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9844发布日期:2022-12-20 22:2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驱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提出具有变矩器的电动汽车。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汽车的驱动单元具有电动马达、变矩器以及差动齿轮。来自电动马达的动力由变矩器将扭矩放大。而且,由变矩器放大了扭矩的动力经由差动齿轮向各驱动轮传递。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583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存在想要使上述那样的驱动单元小型化这样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小型化的驱动单元。
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的某个方面所涉及的驱动单元构成为使一对驱动轮旋转驱动。驱动单元具备旋转电机、第一液力耦合器、差动装置。第一液力耦合器构成为经由工作流体传递从旋转电机输出的动力。差动装置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同轴。差动装置构成为能够使一对驱动轮差动旋转。
10.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第一液力耦合器与差动装置配置成同轴,能够小型化。
11.优选旋转电机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以及差动装置同轴。
12.优选驱动单元还具备减速机或者变速机。减速机构成为使来自旋转电机的动力减速。变速机构成为使来自旋转电机的动力变速。
13.优选减速机或者变速机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以及差动装置同轴。
14.优选减速机或者变速机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旋转电机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之间。
15.优选减速机或者变速机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液力耦合器与差动装置之间。
16.优选驱动单元还具备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前进后退切换装置构成为对从旋转电机输出的动力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17.优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以及差动装置同轴。
18.优选前进后退切换装置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液力耦合器与差动装置之间。
19.优选差动装置在轴向上,配置于旋转电机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之间。
20.优选旋转电机相对于第一液力耦合器配置于径向外侧。
21.优选旋转电机相对于差动装置配置于径向外侧。
22.优选驱动单元还具备中间轴。中间轴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以及差动装置不同轴。中间轴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液力耦合器与差动装置之间。
23.优选中间轴构成为使来自第一液力耦合器的动力减速或者变速而传递至差动装置。
24.优选旋转电机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不同轴。
25.优选减速机或者变速机配置成与旋转电机同轴。
26.优选驱动单元还具备第二液力耦合器。第二液力耦合器配置成与第一液力耦合器以及差动装置同轴。第一液力耦合器构成为经由工作流体将从差动装置输出的动力向第一驱动轮传递。第二液力耦合器构成为经由工作流体将从差动装置输出的动力向第二驱动轮传递。
27.实用新型效果
28.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驱动单元小型化。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0.图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1.图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2.图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3.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4.图6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5.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6.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7.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38.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另外,径向是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
40.<驱动单元100>
41.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100具备电动马达(旋转电机的一个例子)2、第一变矩器(第一液力耦合器的一个例子)3以及差动齿轮4(差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在轴向上,在电动马达2与差动齿轮4之间配置有第一变矩器3。即,在轴向上,按电动马达2、第一变矩器3、差动齿轮4的顺序配置。
