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5480发布日期:2022-10-14 20:0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阀体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平面密封结构的控制阀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市场已经认可了平面阀的结构。申请号为cn202220651806.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阀体软化阀,包括阀体和设置于阀体内的进出水单元和再生单元,阀体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进出水单元设置于第一阀腔,再生单元设置于第二阀腔,第一阀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腔体,第二腔体又分隔为第一出水腔体和第二出水腔体,第三腔体又分隔为第一扇形腔和第二扇形腔;第二阀腔包括九个腔体;进出水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动阀片和第一定阀片,通过第一动阀片、第一定阀片和第一阀腔内多个腔体的配合,实现正常出水功能和暂时封堵功能,再生单元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动阀片和第二定阀片,通过第二动阀片、第二定阀片和第二阀腔内的九个腔体的配合,实现正洗、反洗、再生和注水功能。
3.上述申请中,由于需要动阀片、定阀片与阀腔内的众多腔体配合实现多种功能,同时又要保证软化水通量,因此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的体积通常较大,在运输和安装时非常不便,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阀体软化阀由于进出水单元和再生单元的结构复杂,在相同软化水通量的情况下,阀腔体积较大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包括阀体和设置于阀体内的进出水单元和再生单元,所述阀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和吸盐口,所述出水口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第一阀腔开设有第一滤芯接口和第二滤芯接口,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与出水口连通;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第一定阀片、第一动阀片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定阀片和第一动阀片在第一阀腔内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阀片和第一定阀片配合将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与进水口连通或阻隔: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与进水口连通时,实现正常出水的功能;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与进水口阻隔时,实现暂时封堵的功能;所述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定阀片、第二动阀片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定阀片和第二动阀片在第二阀腔内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动阀片和第一定阀片处于暂时封堵的模式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阀片和第二定阀片配合将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与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与排水口连通实现反洗功能;或者配合将第一滤芯接口与进水口和吸盐口同时连通、第二滤芯接口与排水口连通实现再生功能;或者配合将第一滤芯接口与进水口连通、第二滤芯接口与排水口连通实现正洗功能。
7.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高效双阀体软化阀通过在出水口设置第一阀门,使得第一阀腔内部结构得到较大简化,相比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申请文件,相同软化水通量的情形下,第一阀腔的体积减少至少50%;通过不再使用再生单元实现注水功能,使得第二阀腔的内部结构也得到较大简化,相比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申请文件,相同水通量的情形下,第二阀腔的体积减少至少40%,使得整个双阀体软化阀的体积得到较大缩减,结构得到简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便于运输和拆装,有利于推广使用。
8.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阀片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一盲板,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盲板均为圆弧扇形结构且同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一阀腔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滤芯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盲板位置相对应,且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滤芯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动阀片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第二盲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盲板均为圆弧扇形结构且同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进水口连通。
