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切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69913发布日期:2022-08-17 09:15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切换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动式切换阀。


背景技术:

2.作为在制冷循环等中切换制冷剂的流路的切换阀,已知具备筒状的阀主体(缸体)、滑动自如地设置于阀主体内部的碗状的阀芯(滑阀)、固定于阀主体并具有多个阀口的阀座部(阀座)、以及对阀芯进行滑动驱动的驱动部(马达)的滑动式切换阀(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式切换阀中,阀芯与驱动部的驱动轴(外螺纹)连结,随着驱动轴的进退移动而滑动,并且通过与设置于阀座部的端部的立起抵接而被定位。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210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式切换阀中,由于阀芯与阀座部的立起抵接而被定位,因此若在阀芯与立起之间夹有异物,则阀芯从正规的位置偏离而停止,有可能导致阀泄漏、制冷剂的流量不足等。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式切换阀,其能够抑制因异物等的影响而引起的阀芯的位置偏移,提高阀芯的位置精度。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0.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式切换阀具备:中空筒状的阀主体;设置在上述阀主体并具有多个阀口的阀座部;沿轴线方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阀主体的内部的阀芯;以及对上述阀芯进行滑动驱动的驱动部,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上述阀座部以及上述驱动部的至少一个设有与滑动的上述阀芯抵接而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上述阀芯具有与上述阀座部的密封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部以及与上述定位部抵接的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在离开上述密封部的位置,在与上述定位部抵接的上述抵接部与上述密封面之间形成有退避空间。
11.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将异物退避收存到在与定位部抵接的抵接部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的退避空间,因此能够使异物难以夹在定位部与抵接部之间,能够提高阀芯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防止因阀芯的位置从正规的位置偏离而产生的阀泄漏、由压力损失引起的制冷剂的流量不足等的产生,能够避免运转制冷循环系统时的能量损失。此外,在利用这种滑动式切换阀进行马达驱动的情况下,存在限位器在马达的轴线的周向上抵接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决定阀芯等的起点时产生限位器的碰撞声。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式切换阀通过使阀芯沿阀主体的轴线方向滑动,从而抵接部与定位部在滑动方向上抵接。由此,能够抑制该碰撞声,实现滑动式切换阀的静音化。
12.此时,优选上述驱动部具有步进马达以及将该步进马达的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至上述阀芯的直动机构。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直动机构,能够将步进马达的旋转转换为阀芯的滑动运动。另外,通过设为步进马达驱动,与以高速进行活塞驱动的阀芯与限位器碰撞的一般的电磁式活塞驱动的滑动式切换阀相比,能够显著地降低限位器的碰撞声。另外,步进马达通过在脉冲施加时降低励磁速度,能够容易地使旋转速度下降,因此通过设为步进马达驱动,能够容易地使抵接部与定位部抵接时的阀芯的速度下降,能够进一步降低该限位器的碰撞声。
13.另外,优选上述直动机构是具有相互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以及内螺纹部的进给丝杠机构,该外螺纹部以及该内螺纹部由多条螺纹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由多条螺纹构成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与一条螺纹的情况相比,导程角变大,能够增大磁转子每旋转一次的阀芯移动量,因此能够缩短阀位置切换所需的时间。
14.另外,优选上述外螺纹部与步进马达连接,上述内螺纹部与上述阀芯具有松动地连接,在上述驱动部设有一边限制上述内螺纹部的旋转一边进行进退引导的导向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内螺纹部与阀芯具有松动地连接,阀芯在滑动方向以及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任一个方向上都产生移动的晃动,不限于驱动部和阀座部的位置精度以及尺寸精度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将驱动部的驱动力适当地传递至阀芯。另外,通过导向部,能够一边进行旋转的限制一边对内螺纹部进行进退引导。
