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8526发布日期:2023-03-22 10:1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液压换挡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液压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2.当下主流自动变速中的dct或dht变速箱,采用的是液压驱动的换挡机构,即驱动相应的齿轮副啮合的拨叉所连的拨叉轴由液压驱动,通常是将油缸部件固定在变速箱主壳体。
3.名称为“一种变速器液压驱动换挡执行机构”(文献号cn113483096a)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液压驱动换挡执行机构,包括拨叉轴、固定连接在拨叉轴中部的拨叉、两副分别与拨叉轴的两端部配合的缸套及活塞,所述缸套的内腔外壁的中部设有法兰盘和油道口,在法兰盘上设有螺栓安装孔,用于与安装螺栓配合使缸套固定连接在左箱体和右箱体上;在所述缸套的内腔的左端外壁上设有密封圈卡槽,用于安装密封圈;所述缸套的内腔为光滑的内圆柱面,用于与活塞配合。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左箱体5、右箱体11以及缸套7的装配后的同芯度,即装配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将导致拨叉轴9的两端与左箱体5、右箱体11之间、活塞8与缸套7的同芯度难以保证,这将严重影响拨叉轴9变位移动的稳定性和快捷性,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4.名称为“变速箱液压换挡机构”(文献号cn 205350325u)包括均安装于变速箱壳体内的换挡齿轮、同步器、拨叉和液压油缸,换挡齿轮通过轴承连接于输入轴上,同步器花键配合安装于输入轴上,一端固定于缸筒5上的拨叉3的另一端卡置于同步器上,活塞杆6平行于输入轴固定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内,油路8自活塞杆6的一端引入并在其杆身内延伸布置且轴向间隔开设两个出液口连通至活塞杆6上固定的活塞10两端的腔室内,采用活塞杆6固定、缸筒5移动的提供驱动力的方式固然可以解决两个分离且独立的缸体的同芯布置的难题,然而该文献却存在致命的严重缺陷,其一是缸筒5的位移端点位置的定位没有提供解决方案,如活塞10左侧腔室进油、缸筒5向左位置,在没有轴向限位的作用下,缸筒5左端端盖组件向左位移并逐渐封堵住活塞10左侧腔室进油口,当需要缸筒5向右位移时,活塞10左侧腔室进油口即刻需要变为出油口实施排油功能,由于油口被局部遮挡或全部被封堵住,卸油路劲丧失,缸筒5无法右移,反之亦然;其二是缸筒5套置在活塞杆6的中段,即使努力为其加设限位,限位部件设置于何处、如何选型限位方案均存在严重困难;其三是在活塞杆6杆体内布置细长油孔增加了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换挡机构,在保证活塞与缸体同芯度的前提下方便安装、简化油路布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换挡机构,叉轴两端设置左、右活塞,叉轴中部固定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活塞分置于筒状的左、右缸体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的左、右缸体之间由缸体连杆固定,拨叉与缸体连杆处在避
让位置处,左、右缸体的外端插置于变速箱壳体上设置管盖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管盖上设置油路。
7.上述方案中,叉轴中部固定拨叉,拨叉与叉轴作同步同向的轴向运动以此通过拨叉拨动同步齿实现相应转速的齿轮副的啮合,驱动叉轴轴向运动是由叉轴轴端的左、右活塞分置于筒状的左、右缸体内构成的双油缸结构实现的,左、右缸体由其间设置的缸体连杆固连为实现三者一体的整体结构,由此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总成件,该总成件中的左、右缸体的外侧端插置于变速箱本体或称壳体上预设的管盖,管盖上设置油路实现进油、回油管路,不仅装配简单且总成件上无需布置油路因而简化了总成件的结构,另外,加工时可以一次装夹即可保证左、右缸体的形位公差的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的同时又提高了左、右缸体的同芯度。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9.图2是本发明左视图图;
10.图3是本发明图2的a-a剖视图;
11.图4是本发明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液压换挡机构包括叉轴20,叉轴20两端设置左、右活塞21a、21b,叉轴20中部固定拨叉30,这是现有技术中的相关内容,本发明的特别贡献之处在于将所述的左、右活塞21a、21b分置于筒状的左、右缸体11a、11b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所述的左、右缸体11a、11b之间由缸体连杆10固定,拨叉30与缸体连杆10处在避让位置处,左、右缸体11a、11b的外端插置于变速箱壳体1上设置管盖1a、1b内且两者之间构成密封配合,管盖1a、1b上设置油路。
13.上述方案中采用缸体连杆10固定连接两端的左、右缸体11a、11b,使缸体连杆10、左、右缸体11a、11b三者构成一体式的连体结构,有利于一次装夹即可完成两端的左、右缸体11a、11b的精加工,不仅保证了左、右缸体11a、11b内缸径加工同时还保证了左、右缸体11a、11b的同芯度,这样就保证了与同芯度有高精度保证的左、右活塞21a、21b的装配,有利密封性能和运行平稳性的提高与改善;缸体连杆10、左、右缸体11a、11b三者构成一体式的连体结构还可以实现一次性装夹加工出高精度的左、右缸体11a、11b的外周壁,由此实现与变速箱壳体1上设置的管盖1a、1b插置式的密封配合,实现了总成件与变速箱壳体1的装配,利用了变速箱壳体1上的特定部位作为缸体端盖部件即管盖1a、1b,无需为左、右缸体11a、11b独立设置缸盖来构成密闭缸腔;油路设置在管盖1a、1b上就是利用了原本就布置有压力油路的变速箱壳体1构造出适当的分支油路为油缸供油或回油,由此进一步简化了总成件的结构。
