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1702发布日期:2022-12-09 23:0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具体涉及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为减缓路面不平整等因素带来的车辆抖动问题,车身必备有减振器。减振器主要由贮油筒、导向座、活塞、连杆等构成,减振器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
3.申请号为“cn201310291579.7”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储油缸和防尘套,防尘套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其防尘套的一端与上吊环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储油缸密封连接,在防尘套上设有透气孔。该技术方案中吊环处未设置任何可调节阻尼力结构,因此不能调节阻尼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包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端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内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导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二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吊环通过第一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有空心连杆,所述空心连杆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沿垂直于调节杆轴线方向分布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纹连接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调节杆端部朝向调节件延伸直至与调节件外壁抵触,所述调节件外周设有沿自身轴向分布设置的锥面。
6.为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针对该复原力调节装置与减振器的连接关系作如下说明:本装置与减振器组装连接时,空心连杆与减振器上的油封座连接,油封座内设有出油孔,调节杆用以控制出油孔的大小。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吊环处设置调节件,并在调节件上设置锥面,不仅可实现调节减振器复原力,且丰富吊环功能;第一安装孔用于空心连杆与吊环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孔用于调节件的可活动安装,实现调节复原力;将调节件与吊环螺纹连接,促使调节件可沿自身轴线方向作往复移动,每当调节件位于不同的位置时,调节杆与锥面的接触位置也会不同,由此调节杆在油液压力的作用下以及调节件的限位作用下会沿自身轴线移动,从而控制出油孔的大小,实现调节复原力,合理利用空间,构思巧妙。
8.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上设有朝向第二安装孔呈开口设置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钢珠,所述第一钢珠在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下与第二安装孔内壁抵触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件转动时,第一弹簧、第一钢珠会发生声音,具有档位提示功能;当调节件不转动时,第一弹簧、第一钢珠又会对调节件作限位,避免调节件发生转动。
10.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上设有朝向外部凸出的限位环,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限位台阶。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环、限位台阶,可沿第二安装孔轴线方向对调节件作限位,避免转动过度,促使调节杆与调节件之间始终保持在锥面处进行接触,便于实现复原力调节。
12.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孔与调节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发生泄漏。
14.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位于远离第二安装孔的端部设有内六角扳手孔。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件端部设置内六角扳手孔,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控制调节件的转动,便于人们调节。
16.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孔还铰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端部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调节件上端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驱动件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与调节件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吊环处设置调节件,并在调节件上设置锥面,不仅可实现调节减振器复原力,且丰富吊环功能;且在调节复原力时,驱动件不会作伸缩移动,仅有调节件作伸缩移动,相较于单独设置调节件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在调节时不会出现部件伸出第二安装孔的现象;调节时,转动驱动件,由于驱动件是铰接于第二安装孔内,因此驱动件不会沿第二安装孔轴线移动,又由于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的作用,调节件会沿第二安装孔轴线移动,改变锥面的位置,从而改变调节杆的位置,实现调节复原力。
18.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环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孔平行分布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内设有第二弹簧、第二钢珠,所述第二钢珠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与驱动件抵触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转动时,第二弹簧、第二钢珠会发生声音,具有档位提示功能;当驱动件不转动时,第二弹簧、第二钢珠又会对驱动件作限位,避免驱动件发生转动。
20.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位于与第二钢珠位置对应的圆周线上设有若干组凹槽。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上设置凹槽,驱动件在转动时可带来震动,进一步提示档位变化。
22.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位于远离调节件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与驱动件之间还设有垫圈。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螺帽,相较于单独采用驱动件,力传动更稳定,且螺帽与驱动件结合的力传动部件受力更稳定,不易形变。
