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喷孔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873发布日期:2023-01-06 17:4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喷孔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压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喷孔减压阀。


背景技术:

2.减压阀,亦称“稳压阀”或“恒压阀”,其依靠本身介质的能量,通过阀体内启闭件的开度调整节流面积,使流速及流体的动能改变,从而达到使出口端的流体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减压阀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气体、液体等流体,尤其是在生活给水、消防系统及工业给水系统广泛使用。
3.现有的减压阀由于结构的限制,使用时性能稳定性较差,高压水流容易对阀体内部造成损坏,设备运行时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喷孔减压阀,其有效起到减压的作用,减弱了水流对阀体内部的伤害,而且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运行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喷孔减压阀,包括阀体,
7.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内部流道,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内部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顶端设有阀盖;
8.所述阀体内部设有减压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减压组件顶端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减压组件上下移动;
9.所述减压组件底端设有多喷孔网罩,所述多喷孔网罩侧面上均匀开设有喷水孔,且所述多喷孔网罩底部开设有底部进水孔,所述阀体内部设有外罩,所述外罩位于所述多喷孔网罩下方,且所述多喷孔网罩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罩内部,所述外罩侧面上开设有侧向进水孔;
10.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减压组件和所述多喷孔网罩上下移动而控制所述阀体内部的内部流道导通或断开。
11.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外罩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设置,所述多喷孔网罩顶端外侧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侧与所述外罩顶端活动接触。
12.工作时,控制组件带动驱动组件和减压组件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多喷孔网罩上下移动,多喷孔网罩向下移动至其顶端外侧的密封圈与外罩顶端接触,两者的密封性好,阀座内的内部流道断开,保证了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多喷孔网罩向上移动,其外侧的喷水孔部分或全部露出,此时,由进水口进入的水流经外罩上的侧向进水孔,由多喷孔网罩的底部进水孔进入,再由露出部分的喷水孔喷出,水流由出水口排出,从而实现了阀体内部的内部流道的导通。
13.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阀体内部的内部流道为流线型结构。
14.通过设置,阀体内部流体阻力小,进一步减小了阀体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15.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减压组件包括膜片压板、膜片和阀瓣,所述膜片位于所述阀体内部,并将所述阀盖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阀体内部的内部流道相分隔,所述膜片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膜片压板和阀瓣,所述膜片压板顶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阀瓣底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多喷孔网罩顶端连接。
16.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阀杆、弹性件和导向套,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阀杆顶端与位于所述阀盖内顶部的导向套滑动连接,所述阀杆中部与所述膜片压板、所述膜片和所述阀瓣连接,所述阀杆底端与所述多喷孔网罩连接,所述导向套和所述膜片压板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阀杆外侧。
17.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入口导管、针阀、出口导管、导阀和球阀,所述入口导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阀盖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入口导管上设置有针阀,所述出口导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盖的内部空间和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出口导管上设有导阀和球阀。
