信息以及后桥轮间转速差值信息;所述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包括:
20.在检测到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车速信息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所述后桥轮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第四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21.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或者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车速信息达到目标车速值的情况下,向车辆控制器发送预警信息。
23.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4.在检测到所述车速信息大于目标车速值的情况下,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25.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6.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和后桥轴间差速锁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27.可选的,在所述当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以及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时,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28.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或者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差速锁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31.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3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33.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3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5.本技术通过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
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即根据差速锁控制信号确定对应的参数信息,从而控制中桥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中桥差速锁止,由于根据获取的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作为控制中桥差速锁的判断条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四路传感器无法采集中桥轮速导致的无法控制中桥差速锁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差速锁控制信号进行判断,从而仅通过现有车辆esp系统中的四路传感器实现对中桥差速锁的控制,降低成本的同时,根据灵活的策略配置更好的满足驾驶者的差速锁控制需求。
3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38.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39.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六轮车辆差速锁相对位置示意图;
40.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1.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2.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43.图6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差速锁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5.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101,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47.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于串联式驱动桥差速锁控制系统,驱动桥是位于传动系末端能改变来自变速器的转速和转矩,并将它们传递给驱动轮的机构,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当驱动桥的传动轴是串联的,且传动轴从离分动器较近的驱动桥中穿过,通往另一驱动桥,在这种布置方案中,传动轴必须从驱动桥中穿过,这种驱动桥称为串联式驱动桥,串联式驱动桥差速锁系统可以跟车辆中各个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对采集的数据和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判断,将差速锁的状态反馈至仪表盘进行状态显示,例如,中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时,仪表盘中对应的中桥轮间差速锁的指示灯显示红色,反之,显示绿色。串联式驱动桥差速锁控制系统一直接收采集的数据和信号,当检测到差速锁控制信号,例如,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的情况下,根据预先设置的锁止条件对数据信号进行判别,若满足,则对差速锁进行对应状态的改变。
48.需要说明的是,车桥(也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两端安装车轮。车架所受的垂直载荷通过车桥传到车轮;车轮上的滚动阻力、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及其弯矩、转矩又通过车桥传递给悬架和车架,故车桥的作用是传递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在本领域中,通常根据车桥在车辆上的相对位置分为前桥中桥以及后桥,在本技术中,对于6x6越野(6轮,3轴)车辆配置5把差速锁时,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六轮车辆差速锁相对位置示意图示意图,001表示的是前桥轮间差速锁,主要锁止前桥左右驱动轮的差速锁锁止机构;002表示的是分动器中央差速锁,主要由两驱变为四驱的差速锁锁止机构;003表示的是中桥轴间差速锁,主要由四驱变为六驱的差速锁锁止机构;004表示的是中桥轮间差速锁,主要锁止中桥左右驱动轮的差速锁锁止机构;005表示的是后桥轮间差速锁,主要锁止后桥左右驱动轮的差速锁锁止机构;006表示分动器;007表示的是前传动轴,主要提供传动轴前端转速;008表示的是后传动轴,主要提供传动轴后端转速。
49.在本技术中,差速锁控制信号可以为中央差速锁锁止信号或关闭信号,前桥轮间差速锁开启或关闭信号,中桥轴间差速锁开启或关闭信号,中桥轮间差速锁开启或关闭信号,后桥轮间差速锁开启或关闭信号,根据这些信号以及对应的数据信息实现对差速锁的控制,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是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现有技术中的六驱车型是基于四驱车型进行延伸的车型,产品设计需满足平台化,六驱车型中的esp系统仍采用的是四路轮速传感器进行采集,如果采用增加传感器的方式去获取中桥轮速,则会大幅提高车辆生产成本,因此,在本技术中解决的问题是因六驱车型esp系统只有四路轮速传感器,导致中桥不能接收到中桥轮速信号,进而无法实现中桥差速锁锁止问题,在本技术是对中桥差速锁的控制。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轮间差速锁主要用于锁止轮间差速器,使左右两边轮胎没有速度差,维持同步运转,轴间差速锁主要用于使中桥和后桥维持同步运转(也就是从两驱变为四驱),在本技术中通过车辆内设置的轮间差速锁开关作为中桥差速锁锁止的判断条件之一。
51.步骤10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5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53.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要分为中桥轮间差速锁的控制方法以及中桥轴间差速锁控制方法,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获取的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当获取的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
