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7996发布日期:2022-08-24 02:5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


背景技术:

2.平衡轴是发动机内一个装有偏心重块的轴,装配在曲轴附近。发动机工作时,平衡轴随曲轴同步旋转,利用偏心重块所产生的反向振动力,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降低发动机的振动。曲轴与平衡轴之间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实现动力传递,主动齿轮固连在曲轴上,从动齿轮固连在平衡轴上。当主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从动齿轮时,由于齿轮副的齿侧间隙,从而产生出冲击噪声。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5618651 u,授权公告日2016.10.05)公开了一种齿轮消隙结构以及发动机,包括筒圈、后盖和提升筋,其中,所述提升筋固定在所一种齿轮消隙结构,包括平衡轴、设置在平衡轴上的从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上还套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的消隙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上的挡圈,其中,所述挡圈与所述消隙齿轮相抵,所述消隙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消隙弹簧,所述消隙齿轮在所述消隙弹簧的驱动下能够围绕所述从动齿轮偏转。在工作时,主动齿轮向所述从动齿轮和消隙齿轮传递扭矩的同时,消隙齿轮在消隙弹簧的作用下具有与从动齿轮相反方向旋转的趋势,消隙齿轮相对于从动齿轮会偏转一定角度,从而增加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以及消隙齿轮的有效的啮合面积,消除了齿轮传递过程中的侧隙,降低了发动机的冲击噪音。
4.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齿轮消隙需要在齿轮上设置消隙弹簧,具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包括曲轴,在曲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在曲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轴与第二平衡轴,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齿轮与第二平衡齿轮,所述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的两端部设置有与箱体连接的第一凸台,在两第一凸台之间的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两端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凸台与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同轴线设置,转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消除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隙。
8.在上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中,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偏心距为0.1mm-0.2mm。
9.在上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中,所述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的偏心距为0.15mm。
10.在上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中,所述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台上。
11.在上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中,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
12.在上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中,所述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
13.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设置偏心设置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便可实现齿隙的消除,调节快速方便,效果好;
15.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设置内六角孔,便于调节。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8.图3是图2的a-a主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平衡轴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平衡轴的主视图。
21.图中:1、曲轴;2、主动齿轮;3、第一平衡轴;4、第二平衡轴;5、第一平衡齿轮;6、第二平衡齿轮;7、第一凸台;8、第二凸台;9、轴承;10、内六角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5:
23.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包括曲轴1,在曲轴1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在曲轴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轴3与第二平衡轴4,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齿轮5与第二平衡齿轮6,所述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与主动齿轮2啮合,所述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的两端部设置有与箱体连接的第一凸台7,在两第一凸台7之间的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两端的第二凸台8,所述第一凸台7与第二凸台8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凸台7与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同轴线设置,转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消除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与主动齿轮2之间的齿隙。
24.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来调节齿隙,对整体结构改动小,调节快速方便。
25.为了方便转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所述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10。调节时,可将内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孔10便可带动第一平衡轴3或第二平衡轴4在箱体上转动,实现第一平衡齿轮5或第二平衡齿轮6与主动齿轮2之间齿隙的调节。
26.具体地,所述第一凸台7、第二凸台8的偏心距为0.1mm-0.2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台7、第二凸台8的偏心距为0.15mm。
27.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台7上。具体来说,所述轴承9为滚针轴承。
28.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1),在曲轴(1)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在曲轴(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轴(3)与第二平衡轴(4),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齿轮(5)与第二平衡齿轮(6),所述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与主动齿轮(2)啮合,所述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的两端部设置有与箱体连接的第一凸台(7),在两第一凸台(7)之间的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两端的第二凸台(8),所述第一凸台(7)与第二凸台(8)偏心设置,所述第一凸台(7)与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同轴线设置,转动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消除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与主动齿轮(2)之间的齿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7)、第二凸台(8)的偏心距为0.1mm-0.2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7)、第二凸台(8)的偏心距为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齿轮(5)、第二平衡齿轮(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9)转动连接在第一凸台(7)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9)为滚针轴承。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轴(3)、第二平衡轴(4)的一端设置有内六角孔(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衡轴消除齿隙结构;包括曲轴、主动齿轮,在曲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平衡轴与第二平衡轴,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分别设置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平衡齿轮与第二平衡齿轮,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的两端部设置有与箱体连接的第一凸台,在两第一凸台之间的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上分别设置有连接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两端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偏心设置,转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消除第一平衡齿轮、第二平衡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齿隙;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第一平衡轴、第二平衡轴便可实现齿隙的消除,调节快速方便,效果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吴连彬 丁细根 张辉秋 罗琪 谢佳兴 高令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浪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