18.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入口导管上还设有压力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组件根据管路中的水压带动驱动组件、减压组件和多喷孔网罩上下移动而控制阀体内部的内部流道导通或断开,从而带到调节出水口压力值的目的,设备运行性能稳定,安全可靠,通过多喷孔网罩和外罩的配合,起到减压作用,有效减弱了水流对阀体内部的伤害,提高阀体的抗气蚀能力,而且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喷孔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具体附图标记为:阀体1,内部流道2,进水口3,出水口4,阀盖5,多喷孔网罩6,喷水孔7,密封圈8,外罩9,侧向进水孔10,膜片压板11,膜片12,阀瓣13,阀杆14,弹性件15,导向套16,入口导管17,压力表18,针阀19,出口导管20,导阀21,球阀22。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喷孔减压阀,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阀体1内部开设有内部流道2,阀体1上开设有与内部流道2相连通的进水口3和出水口4,阀体1顶端设有阀盖5,阀体1顶端与阀盖5顶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阀体1内部设有减压组件和驱动组件,减压组件顶端设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减压组件上下移动;减压组件底端设有多喷孔网罩6,多喷孔网罩6侧面上均匀开设有喷水孔7,且多喷孔网罩6底部开设有底部进水孔,阀体1内部设有外罩9,外罩9位于多喷孔网罩6下方,且多喷孔网罩6滑动设置在外罩9内部,外罩9侧面上开设有侧向进水孔10;进水口3和出水口4之间设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带动驱动组件、减压组件和多喷孔网罩6上下移动而控制阀体1内部的内部流道2导通或断开。
25.其中,外罩9内部中空且顶部开口设置,多喷孔网罩6顶端外侧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外侧与外罩9顶端活动接触。工作时,控制组件带动驱动组件和减压组件上下移动,从而
带动多喷孔网罩6上下移动,多喷孔网罩6向下移动至其顶端外侧的密封圈8与外罩9顶端接触,两者的密封性好,阀体1内的内部流道2断开,保证了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多喷孔网罩6向上移动,其外侧的喷水孔7部分或全部露出,此时,由进水口3进入的水流经外罩9上的侧向进水孔10,由多喷孔网罩6的底部进水孔进入,再由露出部分的喷水孔7喷出,水流由出水口4排出,从而实现了阀体1内部的内部流道2的导通。
26.其中,阀体1内部的内部流道2为流线型结构。通过设置,阀体1内部流体阻力小,进一步减小了阀体1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27.其中,减压组件包括膜片压板11、膜片12和阀瓣13,膜片12位于阀体1内部,并将阀盖5的内部空间与阀体1内部的内部流道2相分隔,膜片12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膜片压板11和阀瓣13,膜片压板11顶端与驱动组件连接,阀瓣13底端通过连接件与多喷孔网罩6顶端连接。
28.其中,驱动组件包括阀杆14、弹性件15和导向套16,阀杆14位于阀体1内部,阀杆14顶端与位于阀盖5内顶部的导向套16滑动连接,阀杆14中部与膜片压板11、膜片12和阀瓣13连接,阀杆14底端与多喷孔网罩6连接,导向套16和膜片压板11之间设有弹性件15,弹性件15套设在阀杆14外侧。
29.其中,控制组件包括入口导管17、针阀19、出口导管20、导阀21和球阀22,入口导管1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3和阀盖5的内部空间相连通,入口导管17上设置有压力表18和针阀19,出口导管20的两端分别与阀盖5的内部空间和出水口4相连通,出口导管20上设有导阀21和球阀22。
30.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31.进口压力通过入口导管17和针阀19进入膜片12上方与阀盖5形成的空间,并产生向下的压力,出口压力通过出口导管20作用在导阀21中的膜片并与导阀21中的调节弹簧相平衡;
32.当出口压力超过导阀21中调节弹簧的弹力设定值时,导阀21关闭,阀体1内部膜片12上方的水流排泄量为零,膜片12上方压力逐渐达到最大值,此时,在弹性件15的作用下,阀杆14沿导向套16向下平稳的移动,其带动膜片12、阀瓣13和多喷孔网罩6下移,直至多喷孔网罩6顶端外侧的密封圈8与外罩9顶端接触密封,阀体1内的内部流道2断开,减压阀处于关闭状态;
33.当出口压力降到小于导阀21中调节弹簧的弹力设定值时,导阀21开启,阀体1内部膜片12上方的压力水将通过导阀21、球阀22排泄到出水口4,由于针阀19开度小并且入口导管17比出口导管20直径小,所以通过出水口4的排泄速度大于进水口3处的压力补水速度,因此阀体1内部膜片12上方的压力减小,在弹性件15回弹力作用下,阀杆14沿导向套16向上平稳的移动,其带动膜片12、阀瓣13和多喷孔网罩6上移,多喷孔网罩6外侧的喷水孔7逐渐露出,此时,由进水口3进入的水流经外罩9上的侧向进水孔10,由多喷孔网罩6的底部进水孔进入,再由露出部分的喷水孔7喷出,水流由出水口4排出,从而实现了阀体1内部的内部流道2的导通,减压阀处于打开状态;
34.当导阀21中膜片上方压力处于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的中间值时,阀体1内阀瓣13处于调节状态,出口导管20的排泄流量等于入口导管17的补水流量,阀体1内阀瓣13开度不变,出水口4压力稳定;
35.阀体1内阀瓣13的调节位置主要是通过导阀21来确定,导阀21可以感应出口压力并随它的变化开大或关小其自身的小阀口,从而改变导阀21内膜片上方的压力值,控制阀体1内阀瓣13的调节位置。
36.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喷孔减压阀,其有效起到减压的作用,减弱了水流对阀体内部的伤害,而且可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运行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7.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