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57909发布日期:2022-12-31 05:2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弹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基于减震器的减震底座,其专利申请号:202021610372 .3;申请日:2020 .08 .05;其结构包括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顶端安装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减震箱的两端均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远离减震箱的一端均安装有稳固箱,所述减震箱的顶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减震箱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缓震装置,两个所述固定缓震装置的相对面之间连接有两个限位杆。该减震底座与机械设备进行固定,对机械设备进行减震;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底座只能在竖直方向进行减震,无法在横向、纵向进行减震,减震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减震装置,能够在横向、纵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多维度减震,提高减震效果。
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性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矩形底板,底板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侧板,各侧板围成矩形,每个侧板内均竖直开设有减震槽,减震槽内设置有弹性侧减震组件,所述底板上方对应设置有矩形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层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柔性减震垫,下支撑平台和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均布的下减震组件,上支撑平台的四周与对应弹性侧减震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上弹簧,下支撑平台的四周与对应弹性侧减震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下弹簧, 所述上支撑平台上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纵向限位减震组件。
5.本发明的下减震组件对减震模块进行柔性减震,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之间的各柔性减震垫对两个支撑平台起到缓冲减震效果,弹性侧减震组件可以过滤掉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受到的冲击,安装座上的各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对物体进行横向、纵向减震,并且可以对承载的物体进行限位,对物体进行减震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横向、纵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多维度减震,提高减震效果。本发明可以用于承载、运输货物,使得承载的物体减震效果好,起到保护作用。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侧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减震槽内的减震块,减震槽内沿对应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若干竖直的导向杆一,各导向杆一均竖直穿过对应减震块设置,减震块上对应各导向杆一开设有若干导向孔一,每根导向杆一外周位于减震块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套设有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均包括若干组从上到下依次堆叠的对合碟簧一,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的碟簧一数量相等,上碟簧组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抵触在减震槽顶部和减震块上部,下碟簧组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抵触在减震块下部和减震槽底部。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分别通过弹簧与减震块相连
接,将上支撑平台和下支撑平台受到的冲击传递给减震块,碟簧一对减震块柔性减震。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四周边长均相等,上支撑平台、下支撑平台均呈正方形,减震模块的四周与各侧板的距离均相等,所述减震垫的材质为橡胶,上支撑平台、下支撑平台的四周分别连接有若干沿侧边方向均布的上弹簧和下弹簧,上弹簧和下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对应减震块相连接,上弹簧、下弹簧倾斜设置或水平设置。正方形的减震模块保证受力平衡,通过上弹簧和下弹簧将振动传递给减震块。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下减震组件呈矩形阵列分布,各下减震组件在横向、纵向排列的数量相等,所述下减震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的导向套,导向套外周套设有若干组从上到下依次堆叠的对合碟簧二,下支撑平台底部对应碟簧二设置有环形支撑垫,顶部和底部的碟簧二分别弹性抵触在下支撑平台、底板上,导向套内部竖直设置有阻尼器一,阻尼器一的工作端与下支撑平台相连接,阻尼器一的下端与底板相连接。