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节能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7564发布日期:2023-05-26 19:4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空调节能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节能阀,具体为空调节能阀。


背景技术:

1、空调的四通阀是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系统管路内的流向来实现制冷、制热之间的相互转换。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等自动控制元器件会继续向商用空调、商业制冷控制元器件领域延伸发展。四通阀是节能、环保的主导产品。

2、专利号cn102518833a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四通阀,包括四通阀主阀和先导阀,四通阀主阀通过高压导流管、低压导流管以及两根连接于四通阀主阀左右腔体的导流管分别与先导阀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先导阀包括位于阀体内的滑块、分别位于滑块两端的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和第一固定弹簧、第二固定弹簧,所述滑块的底端上开有使得滑块在不同位置时具有导通或密封功能的四个导通孔。本发明对于制冷制热之间状态的切换只需短暂地上一下电即可即可保持四通阀两端压差的稳定性,无需持续上电来维持模式进行。

3、但是该四通阀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对先导阀左边和右边的两个电磁线圈进行间歇性短暂供电,即可保持四通阀两端压差的稳定性,但由于冷媒和热媒为液体,在主阀内流通时,存在碰撞体积和气压的影响,而该四通阀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制冷制热之间状态的切换时,滑阀的移动并做出限制,容易造成滑阀堵塞或者磨损严重,造成转换效率低和失效的情况发生,并且对于制冷和制热的媒体流管并未做出保护,导致安装不便,折弯变形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空调节能阀,用于解决现有的四通阀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制冷制热之间状态的切换时,滑阀的移动并做出限制,容易造成滑阀堵塞或者磨损严重,造成转换效率低和失效的情况发生,并且对于制冷和制热的媒体流管并未做出保护,导致安装不便,折弯变形严重的问题。

2、因此,本发明给出了空调节能阀,包括主阀、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第一热媒管和第二热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顺次安装在所述主阀的一侧,所述第二热媒管安装在所述主阀的另一侧;

3、所述主阀外侧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外侧安装有缓冲机构,且所述缓冲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二热媒管外侧;

4、所述主阀内部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部一侧安装有液压杆的一端,所述液压杆另一端连接有滑阀,且所述滑阀连接在所述滑腔内部。

5、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座、弹簧槽和缓冲弹簧,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主阀外侧,所述弹簧槽开设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簧槽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座,且所述滑座可在所述弹簧槽内部滑动,所述滑座外侧延伸至所述弹簧槽外侧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侧连接有缓冲环,且所述缓冲环贴合在所述第二热媒管外侧。

6、优选的:所述缓冲环内侧安装有缓冲垫。

7、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数量为若干。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稳定槽,所述稳定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外侧连接有稳定杆一端,且所述稳定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稳定槽外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座外侧。

9、优选的:所述挡块的直径小于所述稳定槽内部直径,且大于所述稳定槽开口直径。

10、优选的:所述滑腔内部下方开设有三个连通口,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均与所述连通口相连。

11、优选的:所述滑腔内部下方两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一端,且所述限位块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阀两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位于所述主阀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弯角。

13、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节能阀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第一步:首先电磁阀与主阀连接,可控制活塞进行工作,将第一冷媒管与外部的蒸发器一端进行连接,第二冷媒管与空调内的压缩机一端进行连接,第一热媒管与空调的冷凝器进行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相互连接,第二热媒管与压缩机另一端相连,安装完成;

15、第二步:在空调制冷过程中,电磁阀不通电,滑阀处于滑腔内部的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连通口处,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处于连通状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气体,由第二热媒管进入,由第一热媒管排岀,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膨胀阀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从第一冷媒管进入,由第二冷媒管回到压缩机,然后继续循环;

16、第三步:在空调制热过程中,电磁阀通电,控制液压杆工作,带动活塞移动,活塞带动滑阀移动,滑阀两侧的限位块在限位槽内部滑动,滑阀移动至第二热媒管和第一冷媒管连通,第二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连通,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主阀外的第二热媒管进入,由第一冷媒管排出,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膨胀阀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由主阀外的第一热媒管进入,由第二冷媒管回到压缩机,然后继续循环。

