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2291发布日期:2022-05-18 20:3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即热水龙头,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即热式电热水装置,包括电热元件和套设在电热元件上的预热套,在电热元件内设置水路通道,为提高常温水的加热速度,在预热套的外部设置换热体,并将换热体贴合在预热套上,常温水先经过换热体后再进入电热元件的水路通道内进行加热,从而使得常温水在预热套的作用下进行预热。其中,温控系统需采集常温水的温度,然后在采集加热后的水温,通过两者之间的差值,根据供水的水流量调整电热元件的功率,使水温快速升温到设定温度并达到动态平衡。存在问题是:预热套的温度不同时,常温水被换热提预热后的温度会有差异,目前大多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探头设置在换热体的进水口处,而控制器的控制逻辑中进水温度和进水流量对应的加热功率是恒定的,导致进水水温的测量值发送给控制器后受预热套和换热体温度的影响较大,从而使加热功率的调节出现误差,影响温控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目的在于提高进入电热元件时水温的温度准确性。
4.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包括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温度传感器、换热体、电热元件及预热套,所述预热套套设在所述电热元件上,所述换热体设置在所述预热套上并与之存在热交换关系,在所述电热元件内设置有加热水路,在所述换热体内设置有换热水路,所述换热水路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换热水路的出水口处并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换热水路的出水温度,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水路的出水口处并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加热水路的出水温度。
5.为便于集成化换热体和预热套及缩短换热体的出水口和电热元件的进水口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所述换热体包括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容置在所述预热套上设置的容置槽中并与所述容置槽贴合,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端口为进水口,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出水口,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均位于所述预热套的同一端。
6.为便于在导水管的出水口处布置进水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包括导水座,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均与所述导水座中的导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导水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预热套上,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固定且密封连接在所述导水座上,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延伸至所述导水通道内。
7.为方便进水温度传感器的载体即导水座与换热体和电热元件的装配,进一步: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两者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所述导水座上对应所
述导水管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插接接头,所述第一插接接头插接在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导水座上对应所述加热水路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二插接接头,所述第二插接接头插接在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
8.为进一步缩短导水管的出水口和加热水路的进水口之间的距离,减少预热水的温度流失,及提高换热体的换热效果,进一步:所述电热元件和预热套均为筒型结构,所述电热元件的内孔即为所述加热水路;所述导水管为直线结构且其进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出水口均位于所述预热套的另一端,所述预热套上安装设置有熔断器或突跳式温控器。
9.为便于在加热水路的出水口处布置出水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包括第二导水座,在所述第二导水座内设置有出水通道和进水通道,所述导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的出水口两者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导水座上对应所述导水管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的第三插接接头,所述第三插接接头插接在所述导水管的进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水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通道相连通的进水接头;在所述第二导水座上对应所述加热水路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第四插接接头,所述第四插接接头插接在所述加热水路的出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水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相连通的热水接头;所述第二导水座固定连接在所述预热套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固定且密封在所述第二导水座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延伸至所述出水通道内。
10.为提高电热元件的发热速度,进一步:所述电热元件上设有薄膜发热结构或厚膜发热结构。
11.为提高电热元件的加热效率,进一步:在所述电热元件内套设置有与其轴向相同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为中空结构,在所述导流柱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与所述电热元件的内孔之间形成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热元件内孔的两端端口即所述加热水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
12.为提高电热元件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所述导流柱与所述电热元件轴向相同,所述导流柱的截面为圆形,或者为多边形,对加热元件的内部空间起到填充作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进水温度传感器布置在换热体和电热元件之间,通过检测换热体后置位的水温,从而避免预热套和换热体对进水水温测量值的影响,提高温度采集的准确性,保证温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2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1、导水座;111、导水通道;112、第一插接接头;113、第二插接接头;12、第二导水座;121、进水通道;122、第三插接接头;123、进水接头;124、出水通道;125、第四插接接
头;13、热水接头;21、进水温度传感器;22、出水温度传感器;3、电热元件;31、加热水路;32、螺旋通道;4、预热套;5、换热体;51、换热水路;6、导流柱;61、螺旋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22.第一实施例:一种提高温控准确度的即热水龙头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出水温度传感器22、进水温度传感器21、换热体5、电热元件3及导热材料制成的预热套4,所述预热套4套设在所述电热元件3上并与所述电热元件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体5设置在所述预热套4上并与之存在热交换关系,在所述电热元件3内设置有加热水路31,在所述换热体5内设置有换热水路51,所述换热水路51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1的探头位于所述换热水路51的出水口处并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换热水路51的出水温度,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22的探头位于所述加热水路31的出水口处并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加热水路31的出水温度。
23.其中,所述换热体5包括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容置在所述预热套4上设置的容置槽中并与所述容置槽贴合,所述容置槽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端口为进水口,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端口为出水口,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均位于所述预热套4下端的位置。结合图5所示,包括导水座11,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均与导水座11中的导水通道111相连通,所述导水座11固定连接在所述预热套4上,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1固定且密封连接在所述导水座11上,所述进水温度传感器21的探头延伸至所述导水通道111内。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两者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所述导水座11上对应所述导水管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通道111相连通的第一插接接头112,所述第一插接接头112插接在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导水座11上对应所述加热水路31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导水通道111相连通的第二插接接头113,所述第二插接接头113插接在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
24.所述电热元件3和预热套4均为筒型结构,所述电热元件3的内孔即为所述加热水路31;所述导水管为直线结构且其进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出水口均位于所述预热套4上端的位置,所述预热套4上安装设置有熔断器或突跳式温控器。结合图6所示,包括第二导水座12,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内设置有出水通道124和进水通道121,所述导水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加热水路31的出水口两者的开口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上对应所述导水管进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进水通道121相连通的第三插接接头122,所述第三插接接头122插接在所述导水管的进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通道121相连通的进水接头123;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上对应所述加热水路31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124相连通的第四插接接头125,所述第四插接接头125插接在
所述加热水路31的出水口内并与之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124相连通的热水接头13;所述第二导水座12固定连接在所述预热套4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22固定且密封在所述第二导水座12上,所述出水温度传感器22的探头延伸至所述出水通道124内。
25.所述电热元件3上设有薄膜发热结构或厚膜发热结构,在所述电热元件3内套设置有与其轴向相同的导流柱6,所述导流柱6为中空结构,在所述导流柱6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旋凸起61,所述螺旋凸起61与所述电热元件3的内孔之间形成螺旋通道32,所述螺旋通道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热元件3内孔的两端端口即所述加热水路3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流柱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导水座11上和第二导水座12上。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水接头123外接水源,常温水依次经进水接头123、进水通道121、第三插接接头122、换热水路51、第一插接接头112、导水通道111、第二插接接头113、加热水路31(螺旋通道32)、出水通道124到热水接头13,在热水接头13的出水口接饮用热水。其中,电热元件3通过薄膜发热结构或厚膜发热结构被加热,通过热传导加热水路31(螺旋通道32)的预热温水被加热,预热套和换热体被加热,然后换热水路51中的常温水被预热。
27.第二实施例:
28.其它技术特征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情况下,所述导流柱6与所述电热元件3轴向相同,所述导流柱的截面为圆形,或者为多边形,对加热元件的内部空间起到填充作用。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