15.而且,优选在上述定位部以及上述抵接部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在该定位部与该抵接部抵接时朝向上述阀座部对上述阀芯进行施力的施力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施力部,能够将阀芯向阀座部的某一方向按压。由此,能够防止阀芯从密封面浮起,能够确保阀芯的密封性能。另外,与将阀芯无松动地固定于内螺纹部的情况相比,即使不提高阀芯与密封面的位置精度,也能够确保阀芯的密封性能。
16.实用新型的效果
17.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式切换阀,能够将异物退避收存到在与定位部抵接的抵接部与密封面之间形成的退避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因异物等的影响而引起的阀芯的位置偏移,提高阀芯的位置精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
19.图2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
20.图3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一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1.图4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二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22.图5是表示阀芯和内螺纹部的连接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
23.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5的阀芯及内螺纹部的后视图。
24.图7是图6的a-a线向视剖视图。
25.图8(a)、图8(b)是表示阀芯和内螺纹部的连接的详细情况的纵剖视图。
26.图中:
27.1—滑动式切换阀,2—阀主体,4—阀座部,40—第一端口(多个阀口),41—出口端口(多个阀口),42—第二端口(多个阀口),43—密封面,5—阀芯,51—密封部,53—抵接部,
6—驱动部,7—定位部,s—退避空间,l—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基于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一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二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一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上述滑动式切换阀的第二抵接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阀芯和内螺纹部的连接的详细情况的立体图。图6是从背面侧观察图5的阀芯及内螺纹部的后视图。图7是图6的a-a线向视剖视图。图8(a)、图8(b)是表示阀芯和内螺纹部的连接的详细情况的纵剖视图。
29.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1在制冷循环等中与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连接,对在该设备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路进行切换。
30.滑动式切换阀1具备:中空筒状的阀主体2、收纳阀主体2的壳体3、设置于阀主体2内的阀座部4、落座于阀座部4的阀芯5、沿阀主体2的轴线l方向对阀芯5进行滑动驱动的驱动部6以及与滑动的阀芯5抵接的定位部7。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1在轴线l方向的一侧具有驱动部6,在轴线l方向另一侧具有后面叙述的入口端口20a,因此有时将轴线l方向的一侧记作驱动部6侧,将轴线l方向的另一侧记作入口端口20a侧。另外,在表示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的2个部位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有时将存在轴线l的一侧记为轴线l侧。
31.阀主体2具备圆板状的底部20、从底部20的周缘部朝向驱动部6侧与轴线l平行地延伸的侧壁部21、沿周向包围侧壁部21的驱动部6侧的端部的中空筒状的外壳25以及关闭外壳25的开口的固定盖26,在它们的内部构成阀室27。该阀主体2通过树脂成形而成形。底部20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入口端口20a。入口端口20a是从未图示的压缩机输送的高压的制冷剂的入口,与连接于压缩机的排出口的入口连接流路20b连通。侧壁部21具有向阀主体2的外侧突出的多个管状的流路。该流路由与蒸发器(或冷凝器)连通的第一连接流路22、与压缩机的吸入口连通的出口连接流路23以及与冷凝器(或蒸发器)连通的第二连接流路24构成。各流路以第一连接流路22、出口连接流路23、第二连接流路24的顺序从入口端口20a侧向驱动部6侧排列成一条直线地配置,且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32.外壳25具有比阀主体2的内径稍大的内径。阀主体2的驱动部6侧的端部嵌入外壳25的入口端口20a侧的端部。固定盖26是将外壳25的开口关闭,并且将驱动部6与阀主体2连接的部件。在固定盖26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线l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6a。在底部20及侧壁部21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与壳体3卡合的卡合突起28。