9.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正常出水时,出水口的第一阀门打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阀片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一定阀片上的第一通孔连通,第二盲板与第一盲板对应,工作过程为:水从进水口进入到第一阀腔内,并依次经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滤芯接口进入到阀体下端的罐体内,经罐体处理之后水流依次经过第二滤芯接口、第二腔体,最终从出水口排出,实现正常出水;暂时封堵时,出水口的第一阀门关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阀片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一盲板对应阻断,第二盲板与第一通孔对应阻断,从而将进水口与第一滤芯接口阻断,实现暂时封堵,为再生单元的运行提供条件。
10.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定阀片设置有五个通孔和一个盲板:通孔五设置在中心,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和盲板沿圆周方向四等分角度依次排布,通孔四开设于所述盲板上,且通孔四的径向面积小于其他四个通孔的径向面积;所述第二阀腔包括与第二定阀片上五个通孔分别对应连通的五个腔体:腔体一、腔体二、腔体三、腔体四和腔体五,腔体五与所述排水口连通,腔体一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腔体二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吸盐口连通,腔体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腔体四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动阀片设置有第二凹槽和与进水口连通的进水缺口,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相连通的中心凹槽和扇形凹槽,所述中心凹槽与通孔五连通,所述扇形凹槽和所述进水缺口关于所述中心凹槽的中心对称,且所述进水缺口处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四相对应的封堵块。
11.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进出水单元正常出水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阀片的进水缺口与第二定阀片上的盲板对应,进水缺口处的封堵块将盲板上的通孔四封堵,盲板和封堵块阻断水流进入,保证进出水单元的正常运行;进出水单元暂时封堵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阀片的进水缺口与通孔一连通,扇形凹槽与通孔三连通,进入反洗模式: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通孔一和腔体一进入到第二腔体内,并经过第二滤芯接口进入到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在罐体内反向冲洗之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并依次经过腔体三、通孔三进入扇形凹槽和中心凹槽,并由中心凹槽通过通孔五进入腔体五,最终由排水
口排出,实现反洗功能;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阀片的进水缺口与通孔二连通,扇形凹槽与通孔四连通,进入再生模式: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通孔二和腔体二进入到第一腔体,同时吸盐口吸入盐水与水流混合进入到第一腔体,并经过第一滤芯接口进入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对罐体内的物质进行再生反应之后通过第二滤芯接口进入第二腔体,并依次经过腔体四、通孔四进入扇形凹槽和中心凹槽,并由中心凹槽通过通孔五进入腔体五,最终由排水口排出,实现再生功能,将通孔四设置为径向面积较小的孔,使通孔四向扇形凹槽内进入的水通量较小,有利于盐水与罐体内的物质进行充分反应;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阀片的进水缺口与通孔三连通,扇形凹槽与通孔一连通,进入正洗模式: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通孔三和腔体三进入到第一腔体,并经过第一滤芯接口进入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在罐体内正向清洗之后通过第二滤芯接口进入第二腔体,并依次经过腔体一、通孔一进入扇形凹槽和中心凹槽,并由中心凹槽通过通孔五进入腔体五,最终由排水口排出,实现正洗功能。
12.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腔体五通过排水腔体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水腔体经过所述腔体一内,所述腔体四与所述腔体一连通。
13.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由于排水腔体经过腔体一,占用了腔体一内的部分空间,为保证通水量,腔体四与所述腔体一连通,在进行反洗时,从进水缺口进入的水流进入腔体一内后,部分水流进入腔体四并流入第二腔体,在进行正洗时,洗出的废水从第二腔体进入腔体一和腔体四,并经过扇形凹槽和中心凹槽进入腔体五排出。
14.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进出水单元处于正常出水的功能时,所述第二阀门根据需要打开和关闭,实现注水功能。
15.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注水口设置在出水口处,不仅能够简化第二阀腔和再生单元的内部结构,缩小第二阀腔的体积,而且在双阀体软化阀正常出水的过程中,即可对盐箱进行注水,且注入的水为软化水。
16.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滤芯接口和所述第二滤芯接口的开设角度均为180
°

17.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上述进出水单元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第一滤芯接口和第二滤芯接口开设至180
°