阻尼器一的工作端即为阻尼器一的活塞杆端部,阻尼器一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支撑平台、底板相铰接,通过碟簧二对下支撑平台进行减震。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设置在上支撑平台上的矩形座板,座板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外立板,四块外立板围成矩形,底板上还竖直设置有四块围成矩形的内立板,各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各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均设置在四块内立板围成的矩形区域内。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左右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包括纵向减震板一,减震板一的高度小于内立板的高度,减震板一与对应内立板相平行,减震板一的长度小于对应内立板的长度,减震板一靠近对应内立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导向杆二,各导向杆二均垂直穿过对应内立板且端部设置有贴靠着内立板外侧的限位头,内立板上对应各导向杆二开设有若干导向孔二,每根导向杆二外周均套设有若干复合后再组合的碟簧三,朝外一端碟簧三和朝内一端碟簧三分别弹性抵触在内立板、减震板一上,每排导向杆二沿纵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内立板和减震板一之间位于各导向杆二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阻尼器二。物体放置在安装座内,通过减震板一对物体横向减震,碟簧三吸收振动能量冲击。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前后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包括横向减震板二,减震板二的高度小于内立板的高度,减震板二与对应内立板相平行,减震板二 的长度小于左右两侧内立板的间距,减震板二靠近对应内立板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导向杆三,各导向杆三均垂直穿过对应内立板且端部设置有贴靠着内立板外侧的限位头,内立板上对应各导向杆三开设有若干导向孔三,各导向杆三与各导向杆二均在高度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每根导向杆三外周均套设有若干复合后再组合的碟簧四,朝外一端碟簧四和朝内一端碟簧四分别弹性抵触在内立板、减震板二上,每排导向杆三沿纵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内立板和对应减震板二之间位于各导向杆二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阻尼器三。通过减震板二对物体纵向减震,碟簧四吸收振动能量冲击。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四块所述外立板围成的矩形区域内设置有纵向弹性分隔组件一和横向弹性分隔组件二,所述弹性分隔组件一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分布的纵向分隔杆一,各分隔杆一与各导向杆三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分隔杆一的前后两端均依
次穿过对应减震板二、内立板设置,四块外立板和四块内立板围成的区域内对应分隔杆一的前后两端分别横向设置有一组弹性机构一,所述弹性机构一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两块外立板之间的外导杆,各外导杆与各分隔杆一的数量相等,各外导杆上固定设置有两块左右对应的竖直安装板,安装板的后侧与对应外立板相固定,每根外导杆上均套设有可轴向滑动的柔性块,柔性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套装在对应外导杆外周的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一端弹性抵触在对应安装板上,另一端弹性抵触在柔性块的对应一侧;柔性块靠近对应分隔杆一的一侧与分隔杆一的伸出端相固定,分隔杆一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分隔杆一上开设有纵向滑槽,分隔杆一采用硬尼龙材质制成,减震板二和相应内立板上对应各分隔杆一开设有若干活动槽;所述弹性分隔组件二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分布的横向分隔杆二,各分隔杆二与各分隔杆一在竖直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每根分隔杆二均穿过对应分隔杆一的滑槽设置,分隔杆二的前后两端均依次穿过对应减震板一、内立板设置,四块外立板和四块内立板围成的区域内对应分隔杆二的前后两端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弹性机构二,弹性机构二与弹性机构一的结构相同,弹性机构二的外导杆左右两端均设置有u形连接块,连接块与弹性机构一的外导杆错开,连接块端面与对应外立板相固定,弹性机构二的柔性块靠近对应分隔杆二的一侧与分隔杆二的伸出端相固定,分隔杆二采用硬尼龙材质制成,减震板一和相应内立板上对应各分隔杆二开设有若干活动槽;分隔杆一、分隔杆二的截面均呈矩形。通过分隔杆一、分隔杆二将安装座分为四个区域,也可设置多根分隔杆一、分隔杆二进而划分更多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放置不同物体,分隔杆的两端均与柔性块相连,可将振动传给柔性块两侧的减震弹簧,活动槽便于分隔杆一、分隔杆二左右调节位置,分隔杆二穿过分隔杆一的滑槽,分隔杆一、分隔杆二移动调整位置互不影响。
13.为了使得各柔性块同步移动调整位置,所述弹性机构一的各柔性块经若干中间块连为一体设置,弹性机构二的各柔性块经若干中间块连为一体设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15.图2为减震底座的剖视图。