33.壳体3通过铝压铸而成型为有底筒状。该壳体3具有以轴线l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收纳室30,阀主体2收纳于该收纳室30。在收纳室30的内壁形成有未图示的卡合槽部,阀主体2的卡合突起28被嵌入。在壳体3的底部形成有用于连接入口连接流路20b的入口连接口31。另外,在壳体3分别形成有与阀主体2的第一连接流路22连通的第一壳体流路32、与出口连接流路23连通的出口壳体流路33、与第二连接流路24连通的第二壳体流路34。此外,在阀主体2与壳体3之间,在预定位置设置有o形环r。
34.阀座部4是设置于第一连接流路22、出口连接流路23、第二连接流路24的轴线l侧的端部的部件。阀座部4由薄型金属板构成,通过嵌入成形而固定于阀主体2的侧壁部21。该阀座部4具有多个阀口。阀口由与第一连接流路22连通的第一端口40、与出口连接流路23连
通的出口端口41以及与第二连接流路24连通的第二端口42构成。第一端口40、出口端口41、第二端口42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连接流路22、出口连接流路23、第二连接流路24的内径稍小。并且,阀座部4的面对阀室27的面构成密封面43。密封面43是后面叙述的阀芯5的密封部51滑动接触的面。
35.阀芯5是落座于阀座部4并将入口端口20a、第一端口40、出口端口41、第二端口42分别连通或断开的部件。阀芯5设置成在阀主体2内沿轴线l方向滑动自如。如图1所示,在阀芯5滑动至能够向入口端口20a侧滑动的极限的状态即第一状态下,入口端口20a与第二端口42连通,第一端口40与出口端口41连通。如图2所示,在阀芯5滑动至能够向驱动部6侧滑动的极限的状态即第二状态下,入口端口20a与第一端口40连通,第二端口42与出口端口41连通。该阀芯5具备朝向阀座部4侧开口的碗状的阀芯主体50、形成于阀芯主体50的缘部的密封部51、设置于阀芯主体50的底部的弹簧部52以及抵接部53。
36.阀芯主体50形成为在轴线l方向上具有比第一端口40、出口端口41、第二端口42的内径中的任意两个端口的内径大的开口。密封部51是与阀座部4的密封面43滑动接触的部分,作为与该密封面43对置的面,遍及整周地形成于阀芯主体50的缘部。弹簧部52是对阀芯主体50朝向阀座部4侧施力的部件。弹簧部52设置成沿与轴线l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一端部与阀主体2的侧壁部21的内周面抵接,另一端部与阀芯主体50的底部抵接。抵接部53通过与定位部7抵接而作为阻止阀芯5的滑动的限位器发挥功能。
37.抵接部53由在第一状态下与入口端口20a侧的定位部7(70)抵接的第一抵接部54和在第二状态下与驱动部6侧的定位部7(71)抵接的第二抵接部55构成。如图3及图7所示,第一抵接部54具备:第一突出部54a,其为纵截面观察时的阀芯主体50的入口端口20a侧的端部,且从由密封部51向轴线l侧离开的位置朝向入口端口20a侧呈板状突出;以及第一抵接面54b,其由第一突出部54a的前端面构成。如图4及图7所示,第二抵接部55具备:第二突出部55a,其为纵截面观察时的阀芯主体50的驱动部6侧的端部,且具备从由密封部51向轴线l侧离开的位置朝向驱动部6侧呈板状突出;连接爪部55b;以及第二抵接面55c。
38.连接爪部55b是将阀芯5连接于后面叙述的内螺纹部66的部分。连接爪部55b形成为以第二突出部55a的驱动部6侧的端部中的面对阀室27的面为基端部,前端部从该基端部朝向轴线l侧突出。如图4至图7所示,连接爪部55b在轴线l方向上具有厚度,在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分为两叉。连接爪部55b以入口端口20a侧的面朝向突出方向在水平方向(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驱动部6侧的面随着朝向突出方向而位于入口端口20a侧的方式倾斜。即,从侧面观察,连接爪部55b形成为前端尖细的楔形。第二抵接面55c由如上述那样倾斜的连接爪部55b的驱动部6侧的面(倾斜面)构成。
39.如图1以及图2所示,驱动部6具备:步进马达60,其沿轴线l的周向旋转;以及直动机构63,其将步进马达60的旋转转换为直线运动并传递至阀芯5。步进马达60由配置于固定盖26的驱动部6侧的磁转子61和绕轴线l包围磁转子61的定子线圈62构成。直动机构63具备插入上述固定盖26的贯通孔26a的有底筒状的导向部64、作为磁转子61的转子轴的外螺纹部65、以及与外螺纹部65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66。即,直动机构63构成为具有相互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65及内螺纹部66的进给丝杠机构。此外,作为构成外螺纹部65和内螺纹部66的螺纹,优选使用多条螺纹。导向部64在前端侧位于阀室27内且底部侧位于阀室27的外侧的状态下固定于固定盖26。导向部64供内螺纹部66的外周面滑动的内周壁形成为截面呈方筒
状。
40.外螺纹部65从磁转子61的中心部贯通导向部64的底部而朝向入口端口20a侧延伸。外螺纹部65的轴线被调整为与轴线l重叠。内螺纹部66形成为截面呈方筒状。内螺纹部66的驱动部6侧的部分以截面呈圆角四边形状的外周壁与导向部64的截面呈方筒状的内周壁滑动接触的方式收纳于导向部64内。由此,当外螺纹部65随着磁转子61的旋转而旋转时,内螺纹部66一边被导向部64的截面呈方筒状的内周壁限制旋转一边在滑动方向上被进行进退引导。如图5所示,在内螺纹部66的入口端口20a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阀芯5的连接爪部55b嵌入的槽部67。槽部67形成于内螺纹部66的外壁部中的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且在与轴线l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41.槽部67的槽宽的尺寸设定为比连接爪部55b的轴线l方向的尺寸稍大。