24.上述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帽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发生泄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与减振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与减振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28.标号注释:吊环1、空心连杆2、调节件3、锥面31、第一外螺纹32、第三安装孔33、限位环34、第二内螺纹35、内六角扳手孔36、调节杆4、第一弹簧5、第一钢珠6、第一密封圈7、驱动件8、第二外螺纹81、凹槽82、第二弹簧9、第二钢珠10、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第一内螺纹13、限位台阶14、第四安装孔15、第二密封圈16、螺帽17、垫圈18。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如图1至2所示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包括吊环1,所述吊环1连接有空心连杆2,所述吊环1与空心连杆2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沿垂直于空心连杆2轴线方向设置且调节件3与吊环1螺纹连接,所述空心连杆2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端部朝向调节件3延伸直至与调节件3外壁接触,所述调节件3外周设有沿自身轴向分布设置的锥面31。所述吊环1端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内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导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与第一安装孔11二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空心连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11与吊环1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件3分布于分布于第二安装孔12内,所述调节件3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32,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纹32连接的第一内螺纹13。第一安装孔11用于空心连杆2与吊环1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孔12用于调节件3的可活动安装,实现调节复原力。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吊环1处设置调节件3,并在调节件3上设置锥面31,不仅可实现调节减振器复原力,且丰富吊环1功能;将调节件3与吊环1螺纹连接,促使调节件3可沿自身轴线方向作往复移动,每当调节件3位于不同的位置时,调节杆4与锥面31的接触位置也会不同,由此调节杆4在油液压力的作用下以及调节件3的限位作用下会沿自身轴线移动,从而控制出油孔的大小,实现调节复原力,合理利用空间,构思巧妙。
31.所述调节件3上设有朝向第二安装孔12呈开口设置的第三安装孔33,所述第三安装孔33内设有第一弹簧5、第一钢珠6,所述第一钢珠6在第一弹簧5的作用力下与第二安装孔12内壁抵触连接。当调节件3转动时,第一弹簧5、第一钢珠6会发生声音,具有档位提示功能;当调节件3不转动时,第一弹簧5、第一钢珠6又会对调节件3作限位,避免调节件3发生转动。
32.所述调节件3上设有朝向外部凸出的限位环34,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设有限位台阶14。通过设置限位环34、限位台阶14,可沿第二安装孔12轴线方向对调节件3作限位,避免
转动过度,促使调节杆4与调节件3之间始终保持在锥面31处进行接触,便于实现复原力调节。
33.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与调节件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避免发生泄漏。
34.所述调节件3位于远离第二安装孔12的端部设有内六角扳手孔36。在调节件端部设置内六角扳手孔36,利用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控制调节件的转动,便于人们调节。
35.实施例一调节复原力原理:利用内六角扳手等通过内六角扳手孔36转动调节件3,在第一外螺纹32与第一内螺纹13的作用下,调节件3会在第二安装孔12内转动同时又沿第二安装孔12轴向移动,而调节杆4在减振器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始终保持朝向调节件3,在调节杆4转动过程中,调节杆4会抵触调节杆4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复原力;且在调节过程中,第一钢珠6和第一弹簧5会发出声音,提示档位变化。
36.实施例二:如图3至4所示的用于减振器上的复原力调节机构,包括吊环1,所述吊环1连接有空心连杆2,所述吊环1与空心连杆2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沿垂直于空心连杆2轴线方向设置且调节件3与吊环1螺纹连接,所述空心连杆2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端部朝向调节件3延伸直至与调节件3外壁接触,所述调节件3外周设有沿自身轴向分布设置的锥面31。所述吊环1端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内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导通连接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与第一安装孔11二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空心连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11与吊环1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件3分布于分布于第二安装孔12内,所述调节件3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32,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纹32连接的第一内螺纹13。所述第二安装孔12还铰接有驱动件8,所述驱动件8端部设有第二外螺纹81,所述调节件3上端设有第二内螺纹35,所述驱动件8通过第二外螺纹81、第二内螺纹35与调节件3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在吊环1处设置调节件3,并在调节件3上设置锥面31,不仅可实现调节减振器复原力,且丰富吊环1功能;且在调节复原力时,驱动件8不会作伸缩移动,仅有调节件3作伸缩移动,相较于单独设置调节件3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在调节时不会出现部件伸出第二安装孔12的现象;调节时,转动驱动件8,由于驱动件8是铰接于第二安装孔12内,因此驱动件8不会沿第二安装孔12轴线移动,又由于第二外螺纹81、第二内螺纹35的作用,调节件3会沿第二安装孔12轴线移动,改变锥面31的位置,从而改变调节杆4的位置,实现调节复原力。
37.所述吊环1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2平行分布的第四安装孔15,所述第四安装孔15内设有第二弹簧9、第二钢珠10,所述第二钢珠10在第二弹簧9的作用力下与驱动件8抵触连接。当驱动件8转动时,第二弹簧9、第二钢珠10会发生声音,具有档位提示功能;当驱动件8不转动时,第二弹簧9、第二钢珠10又会对驱动件8作限位,避免驱动件8发生转动。
38.所述驱动件8位于与第二钢珠10位置对应的圆周线上设有多组凹槽82。在驱动件8上设置凹槽82,驱动件8在转动时可带来震动,进一步提示档位变化。
39.所述驱动件8位于远离调节件3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帽17,所述螺帽17与驱动件8之间还设有垫圈18。增设螺帽17,相较于单独采用驱动件8,力传动更稳定,且螺帽17与驱动件8结合的力传动部件受力更稳定,不易形变。
40.所述螺帽17与第二安装孔1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避免发生泄漏。
41.实施例二调节复原力原理:转动驱动件8,驱动件8仅会作转动并不会沿第二安装孔12轴向移动,调节件3在第二外螺纹81与第二内螺纹35的作用下,调节件3会在第二安装
孔12内转动同时又沿第二安装孔12轴向移动,而调节杆4在减振器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始终保持朝向调节件3,在调节杆4转动过程中,调节杆4会抵触调节杆4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调节复原力;且在调节过程中,第二钢珠10和第二弹簧9会发出声音,提示档位变化。
42.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两实施例均可实现复原力调节,但实施例一在调节时,人手转动调节杆4的过程中调节杆4会轴向移动;而实施例二在调节时,人手转动驱动件8的过程中,驱动件8仅会在第二安装孔12内作转动不会沿轴向移动,因此人手操作更方便。
43.为更好的理解上述两具体实施例,针对该复原力调节装置与减振器的连接关系作如下说明:两实施例与减振器组装连接时,空心连杆2与减振器上的油封座连接,油封座内设有出油孔,调节件3用以控制出油孔的大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