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8378发布日期:2023-03-15 07:2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学习机类产品也进入了各个家庭的视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教材的智能识别功能也都集成到学习平板电脑之中,常见的平板电脑的前置摄像头是集成在平板内部的,拍摄角度垂直于平板电脑,而在使用此种平板电脑进行学习时,为了使得平板电脑可以拍摄到桌面上的书本,现有的解决方案之一是在平板电脑上安装一个小镜子来反射出书本的画面,前置摄像头通过拍摄小镜子反射的画面来完成书本内容的识别反射,而此方案在使用时,小镜子需要从其他地方拿出来安装在学习机的保护套上,不使用时再将小镜子从平板电脑上拆下,如此反复拆装的使用方式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丢失,导致平板电脑的指读功能使用受阻,大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其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支架,包括:
6.支架本体,设置于放置面并对电子产品进行支撑;
7.反射组件,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并能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转动和/或移动;
8.其中,所述反射组件通过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转动和/或移动能从收纳位置转移至反射位置,以将所述放置面上的景象向所述电子产品的拍摄组件反射。
9.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反射组件通过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移动和转动实现在所述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切换。
10.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安置所述电子产品的安置件,所述反射组件通过移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安置件上;其中,
11.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置件的背面以带动所述反射组件在所述安置件的背面移动;所述反射组件通过从所述安置件的背面转动至所述安置件的正面,以实现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反射位置的切换。
12.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
13.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安置件上;
14.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15.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连接。
16.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弹性件。
17.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反射组件通过转动组件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18.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滑块和所述反射组件;
19.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反射组件连接,并给所述反射组件提供向所述反射位置转动的动力。
20.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导轨的两个平行边缘通过相对于所述安置件凸起以形成滑条;所述滑块的两个平行边缘通过弯折以形成滑槽,所述滑槽通过一对一的容纳所述滑条以实现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动设置。
21.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反射组件在所述移动组件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安置件的顶端,并通过转动以跨越所述安置件的顶端而位于所述反射位置。
22.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反射组件包括:
23.壳体,与所述移动组件转动连接,并具有容纳所述安置件顶端以及所述电子产品顶端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底壁通过与所述安置件的顶端面和/或所述电子产品的顶端面抵接以实现在所述反射位置的定位;
24.反光镜,嵌设在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放置面上的景象向所述电子产品的拍摄组件反射。
25.可选的,上述支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所述安置件和支撑所述安置件的支撑件,所述安置件为板状件,且靠近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边缘通过折弯形成承载所述电子产品的承载槽。
