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07571发布日期:2023-04-19 12:4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膨胀节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


背景技术:

1、膨胀节是指能有效地起到补偿轴向变形作用的挠性元件。

2、相关技术中,一般的常规烟囱膨胀节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主要由两块连接板(6)和可伸缩的橡胶圈带(7)组成。从而在烟囱内因为壁温不同产生热膨胀差时,通过橡胶圈带(7)自身可伸缩的特性来降低烟囱内壁上的轴向荷载,降低了膨胀量使得烟囱内壁损坏而漏气的概率。

3、然而上述膨胀节在工作过程中,烟囱内的烟气流动时会与橡胶圈带(7)产生摩擦,从而使得橡胶圈带(7)极易磨损,而由于烟囱位置通常较高,所以对橡胶圈带(7)进行更换费时费力,且在更换橡胶圈带(7)时需要在烟囱停止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使得更换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膨胀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烟囱非金属膨胀节,包括:

4、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两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分别设置在两段烟囱相互靠近的一端上,烟气流向从所述第一连接环处流向第二连接环处;

5、内置氟橡胶圈带,所述内置氟橡胶圈带两端分别通过两组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

6、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环上,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伸至第二连接环处,所述导流板位于内置氟橡胶圈带靠近烟囱内部的一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段烟囱相互靠近的一端上,移动导流板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环上,导流板对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再将内置氟橡胶圈带通过两组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从而通过内置氟橡胶圈带对烟囱的膨胀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导流板的设置避免了烟气移动时与内置氟橡胶圈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烟气移动时对内置氟橡胶圈带产生磨损的概率,提高了内置氟橡胶圈带的使用寿命。

8、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9、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一连接环配合对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夹持;

10、压力组件,所述压力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环上且用于驱动第一压板将内置氟橡胶圈带压紧在第一连接环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第一压板与第一连接环配合对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夹持,然后使用压力组件驱动第一压板将内置氟橡胶圈带压紧在第一连接环上,从而实现了内置氟橡胶圈带在第一连接环上的固定工作。

12、可选的,所述压力组件包括:

13、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第一连接环上;

14、压力螺杆,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压力螺杆穿过滑移孔抵紧在第一压板上;

15、两个压力螺母,两个压力螺母均螺纹连接在压力螺杆上且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两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压力螺杆穿过滑移孔后抵紧在第一压板上,拧动两个压力螺母分别抵紧在固定板两侧侧壁上,从而完成对第一压板位置的固定工作;拧动两个压力螺母互相远离,即可移动压力螺杆从而解除对第一压板的限位工作。

17、可选的,所述导流板分为弯折部和竖直部,所述弯折部一端与第一连接环连接,所述弯折部另一端与竖直部连接,所述弯折部远离第一连接环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连接环处倾斜设置,所述弯折部上开设有贯穿弯折部厚度的疏水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导流板分为弯折部和竖直部,从而使得竖直部与内置氟橡胶圈带之间留设有足够让内置氟橡胶圈带吸收烟囱内部膨胀量的间隙,且在弯折部上开设疏水孔,从而使得烟囱内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导流板能从疏水孔中流出,降低了由于烟囱内的烟气冷凝水在导流板弯折部沉积而对内置氟橡胶圈带造成腐蚀的概率。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设置有外置氟橡胶圈带,所述外置氟橡胶圈带位于压力螺杆远离内置氟橡胶圈带的一侧。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置氟橡胶圈带靠近烟囱外部的一侧固定外置氟橡胶圈带,从而在内置氟橡胶圈带损坏时,外置氟橡胶圈带能够继续对烟气的膨胀量进行吸收,降低了烟气直接散发到环境中从而污染环境的概率,且通过观察外置氟橡胶圈带的状态即可获知内置氟橡胶圈带是否损坏。

21、可选的,所述外置氟橡胶圈带通过两组第二连接组件分别可拆卸设置在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22、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位于外置氟橡胶圈带远离第一连接环的一侧;

23、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压板、外置氟橡胶圈带和第一连接环,所述固定螺杆头部抵紧在第二压板上,所述固定螺栓上螺纹连接有抵紧在第一连接环上的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压板在固定螺栓作用下与第一连接环配合夹紧外置氟橡胶圈带。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观察到外置氟橡胶圈带膨胀或收缩时,即表明内置氟橡胶圈带已经失效损坏,从而拧动固定螺母与固定螺栓脱离,移动固定螺栓一第一连接环脱离,即可取下第二压板进而取下外置氟橡胶圈带对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移动压板将外置氟橡胶圈带压紧在第一连接环上,然后移动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压板、外置氟橡胶圈带和第一连接环,拧动固定螺母抵紧在第一连接环上,从而完成了外置氟橡胶圈带的拆装工作。

25、可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26、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分别设置在内置氟橡胶圈带两端;

27、插接板,所述第一连接环上沿烟囱径向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与插接孔连通的滑移孔,所述插接板滑移安装在滑移孔上且与插接孔插接配合;

28、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且用于对插接板的位置进行限位。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安装板套设到第一连接环上,移动插接板与插接孔插接配合,锁定限位组件对插接板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完成内置氟橡胶圈带在第一安装板上的固定工作;解锁限位组件,移动插接板与插接孔脱离,即可取下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更换。

30、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31、限位弹簧,所述滑移孔内侧壁上沿垂直于插接板滑移方向开设有移动槽,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移动槽上;

32、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移设置在移动槽上且与限位弹簧连接,与所述移动槽相对的一侧滑移孔内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部分伸出移动槽外与限位槽插接配合。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限位板压缩限位弹簧,将限位板从限位槽内移出并打开移动槽,从而可从插接孔中移出插接板并取下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移动新的插接板与插接孔插接配合,当插接板插入插接孔后,限位板在限位弹簧作用下部分伸出移动槽外与限位槽插接配合且限位板靠近插接孔的一侧侧壁与插接板抵触,从而完成了对插接板的位置的限位工作。

34、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沿限位板滑移方向滑移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位于安装板外,所述拉杆另一端伸至移动槽内与限位板连接。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杆即可带动限位板在移动槽内进行滑移,从而便于人工移动限位板,提高了工作效率。

36、可选的,所述限位板远离限位弹簧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圆弧形的导向面,所述限位板板面上均布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板与限位槽插接的一侧侧壁上开设圆弧形的导向面,从而在限位板插入限位槽时,导向面将限位板导入限位槽中,从而降低了限位板由于位置稍有偏差吧便无法插入限位槽内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限位板板面上均布固定多个加强筋,从而对限位板的强度进行了加强,保证了安装强度。

3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9、1.通过内置氟橡胶圈带对烟囱的膨胀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导流板的设置避免了烟气移动时与内置氟橡胶圈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烟气移动时对内置氟橡胶圈带产生磨损的概率,提高了内置氟橡胶圈带的使用寿命;

40、2.通过内置氟橡胶圈带损坏时,外置氟橡胶圈带能够继续对烟气的膨胀量进行吸收,降低了烟气直接散发到环境中从而污染环境的概率,且通过观察外置氟橡胶圈带的状态即可获知内置氟橡胶圈带是否损坏;

41、3.通过移动安装板套设到第一连接环上,移动插接板与插接孔插接配合,锁定限位组件对插接板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完成内置氟橡胶圈带在第一安装板上的固定工作;解锁限位组件,移动插接板与插接孔脱离,即可取下内置氟橡胶圈带进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