如图5及图6所示,若连接爪部55b嵌入槽部67,则该连接爪部55b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夹持内螺纹部66,阀芯5与内螺纹部66连接。此时,由于上述的尺寸差,在槽部67与连接爪部55b之间,在轴线l方向上产生微小的间隙。另外,如图8(a)、图8(b)所示,槽部67的槽内驱动部6侧的内表面形成为相对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的倾斜度比第二抵接面55c相对于该方向的倾斜度大预定的角度θ角。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在被设定为2设。因此,在阀芯5与内螺纹部66连接时,在第二抵接面55c与槽部67的内表面之间产生轴线l方向的间隙。另外,在阀芯5与内螺纹部66连接时,内螺纹部66不与连接爪部55b的基端部抵接。即,阀芯5在轴线l方向以及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的任一方向上都具有松动地与内螺纹部66连接。
42.如图3以及图4所示,定位部7具备:第一定位部70,其与处于第一状态的阀芯5的第一抵接部54抵接;以及第二定位部71,其与处于第二状态的阀芯5的第二抵接部55抵接。第一定位部70由阀主体2的底部20的驱动部6侧的面构成。第二定位部71由导向部64的入口端口20a侧的端部构成。第二定位部71形成为具有在与第二抵接部55抵接时朝向阀座部4对阀芯5进行施力的施力部71a。施力部71a是构成导向部64的入口端口20a侧的面的倾斜面。该施力部71a形成为相对于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的倾斜度比第二抵接面55c相对于该方向的倾斜度大预定的角度θ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在被设定为2
°
。第二抵接面55c与该施力部71a抵接。
4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切换阀1中,在抵接部53与定位部7抵接时,产生退避空间s。该退避空间s是用于将因密封部51与密封面43的滑动接触等而产生的异物以不夹在定位部7与抵接部53之间的方式退避收纳的空间。具体而言,在第一状态下,如图3所示,在被第一抵接部54、阀芯主体50的外周壁、密封面43包围的部分形成有退避空间s。在第二状态下,在被第二抵接部55、阀芯主体50的外周壁、密封面43包围的部分形成有退避空间s。这样,退避空间s形成在与定位部7抵接的抵接部53与密封面43之间。
44.这样的结构的滑动式切换阀1经由入口端口20a以及入口连接流路20b而与压缩机的喷出口连接。另外,经由出口端口41以及出口壳体流路33而与压缩机的吸入口连接。另外,经由第一端口40以及第一壳体流路32而与蒸发器(或冷凝器)连接。而且,经由第二端口42以及第二壳体流路34而与冷凝器(或蒸发器)连接。被压缩机压缩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入口端口20a流入阀室27。阀室27内的制冷剂经由第一端口40或第二端口42中的一方被送出到阀室27外,经由第一端口40或第二端口42中的另一方再次返回阀室27内之后,经由出口端口41被输送至压缩机。
45.在这样的滑动式切换阀1中,阀芯5在阀主体2的轴线l方向上滑动而切换制冷剂的流路。首先,若对驱动部6进行驱动而使阀芯5向入口端口20a侧滑动,则第一抵接部54与第一定位部70抵接而成为第一状态。此时,阀室27内通过高压的制冷剂而成为高压,另一方面,各端口40、41成为低压。在该状态下,若欲使阀芯5进一步向入口端口20a侧滑动,则通过施加于阀芯5的滑动方向的力从槽部67的槽内驱动部6侧的内表面作用于连接爪部55b的第二抵接面55c(倾斜面)而产生的向密封面43方向的作用力、弹簧部52的作用力以及阀室27内与阀芯主体50内的压力差,将密封部51按压于密封面43。由此,可靠地进行阀芯5与阀座部4的密封。在该状态下,入口端口20a与第二端口42连通,阀室27内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壳体流路34被输送至冷凝器(或蒸发器)。另外,第一端口40与出口端口41连通,经由第一壳体流路32从蒸发器(或冷凝器)返回来的制冷剂经由出口壳体流路33被输送至压缩机。
46.接着,当对驱动部6进行驱动而使阀芯5向驱动部6侧滑动时,第二抵接部55与第二定位部71的施力部71a抵接而成为第二状态。此时的阀室27内与阀芯主体50内的压力差与第一状态相同。在该状态下,若欲使阀芯5进一步向驱动部6侧滑动,则通过施加于阀芯5的滑动方向的力从第二抵接面55c(倾斜面)作用于施力部71a(倾斜面)而产生的向密封面43方向的作用力、弹簧部52的作用力以及阀室27内与阀芯主体50内的压力差,将密封部51按压于密封面43。由此,可靠地进行阀芯5与阀座部4的密封。在该状态下,入口端口20a与第一端口40连通,阀室27内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壳体流路32被输送至蒸发器(或冷凝器)。另外,第二端口42与出口端口41连通,经由第二壳体流路34从冷凝器(或蒸发器)返回的制冷剂经由出口壳体流路33被输送至压缩机。
47.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将异物退避收存到在与定位部7抵接的抵接部53和密封面43之间形成的退避空间s,因此,能够使异物难以夹在定位部7与抵接部53之间,能够提高阀芯5的位置精度。由此,能够防止因阀芯5的位置从正规的位置偏离而产生的阀泄漏、由压力损失引起的制冷剂的流量不足等的产生,能够避免运转制冷循环系统时的能量损失。另外,阀芯5设置成沿轴线l方向滑动,由此能够成为使抵接部53与定位部7在滑动方向上抵接的限位器。由此,与限位器在轴线l的周向上抵接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决定阀芯5等的起点时的限位器的碰撞声。因此,能够实现滑动式切换阀1的静音化。