26.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将反射组件连接在了支架本体上,使得反射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再相对于支架本体进行拆装,只需要使反射组件在支架本体上进行转动和/或移动,就能够使反射组件从收纳位置转移至反射位置,进而在反射位置将放置面上的景象向电子产品的拍摄组件反射,使得拍摄组件能够拍摄、识别位于放置面上的书本中的内容,而在学习完成时,只需再反向转动和/或移动反射组件即可实现收纳,如此就能够避免因拆装导致反射组件丢失的情况发生,使用户能更加方便的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乐趣。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在反射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30.图3为支架在反射组件处于反射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第一弹性件在导轨上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反射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支架支撑电子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反射组件处于反射位置时支架支撑电子产品的侧视图。
35.在图1-图7中:
36.1-支架本体,2-反射组件,3-移动组件,4-转动组件,5-电子产品;
37.101-安置件,102-支撑件,103-承载槽,201-壳体,202-定位凹槽,203-反光镜,301-导轨,302-滑块,303-第一弹性件,401-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其能够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架,其可以用于对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支撑,以使用户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进行学习。此支架主要包括支架本体1和反射组件2,其中,支架本体1为对电子产品5起到支撑作用的部件,其可以放置在放置面上,使得电子产品5被支撑在放置面上,以使电子产品5与放置面之间具有高度差,令电子产品5可以处于更适于用户观看、使用的高度上,此放置面可以为地面、桌面等,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用户在需要学习时,可以将支架本体1放置在桌面上,再将电子产品5放置到支架本体1上,同时用户还可以将书本摆放在桌面上;反射组件2用于对景象进行反射,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将反射组件2连接在支架本体1上,并使反射组件2能够在支架本体1上转动和/或移动,进而使反射组件2通过在支架本体1上转动和/移动,以从收纳位置转移至反射位置,位于反射位置的反射组件2就能够将放置面上的景象向电子产品5的拍摄组件(此拍摄组件包括摄像头及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的相应部件,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反射,由于放置面上放置有书本,所以反射组件2能够将书本上的内容反射至位于支撑架本体上的拍摄组件中,使得拍摄组件可以拍摄、识别书本上的内容,在电子产品5中安装有学习程序的基础上,就能够通过支架的配合使常规的电子产品5成为适用于学习的学习机,从而满足用户拍题、指读等学习需求,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反向转动和/移动反射组件2就可以使其由反射位置转移至收纳位置,从而实现反射组件2在支架本体1上的收纳。
41.上述的支架,令反射组件2始终与支架本体1保持连接,不再对反射组件2进行拆装操作,如此就能够避免因拆装导致反射组件2丢失的情况发生;相对于拆装反射组件2的操作,转动和/或移动反射组件2的操作方式,能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电子产品5进行学习,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使用乐趣;由于使反射组件2与支架本体1实现了集成,不再对反射组件2进行拆分,所以支架还兼具了支撑和收纳反射组件2的功能,令支架的使用效果更加突出。
42.在将反射组件2集成于支架本体1的基础上,反射组件2在支架本体1上的设置位置以及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在本技术中,优选令反射组件2通过在支架本体1上移动和转动实现在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切换,即,反射组件2在从收纳位置转移至反射位置以及从反射位置转移至收纳位置的过程中,反射组件2不仅发生移动,而且也发生转动,如此就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的结合使得反射组件2更加方便、准确的转移至反射位置,以提高使用效果,以及使得反射组件2更加充分的转移至收纳位置,以提高收纳、隐藏效果。
43.在反射组件2通过移动和转动实现在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切换的情况下,实现方
案可以为:如图1-图7所示,令支架本体1包括用于安置电子产品5的安置件101,反射组件2通过移动组件3连接在安置件101上;其中,移动组件3设置在安置件101的背面以带动反射组件2在安置件101的背面移动;反射组件2通过从安置件101的背面转动至安置件101的正面,以实现收纳位置和反射位置的切换。在此种实现方案中,电子产品5在安置件101上安置时,位于安置件101的正面,而连接反射组件2的移动组件3则位于安置件101的背面,当不需要反射组件2进行工作时,连接在移动组件3上的反射组件2与移动组件3一起均位于安置件101的背面,也就是说,反射组件2位于安置件101背面时即认为反射组件2位于收纳位置;当需要使用反射组件2反射书本内容时,则使移动组件3带动反射组件2在安置件101的背面移动至合适位置(此合适位置例如为后述的安置件101的顶端,或者,在满足反射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为安置件101的侧部等),然后再通过转动反射组件2使其由安置件101的背面翻转至安置件101的正面以到达反射位置,如此就实现了反射组件2由收纳位置向反射位置的切换,在完成学习后,为了避免位于正面的反射组件2影响电子产品5的其他使用(例如避免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时反射组件2遮挡屏幕),可以再将反射组件2由反射位置恢复至收纳位置,具体的操作为上述的逆操作。
