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机动车辆的两个车辆部件之间隔振的轴承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29084发布日期:2024-03-25 19:19阅读:7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机动车辆的两个车辆部件之间隔振的轴承衬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两个车辆部件之间隔振的轴承衬套,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轴承衬套的机动车辆。本公开特别涉及一种在车轮和车轮支架之间提供隔振的车轮轴承衬套。


背景技术:

1、衬套是一种隔振器,其可用作两个车辆零件之间的接合部(interface)。衬套可用作缓冲器并吸收通过接合部传递的至少一些机械能。车辆悬架系统可包括衬套,例如橡胶衬套(例如,部分地或完全地由橡胶制成的衬套),该衬套可将车辆悬架系统的两个金属部件的面分隔开并且允许车辆悬架系统的两个金属部件的面之间的一些移动。通过允许这种移动和/或提供橡胶的阻尼特性,例如,当在崎岖的路面上行驶时,橡胶衬套可减少传递到车身的噪声和振动。

2、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衬套设计。衬套可以是环形的,例如柱体的。橡胶衬套可包括橡胶部件,在实例中,该橡胶部件可位于金属内管和外管之间。橡胶衬套的重要特征是经由橡胶衬套连接的任意两个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橡胶中的应变(例如,允许相对于衬套的对称轴线径向运动)来调节,而不是主要通过在接合部处的剪切和/或摩擦来调节。因此,橡胶衬套例如相对于由较硬和/或较少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有利于减少噪音和/或振动。例如,具有对称和/或非对称径向刚度的橡胶衬套可用于底盘中和/或将电动马达安装到轴上。

3、以车轮轴承作为实例,橡胶衬套可定位在车轮轴承与车轮支架中的孔之间(例如,对于柔性悬架)以及/或者在车轮轴承与车轮自身中的孔之间(例如,对于刚性悬架)。传统的橡胶衬套由于它们的对称性质而可在基本法向(例如,压缩)应变的方向上(例如,在车辆纵向或x方向以及车辆竖直或z方向上,其中,纵向方向和竖直方向是指配置为在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的方向)表现出第一弹性刚度模量。然而,当橡胶发生剪切应变时,橡胶的刚性模量可更小。在转向和/或转弯期间,橡胶衬套的橡胶可在车辆横向或y方向上经受几乎纯剪切。由于在剪切方向上的刚度模量可能相对较低(例如,相对于压缩方向),因此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可能出现相对于轮毂的大量不期望的顺应性。这种顺应性可能影响在需要产生转向侧向力的轮胎接触区域处的侧向力的建立,并且可能使得转向困难、降低转弯能力并且/或者导致打滑或轮胎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是本公开的某些特征的简化概述。该概述不是详尽的概述并且不旨在确认关键或主要元件。

2、在此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的两个车辆部件之间进行隔振的轴承衬套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3、一种设备可包括:内管;外管,位于内管的径向外侧;以及中间管部分。内管和外管可以是大致环形的并且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空间。中间管部分可包含橡胶材料并且可径向地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以便基本上填充空间的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内管的与至少一个周向区段相对应的径向外表面可包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并且外管的与至少一个周向区段相对应的径向内表面可包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可配置成与中间管部分形成至少一个接合部。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配置成响应于所施加的轴向力而基本上产生轴向方向上的法向应变,并且响应于所施加的径向力而基本上产生径向方向上的法向应变。

4、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可在轴向方向上重叠。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多个突出肋部。至少一个第一突状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状肋部可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都可包括相对于径向方向并相对于周向方向倾斜的横向面。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可包括上部区段以及与该上部区段相对的下部区段。中间管部分、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都可围绕设备的整个周缘延伸。

5、该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该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橡胶压缩块,该橡胶压缩块布置在内管的径向外表面或外管的径向内表面上,以在橡胶压缩块与径向相对的外管或内管之间形成间隙。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可包括前向区段以及与该前向区段相对的后向区段。位于前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与位于后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在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径向厚度;形状;或者硬度。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可设置有沿着周向方向散布的多个轴向注射通道,其中该轴向注射通道配置成在制造中间管部分期间轴向注射橡胶材料。内管和外管中的至少一者可由金属材料制成。

6、一种车辆,可包括:轴承衬套;至少一个车轮;以及至少一个车轮支架。轴承衬套可包括:内管;外管,位于内管的径向外侧;以及中间管部分。内管和外管可以是大致环形的,并且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一空间。中间管部分可包含橡胶材料并且可径向地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以便基本上填充空间的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内管的与至少一个周向区段相对应的径向外表面可包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并且外管的与至少一个周向区段相对应的径向内表面可包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可配置成与中间管部分形成至少一个接合部。该至少一个接合部可配置成响应于所施加的轴向力而基本上产生轴向方向上的法向应变,并且响应于所施加的径向力而基本上产生径向方向上的法向应变。

7、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可在轴向方向上重叠。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多个突出肋部。至少一个第一突状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状肋部可在轴向方向上交替地布置。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都可包括相对于径向方向并相对于周向方向倾斜的横向面。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可包括上部区段以及与该上部区段相对的下部区段。中间管部分、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都可围绕轴承衬套的整个周缘延伸。

8、该轴承衬套可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该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橡胶压缩块,该橡胶压缩块布置在内管的径向外表面或外管的径向内表面上,以在橡胶压缩块与径向相对的外管或内管之间形成间隙。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可包括前向区段以及与该前向区段相对的后向区段。位于前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与位于后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在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径向厚度;形状;或者硬度。

9、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和其他特征和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轴承衬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突出肋部;并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包括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并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倾斜的横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包括上部区段以及与所述上部区段相对的下部区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中间管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都围绕所述轴承衬套的整个周缘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还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橡胶压缩块,所述橡胶压缩块布置在所述内管的径向外表面或者所述外管的径向内表面上,以在所述橡胶压缩块与径向相对的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之间形成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前向区段以及与所述前向区段相对的后向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位于所述前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与位于所述后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在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设置有沿着所述周向方向散布的多个轴向注射通道,其中所述轴向注射通道配置成用于在制造所述中间管部分期间轴向注射橡胶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衬套,其中,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中的至少一者由金属材料制成。

12.一种车辆,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突出肋部;并且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包括相对于所述径向方向并相对于所述周向方向倾斜的横向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区段包括上部区段以及与所述上部区段相对的下部区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中间管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突出肋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突出肋部各自围绕所述轴承衬套的整个周缘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轴承衬套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橡胶压缩块,所述橡胶压缩块布置在所述内管的径向外表面或者所述外管的径向内表面上,以在所述橡胶压缩块与径向相对的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之间形成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周向区段包括前向区段以及与所述前向区段相对的后向区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其中,位于所述前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与位于所述后向区段中的橡胶压缩块在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上不同:


技术总结
一种衬套,可包括内管、外管以及中间管部分,该中间管部分由顺应性材料制成并且径向地布置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内管的径向外表面和外管的径向内表面各自都可具有沿衬套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肋部。中间管部分可成形为与内管的外表面和外管的内表面互补,以便填充其间的空间。突出肋部可配置成使得外部施加的径向力或轴向力基本上作为中间管部分中的法向应力传播。

技术研发人员:阿梅亚·卡马卡尔,克里斯蒂安·鲁德维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