,使阀体内的进出过水量满足阀体外进出水管口要求的有效过水面积时,第一阀腔截面积最大限度的更小化,使阀体体积更小化。
18.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盲板的圆心角均为180
°
,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盲板的圆心角均为180
°

19.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第一通孔和第一盲板等分第一定阀片,第二通孔与第二盲板等分第一动阀片,通过将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开设角度设置到180
°
,在同等安装条件和同等过水量的情况下,第一定阀片和第一动阀片截面积最大限度的更小化,体积更小化。
20.在上述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中心轴线呈180
°
设置。
21.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阀体两侧,安装空间大,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内部结构的第一视角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内部结构的第二视角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一定阀片和第一动阀片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二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二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第二定阀片和第二动阀片的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处于正常出水模式时的俯视图;图1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腔体二、吸盐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处的剖视图;图13为射流器和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列表:1、进水口;2、出水口;3、排水口;4、吸盐口;5、第一阀腔;51、第一滤芯接口;52、第二滤芯接口;53、连通口;54、第一腔体;55、第二腔体;561、第一连通口;562、第二连通口;6、第二阀腔;61、腔体一; 62、腔体二;620、通孔;63、腔体三;64、腔体四;65、腔体五;651、排水腔体;71、第一定阀片;711、第一通孔;712、第一盲板;72、第一动阀片;721、第二通孔;722、第二盲板;73、第一驱动装置;81、第二定阀片;810、盲板;811、通孔一;812、通孔二;813、通孔三;814、通孔四;815、通孔五;82、第二动阀片;821、第二凹槽;8211、中心凹槽;8212、扇形凹槽;822、进水缺口;8221、封堵块;83、第二驱动装置;9、注水口;101、外管;102、内管;01、射流器;02、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本发明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双阀体软化阀,包括阀体和设置于阀体内的进出水单元和再生单元,阀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1、出水口2、排水口3和吸盐口4,出水口设置有第一阀门(图中未示出),第一阀门为电动阀,阀体内设置有通过连通口53相连通的第一阀腔5和第二阀腔6,第一阀腔5开设有第一滤芯接口51和第二滤芯接口52,第二滤芯接口52与出水口2相连通。
28.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进出水单元包括第一定阀片71、第一动阀片72和第一驱动装置73,第一驱动装置73驱动第一动阀片72和第一定阀片71配合将第一滤芯接口51与进水口1连通或阻隔。出水口2的电动阀打开且第一滤芯接口51与进水口1连通时,实现正常出水的功能;出水口2的电动阀关闭且第一滤芯接口51与进水口1阻隔时,实现暂时封堵的功能。
29.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再生单元包括第二定阀片81、第二动阀片82和第二驱动装置83,第二定阀片81和第二动阀片82在第二阀腔6内转动配合,第一动阀片72和第一定阀片71处于暂时封堵的模式时,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和第二定阀片81配合将第二滤芯接口52与进水口1连通、第一滤芯接口51与排水口3连通实现反洗功能;或者配合将第一滤芯接口51与进水口1和吸盐口4同时连通、第二滤芯接口52与排水口3连通实现再生功能;或者配合将第一滤芯接口51与进水口1连通、第二滤芯接口52与排水口3连通实现正洗功能。
30.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中,第一定阀片71设置有第一通孔711和第一盲板712,第一通孔711和第一盲板712均为圆心角180
°
的圆弧扇形结构且同中心轴线设置。第一动阀片72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与进水口1连通的第二通孔721和第二盲板722,第二通孔721和第二盲板722均为圆心角180
°
的圆弧扇形结构且同中心轴线设置。第一通孔711、第一盲板712、第二通孔721与第二盲板722的径向截面积相同。
31.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阀腔5包括第一腔体54和第二腔体55,第一腔体54与第一通孔711连通,第二腔体55与第一盲板712位置相对应,且第一腔体54与第一滤芯接口51连通,第二腔体55分别与第二滤芯接口52和出水口2连通。
32.如图4至图7所示,正常出水时,出水口2的电动阀打开,第一驱动装置73驱动第一动阀片72上的第二通孔721与第一定阀片71上的第一通孔711连通,第二盲板722与第一盲板712对应,工作过程为:水从进水口1进入到第一阀腔5内,并依次经过第二通孔721、第一通孔711和第一滤芯接口51进入到阀体下端的罐体内,经罐体处理之后水流依次经过第二滤芯接口52、第二腔体55,最终从出水口2排出,实现正常出水。
33.暂时封堵时,出水口2的电动阀关闭,第一驱动装置73驱动第一动阀片72上的第二通孔721与第一定阀片71上的第一盲板712对应阻断,第二盲板722与第一通孔712对应阻断,从而将进水口1与第一滤芯接口51阻断,实现暂时封堵,为再生单元的运行提供条件。