16.图3为安装座的俯视图。
17.图4为图3的纵向剖视图。
18.图5为图3的横向剖视图。
19.图6为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上弹簧、下弹簧水平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相邻柔性块之间设有中间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减震底座,1a底板,1b侧板,2减震槽,3上支撑平台,4下支撑平台,5减震垫,6上弹簧,7下弹簧,8安装座,8a座板,8b外立板,8c内立板,9减震块,10导向杆一,11碟簧一,12导向套,13碟簧二,14支撑垫,15阻尼器一,16减震板一,17导向杆二,17a限位头,18碟簧三,19阻尼器二,20减震板二,21导向杆三,21a限位头,22碟簧四,23阻尼器三,24分隔杆一,25外导杆,26安装板,27柔性块,28减震弹簧,29滑槽,30活动槽,31分隔杆二,32连接块,33中间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为一种弹性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座1,减震底座1包括矩形底板1a,底板1a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侧板1b,各侧板1b围成矩形,每个侧板1b内均竖直开设有减震槽2,减震槽2内设置有弹性侧减震组件,底板1a上方对应设置有矩形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之间设置有若干层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柔性减震垫5,下支撑平台4和底板1a之间设置有若干组均布的下减震组件,上支撑平台3的四周与对应弹性侧减震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上弹簧6,下支撑平台4的四周与对应弹性侧减震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若干下弹簧7, 上支撑平台3上设置有安装座8,安装座8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纵向限位减震组件。
24.所述弹性侧减震组件包括设置在对应减震槽2内的减震块9,减震槽2内沿对应侧板1b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若干竖直的导向杆一10,各导向杆一10均竖直穿过对应减震块9设置,减震块9上对应各导向杆一10开设有若干导向孔一,每根导向杆一10外周位于减震块9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套设有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均包括若干组从上到下依次堆叠的对合碟簧一11,上碟簧组和下碟簧组的碟簧一11数量相等,上碟簧组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抵触在减震槽2顶部和减震块9上部,下碟簧组的上下两端分别弹性抵触在减震块9下部和减震槽2底部。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分别通过弹簧与减震块9相连接,将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受到的冲击传递给减震块9,碟簧一11对减震块9柔性减震。
25.底板1a的四周边长均相等,上支撑平台3、下支撑平台4均呈正方形,减震模块的四周与各侧板1b的距离均相等,减震垫5的材质为橡胶,上支撑平台3、下支撑平台4的四周分别连接有若干沿侧边方向均布的上弹簧6和下弹簧7,上弹簧6和下弹簧7的另一端均与对应减震块9相连接,上弹簧6、下弹簧7倾斜设置。正方形的减震模块保证受力平衡,通过上弹簧6和下弹簧7将振动传递给减震块9。
26.各所述下减震组件呈矩形阵列分布,各下减震组件在横向、纵向排列的数量相等,所述下减震组件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板1a上的导向套12,导向套12外周套设有若干组从上到下依次堆叠的对合碟簧二13,下支撑平台4底部对应碟簧二13设置有环形支撑垫14,顶部和底部的碟簧二13分别弹性抵触在下支撑平台4、底板1a上,导向套12内部竖直设置有阻尼器一15,阻尼器一15的工作端与下支撑平台4相连接,阻尼器一15的下端与底板1a相连接。阻尼器一15的工作端即为阻尼器一15的活塞杆端部,阻尼器一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下支撑平台4、底板1a相铰接,通过碟簧二13对下支撑平台4进行减震。
27.安装座8包括水平设置在上支撑平台3上的矩形座板8a,座板8a的四周均竖直设置有外立板8b,四块外立板8b围成矩形,底板1a上还竖直设置有四块围成矩形的内立板8c,各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各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均设置在四块内立板8c围成的矩形区域内。
28.所述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左右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包括纵向减震板一16,减震板一16的高度小于内立板8c的高度,减震板一16与对应内立板8c相平行,减震板一16的长度小于对应内立板8c的长度,减震板一16靠近对应内立板8c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导向杆二17,各导向杆二17均垂直穿过对应内立板8c且端部设置有贴靠着内立板8c外侧的限位头17a,内立板8c上对应各导向杆二17开设有若干导向孔