14.所述的缸体连杆10为截面呈圆弧形的板杆状,其弧度与左、右缸体11a、11b等径且彼此顺延布置,拨叉30的悬伸方向为所述的缸体连杆10的弧形口的朝向一侧。上述方案中的缸体连杆10选用的圆弧形的板杆状的优选方案,有利于铸造成型,也可以选用管径合适的管件加工成型,采用管件加工时,只需将两端预留出合适长度的管段构成左、右缸体11a、
11b的坯管段,将坯管段之间的部分管壁切除即可构成缸体连杆10、左、右缸体11a、11b三者为连体结构的坯料,中段管体上切除部分管壁后的管体坯料就相当于在管件上开设一窗口区域的形状,窗口区域的大小以保证左、右缸体11a、11b的连体强度与刚性为基本要求,同时兼顾叉轴20中部固定拨叉30的装配。
15.定位销珠40布置在所述的缸体连杆10上径向布置的销孔12中,销孔12内有弹簧41,弹簧41提供弹力趋势定位销珠40向叉轴20上的凹缺部22。上述方案中定位销珠40在弹簧41提供弹力趋势的情况下抵靠上叉轴20上的凹缺部22,提供在档定位。
16.所述的凹缺部311为槽形且槽长方向与叉轴20方向垂直。让定位销珠40抵靠凹缺部311的槽内。
17.优选地,所述的凹缺部311在叉轴20轴长方向紧邻、周向同位布置3个。上述方案提供三档定位,沿轴长方向紧邻布置三个凹缺部311能够在换挡时帮助实现三档快速定位,将三个凹缺部311周向同位布置,保证三个凹缺部311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换挡定位时,定位销珠40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能够抵到准确的抵靠到凹缺部311对应位置处,实现换挡定位的稳定性。
18.所述的左、右缸体11a、11b的外周壁设置径向向外突出的左缸体凸圈、右缸体法兰圈111a、111b。上述方案在装配时先将左、右缸体11a、11b插置于管盖1a、1b管腔内,将左缸体凸圈111a抵靠管盖1a后,让右缸体法兰圈111b固定连接管盖1b,使得总成件卡置于管盖1a、1b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构成在左、右缸体11a、11b与管盖1a、1b上构成密封的油腔,利用油缸供油或回油推动左、右活塞21a、21b运动。
19.所述的左、右缸体11a、11b的内侧端分别有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112a、112b,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112a、112b上有供叉轴20穿置通过的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过孔113a、113b,叉轴20与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过孔113a、113b构成动配合。上述方案中叉轴20穿置通过的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过孔113a、113b,当油路供油是左、右活塞21a、21b与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过孔113a、113b所形成的空腔会发生变化,需要实现气体的进出,所以叉轴20与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过孔113a、113b需要构成动配合,且左缸体内端盖、右缸体内端盖112a、112b同芯布置位于叉轴两端,在构成动配合的同时又为叉轴提供导向、支撑的作用,使得叉轴20、左、右活塞21a、21b与左、右缸体11a、11b的同轴度得到了保证。
20.所述的拨叉30与叉轴20上径向布置的销孔31,销钉50穿过销孔31固定连接拨叉30与叉轴20。将叉轴20与拨叉30通过销钉50固连,保证拨叉与叉轴作同步同向的轴向运动,确保拨叉拨动同步齿实现相应转速的齿轮副的啮合。
21.所述的缸体连杆10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3,叉轴20对应位置处设有磁块23。上述方案在缸体连杆10上集成位置传感器13,用于检测档位变化,提供换挡位置信号,此方案并不需要额外的空间要求或者在其他位置单独设立位置传感器,进一步提高本方案的集成度。
22.上述方案中除去管盖1a、1b之外的所有部件装配后可视为总成件,也可以将管盖1a、1b视为总成的部件,以下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安装过程。
23.变速箱上设置有布置总成件的空间位置,将管盖1a、1b套置在左、右缸体11a、11b上,参见图4,再将管盖1a、1b连接固定变速箱上,此时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其一是管盖1a、1b抵靠到左缸体凸圈、右缸体法兰圈111a、111b上,管盖1a、1b的外侧端面与变速箱的安装
面之间有高精度装配公差,然后将管盖1a、1b与变速箱固定连接;其二是管盖1a、1b抵靠到左缸体凸圈、右缸体法兰圈111a、111b上,管盖1a、1b的外侧端面与变速箱的安装面之间有便于置入的安装间隙,此时需要固定一端的缸体、管盖,再将与缸体固定的端盖与变速箱固连,如将右缸体法兰圈111b与管盖1b固连后再将管盖1b固连在变速箱上,管盖1a可以轴向向外移动些许即可与变速箱上的固定端面部位固连了。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均可以保证将左、右缸体11a、11b的位置安装至设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