34.如图8所示,其中,第二定阀片81设置有五个通孔和一个盲板:通孔五815设置在中心,通孔一811、通孔二812、通孔三813和盲板810沿圆周方向四等分角度依次排布,通孔四814开设于盲板810上,且通孔四814的径向面积小于其他四个通孔的径向面积。
35.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阀腔6包括与第二定阀片81上五个通孔分别对应连通的五个腔体:腔体一61、腔体二62、腔体三63、腔体四64和腔体五65,腔体五65与排水口3连通,腔
体一61和腔体四64通过第二连通口562与第二腔体55连通,腔体二62和腔体三63通过第一连通口561与第一腔体54连通。
36.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腔体二62与第一连通口561连通的管路为双层管,包括外管101和内管102,腔体二62底部为封闭结构,由侧边通孔620与外管101连通,内管102与第一连通口561连通,进入腔体二62内的水流经通孔620到外管101,再到内管102,最终通过第一连通口561进入第一腔体54。腔体三63的底部与内管102连通。内管102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射流器01和止回阀02,吸盐口4位于射流器01侧边的吸入口处。止回阀02避免水流从第一腔体54进入腔体二62和吸盐口4。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腔体二62和腔体三63通过内管102与第一腔体54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腔体二62和腔体三63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与第一腔体54连通。
38.如图9所示,第二动阀片82设置有第二凹槽821和与进水口1连通的进水缺口822,第二凹槽821包括相连通的中心凹槽8211和扇形凹槽8212,中心凹槽8211与通孔五815连通,扇形凹槽8212和进水缺口822关于中心凹槽8211的中心对称,且进水缺口822处设置有与通孔四814相对应的封堵块8221。
39.如图11和图12所示,进出水单元正常出水时,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的进水缺口822与第二定阀片81上的盲板810对应,进水缺口822处的封堵块8221将盲板810上的通孔四814封堵,盲板810和封堵块8221阻断水流进入,与进水缺口822中心对称的扇形凹槽8212此时虽然与通孔二812对应,将腔体二62与腔体65即排水口3连通,但止回阀02阻挡了第一腔体54内的水流进入腔体二62,保证了进出水单元的正常运行;进出水单元暂时封堵时,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和第二定阀片81配合实现反洗、再生和正洗的功能。
40.如图2至图4和图8至图10所示,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的进水缺口822与通孔一811连通,扇形凹槽8212与通孔三813连通,进入反洗模式:水从进水口1进入第一阀腔5,经过第一阀腔5和第二阀腔6的连通口53之后进入第二阀腔6,之后,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822、通孔一811、腔体一61和第二连通口562进入到第二腔体55内,并经过第二滤芯接口52进入到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在罐体内反向冲洗之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51进入第一腔体54内,并依次经过第一连通口561、腔体三63、通孔三813进入扇形凹槽8212和中心凹槽8211,并由中心凹槽8211通过通孔五815进入腔体五65,最终由排水口3排出,实现反洗功能。
41.如图2、至图4、图8至图10以及图12所示,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的进水缺口822与通孔二812连通,扇形凹槽8212与通孔四814连通,进入再生模式: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822、通孔二812、腔体二62、外管101、内管102和第一连通口561进入到第一腔体54,同时射流器01从吸盐口4吸入盐水与水流混合,经止回阀02之后进入到第一腔体54,并经过第一滤芯接口51进入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对罐体内的物质进行再生反应之后通过第二滤芯接口52进入第二腔体55,并依次经过第二连通口562、腔体四64、通孔四814进入扇形凹槽8212和中心凹槽8211,并由中心凹槽8211通过通孔五815进入腔体五65,最终由排水口3排出,实现再生功能。
42.如图2至图4和图8至图10所示,第二驱动装置83驱动第二动阀片82的进水缺口822与通孔三813连通,扇形凹槽8212与通孔一811连通,进入正洗模式:水流依次经过进水缺口
822、通孔三813、腔体三63和第一连通口561进入到第一腔体54,并经过第一滤芯接口51进入阀体底端的罐体内,在罐体内正向清洗之后通过第二滤芯接口52进入第二腔体55,并依次经过第二连通口562、腔体一61、通孔一811进入扇形凹槽8212和中心凹槽8211,并由中心凹槽8211通过通孔五815进入腔体五65,最终由排水口3排出,实现正洗功能。
43.如图3和图4所示,腔体五65通过排水腔体651与排水口3连通,排水腔体651经过腔体一61内,由于排水腔体651经过腔体一61,占用了腔体一61内的部分空间,为保证通水量,本实施例中将腔体四64与腔体一61连通。在进行反洗时,从进水缺口822进入的水流进入腔体一61内后,部分水流进入腔体四64并流入第二腔体55,在进行正洗时,洗出的废水从第二腔体55进入腔体一61和腔体四64,并经过扇形凹槽8212和中心凹槽8211进入腔体五65排出。
44.本实施例中,出水口2处设置有注水口9,注水口9设置有第二阀门(图中未示出),第二阀门为电动阀,进出水单元处于正常出水的功能时,注水口9处的电动阀根据需要打开,实现注水功能,注水之后关闭。
45.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滤芯接口51和第二滤芯接口52的开设角度均为180
°
。如此设置,在上述进出水单元的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第一滤芯接口和第二滤芯接口开设至180
°
,使阀体内的进出过水量满足阀体外进出水管口要求的有效过水面积时,第一阀腔截面积最大限度的更小化,使阀体体积更小化。
46.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和出水口2的中心轴线呈180
°
设置,使得进水口1和出水口2位于阀体两侧,安装空间大,安装方便。
47.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