预设条件指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预先设定值,当检测到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预先设定值的情况下,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第二种,车速条件是受差速锁类型限制,一般牙嵌式差速锁对车速有很高要求,而电子限滑式差速锁对车速没有要求,因此,当中桥轴间差速锁是牙嵌式差速锁时,获取的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根据采集的车速信息以及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和预先设置的第一锁止条件进行判断,中桥差速锁锁止信号代表了驾驶员当前请求切换的差速锁模式,将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息发送到差速锁控制系统,确认是否满足锁止请求;车速信息是判断中桥差速锁上锁的条件,中桥无轮速信息,此车速根据前后桥轮速转换为车速,以此作为车速信息;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是由于中桥无轮速信息,当实际使用过程中(例如在凹凸路面上行驶,中桥悬空时),根据变速器输出轴转速与传动轴后端的转速差,作为判断中桥轴间锁止的锁止条件。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先设定值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对于预先设置的车速预设值可以是在车辆出厂前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同样,预先设定的差值预设值也可以是在车辆出厂前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预先设定的固定值。
56.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中,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包括:
57.获取变速器输出轴转速以及传动轴后端转速;根据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和所述传动轴后端转速之间的差值生成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
58.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传动系统主要由变速器、前后传动轴、桥轴承、前主轴和后轮轴组成,变速器中包括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轴包括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因此可以获取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和传动轴后端转速,根据变速器输出轴转速和传动轴后端转速作差后的差值信息生成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该信息作为判断中桥轴间锁止的锁止条件之一。
59.另外,对于当驾驶者向差速锁控制系统发送中桥轴间差速锁关闭信号时,中桥轴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60.对中桥轮间差速锁进行控制由三种控制方法,第一种为单独中桥轮间差速锁开关策略,当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中,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车速信息,刹车踏板信号以及油门踏板信号;所述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包括:
61.根据所述刹车踏板信号以及油门踏板信号判断车轮行驶状态,以及判断所述车速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
62.在检测到所述车轮行驶状态处于制动状态以及所述车速信息小于第一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63.需要说明的是,当获取的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此时代表的是驾驶员当前请求切换的差速锁模式,将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发送到差速锁控制系统,确认是否满足锁止请求,因此,第一种情况,当车辆配备五把差速锁开关时,中桥轮间差速锁单独锁止时,通过刹车踏板信号、车速信号、油门踏板信号来判断是否可以锁止中桥轮间差速锁,当刹车信号打开时,油门踏板信号关闭、车速小于预设值时,此时证明车辆处于停车状态,按下中桥轮间差速锁开关,可以锁止中桥轮间差速锁,有效防止车辆中桥处于悬空状态下或单侧车轮处于打滑状态下锁止轮间差速锁导致齿轮打齿断裂问题。
64.另外,对于当驾驶者向差速锁控制系统发送中桥轮间差速锁关闭信号时,中桥轮
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65.对中桥轮间差速锁进行控制由的三种控制方法,第二种为中桥和后桥轮间差速锁控制策略,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即此时将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和后桥差速锁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开关控制中桥和后桥的轮间差速锁,或者,同时获取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进一步地,在步骤102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包括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所述车速信息以及后桥轮间转速差值信息;所述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包括:
66.在检测到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第二预设值,所述车速信息小于第三预设值以及所述后桥轮间转速差值信息小于第四预设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例如,前后轴间差值信息小于50rpm、车速小于5km/h、后桥轮间转速差值信息<50rpm,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时,按下中桥和后桥的轮间差速锁开关,中桥和后桥的轮间差速锁同时锁止,上述具体值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根据不同车辆的大小,形状以及配置预先设置一个固定值。
67.另外,在第二种策略中除了对于当驾驶者向差速锁控制系统发送中桥轮间差速锁关闭信号时,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自动解锁之外,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跟随解锁,具体的可以通过在检测到中桥轴间差速锁和后桥轴间差速锁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进行跟随解锁。
68.本技术通过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因六驱车型车辆esp系统只有四路轮速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六轮车型的轮速信号采集功能,导致中桥不能接收到中桥轮速信号,进而无法实现中桥差速锁锁止问题,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差速锁控制信号进行判断,从而仅通过现有车辆esp系统中的四路传感器实现对中桥差速锁的控制,降低成本的同时,根据灵活的策略配置更好的满足驾驶者的差速锁控制需求。
69.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70.步骤101,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71.步骤10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7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73.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