48.另外,通过在驱动部6设置直动机构63,能够将步进马达60的旋转转换为阀芯5的滑动运动。另外,通过设为步进马达60驱动,与以高速进行活塞驱动的阀芯和限位器碰撞的一般的电磁式活塞驱动的滑动式切换阀相比,能够显著降低限位器的碰撞声。另外,步进马达60通过在脉冲施加时降低励磁速度,能够容易地使旋转速度下降,因此通过设为步进马达60驱动,能够容易地使抵接部53与定位部7抵接时的阀芯5的速度下降,能够进一步降低上述限位器的碰撞音。另外,由于将构成直动机构63的外螺纹部65以及内螺纹部66设为多螺纹,因此与一条螺纹的情况相比,导程角变大,能够增大磁转子61的每旋转一次的阀芯移动量,因此能够缩短阀位置切换所需的时间。
49.并且,通过使内螺纹部66与阀芯5具有松动地连接,从而阀芯5在滑动方向以及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任一个方向上都产生移动的晃动。由此,阀芯5不限于驱动部6与阀座部4的位置精度及尺寸精度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驱动部6的驱动力适当地传递至阀芯5。另外,通过使内螺纹部66的外周壁与导向部64的内周壁滑动接触,能够对内螺纹部66一边限制旋转一边进行进退引导。而且,通过设置施力部71a,仅通过调整使阀芯5向滑动方向
移动的力,就能够通过倾斜面的作用将阀芯5向阀座部4侧按压。由此,能够防止阀芯5从密封面43浮起,能够确保阀芯5的密封性能。另外,与将阀芯5无松动地固定于内螺纹部66的情况相比,即使不提高阀芯5与密封面43的位置精度,也能够确保阀芯5的密封性能。
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螺纹部65的轴线的位置调整为与轴线l重叠,但外螺纹部65的位置不限于此。外螺纹部65的轴线也可以不与轴线l重叠。同样地,内螺纹部66以及阀芯5也无需与轴线l同轴地配置。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即使不提高阀芯5与密封面43的位置精度,也能够确保阀芯5的密封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连接爪部55b以及槽部67进行阀芯5与内螺纹部66的连接,但阀芯5与内螺纹部66的连接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内螺纹部66中的与阀座部4对置的部分设置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贯通的贯通孔,代替连接爪部55b而形成能够插入贯通孔的突起。
51.另外,相当于连接爪部55b的部分的形状不限于楔形。相当于连接爪部55b的部分只要是能够相对于内螺纹部66具有松动地连接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棒状等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部71a设置于导向部64的入口端口20a侧的面,但施力部71a的配置及形状能够适当变更。例如,施力部71a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定位部70,也可以不设置于定位部7,而设置于抵接部53。即,施力部71a只要设置于定位部7及抵接部53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另外,施力部71a也可以不形成为倾斜面,而形成为弯曲面。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利用阀芯5中的阀芯主体50的弯曲的侧壁作为施力部71a(抵接部53),朝向该施力部71a(抵接部53)与从阀主体2的底部20或导向部64向轴线l方向的阀芯侧延伸的棒状的定位部7抵接。
5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部7设置于阀主体2以及导向部64,但定位部7的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定位部7设置于阀座部4。只要在阀主体2、阀座部4以及驱动部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定位部7即可。
53.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部53呈板状突出,但例如也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突起构成抵接部5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对阀芯5施力的弹簧部52,但也可以省略弹簧部52。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由于在阀室27内存在压力差,因此能够利用阀室27内与阀芯主体50内的压力差以及施力部71a的作用力对阀芯5施力。
54.此外,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的结构、方法等,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即,虽然主要针对特定的实施方式特别地图示且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目的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形状、材质、数量、其它详细的结构中加入各种变形。因此,对上述公开的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载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例示性地记载的内容,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因此,基于去除它们的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的部件的名称的记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