二,每根导向杆二17外周均套设有若干复合后再组合的碟簧三18,朝外一端碟簧三18和朝内一端碟簧三18分别弹性抵触在内立板8c、减震板一16上,每排导向杆二17沿纵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内立板8c和减震板一16之间位于各导向杆二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阻尼器二19。物体放置在安装座8内,通过减震板一16对物体横向减震,碟簧三18吸收振动能量冲击。所述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前后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包括横向减震板二20,减震板二20的高度小于内立板8c的高度,减震板二20与对应内立板8c相平行,减震板二20 的长度小于左右两侧内立板8c的间距,减震板二20靠近对应内立板8c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排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导向杆三21,各导向杆三21均垂直穿过对应内立板8c且端部设置有贴靠着内立板8c外侧的限位头21a,内立板8c上对应各导向杆三21开设有若干导向孔三,各导向杆三21与各导向杆二17均在高度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每根导向杆三21外周均套设有若干复合后再组合的碟簧四22,朝外一端碟簧四22和朝内一端碟簧四22分别弹性抵触在内立板8c、减震板二20上,每排导向杆三21沿纵向等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内立板8c和对应减震板二20之间位于各导向杆二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阻尼器三23。通过减震板二20对物体纵向减震,碟簧四22吸收振动能量冲击。
29.四块外立板8b围成的矩形区域内设置有纵向弹性分隔组件一和横向弹性分隔组件二,所述弹性分隔组件一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分布的纵向分隔杆一24,各分隔杆一24与各导向杆三21在竖直方向错开设置,分隔杆一24的前后两端均依次穿过对应减震板二20、内立板8c设置,四块外立板8b和四块内立板8c围成的区域内对应分隔杆一24的前后两端分别横向设置有一组弹性机构一,所述弹性机构一包括若干横向设置在两块外立板8b之间的外导杆25,各外导杆25与各分隔杆一24的数量相等,各外导杆25上固定设置有两块左右对应的竖直安装板26,安装板26的后侧与对应外立板8b相固定,每根外导杆25上均套设有可轴向滑动的柔性块27,柔性块27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套装在对应外导杆25外周的减震弹簧28,减震弹簧28的一端弹性抵触在对应安装板26上,另一端弹性抵触在柔性块27的对应一侧;柔性块27靠近对应分隔杆一24的一侧与分隔杆一24的伸出端相固定,分隔杆一24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分隔杆一24上开设有纵向滑槽29,分隔杆一24采用硬尼龙材质制成,减震板二20和相应内立板8c上对应各分隔杆一24开设有若干活动槽30;所述弹性分隔组件二包括若干从上到下依次间隔分布的横向分隔杆二31,各分隔杆二31与各分隔杆一24在竖直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每根分隔杆二31均穿过对应分隔杆一24的滑槽29设置,分隔杆二31的前后两端均依次穿过对应减震板一16、内立板8c设置,四块外立板8b和四块内立板8c围成的区域内对应分隔杆二31的前后两端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弹性机构二,弹性机构二与弹性机构一的结构相同,弹性机构二的外导杆25左右两端均设置有u形连接块32,连接块32与弹性机构一的外导杆25错开,连接块32端面与对应外立板8b相固定,弹性机构二的柔性块27靠近对应分隔杆二31的一侧与分隔杆二31的伸出端相固定,分隔杆二31采用硬尼龙材质制成,减震板一16和相应内立板8c上对应各分隔杆二31开设有若干活动槽30;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的截面均呈矩形。通过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将安装座8分为四个区域,也可设置多根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进而划分更多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放置不同物体,分隔杆的两端均与柔性块27相连,可将振动传给柔性块27两侧的减震弹簧28,活动槽30便于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左右调节位置,分隔杆二31穿过分隔杆一24的滑槽29,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移动调整位置互不影响。
30.本发明的下减震组件对减震模块进行柔性减震,通过碟簧二13对下支撑平台4进行减震,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之间的各柔性减震垫5对两个支撑平台起到缓冲减震效果,弹性侧减震组件可以过滤掉上支撑平台3和下支撑平台4受到的冲击,通过上弹簧6和下弹簧7将振动传递给减震块9,安装座8上的各横向限位减震组件和纵向限位减震组件对物体进行横向、纵向减震,并且可以对承载的物体进行限位,对物体进行减震保护,通过减震板二20对物体纵向减震,减震板一16对物体横向减震;通过分隔杆一24、分隔杆二31将安装座8分为四个面积大小可调节的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放置相应物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在横向、纵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多维度减震,提高减震效果。本发明可以用于承载、运输货物,使得承载的物体减震效果好,起到保护作用。
31.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弹簧6、下弹簧7水平设置。
32.实施例3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得各柔性块27同步移动调整位置,所述弹性机构一的各柔性块27经若干中间块33连为一体设置,弹性机构二的各柔性块27经若干中间块33连为一体设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