17、本发明,通过电磁阀与主阀连接,可控制活塞进行工作,将第一冷媒管与外部的蒸发器一端进行连接,第二冷媒管与空调内的压缩机一端进行连接,第一热媒管与空调的冷凝器进行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相互连接,第二热媒管与压缩机另一端相连,安装完成,在空调制冷过程中,电磁阀不通电,滑阀处于滑腔内部的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的连通口处,第一冷媒管和第二冷媒管处于连通状态,冷媒通过压缩机压缩转换为高温高压气体,由第二热媒管进入,由第一热媒管排岀,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膨胀阀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从第一冷媒管进入,由第二冷媒管回到压缩机,然后继续循环,在空调制热过程中,电磁阀通电,控制液压杆工作,带动活塞移动,活塞带动滑阀移动,滑阀两侧的限位块在限位槽内部滑动,防止滑阀出现偏移,对与制冷或者制热的媒体体积和压力的影响进行限制冲销,提高使用寿命,滑阀移动至第二热媒管和第一冷媒管连通,第二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连通,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主阀外的第二热媒管进入,由第一冷媒管排出,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吸冷放热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经膨胀阀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过蒸发器吸热放冷作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由主阀外的第一热媒管进入,由第二冷媒管回到压缩机,然后继续循环,同时缓冲机构可对第二热媒管进行支撑,缓冲弹簧带动滑座在弹簧槽内部滑动,连接座有以及缓冲环贴合在第二热媒管外侧,安装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第二热媒管受力时,都会进行缓冲,减少损坏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1)、第一冷媒管(2)、第二冷媒管(3)、第一热媒管(4)和第二热媒管(6),所述第一冷媒管(2)、第二冷媒管(3)和第一热媒管(4)顺次安装在所述主阀(1)的一侧,所述第二热媒管(6)安装在所述主阀(1)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底座(501)、弹簧槽(502)和缓冲弹簧(503),所述底座(501)安装在所述主阀(1)外侧,所述弹簧槽(502)开设在所述底座(501)内部,所述缓冲弹簧(50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弹簧槽(502)底部,所述缓冲弹簧(503)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座(504),且所述滑座(504)可在所述弹簧槽(502)内部滑动,所述滑座(504)外侧延伸至所述弹簧槽(502)外侧连接有连接座(505),所述连接座(505)外侧连接有缓冲环(509),且所述缓冲环(509)贴合在所述第二热媒管(6)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509)内侧安装有缓冲垫(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503)的数量为若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01)的两侧设置有稳定槽(506),所述稳定槽(506)内部滑动连接有挡块(507),所述挡块(507)外侧连接有稳定杆(508)一端,且所述稳定杆(508)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稳定槽(506)外侧连接在所述连接座(505)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507)的直径小于所述稳定槽(506)内部直径,且大于所述稳定槽(506)开口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腔(8)内部下方开设有三个连通口(14),且所述第一冷媒管(2)、第二冷媒管(3)和第一热媒管(4)均与所述连通口(1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腔(8)内部下方两侧开设有限位槽(12),所述限位槽(12)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3)一端,且所述限位块(13)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阀(10)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节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2)和第一热媒管(4)位于所述主阀(1)外侧的位置设置有弯角。

10.基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节能阀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空调节能阀技术领域,具体为空调节能阀,包括主阀、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第一热媒管和第二热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第二冷媒管和第一热媒管顺次安装在所述主阀的一侧,所述第二热媒管安装在所述主阀的另一侧,所述主阀外侧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外侧安装有缓冲机构。本发明通过缓冲机构可对第二热媒管进行支撑,缓冲弹簧带动滑座在弹簧槽内部滑动,连接座有以及缓冲环贴合在第二热媒管外侧,安装过程中或者使用过程中第二热媒管受力时,都会进行缓冲,减少损坏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以及对滑阀进行限位,减少滑阀损坏和偏移的情况,提高了冷热转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杭天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长盈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