42.驱动单元100搭载于电动汽车。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100也可以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驱动单元100构成为对一对驱动轮101进行旋转驱动。
43.<电动马达2>
44.电动马达2具有第一定子21以及转子22。第一定子21固定于框架或者壳体等。第一
定子21无法旋转。
45.转子22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而旋转。转子22相对于第一定子21而配置于径向内侧。即,电动马达2是内转子型。需要说明的是,电动马达2也可以是外转子型。需要说明的是,转子22能够相对于驱动轴103相对旋转。
46.电动马达2配置成与差动齿轮4同轴。即,电动马达2的旋转轴与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实质配置在相同线上。需要说明的是,电动马达2的旋转轴是转子22的旋转轴。
47.<第一变矩器3>
48.第一变矩器3构成为经由工作流体(例如工作油)传递从电动马达2输出的动力。第一变矩器3配置成与差动齿轮4同轴。即,第一变矩器3的旋转轴与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实质配置在相同线上。第一变矩器3能够相对于驱动轴103相对旋转。
49.第一变矩器3具有罩31、叶轮32、涡轮33以及第二定子34。
50.来自电动马达2的动力被传递至罩31。罩31安装于电动马达2的转子22。罩31与电动马达2的转子22一体地旋转。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罩31与转子22之间夹设有其他部件。另外,罩31也可以以与转子22不同的转速旋转。
51.叶轮32固定于罩31。叶轮32与罩31一体地旋转。
52.涡轮33配置为与叶轮32对置。经由工作流体而从叶轮32向涡轮33传递动力。
53.第二定子34配置于叶轮32与涡轮33之间。第二定子34经由单向离合器(省略图示)而安装于固定轴104。
54.<差动齿轮4>
55.来自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被传递至差动齿轮4。即,在动力传递路径上,按电动马达2、第一变矩器3、差动齿轮4的顺序配置。
56.差动齿轮4构成为:将来自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分配并传递至两个驱动轮101。差动齿轮4构成为能够使一对驱动轮101差动旋转。详细而言,差动齿轮4构成为能够使一对驱动轴103差动旋转。
57.差动齿轮4配置成与第一变矩器3同轴。即,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与第一变矩器3的旋转轴实质配置在相同线上。
58.差动齿轮4具有小齿轮41以及一对侧齿轮42。来自涡轮33的动力被传递至小齿轮41。小齿轮41的旋转轴在径向上延伸。另外,小齿轮41配置为自转并且绕旋转轴o公转。
59.各侧齿轮42与小齿轮41啮合。各侧齿轮42将从小齿轮41传递的动力传递至各驱动轴103。
60.[变形例]
[006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则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62]
变形例1
[0063]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100也可以还具备减速机5。减速机5配置成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同轴。另外,减速机5也配置成与电动马达2同轴。需要说明的是,减速机5例如由多个齿轮等构成。
[0064]
减速机5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电动马达2与第一变矩器3之间。即,减速机5使来自电动马达2的动力减速并向第一变矩器3输出。
[0065]
减速机5在轴向上配置于电动马达2与第一变矩器3之间。即,在轴向上,按电动马达2、减速机5、第一变矩器3的顺序配置。详细而言,在轴向上,按电动马达2、减速机5、第一变矩器3、差动齿轮4的顺序配置。
[0066]
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减速机5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变矩器3与差动齿轮4之间。即,也可以是,减速机5使来自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减速并向差动齿轮4输出。
[0067]
减速机5在轴向上配置于第一变矩器3与差动齿轮4之间。即,在轴向上,按第一变矩器3、减速机5、差动齿轮4的顺序配置。详细而言,在轴向上,按电动马达2、第一变矩器3、减速机5、差动齿轮4的顺序配置。
[0068]
在上述各变形例中,驱动单元100也可以取代减速机5而具备变速机,也可以具备前进后退切换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前进后退切换装置构成为对从电动马达2输出的动力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前进后退切换装置由多个齿轮构成。
[0069]
前进后退切换装置优选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变矩器3与差动齿轮4之间。即,前进后退切换装置构成为对第一变矩器3输出的动力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根据该构成,在前进时以及后退时的任一时机均能够使输入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的旋转方向相同。
[0070]
变形例2