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74.上述步骤101-102参照前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75.步骤103,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中桥轴间差速锁对应的状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对应的状态。
76.步骤104,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以及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
77.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3-104是对于对中桥轮间差速锁进行控制由第三种控制方法,具体的,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在检测到轴间差速锁锁止和后桥轮间差速锁同时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锁止中桥轮间差速锁。
78.步骤105,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或者所述后桥轮间差速锁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79.需要说明的是,在实现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之后,当中桥轴间差速锁或后桥轮间差速锁任一差速锁解锁,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实现跟随解锁。
80.通过上述的6x6越野车辆中桥差速锁控制策略,弥补了无6x6越野车辆中桥差速锁控制策略空白,解决因六驱车型车辆esp系统只有四路轮速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六轮车型的轮速信号采集功能,导致中桥不能接收到中桥轮速信号,进而无法实现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问题。
81.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82.步骤101,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83.步骤10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84.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85.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86.上述步骤101-102参照前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87.步骤106,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或者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车速信息达到目标车速值的情况下,向车辆控制器发送预警信息。
88.需要说明的是,差速锁锁止后,车辆行驶在铺装路面上转弯时前侧/后侧车轮有拖滞感,这样会缩短差速锁寿命,严重时会损坏传动系统零部件,故禁止在铺装路面使用。中央差速锁、中桥轴间差速锁、中桥轮间差速锁、后桥轮间差速锁和前桥轮间差速锁同时锁止后,整车完全处于刚性连接状态,前桥转向驱动桥存在转向制动,转向不足且转向回转力矩大,涉及到整车安全,需要在安全车速下低速行驶。
89.因此,无论是中桥轴间差速锁还是中桥轮间差速锁,当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时,差速锁控制系统会一直监测目标车辆的车速,在检测到车速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会向车辆
控制发送预警信息,例如,在差速锁锁止状态下,当“车速达到规定车速”,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差速锁开关和仪表指示灯闪烁,以提示驾驶员降低车速。
90.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检测到所述中桥轴间差速锁或者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处于锁止状态,车速信息达到目标车速值的情况下,向车辆控制器发送预警信息,即在实现控制中桥差速锁的同时,通过实时采集车速和预先设置的目标值进行判断,从而车辆在需要差速锁参与车辆运行时保证车辆的驾驶安全性。
91.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差速锁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92.步骤101,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93.步骤102,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94.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95.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
96.上述步骤101-102参照前序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97.步骤107,在检测到所述车速信息大于目标车速值的情况下,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自动解锁。
9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桥轮间差速锁可以实现超速解锁,即当车速大于规定车速,差速锁自动解锁,并且超速解锁后车速再次回落至规定车速以下时,差速锁不会再次自动锁止。
99.本技术通过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即根据差速锁控制信号确定对应的参数信息,从而控制中桥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解决现有技术种无法实现中桥差速锁止,由于根据获取的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作为控制中桥差速锁的判断条件,解决了现有技术种由于无法采集轮速导致的无法根据轮速控制中桥差速锁的问题,通过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因六驱车型车辆esp系统只有四路轮速传感器,无法同时实现六轮车型的轮速信号采集功能,导致中桥不能接收到中桥轮速信号,进而无法实现中桥差速锁锁止问题。
1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实施例只是为了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不是限制本实施例中差速锁的结构。
101.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差速锁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差速锁控制的装置框图,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102.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差速锁控制信号;
103.控制模块602,用于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轴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获取前后轴转速差值信息,在所述前后轴转速差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中桥轴间差速锁进入锁止状态;或者,
104.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控制中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或者,
105.当所述差速锁控制信号为中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锁止信号时,根据第二参数信息控制所述中桥轮间差速锁以及后桥轮间差速锁进入所述锁止状态。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106.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107.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