44.此外,反射组件2实现在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切换的方式除采用上述移动和转动配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仅进行转动或仅进行移动的方式。具体的,在反射组件2仅进行转动以实现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切换时,可以直接将反射组件2转动的设置在安置件101的背面的靠近顶端的部位,从而使得反射组件2仅通过转动就可以跨越安置件101的顶端,实现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相互转换;在反射组件2仅进行移动以实现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切换时,可以令安置件101的正面具有较大的面积,反射组件2通过移动组件3移动的设置在正面上,且与正面具有固定的角度,当无需使用反射组件2时,反射组件2位于远离安置件101上电子产品5的位置,以避免反射组件2对电子产品5的其他使用产生影响,此时反射组件2所处的位置即为收纳位置,当需要使用反射组件2时,令反射组件2在正面上移动以靠近安置件101上的电子产品5,直至反射组件2移动至能够将书本中内容反射到电子产品5的拍摄组件中的位置,此时反射组件2所处的位置即为反射位置,如此通过往复移动就能够使反射组件2实现在反射位置和收纳位置的相互转换。
45.具体的,如图1-图3所示,移动组件3包括:导轨301,固定设置在安置件101上;滑块302,滑动连接在导轨301上,反射组件2设置在滑块302上;第一弹性件303,一端与滑块302连接,另一端与导轨301连接;其中,第一弹性件303与导轨301连接的位置位于导轨301的两端之间,以使滑块302在靠近导轨301的两端时均承受第一弹性件303的动力。在此结构中,反射组件2设置在滑块302上,而滑块302则滑动的设置在导轨301上,导轨301固定连接在安置件101的背面,当用户推动滑块302在导轨301上移动时,就能够使得处于收纳状态下的反射组件2向安置板的顶端(或者说反射位置)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反射组件2为翻转做好准备或者移动至最佳收纳位置。同时,在滑块302和导轨301之间还设置了第一弹性件303,此第一弹性件303的一端与滑块302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导轨301的两端之间的某个位置,例如可以优选连接在导轨301长度上的中间位置(后述内容中以此中间位置为例对第一弹性件303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并且在滑块30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303会被压缩变形,从而对滑块302和导轨301施加弹力,具体的,此第一弹性件303例如为弹簧或弹片,其两端可以通过铆钉分别转动连接(即铰接)在滑块302和导轨301上,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303能够
在滑块302的带动下转动。在滑块302由与安置件101的顶端距离最大的位置向靠近顶端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滑块302位于导轨301的远离安置件101顶端的一端,而第一弹性件303与导轨301的连接位置为导轨301的中间位置,所以在滑块302移动的前期(即从导轨301的一端移动至中间位置的阶段),滑块302会逐渐靠近中间位置,使得连接在滑块302和中间位置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03发生转动并被逐渐压缩,且压缩程度逐渐增大,进而使得第一弹性件303可以对滑块302施加越来越大的弹力,此时的弹力为滑块302移动的阻力,此阻力可以令滑块302在前期的移动难度增大,从而能够更好的将滑块302定位在与安置件101的顶端距离最大的位置(即最佳收纳位置),使得滑块302可以更加稳定、可靠的停留在该位置,减小甚至避免了滑块302在收纳状态下发生意外滑动的几率,令支架的使用性能可以得到提升;在用户施加足够大的推力以克服上述阻力时,滑块302就可以靠近中间位置,当滑块302移动至中间位置时,第一弹性件303被最大程度的压缩,第一弹性件303处于临界状态;当用户推动滑块302继续移动时,即滑块302开始远离中间位置时,随着第一弹性件303转动角度的改变,第一弹性件303施加给滑块302的弹力成为推动滑块302向安置件101顶端靠近的动力,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滑块302移动的后期(即从导轨301的中间位置移动至靠近另一端的阶段)更加省力的推动滑块302向安置件101的顶端靠近,甚至用户可以不再对滑块302施加推力,滑块302仅在第一弹性件303的驱动下即可移动至导轨301的另一端(导轨301的此端为靠近安置件101顶端的端部),如此可以为用户的操作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将滑块302定位在安置件101的顶端,即将设置在滑块302上的反射组件2定位在反射位置,使得反射组件2可以更加可靠的进行工作。在收纳反射组件2的过程中,与上述过程类似,第一弹性件303对向中间位置靠近的滑块302(即滑块302移动的前期)提供移动阻力,并在滑块302超过中间位置后(即滑块302移动的后期)向滑块302提供移动动力。如此,可以提升用户操作的便利性以及趣味性。