[0071]
如图4所示,差动齿轮4也可以在轴向上配置于电动马达2与第一变矩器3之间。即,在轴向上,按电动马达2、差动齿轮4、第一变矩器3的顺序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动力传递路径成为电动马达2、第一变矩器3、差动齿轮4的顺序。
[0072]
变形例3
[0073]
如图5所示,电动马达2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变矩器3配置于径向外侧。即,电动马达2也可以在径向视时与第一变矩器3重叠。在轴向上,电动马达2与第一变矩器3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0074]
电动马达2配置为包围第一变矩器3。电动马达2安装于第一变矩器3的外周面。详细而言,电动马达2的转子22安装于第一变矩器3的罩31或者叶轮32的外周面。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转子22与罩31或者叶轮32之间夹设有其他部件。
[0075]
变形例4
[0076]
如图6所示,电动马达2也可以相对于差动齿轮4配置于径向外侧。即,电动马达2也可以在径向视时与差动齿轮4重叠。在轴向上,电动马达2与差动齿轮4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0077]
电动马达2配置为包围差动齿轮4。需要说明的是,动力传递路径是电动马达2、第一变矩器3、差动齿轮4的顺序。
[0078]
变形例5
[0079]
如图7所示,驱动单元100也可以还具备中间轴6。中间轴6配置成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不同轴。即,中间轴6的旋转轴没有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配置在相同线上。中间轴6的旋转轴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实质平行地延伸。
[0080]
中间轴6在动力传递路径上配置于第一变矩器3与差动齿轮4之间。即,第一变矩器3经由中间轴6而向差动齿轮4传递动力。
[0081]
中间轴6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减速而传递至差动齿轮4。即,中间轴6作为减速机发挥功能。例如,中间轴6具有多个齿轮。
[0082]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差动齿轮4具有环形齿轮(省略图示)。而且,中间轴6的齿轮的一个与差动齿轮4的环形齿轮啮合,使环形齿轮旋转。通过环形齿轮旋转,从而小齿轮41绕旋转轴o公转。
[0083]
需要说明的是,中间轴6也可以构成为使来自第一变矩器3的动力变速而传递至差动齿轮4。即,中间轴6也可以具有变速机。
[0084]
变形例6
[0085]
如图8所示,电动马达2也可以配置成与第一变矩器3不同轴。即,电动马达2的旋转轴没有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配置在相同线上。电动马达2的旋转轴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实质平行地延伸。
[0086]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以下那样从电动马达2向第一变矩器3传递动力。首先,电动马达2具有输出轴23以及齿轮24。齿轮24安装于输出轴23。
[0087]
第一变矩器3具有环形齿轮35。环形齿轮35例如设置于罩31,但也可以设置于叶轮32等。环形齿轮35也可以是与罩31不同的部件,也可以与罩31成为一个部件。通过电动马达2的齿轮24啮合于该环形齿轮35而从电动马达2向第一变矩器3传递动力。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电动马达2与第一变矩器3之间夹设有其他部件。
[0088]
在该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减速机5配置成与电动马达2同轴。另外,减速机5也可以配置成与差动齿轮4同轴。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取代减速机5而设置有变速机。
[0089]
变形例7
[0090]
如图10所示,驱动单元100也可以还具备第二变矩器7。第二变矩器7配置成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同轴。即,第二变矩器7的旋转轴与第一变矩器3以及差动齿轮4的旋转轴o实质配置在相同线上。
[0091]
在该变形例中,在动力传递路径上,变矩器3、7与差动齿轮4的顺序颠倒。即,动力传递路径成为电动马达2、差动齿轮4、变矩器3、7的顺序。
[0092]
详细而言,第一变矩器3构成为将从差动齿轮4输出的动力向第一驱动轮101a传递。更详细而言,来自差动齿轮4的第一侧齿轮42a的动力向第一变矩器3的罩31传递。
[0093]
传递至罩31的动力按叶轮32、工作流体、涡轮33的顺序传递。而且,第一变矩器3从涡轮33向第一驱动轮101a传递动力。
[0094]
第二变矩器7构成为将从差动齿轮4输出的动力向第二驱动轮101b传递。详细而言,第二变矩器7具有罩71、叶轮72、涡轮73以及第二定子74。来自差动齿轮4的第二侧齿轮42b的动力向第二变矩器7的罩71传递。
[0095]
传递至第二变矩器7的罩71的动力按叶轮72、工作流体、涡轮73的顺序传递。而且,第二变矩器7从涡轮73向第二驱动轮101b传递动力。
[0096]
变形例8
[009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差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例示出差动齿轮4,但差动装置不限定于此。例如,差动装置也可以是扭矩矢量装置。
[0098]
附图标记说明
[0099]
2:电动马达;3:第一变矩器;4:差动齿轮;5:减速机;6:中间轴;7:第二变矩器;100:驱动单元;101:驱动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