4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导轨301和滑块30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件303,且多个第一弹性件303镜像设置,例如可以镜像设置两个第一弹性件303,从而给滑块302提供更大的移动阻力和移动动力,且使滑块302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滑块302的移动稳定性。
47.本技术中,反射组件2通过转动组件4转动的连接在滑块302上,转动组件4包括:转轴,转动连接滑块302和反射组件2;第二弹性件401,两端分别与滑块302和反射组件2连接,并给反射组件2提供向反射位置转动的动力。如图5所示,转动组件4为实现反射组件2在安置件101的顶端翻转,以使其从收纳位置转换至反射位置的结构,其中的第二弹性件401为反射组件2的翻转提供翻转动力,从而自动实现反射组件2由收纳位置向反射位置的切换,具体的,此第二弹性件401例如为扭簧、卷簧或碟簧等,当第二弹性件401为扭簧时,其套设在转轴上,且两个扭臂中的一个与滑块302相抵,另一个与反射组件2相抵,当反射组件2处于收纳位置时,即反射组件2位于安置件101的背面时,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反射组件2在扭簧的扭转力作用下与安置件101的背面相抵,安置件101对承受扭转力的反射组件2形成阻挡,而当滑块302移动至安置件101的顶端时,如图3、图5和图7所示,安置件101不再对反射组件2进行阻挡,反射组件2在扭簧的扭转力作用下翻转至安置件101的正面,并且随着安置件101的顶端面和/或电子产品5的顶端面与反射组件2相抵,以阻挡反射组件2过量翻转,使得反射组件2停留在反射位置。
48.或者,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第二弹性件401,反射组件2从背面到正面的翻转操作以及从正面到背面的翻转操作可以通过手动实现,即用户手动翻转反射组件2,如此也能够使得反射组件2实现工作和收纳。
49.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导轨301为板状件,其两个平行边缘通过相对于安置件101凸起以形成滑条;滑块302为板状件,且两个平行边缘通过弯折以形成滑槽,滑槽通过一对一的容纳滑条以实现滑块302在导轨301上的滑动设置。此种结构的导轨301和滑块302,结构较为简单,体积较小,适于在支架上进行集成,并且多个滑条为一体结构、多个滑槽为一体结构,不仅便于加工,而且结构强度、工作稳定性均较高,能够提升支架的工作性能。具体的,板状的导轨301和滑块302均采用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钢板冲压成型,并使用机牙螺丝将导轨301固定在安置件101上。
50.如上述,反射组件2在移动组件3的带动下能移动至安置件101的顶端,并通过转动以跨越安置件101的顶端而位于反射位置,基于此,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反射组件2包括:壳体201,与移动组件3转动连接,并具有容纳安置件101顶端以及电子产品5顶端的定位凹槽202,定位凹槽202的底壁通过与安置件101的顶端面和/或电子产品5的顶端面抵接以实现在反射位置的定位;反光镜203,嵌设在壳体201上,以将放置面上的景象向电子产品5的拍摄组件反射。其中,壳体201通过转轴与滑块302转动连接,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其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并且在延伸方向上具有弯曲角度,从而使得嵌设在壳体201上的反光镜203能够在壳体201翻转后位于安置件101正面的合适位置,从而可以反射书本的画面和文字,令摄像头可以依据反光镜203反射的图像来识别内容,达到指读的目的,壳体201上的定位凹槽202一方面为保证反光镜203能够翻转至反射位置的避让结构,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壳体201及其上反光镜203定位的结构,从而保证反射组件2的正常、可靠工作。
51.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包括安置件101和支撑安置件101的支撑件102,安置件101为板状件,且靠近支撑件102的底部边缘通过折弯形成承载电子产品5的承载槽103。其中,将安置件101设置为板状件,能够增大其与电子产品5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够增大移动组件3的设置面积,从而提升支架的工作可靠性。或者,安置件101也可以为镂空的架体或框体等。支撑件102优选通过板状件折弯而成型,在支撑件102上设置安置件101时,如图2所示,优选将安置件101倾斜设置,以使放置在安置件101上的电子产品5能够以倾斜角度固定,如图7所示,从而更加适合用户观看,学生即使长时间学习也不会累。而为了保证电子产品5在倾斜的安置件101上可靠放置,如图1和图2所示,令安置件101的靠近支撑件102的底部边缘通过折弯形成承载电子产品5的承载槽103,以避免电子产品5从安置件101上意外滑落。
5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53.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54.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55.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56.应当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7.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技术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